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文献述评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文献述评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劳 动 保 障 世 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文献述评

韩艳林

(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

一、研究现状

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与人力资本理论密切相关,将人力资本理论对应到失业保险的“促就业”功能之上,可从失业保险的缴纳与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分析。从失业保险缴纳来看,失业保险可以看作是就业者对自身人力资本的初期投资,从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而使失业者享受的技能培训待遇等则是人力资本的实际积累,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组合,失业者的人力资本得以提升,其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当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失业保险“促就业”的功能进行了研究。

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具体途径研究:张琪等(2016)认为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需要鼓励用人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就业促进的项目,推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以及失业人员三方形成互动沟通机制的形成;杨祯容(2017)针对农民工群体对失业保险“再就业”功能发挥提出建议,认为应注重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失业保险统筹层次以及建立健全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程惠霞(2018)和张盈华等(2019)认为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要重视失业保险金的再就业奖励、创业资金等就业激励作用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促进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要重视失业保险法律的制定,从而明确失业者享有失业保险权利(杨斌等(2016)、窦艳莉(2017)、黎大有(2019))。

强调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重要性研究:对于强调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失业保险具有“促就业”的积极作用(杜亚倩等(2017)、王燊成等(2018)、陈波等(2020)),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将来的失业保险功能的核心定位应该为“促就业”功能(蒋万庚(2018)、叶姗(2019))。

转变失业保险为就业保险趋势的研究: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伊始,其强调的更多的是被动的失业保障,具有一定的救济色彩以及福利色彩,此外,失业保险的现实角色往往体现了保障失业有余、促进就业能力不足的特征,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转变失业保险为就业保险是世界的发展趋势(黎大有等(2015)、王显勇(2017))。

对国外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对于国外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大体有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证实失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阻碍职业搜寻的事实,形成“养懒汉”现象(拉维等(Lalive,2015)、马里恩斯库(Marinescu,2017)、科蒂埃等(Cottier,2019)),第二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确立时间较早,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李姿姿(2015)、谭金可(2016)、于秀伟(2018)、马永堂等(2018))。

二、文献述评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国内和国外对于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就相同点而言,国内和国外对于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主要有二,第一,国内和国外均重视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将关注重点不断向就业困难群体倾斜。第二,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转变为就业保险是失业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不同点而言,国内与国外对于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研究的背景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国外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研究的背景是失业保险福利制度的完善导致财政负担压力的加大。而我国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发挥的背景主要是失业保险尚不完善以及经济下行压力所形成的结构性失业。国外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较高,易形成养懒汉现象,从而造成失业者减少

工作搜寻的结果。国外对于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研究,往往是降低失业保险基金的替代率水平。而反观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失业保险待遇水平较低,“促就业”功能尚不完善。因此,我国推进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发挥与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水平不存在直接冲突。

参考文献:

[1]张琪,张译匀,张栋.北京市失业保险享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北京市数据[J].改革与战略,2016,32(01):138-141.

[2]杨祯容,高向东.农民工失业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7(06):53-59.

[3]程惠霞.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及递进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18,2(04):85-98.

[4]张盈华,张占力,郑秉文.新中国失业保险70年:历史变迁、问题分析与完善建议[J].社会

保障研究,2019(06):3-15.

[5]杨斌,丁建定.国外就业保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例[J].理论月刊,2016(05):177-181.

[6]窦艳莉.我国劳动者失业保险权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

[7]黎大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就业保险制度的理念和价值目标[J].江汉论坛,2019(11):110-115.

[8]杜亚倩,林毓铭.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城镇失业率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G-ranger检验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7(02):82-.

[9]王燊成,刘宝臣.就业促进能提高城镇困难家庭的就业参与吗?[J].学习与实践,2018(12):91-102.

[10]陈波,罗荷花.失业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抑制还是激励?[J].调研世界,2020 (01):17-24.

[11]蒋万庚.论失业保险功能的反思与定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6):95-98.

[12]叶姗.论后工业时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J].江淮论坛,2019(05):113-123+193.

[13]黎大有,张荣芳.从失业保险到就业保险——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02):108-112.

[14]王显勇.回归与变革: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之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138-149.

[15]Lalive R, Landais C, Zweimüller J.Market externalities of larg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extension progra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35-3596.[16]Marinescu I.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impacts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Evidence from a large online job board[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7,150:14-29.

[17]Cottier L, Degen K, Lalive R. Can unemployment benefit cuts improve employment and earnings?[J].Empirical Economics,2019:1-41.

[18]李姿姿.欧洲应对失业风险的主要做法和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15(06): 68-78.

[19]谭金可.从失业保险转向就业保险的加拿大经验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16(03):80-86.

[20]于秀伟.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家庭友好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2018(04):-97.

[21]马永堂,徐军.发达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07):146-149.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再就业影响的效果研究》(CXZZSS2020001)。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