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经贸 2011年12月 忘第226期 商业银行员工个体特征对组织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思思 林伟波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2.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328位员工的实证分析,探讨员工的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位等个体特征对其组织社会化影响的差异。结果 表明,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位对其组织社会化影响都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则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 鉴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体特征;组织社会化 组织社会化理论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亮 点,近年来也受到我国组织管理者的重视。研究表明,成功的组 织社会化能促使员工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员工工作满意 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以及降低离职意愿,并能够增强个人一 工作契合。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规范,高流动率、专业能 力不够、适应能力不强等人员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但影响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也造成了员工重新招募及培训成本的增 加。因此,许多组织开始接受“适才”比“英才”更重要的理 念,希望通过设计合理的社会化项目来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匹配, 提高组织绩效。 本文以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员工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 查的基础上,探讨员工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与职位等个体特征对组 织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希望能对中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建设 性的建议,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1.基本理论与假设 组织社会化是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发展工作技 能、调整与组织相近的价值观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员工从组织的 “外部人员”成为“内部人员”的学习历程。Chao(1994)认为组织社 明辉(2006)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位的员工在组织文 化、工作胜任和组织政治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组织文化 和组织政治方面上,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均显著高于基层管 理者和一般企业员工,在工作胜任方面,中层管理者显著高于基 层管理者和一般企业员工。 综合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性别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且男性比女性的组织 社会化程度高。 假设2;年龄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且年龄越大,组织社 会化的程度越高。 假设3:工作年限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且年限越长,则 组织社会化程度越高。 假设4:学历对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且学历越高,则组 织社会化程度越高。 假设5:职位对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且职位越高,则组 织社会化程度越高。 2.研究方法 2.1变量测量 本文的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单位年资和职位等个 会化是一辈子的过程,持续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除了新员工,只要 体特征,选项以类别划分。因变量为组织社会化,采用暨南大学 是在组织内发生工作上的改变,都属于组织社会化的范畴。当个人工 作情境或本身发生变化,便需要重新学习与适应工作任务与角色,这 钱颖(2004)、王民辉(2006)开发的本土化量表,包括组织文 化社会化、组织政治社会化、工作胜任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社会化 时新的组织社会化需求便会再次产生,这就涉及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在职比例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 升,但是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劳工组织(ILO) 的报告显示,虽然在职女性已超过全球劳工总数的40%,但是她们 中只有20%属于管理职位。在全球最大及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中,只 有3%的高层管理职位由女性担任。邓竹舫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 在组织社会化程度及各子维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的各项得 分均高于女性。钱颖(2004)的研究支持不同性别在组织政治维 度、组织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王明辉(2006)的研究也 显示不同性别在组织政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于然也提出在“前 景感知”方面,男性社会化的程度高于女性。 年龄也对组织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学者董玉娟(2005) 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组织目标与价值、工作熟练度的社会化结 果有显著的正相关。通过本土化的四维度量表,钱颖(2004)在对不 同年龄员工组织社会化差异比较后发现,不同年龄的员工在“工作 胜任特征”、“组织人际关系”两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王明辉 (2006)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在组织文化和工 作胜任两个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组织社会化也有重要的关系。王庆燕 (2005)研究发现,企业组织如果因新员工进入企业时间的不同,采 用不同的组织社会化战术,则员工组织社会过程会有显著差异。邓竹 舫(2005)也验证了服务年资的长短对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有不同的 影响,服务年资越长,组织社会化各项平均数越高。 钱颖(2004)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组织社会化差异比较发 现,不同文化的员工在“工作胜任特征”、“组织政治”、“组织人 际关系”3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王明辉(2006)的研究也证明了 这一结论。粱娟(2008)通过研究后发现,企业因员工学历的不同而 采用不同的组织社会化策略,能够得到不同的组织社会化结果。 董玉娟(2005)对台商派驻子公司的已婚员工研究发 现,派驻的职位类别不一样,对组织社会化的程度有显著相关, 六个子维度中只有组织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太明显。一般职员在 “工作胜任特征”、“组织人际关系”上显著高于管理员工。王 四个维度,共16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自评得分。 2.2数据收集 本文的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和派发纸质问卷的方式同时进 行,样本主要以广东各市商业银行为主,部分样本遍布全国有关 省区。网络调查通过专业的网络问卷平台“问卷星”收到问卷83 份,通过电子邮箱收到问卷54份,通过银监局以及银行管理人员 回收纸质问卷265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328份,有效 率81.6%,样本中的个体特征如表l所示。 裹1调壹对象的个体特征 变量 性别 变量取值 男 女 29及以下 30—3g 频数(人) 163 165 224 67 25 所占比重(%) 49 7 50.3 68.3 20.4 7 6 年龄 4O一49 50以上 0—5 l2 l89 3 7 if7 6 工作年限 6-10 ll一15 60 44 l8 3 13 4 I6年以上 35 1O 7 大专及以下 学历 本科 硕士及以上 一124 186 18 244 58 37 8 56 7 5 5 74.4 17.7 般员工 管理人员 职位 其他 26 7 9 2.3分析方法 我们先用SPSS15.0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初步分析, 检验了组织社会化的效度与信度。最后,对商业银行员工个体特 征的变量与组织社会化变量进行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3.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3.1问卷的结果检验 本文采用克伦(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a系数)来分 ・173・ Economic&Trade UpdateSum.NO.226December.2011 析信度。关于组织社会化的n系数的检验,总量表的一致性系数是 0.9l7,组织文化社会化、工作胜任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化、组织 政治社会化的~致性系数分别为0.833、0.856、0.813、0.813,全部 项目均满足研究需要。 3.2商业银行员工个体特征与组织社会化 在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商业银行员工的个 体特征变量和组织社会化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 设5得到验证。