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老中医名医名方(61)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61)

来源:华佗小知识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61)

黄 煌 加味半夏泻心汤

【方药】 姜半夏12g,黄连3g,黄芩6g,茯苓12g,党参12g,肉桂6g,炙甘草5g,干姜6g,红枣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案例】 患者,男,23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自诉上腹部胀痛近10年,自中学开始胃痛至今,一直未正规治疗,因近期疼痛加重,发作频繁,空腹为甚,故来就诊。2005年10月7日曾于江苏省中医院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刻诊:胃中泛酸,时恶心,咽喉红肿,舌红,苔黄微腻,脉细弦,睡眠尚可,便溏。给服上方7剂。2006年6月3日二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原方继服14剂并嘱其注意饮食宜忌。

【按语】 枟伤寒论枠载:“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枟金匮要略枠又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故而心下痞即胃脘部的嘈杂不适感为本方运用的重要指征,慢性胃炎病的患者多见此症。

黄煌将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概括为:“上呕、中痞、下肠鸣”。患者常见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烦热感、多梦失眠等症状。黄煌认为,半夏泻心汤证多为炎症性胃肠功能紊乱。这些炎症可以是外来的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也可以是饮食及辛辣食物等刺激造成的黏膜损伤。其证特点为中虚热痞、寒热互结,使用半夏泻心汤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李则藩 连梅汤

【方药】 北沙参、麦门冬、生白芍、石斛各15g,乌梅、全

瓜蒌、生甘草各10g,黄连6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生麦芽、生谷芽各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清心濡脾,滋阴养胃。

【案例】 陈某,女,50岁,小学教师,1993年9月26日初诊。夙有胃病史6年,叠进中西药治疗未能根除,因形体渐瘦,自疑胃癌,乃2周前在本院做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与血脂、血糖检测均未见异常。诊见:胃脘灼痛,得温食加剧,口干心烦,嘈杂易饥,食少,大便干结,小溲淡黄。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胃阴亏损,中土失濡,虚火内炽。给予上方5剂。复诊:胃脘灼痛、心烦口干大减,大便通畅,原方去全瓜蒌、生谷、麦芽,加鸡内金末(冲服)、参三七末(装胶囊吞服)各5g。连服10剂,胃脘灼痛消失,诸症明显好转。乃去黄连,加山药15g、虎杖10g、青黛(冲服)6g等,共服70余剂,诸恙递平。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黏膜萎缩性病变消失,肠腺化生也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已能正常上班和操持家务,体重增加。

【按语】 本案病程日久,中土受戕,纳化失常,脾胃阴伤,虚热内扰,子病及母,心火亢盛,化源不足,形体渐瘦,诸症丛生。李则藩紧扣病机,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针对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幽门螺旋菌阳性,以清心濡脾、滋阴养胃法治疗,应手而效。要旨在于养阴需防滋腻,清热勿过分苦寒,兼用活血护膜之参三七、鸡内金及杀菌清热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虎杖、青黛等,以加速萎缩、肠化或增生的病理转化,且有预防恶变的作用。

王灿晖 自拟方

【方药】 苏叶10g,苏梗10g,吴茱萸4g,黄连5g,苍术12g,炒白术12g,姜半夏10g,炒枳壳10g,厚朴10g,木香8g,砂仁4g(后下),延胡索10g,炒白芍12g,煅瓦楞子30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清热燥湿,活血化淤。

【案例】 周某,男,40岁,2006年4月22日初诊。因胃脘胀痛半年,加重2d求诊。患者半年前饮冰啤酒过量后出现胃脘部胀痛,服奥克、达喜后胀痛缓解,后每遇心情不好、过饮酒浆、饥饱失常后均出现胃脘胀痛加剧。查胃镜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旋杆菌(+)。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d前,患者因公司事务繁忙,劳累过度,胃脘胀痛又作,服达喜、奥克后效果不佳,遂来就诊。刻下:胃脘胀痛,遇寒则甚,温按较舒,略进饮食则痛减,稍多进食则胀甚,脘中灼热、嘈杂、嗳气频频,时泛酸水、恶心,寐可,二便调。舌淡暗苔黄偏腻,脉弦。证属虚实寒热错杂胃脘,治以辛开苦降为主。7剂,水煎服。二诊:胃脘胀痛、嗳气、泛酸等均减轻,腻苔渐化。原方去苍术、厚朴,加川朴花10g。7剂,水煎服。后原方稍作加减,服药持续3个月后诸症均失。

