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王敏勤教授和谐高校教学有感

学习王敏勤教授和谐高校教学有感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习王敏勤教授和谐高校教学有感

若说报告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曾耳闻,新鲜的并不是太多,只是有几点印象较为深刻,值得整理出来。第一是按照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多少分类的课堂模式,包括最高境界的无课前预习,无课后作业;次之的有课前预习,无课后作业;学生负担最重,效率最低的有课前预习,有课后作业。王教授的观点很明确,提倡老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当堂解决所有学习问题,这也是自己追求的课堂教学,不愿意占用学生课余的时间精力,只不过因为个人能力水平有限,课堂设计不够精细,大多数学习自觉性欠佳的学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第二是鼓励教师原始阅读,主要依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组织教学,而不要过于依赖教参,沿用别人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这与自己教学的习惯相符,随教材配发的教参教案几乎不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学生都有的教材,具体的教学思路都是自己独有的,再则,上课时,也极少带教材,所拿的只是一杯水而已,因为咽炎。第三是课堂的检测环节,王教授极为看重,他认为课堂检测的成绩是判断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标准,对于部分教师提出的课堂无时间检测反馈,还提出来展示答案,学生互批,发现问题,即刻解答的可行性建议。这是自己的课堂欠缺的,之所以欠缺,倒也不是不认可检测的重要性,而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目标有关系。历史教学,每节课其实知识点真得很少,七八分钟便可以记得住,若要只要成绩,不顾其他,课上起来真得太简单,轻松,不过自己对的学法指导和考不到的情感熏陶、才更为最看重,至于考试成绩,初一初二学年时,真得不太在意,只是初三,才被迫因为涉及学生命运的中考,极为重视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整合,以及反复的练习、检测、模考,以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即便初三,仍然坚持着不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切还是课堂解决。

报告内容新意不多,但王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和实践却让我极为感动。作为天津市的教科所所长,和谐教学法的创始人,王教授可谓功成名就了,但他的教育研究依然坚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每年听课四百多节,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听这么多的课,每一节都详实的记录课堂的全过程,心无旁骛;课后,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思考,点评,并无论任何学科,都能够依据教材,绘制出知识树,给执教老师进行教学指导。这种付出,王教授的

动力在哪里,唯一的解释恐怕是他真正将教育研究作为终身的事业,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引领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不断地反思提高,振兴我们的民族教育,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吧。对此,忽然想到了曹操的一句诗,可以用来评价王教授的不懈奋斗,这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感动人的不是理论观点,而是王教授的教研精神,可以想象,跟我有同感的听众应该不少,或许听过这场报告后,很多人会忘记王教授的报告内容,可他的永远不脱离课堂的教研精神将久久难以忘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