研究结果和企业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这是因为企业 中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通过言行举止, 把行为准则渗透在组织中去,对企业规范和价值观的执行,他们 必须以身作则。同时,管理人员必须十分艺术性的处理组织中不 同部门、不同层级间的事务,因此在对组织政治理解和把握上高 于一般企业员工。 4.结论与启示 裹2商业银行员工个体特征与组织杜会化的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主要关注商业银行员工个体特征对其组织社会化的影 变量 变量取值 组织社会化 响,以商业银行的328位员工为样本,分析了员工的不同性别、年 均值 标准差 F值 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位对其组织社会化影响的差异。结果表 性别 男 61.93 9 349 0.002 女 61.0l 9.576 明,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位对其组织社会化影响都有显著 29及以下 60.66 9.1l9 影响,而性别则没有显著影响。 30-39 64.33 6.765 年龄 14.45o.# 基于以上的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出 40-49 65.40 7.932 如下建议: (1)组织社会化应该贯彻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从我 50以上 68 25 6.930 o_5 59 87 9.38l 们的分析结论可以看到,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程度会随着时间的 6一10 64.20 7.539 工作年限 5.1g9 推移不断提高,但是当员工的年龄或者工作年限达到一定程度的 I1一l5 64.27 6.285 时候,其组织社会化水平又会降低。这与chao的观点是一致的, l6年以上 57.38 20 193 大专厦以下 63.83 9 679 在当前这个发展和流动相对较快的经济社会,个人的工作情境或 学历 本科 61.10 8.3o6 4.513"* 本身随时可以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管理者除了要重视对新员工的 硕士及以上 63.50 6 280 入职培训以外,也应该对年长和资深员工进行再社会化,加强他 般员工 60.82 8 756 们接受新思想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保证所有的员工都处在比 职位 管理人员 67 47 7 465 13 397●}● 其他 54.70 14.105 较高的组织社会化水平中,提升工作绩效。(2)构建学习型组 注: (1) P<0 001, -卑P<O.01,均为双尾检测。(2)均僵越大,组织社会化程度 织。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组织应该建立 越高,均值越小,组织社会化程度越低 个“干中学”的机制,通过在组织内建立知识网络,使员工能 (1)性别对组织社会化的影响不显著(P>O.05),男性跟 够从组织内外的多种渠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本 女性组织社会化的得分区别不大,因而假设1没有通过验证,这和 科学历的员工,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职业生涯 Taorina(1998)研究结果存在~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观念 规划管理,从而保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3)建立 的更新,男女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女性在 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要学会放权,让非管理人员也能参 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少。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 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能够使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才能,要 性受教育的机会也得到提高,许多女性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体 充分尊重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 现。此外,由于调研的是商业银行的员工,该行业对性别的要求 围和竞争环境,这样不但能够促使优秀员工不断努力,成为企业 不明显,这也可能是出现这种结论的原因之一。 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也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热 (2)年龄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影响(P<O.O01),随着年 情,降低用人成本,减少用人风险。 龄的不断增长,组织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假设2得到验证。这 大概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价值观和个人情绪都趋于一种稳定的 参考文献:[1]董玉娟.工作一家庭冲突、组织社会化对离职倾向影响之研究吲.国立中山大 状态,对企业的文化理念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组织政治、人 学博士学位论文吲.: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oo1. 际关系和工作技巧的把握方面也显得越来越成熟。 圆钱颖.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因素结构及其与行为绩效关系的探讨 .广州:暨南大 (3)工作年限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影响(P<O.05)。在 学硕士论文,2004. 早期,组织社会化程度随着年资的增长,组织社会化程度越高, 一但在工作了15年之后,组织社会化又有所下滑。因此,假设3得 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到部分验证。这也许为工作年限长的员工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获 [4]邓竹舫.工作特性、组织社会化对组织承诺之关系研究研究 .:淡江大 得工作的相应技能、能够通过观察、接纳和适应所在组织的主要 学硕士学位论文,2O05. 规范和价值观,因此有较长工作年限的员工常被视为有更好的社 会化程度。但是当员工工作了足够长(16年以上)之后,容易产 生工作倦怠。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会慢慢 下降,工作技巧方面也可能有点跟不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略显退 步。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工作年限可以作为衡量员工组织社会化程 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表明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 的结果,不但对新员工要进行组织社会化,对~些资历深的老员 工也需要进行再社会化。 【5]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性研究p】.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 文,2006. [3]王庆燕.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新员工信患寻找行为与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咧.上 [6]陈智远.人与组织契合类型的区分:组织社会化的应用 .:中原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O6. 陈鹏.家族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一以珠江三角洲为例p】.广 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2oo9. 【8]Chao G T,et aL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iton:Its content and consequences[J].Joum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4.Vo1.79:730-743. [9]Taormina R J,Law C M.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burnout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s骶ss (4)学历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影响(P<O.O01),本科学 历的组织社会化水平最低,而大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的组织社 会化程度则差不多,假设4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大专及 以下的员工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高,自我期望值相对较低,容易 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比较服从组织的安排。而硕士及以上学历 的员工由于受教育程度高,在组织中其心理预期比较高,对自己 在组织中的发展和定位比较关心,因此,他们会主动积极地了解 组织中有利于发展或升迁的人与事,因为表现较高的组织社会化 水平。本科学历的员工处于三者的中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追 求,但是又达不到硕士等更高学历对事物认知和把握的程度,因 此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表现出较低的社会化水平。 (5)职位类别对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影响(P<O.001),假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dorL Journal ofNursingManagement,2000,8:89-99. 作者简介: 李思思(1983一),女,广东阳春人,助教,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 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林伟波(198o_一),男,广东揭西人,讲师,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勤工助学 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