【按语】 慢性胃炎除按传统认识进行辨证论治,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中焦湿热、气滞血淤等外,临床上着重强调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胃气升降失常的辨析。病机多为寒热虚实错杂,痞结胃脘,治疗上多用辛开苦降,酌配活血理气之品。本例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病机为虚实寒热错杂,痞结胃脘,故予苏叶、苏梗、吴茱萸、黄连、姜半夏辛开苦降以除痞满,炒枳壳、厚朴、木香、砂仁理气除胀,延胡索理气止痛,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煅瓦楞子制酸。久病入络,用莪术可活血通络。现代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黄连有消炎作用,故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而用来消炎。患者苔腻乃为湿浊聚胃,予苍术、厚朴等燥湿,二诊,腻苔渐化,故去之,以防苦燥伤阴,予性较缓和之川朴花。消补共用,寒温抑制,共奏和胃气、健脾运、清郁热、和血络之功。

周信有 益胃平萎汤

【方药】 党参20g,炒白术9g,黄芪20g,陈皮9g,

半夏9g,枳实20g,厚朴9g,焦、三仙各9g,砂仁9g,干姜6g,制附片9g,黄连9g,炒白芍20g,郁金20g,元胡20g,甘草6g,三七粉3g(分冲)。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健脾和胃,行气活血。

【案例】 白某,男,5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患慢性浅表性胃

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年,2005年3月17日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Ⅲ度),食管炎。症见:胃脘胀满、灼热,偶有隐痛、泛酸,嗳气,纳差,乏力,咽部异物感,无口苦,大便干,小便尚可,面色萎黄。舌暗红、苔微黄、中见薄腻,脉弦细弱。辨证为脾胃不和,气滞血淤;治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给以上方。20剂后泛酸、烧心及咽部异物感减轻,食纳增,余症及舌脉如前。原方去枳实、焦三仙,加枳壳、白及各9g、海螵蛸30g。续服年,诸症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周信有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虚、气滞、寒凝、血淤。因此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理气、祛淤、温中为主,即调气法与活血化淤法并用。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周信有制定出了一个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即益胃平萎汤。方中以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等健脾益气,补虚生肌;陈皮、半夏、砂仁、鸡内金等理气消滞,促进消化;炒白芍等活血化淤,以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起到生肌平萎之功,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董建华 泻心汤加味

【方药】 黄芩10g,黄连3g,酒大黄3g,全瓜蒌15g,枳壳10g,竹茹5g,石斛10g,香橼皮10g,佛手5g,白芍10g,甘草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服。 【功效】 通泻腑滞,滋养胃阴。

【案例】 梁某,男,54岁。胃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隐痛缠绵不休,胃酸甚低,纳食衰少,食则作胀,形体削瘦,面色萎黄,近日胃中灼热,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此乃胃痛日久,气滞化火,阴津内伤。先拟通泻腑滞以祛邪,再予滋养胃阴以治本,津液来复,胃气下行,自有效验。上方进6剂,腑气已通,痛势亦缓,口渴大减,胃口觉舒,纳食渐增,舌质红、少苔。胃火已挫,津液未充。继以养阴通降为治。石斛10g,沙参15g,麦门冬10g,乌梅5g,甘草5g,天花粉10g,芦根15g,香附10g,枳壳10g,酒大黄g,香橼皮10g。上方加减进12剂,胃中灼热感解除,痛胀亦平,仍感口干、口苦,大便时常干结,多食即觉胃中不适。守方加减调治4个月,胃痛未作,口味和,纳食增加,面色转润,体渐丰盈。

【按语】 本例主要采用通腑泄热之法,此法对于胃中积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效果最佳。通过采用本治法,可给邪火以出路,取效最捷。对胃阴不足者,董建华拟加减益胃汤,药用北沙参15g,麦门冬10g,丹参15g,玉竹20g,白芍10g,佛手10g,苏梗10g,香橼皮10g,荷梗10g,香附10g,陈皮10g,半枝莲20g,三七粉3g(冲服)。以养阴益胃,通降和中。

行之医话昨日回顾:

老师传授的家传秘方,疗效非常肯定,今贡献出来,效果怎样谁用谁知道

千辛万苦寻得神奇秘方,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疗效确切 民间中医的力量,让这些祖传的秘方焕发了生机(附验方集,不要错过哦)

活用一方治百痛,随证加减,用于诸痛症,无不收效

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 癌症独特秘方绝招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98】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60) 老石更中医男科:

阳痿早泄、大力活络丹、肝硬化腹水、皮肤瘙痒症、骨质增生偏方

阳痿,早泄不要慌,这个经方搞定他

补肾壮阳治阳痿早泄的12种药材泡酒 给身边的男人转载 阳痿早泄治疗法要点

名医名方:蛇床子汤治疗阴蚀(湿热下注证,相当于西医滴虫性阴道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