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以中部地区C市融资平台为例

“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以中部地区C市融资平台为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25卷第5期 2012年9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ma1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1.25 No.5 Sep.2012 “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 ——以中部地区C市融资平台为例 洪 源,郭 平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O79) 摘 要:“土地财政”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运作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房地产市场火爆发展时期, “土地财政”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迅速膨胀的“催化剂”,而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迅速降温,“土地 财政”又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爆发的“导火线”。要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应以改革 “土地财政”为契机,一方面,通过构建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减少融资平台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降低 融资平台债务运行的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监管,创新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方式,提 高融资平台自身的借债和偿债能力,确保融资平台债务能按期偿还。 关键词:土地财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2)05~OO73一O7 在我国,虽然《预算法》规定地方不得发行 地方债券,但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运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 系。本文在对中部地区C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 “土地财政”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地方融资平台债 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各级地方往往公开 或隐蔽地、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特别是 2008年底以来,地方通过下属的融资平台向银 行大量借款,并借助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 (城投债),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急速膨 胀,由此凸显了地方债务风险问题。2010年9 月13日,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 年新领军者年会中表示:“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 险,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这个问题 由来已久,近期风险有所加大。”这说明地方融 资平台债务风险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关 注,成为了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 重要和关键性问题。鉴于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模 式普遍以“土地财政”为特征,“土地财政”中的土地 相关收益不仅是地方主要的收入来源,更是与 收稿日期:2O12一O5—30 务风险的积聚和触发机制,试图以我国“土地财政” 改革为契机,提出控制和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 务风险的可操作性建议。 一、“土地财政”是地方融资平台债 务迅速膨胀的“催化剂’’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的可支配财力高度 倚重土地及相关产业租税费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土地使用有偿化、住房商品化等 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以及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地 方“土地财政”模式迅速形成,其不仅为地方政 一府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创造了条件,也为融资平台债 务融资提供了极大便利,从而在地方融资平台 债务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发生催化作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C79007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09YBB079);湖南省风险导向审计重点研究基地课题(2009KJXYYB004) 作者简介:洪源(1981一),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 论与、公共债务管理;(1963一),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兼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公共经济管理。 