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优秀古诗文积累大比拼》 活动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古诗归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促进诗句的积累和内化。
3、通过比赛,体会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增强文化底蕴。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的优秀古诗文和一到十二册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活动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四队参加竞赛。
2、多媒体课件、简易抢答器、号牌、记分牌(小红旗)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导语: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从一年级到现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一定储存了许多的古诗文。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比一比谁积累的古诗多又多!
2、各小队长带领本队同学喊出自己的口号。
二、宣读活动规则: 这次比赛共要闯四关,比赛题目由各队抽签决定,多媒体屏幕上将显示出来。主持人选择小队中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以确定小队得分、失分情况。每一关比赛结束,得分累加到下一关。全场比赛结束,哪一队的得分最多,将成为今天比赛的总冠军。
三、团结协作闯四关 第一关 古诗名句对对碰
主持人:唐宋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这些诗句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能给人以启迪。接下来,就让我们闯入第一关“古
诗名句对对碰”,来对一对这些名句。答对每一组的四句就得一面小红旗。
第一组:羌笛何须怨杨柳,()。
洛阳亲友如相问,()。(),南望王师又一年。(),只是近黄昏。
第二组:生当作人杰,()。
谁言寸草心,()。(),老大徒伤悲。(),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组:纸上得来终觉浅,()。
问渠哪得清如许,()。(),千里共婵娟。(),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组:欲穷千里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映日荷花别样红。(),早有蜻蜓立上头。…….主持人:第一关比赛已经结束,暂时领先的是-----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希望其余三队再接再厉,在下面几关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关 记忆大奉送
主持人:小学六年来,我们背诵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小诗,下面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进入第二关——“记忆大奉送”。
1、请写出思乡诗,每写对一首加一面小红旗,时间3分钟。 2、请写出送别诗,每写对一首加一面小红旗,时间3分钟。 3、请写出边塞诗,每写对一首加一面小红旗,时间3分钟。 4、请写出爱国诗,每写对一首加一面小红旗,时间3分钟。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队在第二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希望其余三队奋起直追,在第三轮中反败为胜。
第三关 古诗趣味题抢答
主持人:这一关为趣味题抢答。我说“开始”大家便可按抢答器,违者视为犯规,将失去一次抢答的机会。按要求说出诗句得一面红旗。1、说出三句带有颜色的诗句: 例如: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说出三句带有数字的诗句: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说出三句带有植物的诗句:
例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说出三句带有动物的诗句: 例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主持人: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希望领先的小队再接再厉,落后的小队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在最后一关中一决高低。
第四关 风险大冲浪
主持人:这一关为风险题,分值各不相同,分别为一面、两面、三面旗。选中后且回答正确,加上相应的旗;回答错误,则扣去相应的旗数。请每队选手根据自己的实际,慎重选择。
1、得一面红旗的题目(背诵题): 说出《已亥杂诗》的作者并背诵这首诗。背诵描写秋天的古诗。《蜂》的作者是谁? 背诵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2、得二面红旗的题目: 我为古诗找作者(连线题): 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李白 ……
3、得三面红旗的题目(文学常识题): “诗圣”、“诗仙”、
“诗史”分别指谁? 请说出历史上出现的四位姓“王”的诗人。说出唐宋家中的四位。唐朝谁被称为“田园诗人”? 谁被称为“边塞诗人”? ……
主持人统计各队得分情况 四、宣布获奖小队 五、教师全面总结 教学反思: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对一个可能使他使出全部精力的活动,他将感到一种本能的冲动,因为这正是使他的能力得以完善的道路。”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古诗文积累大比拼》摒弃传统古诗文复习的教师归类,学生背诵的方式,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使得古诗归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古诗文独特的魅力。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二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感 受 自 然 策 划 者
山东省单县实验中学 朱瑞富 项目创意
走进自然,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增强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拓展学生对“自然图景”的再造能力。项目名称 感受自然 时间范围 2005年秋 活动地点
大堤河滩 参加人员
七(14)班全体学生 语文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
秋游野炊,学习写作,交流评价。
[过程描述] “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发他们进行物我之间“心灵的对话”,触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遐想,激活他们平日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让他们形成呵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秋游,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同学们美其名曰:一次美的巡礼。这次秋游的主要内容是: ①
