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试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30 分,第Ⅱ卷 7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若 a-2有意义,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2

C.a>2

D.a≠2

2.小黄同学在参加今年体育中考前进行了针对性训练,最近 7 次的训练成绩依次为 41, 43,43,44,45,45,45,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41

B.43

C.44

D.45

)

3.把 2 3的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则原式等于(

A. 5

B. 6

C. -1

D. 12

)

4.在下列图象中,能作为一次函数 y=-x+1 的图象的是(

图 1

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5.若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满足(a+b)2 =c 2+

)

A.等边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6.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若 a=b,则|a|=| b|

7.菱形 OAC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 2 所示,点 C 的坐标是(6,0),点 A 的 纵坐标是 1,则点 B 的坐标是(

)

图 2

A.(3,1)

B.(3,-1)

C.(1,-3)

D.(1,3)

8.如图 3 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AC=6 cm,BC=8 cm.将直角边 AC 沿直线 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 AE 重合,则 CD 的长为(

)

图 3

A.2 cm B.3 cm

C.4 cm

D.5 cm

9.如图 4,点 A 的坐标为(- 2,0),点 B 在直线 y=x 上运动,当线段 AB 最短时点 B 的坐标为(

)

图 4

A.(- 2 2

2 ,- 2 )

B.(- 1 1

2, - 2)

C.( 2 2 ,- 2

2 )

D.(0,0)

10.将五个边长都为 2 cm 的正方形按如图 5 所示摆放,点 A,方形的中心,则图中四块阴影面积的和为(

)

图 5

A.2 cm2

B.4 cm2

C.6 cm2

D.8 cm2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B,C,D 分别是四个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70 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若数据 2,3,-1,7,x 的平均数为 2,则 x=________.

12.计算:2-1+ (-2)2=________.

13.若一次函数 y=kx+b 的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 y 轴的负半轴相交, 则 k________0,b________0(均填“>”“<”或“=”).

14.如图 6,在 ABCD 中,AE,CF 分别是∠BAD 和∠BCD 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

形 , 请 添 加 一 个 条 件 , 使 四 边 形 AECF 为 菱 形 , 则 添 加 的 一 个 条 件 可 以 是 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再添加别的“点”和“线”).

图 6

15.如图 7,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点 E,F 分别是 AO,AD 的中点.若 AB=6 cm,BC=8 cm,则△AEF 的周长为________cm.

图 7

16.如图 8,有一个长为 50 cm,宽为 30 cm,高为 40 cm 的长方体木箱,一根长 70 cm 的木棍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放入木箱中.

图 8

三、解答题(共 52 分)

17.(6 分)计算:(1)(3 12-2

1

3+

48)÷2 3;

(2) 10+5 5

+| 2- 3|- 5.

.

18.(6 分)如图 9,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是对角线,DF⊥AC,垂足为 F.求证:BE=DF.

BE⊥AC,垂足为 E,

图 9

19.(6 分)有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竹竿要通过一个长方形的门,如果把竹竿竖放就比门高 出 1 尺,斜放就恰好等于门的对角线,已知门宽 4 尺.求竹竿长与门高.

20.(6 分)如图 10,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的一点,F 为 BC 延长线上的一点, CE=CF,∠FDC=30°,求∠BEF 的度数.

图 10

21.(6 分)图 11 是某中学乒乓球队队员年龄分布的条形统计图. (1)计算这些队员的平均年龄;

(2)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多少?

(3)这些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多少?

图 11

22.(6 分)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 90 千米的 A 地前往 B 地,甲乘汽车,乙骑摩托车,甲

到达 B 地停留半小时后返回 A 地.图 12 是他们离 A 地的距离 y(单位:千米)与时间 x(单位: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求甲从 B 地返回 A 地的过程中,y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若乙出发后 2 小时和甲相遇,求乙从 A 地到 B 地用了多长时间.

图 12

23.(8 分)如图 13,在矩形 ABCD 中,O 是对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过点 O 的直线 EF 与 AB,CD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 E,F.

