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讲授 课次 课时安排 第2次 第2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 掌握借贷信用的产生及特点; 3. 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4. 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 5. 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 济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掌握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的主要内容 2•信用工具的特点以及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的主要内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一) 定义 教法提示: 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 信用(credit ),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在经济学上 信案例教学 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殊形式。 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与货币的借贷行为。 (二) 信用的特征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有二: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 息。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是在没有放弃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 一种的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商品、货币,特别是货币的支 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 三、信用的发展 (一) 前资本主义信用 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 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具有利息率高、非生产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二) 资本主义信用一一借贷资本 1.定义: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借贷资本产生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暂时的货币资本闲置和临时补充 资本的需要。 ① 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必然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其所有者 需要通过贷放以求增殖。(固定资本周转中、流动资本周转中、 剩余价值使用 前) ② 在生产过程中也必然出现临时补充资本的需要。③通过信用方式联系资 本的余缺,就会使闲置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 在借贷中,资本的使用价值即能够带来利润的能力,被当做商品转让出去, 利息表现为其转让的价格,使借贷资本的运动具有了商品的转让形式。 (但不 是真正的商品转让,不具备商品转让的实质)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贷放中只转让使用权,不转让所有权。 ③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三)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也是借贷行为,但是范围更广, 向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信 用形式也随之更加抽象。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 与商品交易实际相 联系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表现形式: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主要是商品赊销、分期付款 等 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主要是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一) 商业信用的特点 1. 商业信用所贷放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阶段的商品 资本。 2. 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3. 商业信用的供求在产业周期个阶段与产业资本状态相一致。 (二)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 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了一定的; 2. 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3. 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4. 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 (三)商业性的地位和作用 1. 商业信用的地位: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首先、银行信用是在商 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商业信用直接为生产和流通服 务,是企业信用的首选,最后、银行资产业务中的票据贴现、的票据承兑等业 务也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2. 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 商业性信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 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 3. 商业信用的工具一一期票、汇票 二、银行信用 (一) 定义和形式 1. 定义: 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2. 主要形式: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二) 主要特点 1.以货币形态提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 2•借贷双方一方是银行,另一方是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 3. 与社会联系广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4. 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和产业资本的动态相反。 银行信用的中介工具一一支票 三、 国家信用 1•定义: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形式。 2. 国家信用的作用:国家信用是调剂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国家信用是 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3. 国家信用的特点: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 双重性;用途具有专一性。 4. 国家信用工具 国家信用工具按发行主体来划分,有债券、地方债券和 担保债券。按期限来划分有国库券和公债等。 四、 消费信用 1.定义: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 用于消费目的 的信用。 2.类型:企业对个人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的消费信用,即指企业通过赊销 商品的形式,主要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或高档消费品;银行向消 费者个人提供用于购头房屋或咼档消费品贷款。银行发放信用卡也属消费信 用。 这种信用形式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提供信用的对 象和债务人不同。即以房屋住宅、小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为对象,债 务人都是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 3•作用 扩大了消费需求,刺激了经济发展。 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消费信用过度一方面会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另一方面会使一部分人员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 4.信用的中介工具之一一一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或专门的发卡机构发给资信良好的消费者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基本功能 信用卡的优点: ▲发卡银行一一可扩大盈利水平(收取手续费,增加利息收入,扩大影响) ▲持卡人一一携带方便、安全, ▲特约商户 能扩大销售,增加利润。 转帐结算、支取现金、提供信贷(属于消费信用) 五、 股份信用 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股份信用体现的是一种财产所有关系而非债权债务关系。 股份信用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 六、 合作信用 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出资人之间相互 提供。 七、租赁信用 租赁信用是以出租设备和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八、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也叫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的信贷关系,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 际银行信用、间信用和国际金融机构信用等方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分类 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障债权人或投资利的凭 证。它是资金和资本的载体,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 第一、返还性一一债权人按凭证记载偿还债务的时间, 到期收回债权金额。 第二、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第二、收益性 能疋期或不疋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第四、风险性一一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安全保证程度。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 按发行者地位划分 直接信用工具 间接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 按金融市场交易的偿还期限划分一一长期信用工具 按是否拥有所有权 债务凭证 所有权凭证 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一一地方性信用工具 世界性金融工具 1. 支票 全国性信用工具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帐户上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 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可分为记名支票和无记名支票;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和保付支票。 当支票被存款人用来向第三者支付款项时, 不再是简单的信用凭证,而是 作为代替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货币。 了现金。 2. 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权债务的一种凭证。 商业票据的特点: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 容; 具有不可争议性;具有流动性。 支票的流通大大节约 ① 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疋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 书。(期票是债务人的一种承诺) ② 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 命令书。汇票是债权人的一种命令,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转让流通。 商业汇票的流通转让方式: 作为支付手段,经背书后支付转让。 通过贴现转让,从而取得货币资金。 通过抵押取得贷款。 3. 债券 ①债券 公债券、国库券、地方债券 国库券与公债券的区别: 发行目的不同一一国库券是为了国库的短期资金不足而筹资, 而公债券是 为国家经济建设筹资。 发仃程序不同 立法机关通过。 发行期限不同一一国库券是短期的一般在一年以内。而公债券是长期的, 一般在一至三年以上。 ② 公司债券 是企业向外借贷的一种债务凭证。 国库券的发仃由自己决疋, 而公债券的发行要经过 ③ 金融债券一一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4. 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 凭证。股票是资本市场上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股票主要有两大类:普通股和优先股 普通股是股票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形式,其权利主要有:经营参与权;盈 余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优先认股权。 优先股是一种股东有优先于普通股分红和优先于普通股资产求偿权的股 票。股息受益一般是事先确定的。持有人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没有认股 权,不能分享企业获取的高额利润。 5.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衍 生工具以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于原生工具的变动情况。 (1)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固定场所(期货交易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成交 后,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合约, 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及货币期货。 (2)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一种赋予期权的持有人(期权的买方)在某一未来日期或在 这日期之前按议定的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而非义务)的合约。 (3)互换协议 互换是一种交易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以后交换支付的合约, 换和利率互换。 第四节 一、信用对生产的影响 1. 通过提供货币资本,帮助企业完成资本转移,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从 而保持社会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2. 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 主要有货币互 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3. 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 二、信用对消费的影响 1. 调剂消费 调剂豕庭余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 推迟消费一一可以推迟购买力,平衡消费品供求。 (供不应求时) 3. 刺激消费一一扩大社会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平衡商品供求。 过于求时) 二、信用与经济调节 1. 随信用发展而出现的银行、信用机构及银行制度,组成了调节宏观 经济的有机体,为国家调节经济服务。 2. 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信用工具银行调节宏观经济提供了手段。 3. 利用信用可以有效的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四、信用和危机 当与货币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信用关系的链条中断时, 会产生或加速经济危 机。 复习参考题: 1、 商业信用的特点、局限性及地位作用? 2、 商业票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银行信用的特点是什么? 4、 国家信用的特点及作用? 5、 消费信用的类型及作用? 6什么是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两者的主要区别的什么?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