野炊活动; ②
在大自然中找一个朋友,与“朋友”进行心灵的对话; ③
摄下“野炊”中闪光的一瞬间,或用卡通形式表现印象最深的自然图景,并写出一段描述性文字;
④
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⑤ 以“感受自然”为主题,举办一次优秀图文展评;
上述任务,前三项在秋游活动中完成,后两项回校后利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完成。
秋游的消息宣布后,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自由组合野炊小组,少则4人,多则8人,准备好野炊用具,蔬菜和柴米油盐,有的还带有照相机,野外写生学具。全班人组成了12个小组。
这次秋游,安排了三项活动: 活动一:野炊
以野炊小组为单位烧火做饭。这是十一、二岁的初中生的第一次尝试,他们感到新鲜,但也为难。然而同学们干起来却兴致勃勃,一点儿也不怕难。活动中,既体现了他们互动合作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比如:小组之间比着干,看谁的灶堂挖得圆,谁的饭
菜味美可口„„同时老师帮助他们选好灶堂位置,设计大小,大约一个半小时,各小组饭菜做好了,老师请来各小组组长做评委,评出等级:一等6个,二等4个,三等2个。
各小组在防洪林带间的草地上铺上一张席,把饭菜放在上面,围坐在席边用餐,乐不可支。并摄下了12张照片。王晓轩同学用卡通形式表现出的野炊情景的组画,反映了野炊系列的全过程。
活动二:我有一个“朋友”
“大堤河滩是一个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小草、野花、树林、河水、游鱼、金谷、银棉、牛羊,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我这样启发学生后,向他们提了些要求:⑴对花鸟草虫、河水游鱼的“生命观照”。⑵四至六人一组,自编一个游戏,进行物我之间的“心灵的对话”。⑶记叙游戏过程或心灵的感悟,可呼唤人们呵护自然,保护生态。在我的启发下,“找朋友”的活动开始了,活动内容不拘一格,活动命名各异。如:我是一株野菊花,我是一棵树,我和芳草地,与青蛙对话;我和小树比成长,与大河一起歌唱„„又如,小组设计的“我是一株野菊花”的游戏由三人表演,一位同学站在菊花丛中,另两位分别扮演“蜜峰”、“蝴蝶”,依次从“野菊花”前走过,与“野菊花”进行“心灵的对话”,再现“大自然的语言。”
游戏结束后,同学们用文字记下了这“开心一刻”,在小组间进行口语交际,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相互说一说,并进行互评。张娟同学童话《小毛头与小蝌蚪》、王伟同学的《青蛙的哭诉》、刘云同学的《保护水资源,净化水环境》融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王小英同学的《我与芳草地》发出了心灵的呼唤:“大堤河滩芳草地,绿茵茵的,一大片一大片,这里牛羊成群,生机万类。勾起了我的沉思:我的故乡连河坡都被开垦,种上了庄稼,没有了芳草地,耕牛没有觅食的地方,可怜啊!我呼吁人们:留得芳草地,供给牛羊用。”我作了阶段性小结:听了你们的口语交际,我深深叹服同学们想象力,自主学习和创造精神。活动三:成果展评
举办成果展评,开辟了两个栏目,即“心中的美景”、“心灵的呼唤”。
1、心中的美景。展示摄影作品12件,卡通画32件,这些展品,既有秋游,也有春游,如::徐曼同学就献出了《放飞》的水彩画,勾起了学生童年风筝的联想,激活了学生平日的生活积累。
2、“心灵的呼唤”。展示童话4篇,环保调查1篇,优秀作文12篇。
这次展评,显示了学生对“自然图景”的再造能力,体现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同时,让他们在自然的美丽与纯真中获得了更大的满足
第三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关注孤寡老人)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案例名称: 策 划 者: 选送单位:
报送时间:金晓玲年9月28日关注孤寡老人胡世涛随州经济开发区大堰坡中学 201
1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关注孤寡老人
项目创意:走入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尤其是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真正需求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实践能力 项目名称:关注孤寡老人 时间范围:2011年9月份下旬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语文老师一人
主要活动:采访,查找处理资料,写成论文,总结收获和体会 [过程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是情感类文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学完之后,我对同学们说,爸爸妈妈会对自己的孩子给以无私无怨不求回报的爱,懂事的孩子会感受到并且回报这份爱,我们在座的同学感受到这份爱没有呢?我们将来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我又说,可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的儿女早逝,有的无儿无女,有的被儿女视作
负担,如今年岁已高,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们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吗?同学们马上唧唧喳喳,“想”声一片,于是,我乘机提出了我的想法,让他们采访我们大堰坡乡创办的福利院。
具体要求是:
〇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以村为单位,自然地分成11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〇采访内容是了解福利院老人的生活状况、居住条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
〇采访对象是福利院的领导、孤寡老人,还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身边熟悉的一些老人。
〇采访所得到的信息要详细地作好记录。
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别的地区或国家办福利院的情况和先进的经验。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采访来的信息写成2000字左右的论文。
〇一个月时间一到上交采访所得的成果。
同学们听到这里,情绪高涨起来了,有的大声嚷嚷,有的喜出望外,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眉头紧锁,大概我的倡导翻出了他们心中沉封的故事,勾起了他们这样或那样的记忆,他们的脑子里可能一下子浮现出了许多不同老人的形象,这些老人的故事似乎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总之,同学们充满了好奇,有点跃跃欲试了。我提醒大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注意事项是:
〇注意安全,要让家长放心,要结伴而行,相互照应,带好必备的干粮和采访用的一些必用品。
〇采访的对象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使材料丰富多彩而又真实有代表性。
