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相差关系应用题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相差关系应用题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来源:华佗小知识
相差关系应用题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相差关系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21页复习第13—17题。 教学要求:

进一步认识的两数相差关系的结构,理解、掌握两数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列式计算。 1、 出示例图。

(1) 学生口述图意,列式解答。 (2) 分别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 揭示课题。

二、完成复习第13题。 1、 完成复习第13题。 (1) 学生完成。

(2) 比较3题的异同之处。 (3) 小结解题方法。 3、 完成复习第14题。

三、提问题和补条件的练习。 完成复习第17题。

1、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和条件,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解答。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15、16题。 教后随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 做复习第1题。

(1) 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 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 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 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 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 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 2469 4235 6003

+235 +1183 - 607 - 235 4、 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 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 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 题余下的六道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二)培养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三)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的数位顺序以及读数写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正方体木块,计数器,小棒图。 学具: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说:同学们已经学过两位数读写的方法,这里有8个数,谁会读?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指名读:15,24,31,72,,98,66,50。

师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板书:十 个 位 位

师问:同学们都能准确读出两位数,说明以前学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三位数你们会读吗?(教师出示917)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三位数的读写法) (二)学习新课

师说:917这是一个三位数,因为它是由3个数字组成的,那么这三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摆木块来一起研究研究。 1.学习例1

(1)出示一个木块,问:这是几个木块?(板书:1)

(2)拿出十个小正方体,请同学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排成一排,问: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

(3)拿出由10个小木块组成的木条,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九十,问:再添上1个十是几个十?师说: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十,就是满10要向高一级单位进一,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读作:一百。(板书:100)从右边起第三位我们叫它百位。(接着复习准备时的板书写:百位)

(4)接着拿出一层木块是一百,请同学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问:再添1个百是几个百?(10个百)问:10个百是多少呢?(先请同学说,说不清或不完整时,教师再点明)

师说: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1000,读作:一千(板书:1000)一千就要写在右起第四位上,这个数位叫千位。(接着刚才的板书写:千位) (5)引导学生观察数位表,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呢?第3位呢?第4位呢?1是几位数?10是几位数?100是几位数?1000是几位数?10里有几个一?(板书:10个一是十)一百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是一千)这些数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说: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个、十、百、千是不同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相邻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学习例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二十。(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边拨珠边数:100,101,102,…,109,问:个位再拨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10个一是几?怎么拨?学生将个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接着数:110,111,112,…,120)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拨珠,大家数:198,199,问:下一个数是多少?互桌讨论。学生得出当个位再添1时,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而十位上又满10,要向百位进一,所以199再添一个数是200。接着往下数)

(3)刚才我们利用计数器会数数了,但生活中带着计数器来数数多不方便呀,如果没有计数器的帮助,怎么数数呢?出示109,199,当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时,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加1,加到9时,9变零,前一位多1。比如:10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9变0,0变1,是110。19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个位9变0,十位9也变0,百位1变2,这数是200。 (4)做一做

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二百九十数到三百一十。 ②从三百八十数到四百一十二。 ③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不用计数器直接数:

①从一百四十六数到一百五十一。 ②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零三。 3.学习例3

(1)出示小棒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问:图112上画了多少根小棒:(235根)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做一做 看图板演:

图中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这个数是多少?(口答出来就行了) 4.学习例4

(1)教师边画计数器边提问: ①百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什么? ②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什么? ③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什么?

④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一百二十六)

⑤怎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呢?(师说:对齐百位写1,对齐十位写2,对齐个位写3)(板书:126)

(2)直接出示计数器,画出304

教师问:百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三百零四)学生如果说不出来,可提示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读零。怎么写出来呢?提醒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对齐十位写0,否则就变成34了。(板书:304) (3)出示580

问: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板书:580五百八十 (注意提醒学生写数时,不要忘写8后面的0) (三)巩固反馈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900,721,915。 (2)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八十七________ 四百________ 二百九十________ 六百零五________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________ 4个百和8个一 ________9个百2个十________

教师说: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没法上学,咱们学校的同学知道了,心里很着急,决定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灾区的小朋友重返课堂,下面咱们看看都捐了哪些物品。 (3)读一读

①为灾区小朋友捐钱915元。 ②为灾区小朋友捐书870本。 ③为灾区小朋友捐衣服204件。

(4)用3,6,4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讨论)这些三位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告诉学生马上就要学这部分知识,看谁学得好)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位数的读写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所以在复习准备中,先复习一下百以内数的读法和数位,由此引出新课。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通过直观教具,学生认识计数单位1,10,100,1000,认识百位和千位,又通过观察数位表,理解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接着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数数,不用计数器直接数。然后看图理解数的组成。最后借助计数器图读数、写数。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出示为灾区捐物品一题,不但巩固了今天学的知识,还渗透了献爱心的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