73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一)“土地财政”的资本化运作方式为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创造了条件 第一,地方融资平台能够作为法人,从而克 服了不能作为法人向银行借款的;第 二,地方通过将土地划拨给融资平台,作为其自 筹资本金,使得融资平台可以利用土地作为抵(质) “土地财政”的资本化运作方式是指将土地的未 来出让收益贴现,利用市场机制,将固化的土地生产 要素转变为流动的资本,最大化挖掘土地经济价值 的过程。它是“土地财政”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地 方融资平台在成立之初,大都是只有土地投入 的空壳公司,正是通过“土地财政”的资本化运作,才 充分发挥了其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化效应,为地方 筹集了几倍于财政预算内建设资金的收入,弥 补了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 缺口。 从实质上讲,基于“土地财政”资本化运作的地 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是一种“土地抵(质)押+ 财政兜底”的融资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的操 作流程如下:地方将其拥有的土地资源以资本 金的方式注入到其下属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 公司将划拨土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或者将划拨 土地的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担保来向银行申请贷 款,银行在地方出具相应的财政兜底承诺函后, 对抵(质)押的土地价值参考同类土地市价进行估 算,然后按照估算的土地价值的一定比例提供抵 (质)押贷款。 ——_『一押物向银行贷款,克服了地方不能直接作为大 额贷款担保人的。 融资平台公司作为C市唯一的城市基础设施 融资平台,2007--2010年接受市划拨给该公司 作为资本金的国有土地总规模不断扩大(如表1所 示),2010年年末累计接受的划拨土地达到 19 963.25亩,年均增长88.3 ,作为该融资平台公 司储备的土地价值达到了912 670.79万元,年均增 长140.2 。与此同时,该融资平台公司2。07— 2010年的有息负债规模也相应迅速膨胀(如表2所 示),2010年年末总负债规模达到660 188万元,年 均增长230.5 。其中在2010年,除应付债券 100 000万元是以该融资平台对市财政局的应收账 款为质押担保募集获得外,其余的短期和长期借款 都是以该融资平台的储备土地使用权或未来收益权 为抵(质)押担保向银行贷款获得,总额为560 188 万元,占总负债规模的84.81 ,土地抵质押率达到 61.4 。这表明C市融资平台开展债务融资对于 土地抵(质)押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表1 2007--2010年C市融资平台获取的划拨土地情况 面积(亩) 年份——地方 二= 地方融资平台}二===== 银行l 土地 一.....土地抵(质)押L_— ........................;.......... ......金额(万元) 新增  年末累计 ......................: 财政兜底承诺担保 新增 年末累计 图1地方融资平台“土地抵(质)押 +财政兜底”的融资模式 通过上述融资模式,地方融资平台从以下 两个方面克服了不能从银行直接借款的: 表2 2Oo7—2O1O年C市融资平台有息负债情况 从上述C市融资平台的融资运作过程可以看 出,地方正是基于“土地财政”的资本化运作,创 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模式。该 融资模式不仅规避了银行不能贷款给的,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最大化挖掘了土地的经 济价值,充分发挥了“土地财政”中土地收益杠杆融 资的作用。 74 (二)“土地财政”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地方融 资平台债务融资提供了便利 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以及土 地“招、拍、挂”制度的推行,房价和地价形成了相互 推动上涨的关系,房价上涨导致地价跟涨,地价的推 高又导致房价上升。据统计,在2001--2010年的 1O年问,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和全国土地平 洪源,:“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 均价格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同趋势变动,两者具有较 平台公司在此期间的土地抵(质)押贷款额的大幅增 强的关联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高企的房价带来 房地产税费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地价急剧膨胀导 致土地出让金收人的迅猛增长,地方土地 收益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2007--2010 年,在商品房价格和土地成交价格大幅上扬的同时, C市土地出让金收人由8.6亿元迅速增加到20.5 亿元,年均增长59.6 ,房地产业税收更是由0.46 亿元增加到2.2亿元,4年增长近5倍。土地出让 金和房地产税费占市本级财政收入比重也呈现出不 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这一比重达到66.84 Ao(参见 表3)。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费等土地收益 在地方财政收人中已占到主体地位,“土地财政”特 征明显。 