〇先想好要采访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〇有条件的同学带好录音机,作好录音,减少记录的麻烦,展示成果时也更能打动听众。
〇回到家里,多和爸爸妈妈交换意见,多倾听他们的看法,力求得到他们的支持,会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时间安排是:
〇第一个星期天,活动开始,活动目标是福利院,周日晚自习,大家交流搜集来的信息,提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〇第二个星期天,采访身边的老人和其他一些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周日晚自习,继续交流采访结果。
〇第三个星期天,设法通过上网获得更多的信息,一是和人聊天,二是下载资料,加深对“养老”这个社会性问题的认识。
〇第四个星期天,各人在家里整理材料,写成论文。
第一周过后,我检查他们的活动情况,全班48人就有45人参入了这次活动,他们中间有9个小组,人数不等,还有一部分外乡镇的同学没有参入。同学们带回了意想不到的丰富资料,有的记下了二三页,有的记下了五六页,最多的记的有十来页。看来,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是大有收获的。
其中,一个叫何巧丽的同学说,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对我们大堰坡乡办的福利院有很深的了解,这里的领导和服务人员都很有爱心的,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厌倦,而是十分的热心,我很有点佩服他们,成天和一些孤寡老人“困”在一起,应该是一件很让人受不了的事情,可他们却微笑着面对这一切,真是不容易。张来说,我觉得,这些老人生活得还很有情调,他们平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种了庄稼,还喂了猪,养了鸡,养了鱼,既锻炼了身体又改善了伙食,有的老人也打打牌,下下棋,有的老人还特能聊天儿。王焕说,我问他们在这里生活好不好,他们都笑哈哈地说,当然
比孤身一人在家里强多了,病了有人照顾,饿了有人弄饭吃,平常也不会一个人闷得慌,有人和你唠唠话。金海却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平常很少说话,一说出话来,就与众不同,他说,我认为,这些老人还是怪可怜的,他们那么大的年纪了,住的房子并不配套,穿的衣服听说有一部分还来自社会的捐助,生了病并非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因为听一个名叫杨贵才的负责干部说,他们这里的经费很紧张,要想
让这些老人过得很舒坦,还有很多困难。庹萍说,我们大堰坡乡这么大个地方,怎么在这里来的老人才二十来个。这个规模是不是有点小,到这里来的孤寡老人人数肯定有特别的。把规模办大点就好了。
我问他们在采访中遇到过困难没有,李炎说,没有,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说不清是为什么,看到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听了听他们的谈话,心中似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困扰着他,既有为他们高兴的一面,又有很多为他们担忧的东西。我在心里说,孩子们,你们长大了。
第二周周日晚自习,同学们也带回了不少内容。张晓天说,我根本不用采访,我就知道很多,我妈妈常在家里唉声叹气,因为我的外婆今年已经是七十二岁,可我的舅舅、舅母对她一点也不好,外婆身体又不太好,活动很不方便,时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而我家又是兄妹三人,负担过重,我采访了福利院,就对妈妈说,就把外婆送到那里去,不是很好吗?可妈妈说,送到那里是要交一定数量的钱的,我们哪里有钱交,况且进福利院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你外婆有儿有女,不能送去。看着妈妈发愁的样子,我恨不得马上变成一个大富翁,把像外婆这样没有好归宿的人都送到福利院去,使她们快快活活地生活;李小聪说,我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供我们兄妹两人,可我的奶奶却也有六十好几岁了,还要在家里种菜园,好让我们星期天回家有菜吃,要是能把她送到福利院,我们放了学就到福利院去看她,我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放心地挣钱,那该多好啊!黄小姗说,等我老了,我就到福利院去,因为我看到我的妈妈因为我的奶奶长年生病在床不能出外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而伤透了心,眼见着我们进了初中花费一天天增多,可就是没办法可想,所以我想等我老了,我千万不能成为孩子们的累赘,我要趁年轻的时候多攒些钱来养老,让我的孩子不为我操心,好有精力干他们自己的事情;王艳玲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等我长大了,首先就是挣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就去办一个一流的福利院,把全村的老人都接到那儿去,让她们享受最好的晚年生活。
第三周下来,同学们的资料就很有限了,因为她们绝大数人没有电脑,更没有上网的机会,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打印出来后
人手一份,供他们享用,大家特别感兴趣看,并且很有收获。
第四周周日晚自习,我让同学们把他们一个月来采访调查来的成果用文字的形式写出
来,并且人人得写,不限字数,不限质量(降低难度),用上三到四个小标题。同学们其实是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才完稿。
收来的稿子总体来看,还算令人满意,全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交了稿,像模像样的还能选出十来篇。其中有个同学列出了这样一个大标题:“我们都会成为老人,请对老人多一份关爱”,还写出了几个很不错的小标题:
1、办福利院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2、计划生育要和关心老人两件事一起抓; 3、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4、完善福利院的创办势在必行;
5、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看到这些还不是十分成熟的作品,我备感欣慰,这一个月的忙活没有白费,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增长了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老人问题的认识,还多了一份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我把精选出来的十来篇论文都打印了出来,出了一次专刊,引来了许多的观众。引出了许多的赞许。
活动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这次活动的感受,他们说,老师,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多开展,真是太有意义了,与我们天天坐在教室里听你们上课的感觉大不一样,收获实在多了。我想,确实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实实在在地感受自然,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这些经历,将会对这群十几岁的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案例分析]
