传动齿轮用材料20Cr2Ni4A复合热处理工艺研究
Wang Shujing;Xiao Jie;Liu Jintao;Wang Pengkun;Huang Yanrui
【摘 要】文章以材料20Cr2Ni4A的齿轮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齿轮塑性抗力和使用寿命,通过渗碳、调质、表面淬硬工序来改善齿面硬度和芯部力学性能,最终获得该齿轮热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期刊名称】《东方汽轮机》 【年(卷),期】2019(000)002 【总页数】4页(P34-36,41)
【关键词】预备热处理;渗碳预冷调质;表面淬硬
【作 者】Wang Shujing;Xiao Jie;Liu Jintao;Wang Pengkun;Huang Yanrui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G156 0 引言
减速传动结构的啮合齿轮材料选用高淬透性渗碳钢20Cr2Ni4A,图纸技术要求:有效渗碳层深≥1.0 mm、芯部硬度达到HRC35~45、表面硬度达到HRC58以上。由于其工艺复杂,热处理难度大,且在公司首次应用,可供参考的资料很少。对此,本次工艺试验对这种材料齿轮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掌握热处理参数对材料20Cr2Ni4A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渗碳过程中保温时间对渗碳层的影响。
1 试验过程
1.1 原材料化学成分检查
为掌握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及晶粒度,从棒材取样做化学成分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单位:wt%C S 0.1 8复验S i 0.2 0 M n 1.4 7 0.0 1 6 0.0 0 8 P C r 1.4 7 N i 3.3 4晶粒度8 1.2 锻造
试验所用试样模拟产品规格φ80×80 mm,锻造温度为1 150℃,坑冷,锻造后检查金相组织(见表 2)。
表2 锻造后晶粒度和金相组织试样编号晶粒度基体组织1-1 5 1-2 4 1-5 5索氏体1-3 4 1-4 4 1.3 热处理
通过渗碳可提高齿面耐磨性,调质处理使芯部硬度和强度满足要求有利于提高接触疲劳性能,表面淬硬处理来提高表面硬度。现将工序安排为:锻造→预备热处理→加工→渗碳→预冷调质→表面淬硬→磨削。
渗碳件渗碳后必须进行恰当的调质处理。渗碳和预冷调质处理选用可控气氛的多用炉,实现了渗碳和调质的连续作业。多用炉渗碳是以N2和甲烷作为载气,同时加入丙烷作为富化气以提高和调节气氛的碳势,渗碳结束后拉入后室缓冷至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直接进行淬火。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预备热处理
渗碳齿轮锻造毛坯均要经过预备热处理,以改善晶粒度,获得合适的切削硬度,同时为渗碳作组织准备,以减少畸变,通常采用正火处理。经过查阅资料得到:材料20Cr2Ni4A的Ac3温度为780℃,进行不同温度段的正火和回火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预备热处理试验结果序号1-1 1-2 1-3 1-4 1-5工艺参数/℃正火 8 8 0~9 0 0 回火 5 5 0±1 0正火 8 8 0~9 0 0 回火 6 5 0±1 0正火 8 8 0~9 0 0 回火 6 8 0±1 0正火 9 2 0~9 4 0 回火 6 5 0±1 0正火 9 2 0~9 4 0 回火 6 8 0±1 0 R p 0.2/M P a 7 3 0 5 6 5 4 9 0 5 4 0 4 8 5 R m/M P a 8 7 5 7 2 5 7 8 0 7 2 5 7 6 5 A/%1 9 2 3 2 2 2 3 2 4 Z/%6 3 7 0 6 2 6 9 6 3 A K v 4 2/4 3 1 5 3/1 5 3 8 7/8 3 1 2 9/1 3 0 7 7/8 1 H B 2 7 1/2 6 5 2 1 7/2 2 1 2 3 2/2 3 0 2 1 7/2 1 7 2 2 2/2 2 4晶粒度6 6 9 6 7
预备热处理后转至加工车间进行齿部加工,对非渗碳面留3 mm余量并镀铜保护。为了保证最佳的切屑性能,该材料正火后硬度推荐值为207~269 HB,从表3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2~5组试验数据均能满足要求。但按第3组参数热处理后,材料的晶粒度改善程度最大,推荐预备热处理参数:正火: 880~900℃,回火:680±10℃。 2.2 渗碳和调质处理 2.2.1 渗碳工艺试验
齿轮渗碳层≥1.0 mm,由于渗碳后需对齿轮渗碳面进行磨削加工 (单边0.25 mm余量),所以渗碳后渗碳层深≥1.25 mm。通过前期对同类渗碳钢的渗碳试验,碳势应控制在1.0%~1.3%,由于齿轮材料20Cr2Ni4A中Ni含量偏高,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时阻力加大,所以在强渗时碳势选择其上限1.2%~1.3%。表4是在不同的强渗和扩散时间下所得到的渗碳层深。