表3 2007--2010年C市土地出让金及房产税费情况 项目—~~~生份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商品房平均价格 (元/平方米) 土地成交均价 (万元/亩) 土地出让金收入 (万元) 房地产业税收 (万元) 土地、房管部门房 地产收费(万元) 市本级财政收入 (万元) 土地出让金和房地 产税费占市本级财 政收入比重( ) 资料来源:由C市财政局提供的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角度来看,在地 价持续走高和土地收益快速增长时期,由于融 资平台具有背景,贷款有土地抵押担保,因而相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更 有保障,这也促使银行将信贷资产的配置进一步向 融资平台贷款倾斜,从而为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地价持续走高导致融资平台土地资产估 值大幅提高,为融资平台获得更多抵(质)押贷款奠 定了基础。以C市融资平台公司为例,在该公司的 资产结构中,储备土地作为融资平台最主要的资产 项目,其估值的变动直接决定了融资平台资产规模 的大小。随着2007--2010年以来C市土地成交价 格的攀升,融资平台公司储备土地评估值大幅提高, 公司的资产规模也相应迅速扩大,这显然为该融资 长提供了保障。 其次,土地收益快速增长使得地方融 资平台的盈利前景预期和偿债能力被银行等贷款机 构普遍看好,这为融资平台获得更高的贷款信用评 级,顺利开展债务融资创造了外部条件。在表4所 示的公司收入结构中,C市融资平台公司收人主要 有主营业务收入和财政补贴收人两部分,其中在主 营业务收人中,由于该融资平台多从事半经营性或 纯公益性项目,其项目收人非常有限,因此主营业务 收入主要以其国土经营获得的土地出让收人为主。 2007—2O10年,除2008年该融资平台无对外出让 土地之外,其余年份土地出让收入均占主营业务收 入的90 以上。在这种收入结构下,无论是该融资 平台的主营业务收人还是财政补贴收入,实际上都 与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随着近年来C市 土地收益的快速增长,该融资平台的总收入以 及利润总额相应迅速提高,偿债能力被持续看好,公 司的长期信用等级自2008年以来一直被评为AAA 级,这为C市融资平台在此期间获得大量银行贷款 和发行公司债券创造了外部条件。 表4 2007-2010年C市融资平台收入及利润情况 (单位:万元) 二、“土地财政”是地方融资平台债 务风险爆发的“导火线” (一)土地抵(质)押融资模式遇阻导致的融资平 台债务风险 在地方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资本化开展“土 地抵(质)押”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对于抵(质)押的土 地价值的估算是决定融资平台获得贷款数额的关键 因素,抵(质)押的土地估值越高,则融资平台能获得 的贷款额就越多,反之,则融资平台获得的贷款额越 少。根据中房指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 6月,全国130个城市成交溢价率为17 9/6,较去年同 期减少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溢价率为 19 ,较去年同期减少18个百分点。中国土地勘测 规划院发布的2012年第1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监测 成果报告也显示,20]2年第1季度,全国主要监测 7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 057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 为0.26 ,较上一季度下降0.03个百分点,增速连 续五个季度回落。其中,住宅地价为4 516元/平方 米,环比增长率为一0.O4 ,住宅地价环比增幅由正 转负,并出现量价齐跌的回落迹象。这表明我国土 地成交价格已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一 旦今后我国土地市场出现持续低迷,市场将形成地 价下跌的预期,银行对于融资平台储备土地的估值 将相应迅速降低,那么融资平台通过“土地抵(质) 押”融资模式获得的贷款数额也将大幅减少。 表5 2010年C市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 资 产 1.流动资产 其中:储备土地 912 670.79万元 货币资金 156 068.72万元 应收账款 87 894.20万元 其他应收款 4 167.50万元 2.非流动资产值 其中:在建工程 123 657.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 58 000.O0万元 无形资产 38 000.O0万元 3.合计 1 380 458.71万元 负债和净值 1.流动负债 其中:短期负债 12 600.O0万元 应付账款 25 460.O0万元 其他应付款 38 000.O0万元 2.非流动负债 其中:长期借款 547 588.O0万元 应付债券 100 000.O0万元 3.合计 723 648.O0万元 4.净值=资产一负债 656 810.71万元 5.资产负债率一资产/负债 52.4 更进一步来看,自中国银监会2010年12月26 日颁布《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 见》(银监会E2OLO]11O号)之后,银行监管部门已经 下令银行放缓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且放贷条件更为 苛刻的情况下,储备土地作为融资平台最主要的资 产构成项目,其估值的降低还将减少融资平台的资 产净值,提高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进而使融资平 台的借债能力受到更大影响。根据表5,2010年C 市融资平台公司储备土地价值占公司资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66.1 ,其价值的变动决定了公司的总资产 规模的变动。一旦未来C市地价出现大幅下跌并 导致融资平台公司的储备土地估值降低,融资平台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将在2010年52.4 的较高水 平上进一步提高,那么到时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 76 虑,将会采取缩减并停止对该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 考虑到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在债务还本付息 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采取的借新还旧的方式,而融 资平台借债能力的迅速下降显然会使这种债务运作 方式遇到极大的困难甚至难以继续实施,一旦融资 平台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条断裂,融资平台债务的违 约可能性也将随之大大提高。