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ENVI的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ENVI的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ENVI的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陈静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0期

【摘 要】本研究采用Landsat TM 5影像资料,通过ENVI对贺兰县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进行测算,通过决策树分级及面积统计分析,对研究区的植被动态变化作出分析及评价,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遥感监测;植被动态分析;监督分类

遥感是指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随着遥感应用广度和深度的发展,遥感探测更趋于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与传统地理研究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广,可以同步观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大,容易发现地球上一些重要目标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二是时效性。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观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三是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均可探测,微波遥感可全天时全天候探测,人们可以从中有选择的提取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要求设计,使其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四是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取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对目标的电磁辐射属性的探测;二是局限于对地表及其以上空间目标的探测。

植被指数就是对多光谱数据,经线性和非线性组合构成,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它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形式来实现对植物状态信息的表达,以定性和定量地评价植被覆盖度、生长活力及生长量等。计算植被指数,常用波段为可见光的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常用植被指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研究利用遥感软件ENVI对贺兰市地区的植被覆盖等地理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内容是利用ENVI对TM遥感图像的处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如下。 1.对研究区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研究区遥感影像图。 2.计算研究区域的植被指数。

3.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高、中、低三级进行分等,并计算相应面积。 4.分析及评估。 (二)技术路线

首先下载含贺兰县遥感影像,进行波段合成,利用行政边界线矢量文件对目标区域进行裁剪,然后计算NDVI,通过计算得出植被覆盖度。按相应标准利用决策树分类后分别求出面积,最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技术路线图如图。 (三)RS处理平台

ENVI是一个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遥感集市应用汇集中的软件处理技术覆盖了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图像定标、图像增强、纠正、正射校正、镶嵌、数据融合以及各种变换、信息提取、图像分类、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与GIS的整合、DEM及地形信息提取、雷达数据处理、三维立体显示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所用的遥感影像为地理数据云(http://www.gscloud.com/),通过数据检索,选择含有贺兰地区的遥感影像,分别下载2000年7月24 日和2006年6月31 日的4幅Landsat TM影像,行号129,列号33和行号130,列号33。 (二)数据预处理

本研究所用的从地理数据云下载的影像已经经过校正处理,所以只需要将下载好的数据进行镶嵌和掩膜裁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 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是遥感监测地面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一种方法,由于不同绿色植被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率不同,光线照射在植物上时,近红外波段的光大部分被植物反射,而可见光波段的光则大部分被植物吸收,通过对近红外和红波段反射率的线性或非线性组合,可以消除地物光谱产生的影像,得到的特征指数称为植被指数。本研究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目标区域进行研究。

其中,NIR代表近红外波段,Red代表红光波段。要计算NDVI,就是在遥感处理软件中,计算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差,再除以这两个波段之和。 (四)植被覆盖度的计算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和土地面积之比,它是描述植被盖度特征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此次研究采用植被指数转换法,是在对光谱信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的转换关系来直接估算植被覆盖度。

根据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来计算植被覆盖度,基本原理是根据健康植被在红光波段有一个吸收峰,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高反射峰,而土壤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呈近似线性变化的差异。

(五)植被覆盖度分等及面积统计 1.植被覆盖度的分级

根据植被覆盖度分析结果,将植被覆盖度分为3级,植被覆盖度在0.5~1为高覆盖度;0.25~0.5为中等覆盖度;0~0.25为高覆盖度。利用决策树功能将分析结果制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等级图。

2.植被覆盖度的分级面积统计

利用ENVI 统计统计得出:2000年分类统计结果面积为高度覆盖区占10.22% , 面积为159.km2, 中度覆盖区占8.02% , 面积为113.23 km2, 低度覆盖区占81.75%,面积为602.22km2;2006年分类面积统计结果为高度覆盖区占4.46%,面积为99.45 km2, 中度覆盖区占22.67%,面积为1.53km2,低度覆盖区占72.90%,面积为654.39km2。同理可得2006年遥感图像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图以及分等面积。 三、结果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统计结果

进过统计分析,得出贺兰县2000年和2006年植被覆盖度低、中、高三等面积。经分析测算,2000年贺兰市的植被覆盖低中高3 个分级面积分别为602.22 km2,113.23km2,159. km2;2006年的植被覆盖低中高3 个分级面积分别为654.39 km2,1.53km2,99.45m2。 (二)植被变化情况分析 1.人类活动因素

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贺兰市西部地区2000年至2006年植被高覆盖度骤减。

据了解,贺兰市属于农牧生态旅游地区,当地放牧强度的增加等因素严重破坏植被,导致高植被覆盖度降低。 2.自然因素

植被的生长不仅受人为的影响,更大的影响是自然因素,气候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误差因素

首先,由于卫星数据的局限性,不能使所获得的数据非常精确,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会产生误差。其次,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差异性,虽然是同一季度、同一时间段拍摄,但两幅图像当时的气温还是有很大差异,耕作的植物类型也不同,所以导致植物的覆盖度未能完全精确统计。 四、贺兰县植被覆盖度分析及评价

贺兰市西部植被覆盖度破坏比较严重;而南部和东部植被覆盖度还是上升趋势,这和长期以来当地植树造林的活动是分不开的。本研究建议当地加大煤矿周围环境的监测和改善,认真开展防范破坏环境的措施,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治理环境,才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邢文渊,石玉,镨拉提,等.基于ENVI的巴里坤草地动态变化信息提取及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8(1):61-65.

[2]秦臻,汪云甲,王行风,阚俊峰,李晓霞等.基于NDVI的决策树方法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11,1(2);133-14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丁国民,李进军,邸华,李元鸿,毛志明.基于ENVY的祁连山哈林溪区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研究.甘肃科技,2015,2(2);4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