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AN LI新形势下职工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延娟
摘要:本文针对工会领导下的职工书屋在发挥职工教育功能中存在的图书经费紧张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管理员业务水平不高、职工书屋利用率不高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职工书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党的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的服务宗旨是为广大职工服务,维护员工受教育的权利,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读书不仅提高职工道德修养、生活质量、审美情趣,“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一、职工书屋建设的现状
(一)书屋建设经费紧张,现有资源难以满足广大职工的读书需求
职工书屋建设的经费主要以上级工会补助和企业捐赠为主,用于购置图书的经费远远跟不上书籍报刊涨价的速度,有限的经费不能保障图书添量。图书管理员接收外界信息敏感度不强,不能及时捕获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各企业的捐赠项目的信息,未能将所得信息反馈至上级主管部门,信息不畅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管理员素质难以实现信息服务的需求
职工书屋的专业管理人员匮乏,所学专业很少是图书馆学或者相近学科,图书管理员的岗位成了下岗职工的“帮扶中心”和“就业中心”,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造成管理不规范,服务意识淡薄,把阅读理解的太狭隘,对书屋工作内涵停留在纸面上。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管理员应主动转换到信息专家的角色,但是许多图书管理人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对图书信息服务没有根本的认识,连最基本的借阅登记管理系统软件都不会使用,达不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和服务的要求,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创造新的发展局面。
(三)职工书屋利用率不高
由于对职工书屋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小等不占优势等因素制约了职工书屋的发展,服务时间段不合理也是影响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周末闭馆。这些做法没有从服务职工的角度出发,浪费公共资源,造成上班时间图书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有的职工书屋场地借作他用,长期不对外开放,使得读者人数逐渐下降。
二、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实现服务功能的对策
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就是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保障职工学习文化的权利,做好职工书屋“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工作,处处为职工着想,改善学习环境,引导职工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为实现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享受学习权利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树立形象,加大对职工书屋的投入
努力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方式加大对职工书屋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认识到职工书屋的重要性。重视职工书屋建设,培养广大职工对书屋的认同感,争取在、经费、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把职工书屋纳入职工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加大资金投入,落实购买置办各类书籍的专项经费,将职工书屋建设的各项费用列入本级经费预算,按照与上级工会出资规模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资金,共同
用于职工书屋建设。
多渠道共享资源,积极与大中专院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建立联系获得帮扶,鼓励企业、个人以实物或资金的形式捐赠,助力职工书屋建设。
(二)提高职工书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用人以治事”,通过岗前培训和考核的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做好图书借阅系统和管理流程,对图书分类编目,建立数据库。积极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建立帮扶关系,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图书分类标引、计算机编目、合理排架、二次文献编辑和电脑借书查书,同时借助工会系统“职工书屋图书配送中心”的资源优势,选配好职工书屋的所需的图书资料。
管理员提前做好书籍需求调查工作,平时注意收集职工对图书报刊的阅读兴趣,满足职工读书的需求,将读书活动的形势具体化、丰富化,适当地邀请省内外名家讲评参读书目,定期举办职工专题演讲比赛和读书活动,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
(三)推动家庭阅读常态化
职工书屋面对的群体可以从个人扩大到家庭。读书使人益智而养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很多职工读书不成功的原因是没有合理利用时间,总是抱怨时间被家庭生活占用太多,没有时间读书,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与子女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相互交流心得,父母不仅为子女做了榜样而自身又受益无穷。
(四)突出“互联网+读书”的时代特点
“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功能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它已经极大地改变了80、90乃至00后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方式多样化,全民阅读推广就要顺应大众的阅读方式。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各级工会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实现职工书屋功能综合化、转型升级,利用手机、IPAD等现代通讯工具,努力推出APP客户端和电子书借阅,实现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优势互补,突出“互联网+读书”的新型阅读方式,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职工创造数字阅读条件,在保持传统的“历史弥香”风格上还要赶上时代潮流享受“互联网+读书”带来的便利。
在创新读书方式上突出网络特点,职工书屋不仅要与互联网做加法,还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同时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使职工书屋成为职工学习文化的阵地,成为提高职工道德修养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在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4-2018年)
[2]李经健.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与经济 ,2006(12)
[3]晶娥.采编业务社会化问题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34[4]张玮.职工书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
(作者单位:西宁市总工会)
2016. 7(下) 现代国企研究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