上面所描述的是随州经济开发区大堰坡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的一次尝试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总体来看,本次活动还是很成功的,有极大多数同学参入了这项活动,而且,从活动的结果来看,学生取得了
多方面的收获,前面已作了总结。具体说来有这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度不大,同学们都能不太费力地完成。绝大多数同学自己家中就有老人,有很多和老人直接接触的机会,二是有现成的福利院让他们去采访,福利院的位置又比较好,同学们能很容易地找到这个地方,福利院的人和我较熟,事前和他们通过气,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老师当好了导演这个角色。老师事前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安排和布署。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统一布局,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学们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及时地加以总结和鼓励,调动了同学们的活动积极性,使他们十分热情地参入这项活动。
三是给了学生许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一个月有八天的休息时间,没有任何其他课外
作业,没有多大的心理负担;没有老师跟随,学生又少了很多拘束,几人结伴而行既新鲜又刺激,他们去采访时,自然而然就像一个个小大人一样,认真地去做。自主、合作、亲身实践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然,由于同学们的年龄问题和采访条件问题,加上是初次尝试,经验不足,少数同学还不能放开手脚来干,所以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像采访的资料不能很好地加以分类整理,有少数同学还出现不会听别人发言这样的遗憾,也就是说只会听,却不知道很好地筛选、记录,以前同学们从来也没有写过论文,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很成熟。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选更切合同学们大面积参入的活动来开展,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地精心组织,细心指导,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参入,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有起色,从而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达到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
【作者简介】胡世涛,男,35岁,中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堰坡中学,邮编:441326,电话:0722—4542205,电子邮箱:********************。
金晓玲,女,32岁,中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随州市经济开发区
大堰坡中学,邮编:441326,电话:0722—4542205,电子邮箱:********************。 第四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上网利弊谈”教学设计 一、导入:(3分钟)
播放“中学生辩论会”短视频。同学们,视频中的同学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同学们羡慕吗?(……)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也走上辩论台,展现我们的风采;同学们,网络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困扰,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看待上网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 2、对“上网利弊”进行简单辩论。 三、教学过程:
(一)、辩论知识介绍:(5分钟)
1、人员分为正、反方两方,每方推选4位辩手。 2、比赛程序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反方一辩陈词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反方二辩陈词 第二阶段(深入论证)
正反双方三辩对本方观点进行深入论证,同时可以抓住对方不足或谬误进行反驳。
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4分钟。
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正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3、四轮论辩结束,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评出优胜一方,并对双方表现作出适当点评。
(二)发言流程:(3分钟) 1、团体论辩阶段: 正方一辩发言 反方一辩发言 正方二辩发言 反方二辩发言 正方三辩发言 反方三辩发言
各辩手此阶段主要任务:
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为主,也可拿出适当时间反驳对方的谬误。 2、自由论辩阶段:
正方任何一位辩手先起立发言,在他发言结束后,反方任何一位立即对其发言进行辩驳,双方依次轮流发言形成交锋格局。每位辩手此阶段发言的次序与时间、次数均无,但整队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3、总结陈词阶段: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三)进行分组、推选辩手、准备辩词。(12分钟) (四)对上“网利弊”进行辩论。(20分钟) 1、闪亮登场
主持人(教师)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的话进行自我介绍语。
正方: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上网弊大于利 2、口若悬河
双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辩至二辩辩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
3、礼尚往来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三辩辩手进行深入论证或反驳。 4、乾坤已定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四辩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5、评委点评
评委出示成绩并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四、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本堂课我们了解了辩论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使用;其实,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成为同学们实现理想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泥潭,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能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让网络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五、作业布置(1分钟)
