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原理及⼯程应⽤》吉林⼤学珠海学院
《传感器原理及⼯程应⽤》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编:徐杭主审:刘向阳王丽机电⼯程系2008年4⽉、前⾔
本书是针对机电⼯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与《传感器原理及⼯程应⽤》这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相配套,所编写的⼀本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及⼯程应⽤》课程实验是为了使学⽣更深刻地理解书本上的原理与结论,亲⾃动⼿进⾏验证,提⾼感性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使学⽣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所以《传感器原理及⼯程应⽤》课程实验指导书是紧密结合理论知识,根据教学⼤纲要求以实验报告形式所编写的⼀本实验指导书。
本实验指导书根据课时要求与课程的重点内容,⼀共编写了三个实验:⾦属箔式应变⽚——全桥性能实验,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的、预习要点、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及仪器、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思考题、实验报告等。
由于编者⽔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8年4⽉⽬录
学⽣实验守则 (2)
实验⼀⾦属箔式应变⽚——全桥性能实验 (3)实验⼆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6)实验三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9)学⽣实验守则
⼀、学⽣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时间,或预定的时间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故缺课。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教师指导,保持室
内清洁,卫⽣,安静,有序。实验室内不得吸烟,接打⼿机。三、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未经教师允许不许动⽤与本实
验题⽬⽆关的仪器设备;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动⽤其他设备⽽造成损坏的,应按学校规定赔偿。四、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理解实验原
理,掌握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应内容;实验中要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经教师签字后⽅可结束实验;课后要独⽴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交给实验教师批阅。五、实验完毕后,应将实验仪器及⽤过的⼯具清理复原,搞好室内
卫⽣,关好⽔电门窗,经教师同意后⽅可离开实验室。实验⼀⾦属箔式应变⽚——全桥性能实验⼀.实验⽬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预习要点
1.什么是应变式传感器?它的⼯作原理是什么?2.什么叫应变效应?
3.试述应变⽚温度误差的概念,产⽣原因和补偿办法。4.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不同桥臂⼯作⽅式,可分为哪⼏种?三.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四个应变⽚接⼊到电桥中(受⼒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接⼊电桥对边),当应变⽚初始阻值:R1=R2=R3=R4,当有应变产⽣时,其电阻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KEε。其输出灵敏度⽐半桥⼜提⾼⼀倍,⾮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2.砝码3.数显表
4.±15V电源,±5V电源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应变⽚的安装位置如图1-1所⽰,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中各应变⽚已接⼊模板左上⽅的R1,R2,R3,R4。可⽤万⽤表进⾏测量,R1= R2=R3= R4=350Ω。
2. 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检
查⽆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Rw2使之⼤致位置位于中间位置,再进⾏差动放⼤器调零,⽅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板上数显电压表输⼊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2的位置⼀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 根据图1-2接线。R 1,R 2,为实验模板左上⽅的应变⽚,注意R 2应和
R 1受⼒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受⼒相反(⼀⽚受拉,⼀⽚受压)的电阻应变⽚作为电桥的相邻边。接⼊桥路电源±5V,此时应将±5V 地与±15V 地短接(因为不共地)。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进⾏桥路调零。
4. 在砝码盘上放置⼀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以后每增加⼀个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表1-1,关闭电源。
5. 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W U S ??=/(ΔU :输出电压的变化量,ΔW :重量变化量)和⾮线性误差%100/1??=FS f y m δ式中Δm (多次测
量时的平均值)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偏差:y FS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此处为200g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2.电桥的电压为±5V,绝对不可错接成±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七、思考题:
1.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2.某⼯程技术⼈员在进⾏材料拉伸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如何利⽤这四⽚电阻应变⽚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全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的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预习要点
1. 根据⼯作原理可将电容式传感器分为哪⼏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三.基本原理
利⽤平板电容d S C /ε=和其他结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S ,d 中三个参数,保持两个参数不变,⽽只改变其中⼀个参数,则可以有测量⾕物⼲燥度(ε发⽣变化),测微⼩位移(变d )和测量液位(变ε)等多种电容传感器。变⾯积型电容传感器中,平板结构对极距特别敏感,测量精度受到影响;⽽圆柱形结构受极板径向变化的影响很⼩,且理论上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会引起极板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导致⾮线性问题仍然存在,且灵敏度下降,但⽐变极距型好的多。)成为实际中最常⽤的结构,其中线位移单组式的电容量C 在忽略边缘效应时为:
1) 式中l ——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 r 2,r 1——外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 当两圆筒相对移动l ?时,电容变化量ΔC 为)ln(212r rl C πε=l
l C r r l r r l l r r l C ?=?=?--=0121212)ln(2)
ln()(2)ln(2πεπεπε
2) 于是,可得其静态灵敏度为:3) 可见灵敏度与有关,r
2与r 1越接近,灵敏度越⾼,虽然内外极筒原
始覆盖长度l 但l 不可太⼩,否则边缘效应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线性。本实验为变⾯积式电容传感器,采⽤差动式圆柱形结构,因此可以很好的消除极距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少⾮线性误差和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电容传感器;
2.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 3.测微头; 4.数显单元; 5.直流稳压源。、五.实验⽅法及步骤
1. 将电容式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实验模板的插座中。
2. 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 ol 与数显单元Vi 相接(插⼊主控箱Vi 孔)Rw 调节到中间位置。
3. 接⼊15±V 电源,旋动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动极板的位置,每隔0.2mm 记下位移X 与输出电压值,填⼊表2-1。
)ln(4/)ln()(2)ln()(2121212
r r l r r l l r r l l lC k g πεπεπε=--+=
=12r r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做实验时,不要接触传感器,否则将会使线性变差。七、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传感器的边缘效应,它会对传感器的性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相⽐,有哪些优点?⼋、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2-1 数据,⽤作图法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线性误差。f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引起这些⾮线性的原因,并说明怎样提⾼传感器的线性度
实验三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的1.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预习要点
2.什么是霍尔效应?霍尔电势与哪些因素有关?3.影响霍尔元件输出零点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补偿?4.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输出电势有什么影响?如何补偿?三.基本原理
⾦属或半导体薄⽚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向上将产⽣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称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K H IB,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使霍尔元件在⼀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沿⽔平⽅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U H=kx,式中k——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可以⽤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了元件的位移⽅向。磁场梯度越⼤,灵敏度越⾼;磁场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2.霍尔传感器3.15V直流电源4.测微头6.数显单元五.实验⽅法及步骤
1. 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实
验模板的插座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3-1进⾏。1,3为电源 5V,2,4为输出。2. 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为零。
3. 测微头往轴向⽅向推进,每转动0.2mm记下⼀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表3-1。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 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七、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实验报告要求:
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传感器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线性误差。1.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种,各⾃的产⽣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