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民工返乡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工返乡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农民工返乡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2008年末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这将掩盖在中国经济建设下部分“农民工返乡”现象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农民工不断向大城市涌入的同时又有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其流向呈现一个倒“v”字形。主要从农民工返乡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农民工返乡现象,并指出农民工返乡具有长期性及阶段性特征,学界应长期、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26-02

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形成一支庞大的新型劳动力大军——农民工,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已达两个多亿,广泛分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他们每年给城市留下增加值近20000亿元,为国家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每年还带回农村5000-6000亿元的收入,用于扩大农村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正当全国上下积极谋划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引导更多农民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时候,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先前转出的农民工也突然遇到就业难问题,部分农民工被迫失业返乡。正确对待趋势愈发加大的农民工返乡潮,正确处理农民工返乡后的创业、待业、从业问题,有助于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有效地向非农部门转移。分析农民工返乡的深层次原因,对其过程、机理效应进行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当前学术界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情况。

1 返乡农民工的结构分析

1.1 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张斐利用2009年对十个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市(包括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返乡农民工中以男性居多,绝大多数年龄组中男女两性的比例相互协调,差别不大。具体如下:除2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数量多于男性之外,其余年龄组的男性数量均多于女性,尤其是在20-24岁、25-29岁以及35-39岁这三个年龄组,返乡农民工中的男性数量远远高于女性,这表明男性农民工成为了返乡的主体。白南生、宋洪远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全部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6.7岁,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7.6岁,比从未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年轻11.2岁。返乡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7.5岁,比仍在外出农民工高出近10岁,与从未外出农民工相差不大。可见,年龄也是制约农民工决定是否返乡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外出的农民工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白南生、宋洪远通过调研得出,目前我国全部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4

年,仍在外出的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9年,已返乡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9年。可以看出,返乡的农民工比仍在外就业的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了1.15年,但仍比全部农村受教育年限高了0.15年。

1.2 农民工返乡后的从业特征

白南生、何宇鹏根据农业部对安徽、四川两省的调查访谈资料的统计,这两省的返乡农民工在回流地所从事的职业中,在本地务工的为11.2%,规模化养殖和水产养殖1.6%,从事非农业经营性职业的有2.7%,其中包括:经营开店的1.4%,经营饭馆、舞厅、歌厅等服务业的0.6%,办企业、开公司的0.3%,运输0.3%。黄振华基于全国六省十村的实证研究,从2009年2月底调查的留乡人员实际就业情况看,在181名留乡人员中,正在务农的合计23人,占留乡人员总数的12.7%,顺利实现本地非农就业的有36人,占到总数的19.9%。陈浩、刘锡安等基于湖北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现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留乡民工就业选择出现明显分化。大部分在本地从事农业,但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意愿明显不足,且有部分民工在家待业。这部分民工的主要就业流向可能有三个,即:在家乡寻求非农工作,如有可能,考虑创业或待形势完全好转仍到外地务工。

2 农民工返乡的原因研究

2.1 国外相关研究

刘易斯的理论模型、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和康纳德等人的“推—拉”理论模型等主要用于解释劳动力外流现象的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农民工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对于回流者来说,他们同样必须考虑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回到农村获得的收益大于

他们现在在城市所获得的收益时,他们才会做出回流的决定。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关于农民工回流的理论又被重新提出。他们大多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有所创新。christian dustmann通过对瑞士、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分析,构建了一个个体谋求福利最大化的长期模型。他认为农民工之所以回流是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家乡和城市的相对价格之比,二是基于迁移者本人的主观偏好,三是在城市积累的能在农村发挥显著作用的人力资本。斯塔克和泰勒通过对墨西哥和美国移民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生回流的重要原因在于降低相对的贫困感。他把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城市期间积累的同样的人力资本和储蓄在流入地的收益要比流出地高,二是在城市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三是在流入地的生活成本要比流出地高。

2.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白南生、何宇鹏(2002)的研究表明,农民工在决定是否回流时的考虑往往不是单因素的,而是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因此,张斐(2011)认为,农民工外出流动或返回家乡都是农村推力和拉力、城市推力和拉力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如果(农村推力-农村拉力+城市拉力-城市推力)>0,农村人口就会从农村流向城市;反过来,如果(农村推力-农村拉力+城市拉力-城市推力)<0,与外出相反的返乡回流现象就会发生。高强,贾海明指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回流正是对“推—拉”理论一个很好的例证。

归纳起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因失业而返乡,这一原因占第一位(陈锡文,2009;马建堂,2009);第二,因家庭和个人原因而返乡,包括照顾老人、婚育、生育、健康状况、年龄等(白南生等,2002;张术环,张文萃,2009);第三,“推拉”效应、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歧视制度、国家实施惠农原

因(张朝华,2009;贺永泽,黄晶,2010);第四,因创业而返乡(杨云善,黄琨,2006;黄慧,2007)。

3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3.1 国外相关研究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群体,国外学术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的专门研究很少,主要是在研究农民创业时有所涉猎。例如lundstrorm and stevenson 提出了创业的内涵,认为创业应该包含四个方面:①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刺激创业;②它的目标应该着眼于创业前开始、创业启动和创业后开办等创业全过程;③围绕创业动机、技能和机会三个要素来设计和提供相关;④首要目的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degadt认为,支持创业就是意味着挑战传统,就是要促进创造和创新;创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收入的增加和扩大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在国内,农民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颇多。但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问题,只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理论则为数不多。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理论的研究。

李晓亮等(2005)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本包括金融和人力两种资本,在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出优势。黄建新(2008)用结构化理论分析农民工

返乡创业,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进行了解释,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李含琳(2008)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立返乡经济战略的新建议。李文辉、徐邓耀(2009)从统计学的角度和数学模型对四川南充市打工者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应该多方面提供扶持。陈波(2009)建立了一个针对我国外出农民工的理论分析模型,来解释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约束因素和比例关系。

(2)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的研究。

朱耀(2003)提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观点。凌斌等(2006)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王天权(2006)提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的观点。万宝瑞(2007)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重视这支生力军的作用,并给予引导。王秀忠(2007)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主就业,而且带动了更多的富裕劳动力就业。曹明贵(2008)认为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新途径。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周建春(2007)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一种新的贷款难问题日渐出现。这就要改善地方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创业。玉华(2008)认为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小、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但普遍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问题,需要出台相关的给予扶持。张纹(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的扶持与引导。阳立高、廖进中等(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势不明显,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着一定困难。

陈文华、刘毅(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缺乏鼓励等问题;同时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杨波、张卫国(2008年)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了分析,找出了农民工创业存在的困境,并从和农民工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费杰(2008)从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4 农民工返乡的未来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农民工返乡的研究兼顾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其广度与深度都在不断加强,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应加强对以下问题的研究:(1)农民工返乡后的权利保障问题。返乡农民工与农民工返乡将长期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现象,关注返乡农民工的权利保障问题也就成为必然。(2)农民工返乡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关系的研究。城市化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相伴相随的一场社会变迁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如果长期存在农民工返乡的环境和机制,就会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自然谈不上城市化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目前学术界在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应对二者的关系,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求得社会和谐这一研究上关注并不多,有待学者们得进一步探讨。(3)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农民工回乡创业对拓展农村就业、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不够完善和具体。如,发展城乡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与银行的金融支持及促进土地顺利流转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学术界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白南生,宋洪远.回乡,还是进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

[2]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

[3]刘铮.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农民工回流”的成因及效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