(1)求证:△BOE≌△DOF;

(2)当 EF 与 AC 满足什么关系时,以 A,E,C,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你的结 论.

图 13

24.(8 分)某苹果基地销售优质苹果,该基地对需要送货且购买量在 2000~5000 kg(含 2000 kg 和 5000 kg)的客户有两种销售方案(客户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 A:每千克 5.8 元,由基地免费送货.

方案 B:每千克 5 元,客户需支付运费 2000 元.

(1)请分别写出按方案 A,方案 B 购买这种苹果的应付款 y(元)与购买量 x(kg)之间的函数 解析式;

(2)求购买量 x 在什么范围时,选用方案 A 比方案 B 付款少;

(3)某水果批发商计划用 20000 元,选用这两种方案中的一种,购买尽可能多的这种苹果, 请直接写出他应选择哪种方案.

答案

1.A 2.C 3.D 4.A 5.C 6.A 7.B

8.B 9.A 10.B

5

11.-1 12. 13.< <

2

14.答案不唯一,如 AE=AF

15.9 16.能

2

17.解:(1)原式= 6 3- 3+4 3 ÷2 3

3

28 =

3 14 = .

3

3÷2 3

(2)原式= 2+ 5+ 3- 2- 5= 3.

18.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C=AD,BC∥AD,

∴∠BCA=∠DAC.

∵BE⊥AC,DF⊥AC,

∴∠CEB=∠AFD=90°,

∴△CEB≌△AFD,

∴BE=DF.

19.解:设门高为 x 尺,则竹竿长为(x+1)尺.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x2+42=(x+1)2,

即 x2 +16=x2+2x+1,解得 x=7.5,

故门高 7.5 尺,竹竿长为 7.5+1=8.5(尺).

20.解:∵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BCD=∠DCF=90°,BC=CD.

又∵CE=CF,

∴△BCE≌△DCF.

∵∠FDC=30°,

∴∠EBC=∠FDC=30°,

∴∠BEC=60°.

∵∠DCF=90°,CE=CF,

∴∠FEC=45°,

∴∠BEF=∠BEC+∠FEC=60°+45°=105°.

21.解:(1)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13+6×14+8×15+3×16+2×17+1×18)÷(2+6+8+3+ 2+1)=15(岁).

(2)由图形可知,15 岁的有 8 人,人数最多,故队员年龄的众数为 15 岁.

(3)队员共 22 人,年龄处在中间的队员为第 11,12 个人,在第 3 组内,故这些队员年龄 的中位数是 15 岁.

22.解:(1)设甲从 B 地返回 A 地段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k≠0).

根据题意,得

3k+b=0,

1.5k+b=90,

解得

k=-60,

b=180.

∴y=-60x+180(1.5≤x≤3).

(2)当 x=2 时,y=-60×2+180=60,

∴乙骑摩托车的速度为 60÷2=30(千米/时),

∴乙从 A 地到 B 地用时为 90÷30=3(时).

答:乙从 A 地到 B 地用了 3 小时.

23.解:(1)证明:∵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OB=OD(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E∥CF(矩形的对边平行),

∴∠BEO=∠DFO,∠OBE=∠ODF,

∴△BOE≌△DOF(AAS).

(2)当 EF⊥AC 时,四边形 AECF 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OA=O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又由(1)知△BOE≌△DOF,得 OE=OF,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四边形 AECF 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4.解:(1)方案 A:函数解析式为 y=5.8x;

方案 B:函数解析式为 y=5x+2000.

(2)由题意,得 5.8x<5x+2000,解得 x<2500,

则当购买量 x 的范围是 2000≤x<2500 时,选用方案 A 比方案 B 付款少. (3)他应选择方案 B.理由:

方案 A:购买苹果质量为 20000÷5.8≈3448(kg);

方案 B:购买苹果质量为(20000-2000)÷5=3600(kg).

∵3600>3448,方案 B 买的苹果多,∴应选方案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