以“网络”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第五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主题的提出:
根据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的主题内容,将本单元中的能说会写《我知道的琴棋书画》、知识窗、综合活动《琴棋书画表演赛》等主题系列活动进行整合,提出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我们的国粹》。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国的国粹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至今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并逐步传向世界。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欣赏国粹、了解国粹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2、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它们。活动重点: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我们的国粹。
2、让我们的中华国粹在校园的体验活动中传承,在传承中得以创新。
活动难点:感悟到国粹是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精髓。 活动准备:分四组进行分别收集整理资料。
课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本单元学习就开始分组布置任务。第二阶段分组进行课堂成果展示。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主题:本单元学习带我们走近了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知道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强大的凝聚力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国粹是时代的呼唤。接下来就请我们的四个小组本别带我们去领略中国的国粹。
第一小组:活动一:走近京剧
队长: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最大的剧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通过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舞姿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文化艺术于一体,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1、课前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介绍四个行当:生 旦 净 丑(图片)
资料:“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组。“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末”
也属于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
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京剧中的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3、介绍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在中国近代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其中梅兰芳曾多次把京剧带出中国走向世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京剧表演不仅结合了文学、表演、音乐、化妆等艺术,而且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独具一格的表演剧种,同时也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表演曲目,是世界上三大剧种之一,所以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4、欣赏京剧脸谱。
关羽:红色:表示忠勇、正义、诚信 曹操:白色:表示奸邪、蛮横、虚伪 庞涓:黄色:表示勇猛、阴险 张飞:黑色:表示憨直、勇猛、粗莽 太史慈:绿色:表示凶狠、暴躁
夏侯敦:蓝色:表示勇猛、鲁莽、桀骜不驯
队长:在这五彩的脸谱中你一定会发现美。让我们共同 努力传承经典。 第二小组:经典建筑
队长介绍:中国古建筑,无论从形式、规模还是技术、工艺来说,都已经发展到一个十分纯熟和丰富的程度,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特色,也凝聚了我国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之瑰宝,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会我国古建艺术的博大精深。
1、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已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斗兽场、金字塔、比萨斜塔等是古世界的奇迹之一。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图后总结: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的国度。
2、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
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3、故宫: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讲述后总结:朱红城墙金色琉璃河那厚重的午门诉说着先祖的梦想与荣光。
第三小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东泰山、承德避暑山庄等
出示图介绍:黄山、泰山、九寨沟、黄龙。小结:这是自然赐予人类最美的礼物。出示图介绍:莫高窟、布达拉宫、龙门石窟。小结:这是独特的艺术成就,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出示图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天坛、孔庙 小结:这里记录着已经消失的文明。第四小组:琴棋书画
1、学生介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2、组织竞赛活动:
要求各小组从琴棋书画中任选一项参加竞赛或者表演活动。 3、对比赛获胜者颁奖。
教师总结:希望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互动各位同学把我们的国粹继承并发扬光大。
活动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