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马正清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课程表中也是这样要求的,九年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培植;塑造;调适;提升;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1-0052-01
中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的希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与其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而且对于促进我们伟大国家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是德育的主要内容,更是新课标语文教学任务的新要求。只有广大语文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合我国国情的要求的合格人才。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健全学生人格\"。由于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理应肩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用人文精神来培植健康心理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着人的道德,理想、意志情感、智慧、爱和美等多方面的内涵,这些内涵对学生影响嘴深广的是其精神领域,学生健康的心理可以经过语文丰富的内涵潜移默化的培植。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优秀作品。如: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展示主人公的人格魅力——自信、勤奋、刻苦、无私、奉献、热爱生活、淡泊名利和献身科学;杨振宁的《邓稼先》向读者展示了\"两弹一星\"获奖者——邓稼先同志强烈的爱国之情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大家\"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这个真理;通过这些鲜活的、具体的人文材料让学生们熏陶了情感、陶冶了情操,使得文本材料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使得他们在语言的大海中来构建自己心理的健康。 2.用价值取向来塑造健康心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不同的同学读同一篇文章,欣赏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完全不同的。哪吗怎样定位一篇文章丰富的价值内涵呢?事实上文学作品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了一种人文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细心研究文本材料,寻找文本材料与学生真实生活的最佳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入点,抓住那些积极向上、符合时代和社会主流价东西。让同学们去品味、欣赏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
《三个儿子》这篇文章蕴涵着\"百善孝为先\"的深刻道理,这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大力提倡道德标准。要让学生心中具有这种传统美德,就应该让学生学习、效仿第三个儿子孝敬母亲的具体事例。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却喜欢前两个儿子,因为他们会翻跟头、会唱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前两个儿子的做法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那就意味着让学生选择了冷漠和自私。此时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多艺多才,只能说明他学会了一种技能,不能说他学会了做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在父母年老多病需要我们回报之时,我们应尽到做子女的基本责任——孝敬父母。同时启发学生列举出自己熟知的鲜活的事例,进行德育熏陶,课后布置以\"我为爸妈——\"为题作文,进行一次\"百善孝为先\"的德育作文评比活动。 3.通过写作来调适健康心理
\"用我手写我心\"\"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半壁江山\",通过学生的作业、作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个人作品,来观察他们丰富而多变的内心世界,把握其心理发展脉搏。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恩怨与得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苦恼与欢乐,青春期情感的躁动与困惑等,这些堪称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温度计、晴雨表。我们语文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首批忠实读者,阅读之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老师可以用他们的作品,因人而宜地及时疏导教育。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轻轻拂去学生心灵中敏感角落里的尘埃。这样,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达到调适健康心理作用的目的。 4.用合作探究来提升健康心理指标
合作探究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多为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目标讨论,解决带有争论或疑难的开放性问题。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帮助学生克服自闭心理,达到与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谐相处,在学识上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火花,考察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健康的心理之花得以绽放、产生自信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标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解答《孔已己》一课的思考题:\"对造成孔已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冷酷无情的社会是害他的罪魁祸首,有的说也要归咎他自己的思想落伍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同学探讨一下\"。
在探讨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表个人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要进行评价。在讨论中有些同学不参与小组讨论,显得孤僻、自闭;有同学的观点比较偏激,咬定孔已己是自作自受,说什么:\"时世造就英雄\"、 \"是金子总会发光,与社会没关系\";还有的同学以孔已己的悲惨命运为范例,慨叹读书无用论;有的同学对为富不仁、凶残歹毒的丁举人口诛笔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的关注这些同学,针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从而提升他们已构建良好的健康心理。通过以上活动主要检验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是否具备了比较健康的心理和比较健全的人格。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症下药,引领学生向高素质、健康人格的方向发展。
语文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学空间。它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更是心理健康的教学的完美素材。只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潜心去挖掘人文和价值内涵,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为实现远大释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