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设计7: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7: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2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地图的观察,从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特征入手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 2、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一般条件。

3、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内容,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了解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奠定初步基础。 4、通过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产生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难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出现的关系 重点: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 ——:《贺新郎·读史》 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使用工具是人类和猿猴的本质区别。 【新课讲授】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特征: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关键)生产活动主要是渔猎、采集。

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 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第4堆积层疑似用火区H3(c) (二)新石器时代: 1.生产方面

河姆渡文化石斧 红山文化石耜 特点1:出现磨制石器,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并用

特点2:农业工具大量出现,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 2.新石器时代中期代表性文化 仰韶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浙江红山文化 中国东北(包括内龙山文化 河南、山东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出土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代表器物是黑陶 良渚文化 浙江 区(中国北方) 省境内(中国南方) 蒙古的一部分) 粟 稻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3.社会形态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部分文化遗址

(1)母系氏族社会

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特征:氏族内部成员共同生活,差距不大,地位相对平等。 (2)父系氏族社会

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特征: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总结提升】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三皇五帝的传说 神话色彩浓厚

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由位于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建立。 “禅让”: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的做法。

龙山文化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创立者:禹 (3)评价:

①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②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度

(1)开始:禹将王位传于其子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影响:中国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商朝多次迁都,后定于殷,故也称殷朝。

(2)文化: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3)经济:铸造的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4.行政管理制度

(1):最高统治者下设相、卿士等管理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纳贡,奉命讨伐等(内外服制度)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姜太公)、先代贵族后代(杞-夏禹;宋-商;陈-舜、楚)

注意: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没有秦国 (4)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5)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6)识别标志:“封”、“诸侯”、国名 (7)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8)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9)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第一、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 第二、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第三、是有利于促进各地文化的整合与交流,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消极作用: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封疆内有较大的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周天子的统

治造成一定的威胁。 (10)崩溃 时间:春秋战国

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大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 3、宗法制:

(1)目的: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各级贵族权力、财产等的继承问题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 ②形成了尊宗敬祖、重伦理的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③形成世卿世禄、“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结构; ④导致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出现。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②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5)识别标志:“宗族”、“继承” 4、礼乐制度

(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统治秩序

(2)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发生。 (3)表现:仪式、器具、称谓。

5.商周的经济: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农业 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课堂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