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考题4脂肪营养

思考题4脂肪营养

来源:华佗小知识
脂肪营养思考题

一、填空

1、血中脂类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根据密度、组成和电泳迁移速率将脂蛋白分为四类,分别为: , , , 。乳糜微粒 、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 2.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能量不足,指迫使机体动用体脂肪进行分解代谢,脂肪氧化产生 , , 合成为酮体过高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

必需脂肪酸包括 和 ;(亚油酸;亚麻酸) 必需脂肪酸为( )脂肪酸

A 短链脂肪酸;B 长链饱和脂肪酸; C 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D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列哪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 A 油酸;B 亚麻酸; C EPA ; D DHA; 二、名词解释

饱和脂肪酸: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1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有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料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胆汁肠肝循环: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肠参与脂肪酸消化,未分解的胆酸被小肠吸收,通过门脉又回到肝脏重新参与分泌。

三、问答

1、 非反刍动物、反刍动物脂肪的消化吸收有何异同?

相同点:幼年反刍动物由于瘤胃未发育成熟,脂肪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相似借助消化酶进行消化。成年反刍动物十二指肠对脂肪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相同,都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进行消化。

脂肪的消化其始于口腔,非反刍动物和幼年反刍动物口腔和胃中存在脂肪酶,对奶脂具有很好的消化作用,但随年龄增加,此酶分泌减少。 十二指肠是脂肪消化消化的主要场所,脂肪被胆汁以及胰和肠的消化液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降解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与水形成水溶性的混合乳糜微粒被吸收。 甘油三酯 胰脂酶 甘油一酯+游离脂肪酸。 磷脂 磷脂酶 溶血性卵磷脂 胆固

甘油一酯水

醇 胆固醇酯水解酶 胆固醇+脂肪酸 解 甘油+脂肪酸

在消化道后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消化。混合乳糜与肠绒毛膜接触时发生破裂,释放出的脂类水解产物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以易化扩散方式吸收。

不同点:

非反刍动物对脂肪酸的消化率随碳链长度增加而下降。

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主要在瘤胃,瘤胃脂肪的消化实质上是微生物的氢化,具有以下

特点:①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减少。

②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化; ③甘油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

④合成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 脂类经过瓣胃和网胃时,基本不发生变化,在皱胃,饲料脂肪、微生物与胃分泌物混合。 反刍动物对瘤胃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被瘤胃壁吸收,其余脂类的消化产物,进入空肠后被吸收,反刍动物对脂肪酸的消化率并不象非反刍动物一样随碳链长度增加而下降。

2、 饲料中添加油脂有何益处?

①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

②提供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卡素的吸收和利用及转运;

③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外部感观,提高采食量;

④改善生长性能,提高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率;

⑤可以减少高温条件下动物的应激反应。饲料中添加油脂能降低热增耗。

3、日粮脂肪酸与肉品质有何关系?如何提高猪肉品质?

动物胴体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有关,体脂肪中油酸含量明显随日粮含量增加,体脂肪的物理形状和品质明显随日粮脂肪变化。饲料中不饱和脂肪越高,体脂肪中不饱和脂肪也越高。来自饲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猪、禽体内不经氢化可直接沉积在体脂肪中,因而,当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饲料脂肪时,猪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亦多,导致猪的体脂变软,容易酸败,肉品质下降。所以,猪的肥育后期,尽量减少含不饱和脂肪高的饲料如米糠。

4近来电视广告中常宣传1:1;1,何谓1:1:1,为什么?

答:1:1:1是指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1;1的关系。人们常吃的动物油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酸败。虽然这些脂肪酸可以提高必需脂肪酸,满足人类营养需要。但近年来研究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防止降低人类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有益于人类健康。但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潜在的不良作用,如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因而,也不能摄入过量。而含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即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近功能,尤其避免冠心病,同时又不具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缺点。因而,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合理搭配将更有利于人类健康。 5 请解释胴体,酮病的发生原因,如何避免?

①酮体:脂肪氧化产生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合成为酮体。

酮病病因:高产奶牛(3-6胎)产后10-60天,由于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使碳水化合物饲料供应不足,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元的大量消耗,迫使机体动用体脂肪进行分解代谢,或过多饲喂含有多量乙酸、丁酸的青贮饲料而产生大量酮体。

预防措施包括:

(1)供应平衡日粮,注意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其中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以不超过16%%~18%为宜,碳水化合物以磨碎的玉米为好。给予品质优良的干草或青贮饲料,避免饲喂含大

量丁酸盐的劣质青贮料;不要随意更换饲料配方。此外,饲料中注意碘、钴、磷等矿物质的补充; 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每次100g,每天2次,连用 15天。

(2)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和离子载体饲料添加剂,改变瘤胃的新陈代谢,降低乙酸的生成、增加丙酸盐产量;

(3)对产奶量过高的牛要挤奶,可以有效地预防酮病的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