表4 不同强扩比对应的渗碳层深(碳势为1.2%~1.3%)强渗阶段保温时间/h扩散阶段保温时间/h 碳化物级别9 7 9 0 4 6渗碳层深/m m 1.0~1.3 6 1.0 1.5~2.0 1 1 1
从表4试验结果看出:强渗阶段保温时间为9 h、扩散阶段保温时间为6 h时,渗碳结果完全满足要求。
2.2.2 调质处理
结合预备热处理工艺参数,淬火温度与正火温度相当(880~900℃,油冷),然后进行不同回火温度试验,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回火温度对应力学性能
硬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在450℃和500℃回火后的试验结果均满足HRC35~45要求,则回火温度确定在450~500℃。 2.2.3 渗碳和预冷调质处理
为了使渗碳件得到表层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芯部良好韧性,渗碳件渗碳后必须进行恰当的调质处理。材料20Cr2Ni4A渗碳后选择预冷调质处理有以下3个优点: (1)该材料的合金元素含量比较高,渗碳后预冷过程中使过饱和度降低,导致合金元素析出形成碳化物,形成第二相强化;
(2)预冷到低于渗碳温度(高于AC3)然后淬火,这样可以降低淬火温度,既减少了零件变形,并且由奥氏体中析出部分二次渗碳体,减少淬火后表层的残余奥氏体[1] ;
(3)预冷过程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在随后的调质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发生转变,所以预冷调质可以控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同时消除不平衡组织的影响。 结合上述试验结果,渗碳和渗碳预冷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渗碳及渗碳预冷后调质曲线
按图2曲线渗碳和预冷调质后,其渗碳层深和基体机械性能如表5所示,金相组织如图3所示。
表5 机械性能检查结果编号碳化物级别1 2要求R p 0.2/M P a 9 4 0 9 7 5 R m/M P a 1 0 9 0 1 1 0 0 A/%1 5 1 6 Z/%5 9 6 1.5 A K v 2 5/2 7 3 0/2 7 H B 3 4 3/3 4 3 3 4 5/3 4 5 H R C 3 5~4 5渗碳层深/m m 1.6 1.5 7≥1.2 5 1级1级 图3 金相组织照片
图4 表示从渗碳层到基体每隔0.2 mm渗碳层硬度分布,硬度值从渗碳层到基体呈递减趋势。
图4 渗碳后的硬度分布 2.3 高频淬火和低温回火
高频淬火具有加热速度快的特点,所以相变在很大的过热度下进行,形核率和长大速率都很大,但随过热度的增加,形核率增加得很快,晶粒来不及长大,将使奥氏体晶粒度变得愈加细化,而且淬火后得到隐针马氏体组织。因此,高频淬火后淬硬区的晶粒度比基体的晶粒度更细。
高频淬火只是对表面进行加热,材料20Cr2Ni4A推荐火焰淬火加热温度为Ac3+(20~50℃),所以高频淬火温度确定为800~850℃。依据高频淬火后的硬度要求,调整低温回火温度。
高频淬火试验结果如表6和图5所示,其表面硬度满足使用要求。
表6 高频淬火的检查结果编号基体晶粒度1 2 3 4要求淬硬层深/m m 1.7 0 1.8 0 1.9 0 1.8 0淬硬层晶粒度1 0 1 0 1 0 1 0 9 9 9 9表面硬度/H R C 5 9 6 0≥5 8 图5 高频淬火后金相照片 3 结论
(1)预备热处理
通过预备热处理改善了基体晶粒度和组织均匀性,为后续的渗碳处理做前提准备。通过试验推荐预备热处理参数:正火 880~900℃;回火680±10 ℃。 (2)渗碳和预冷调质处理
渗碳过程中的碳势1.2%~1.3%,强扩比3∶2(即强渗阶段保温9 h,扩散阶段保温6 h)。然后,采用预冷淬火的方式 (淬火温度880~900℃,油冷;回火温度470±10℃空冷)。热处理后,有效渗碳层深≥1.0 mm、芯部硬度达到HRC35~45,完全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同时采用该方法也可有效减少工件变形和氧化情况。
(3)高频淬火
采用高频加热设备GP100L-C3淬火温度800~850℃,并在200~220℃进行低温回火来消除淬火应力,表面硬度可达到58HRC以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刘玉荣,李佐民,任中华,等.20Cr2Ni4A钢齿轮的热处理[J] .煤炭技术,2000,19(3):14-15. [2] 《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热处理手册: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钱康强,王新社.20Cr2Ni4A钢高温回火后硬度偏高的分析[J]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