因此,由地价降低所 形成的“土地抵(质)押融资模式遇阻一融资平台借 债能力下降一融资平台债务借新还旧难度加大”的 连锁效应终将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不断 积聚扩大。 (二)土地收益的不可持续性导致的地方融 资平台债务风险 在现行的土地批租制下,地方无论以何种 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卖一块土地,就一次性地 收取50 ̄70年土地收益,这为地方“以地生财” 提供了便利。但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现在 卖得多,意味着将来可卖的就少,地方这种大规 模地通过卖地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是 难以持久的。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房地产持续升 级和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的背景下,伴随着土地成 交价格持续走低,土地收益大幅缩水将是必然 趋势。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研发中心发布的数 据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 19 052.3亿元,同比减少11 ,其中住宅类用地出 让金总额为12 666.8亿元,同比减少23 。在 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人排行前三位的城市中,2011 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16.1 9/6,北京土地 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35.7 9/6,大连土地出让金收入 同比下降40 。上述数据说明,传统的土地热点城 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同时 也进一步印证了土地收益的不可持续性。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资 金来源于融资平台的收入,而融资平台收入又由主 营业务收人和财政补贴收入构成,且两者都与 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土地收益的变动将直 接影响到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下面我们可以通过 构造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可持续模型来对此进 行具体分析。 债务可持续理论认为,只要承债主体的收人流 能够支付未来年度的债务本金和利息,则这种借款 行为就是有效率的和安全的,也是可持续的。因此, 本文构建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可持续模型将融 资平台当期债务的可持续规模设定等于未来一段偿 付时期内融资平台所能筹集到的偿债资金现值。同 洪源,:“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 时假设,地方融资平台在未来偿债期内不再进 行新的项目投入,不再举借新债,融资平台的偿债资 金全部用于当期债务的还本付息。设 表示偿债 期内第t期融资平台的偿债资金总额;E表示偿债 期内第t期融资平台的主营业务利润;G表示偿债 期内第t期融资平台的财政补贴收入;rt表示偿债 期内第t期的贴现率(在此用融资平台债务实际平 均利率来表示)。根据融资平台偿债资金计算的在 偿还期为 年的最大可持续债务规模D 为: r n 一 ———————————— ——————————一 z (1+r】)+(1+r2)+…+(1+ )(1) l —E +G 为简化问题,假设偿债期内每期贴现率 保持 不变,每期偿债资金总额的增长率固定为 ,第1期 偿债资金总额即为初始期融资平台偿债资金总额, 则融资平台可持续融资模型演变为: ==:1 —E+Cf誊南 一苎 以C市融资平台为例,2010年C市融资平台偿 债资金总额Yo(即等于融资平台的主营业务收入E 和获得的财政补贴收人C之和)为8.44亿元,融资 平台债务的平均偿还期限,z为8年,债务的实际平 均利率r为6.82 。下面通过假定不同的融资平 台收入变动情况,运用公式(2)来测算该融资平台可 承受的最大可持续债务规模。 第一种情况:假设在未来1O年偿债期内,C市 融资平台偿债资金年均增长率 大于债务平均年 利率r,且 取值为】O%,则C市融资平台可承受的 最大可持续债务规模D 为72.57亿元。第二种情 况:假设C市融资平台偿债资金年均增长率 小于 债务平均年利率r,且 取值为5 ,则C市融资平 台可承受的最大可持续债务规模D 为62.58亿 元。而在2010年,C市融资平台实际债务规模为 72.36亿元,所以在第一种情况下,C市融资平台债 务实际规模小于最大可持续规模,说明融资平台债 务是可持续的,融资平台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债务 风险可以控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c市融资平台可 承受的最大可持续债务规模小于实际债务规模,说 明融资平台债务是不可持续的,融资平台的偿债资 金不足以支付未来年度的债务本金和利息,债务风 险不可控制。可见,在融资平台债务利率不变的情 况下,未来融资平台资金的变动情况决定了融资平 台的偿债能力,融资平台资金增长率越低,则融资平 台的偿债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在实际中,由于土地收益的不可持续性,与 其密切相关的融资平台偿债资金也不可能保持持续 增长的势头,一旦融资平台偿债资金增长率随 土地收益下滑而快速下降,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就 将会极大削弱。特别是当融资平台资金年均增长率 低于债务平均利率时,债务将失去可持续性,融资平 台无法偿还未来年度的债务本金和利息,债务违约 不可避免。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土地收 益的不可持续性所形成的“融资平台资金增长率持 续下降一融资平台偿债能力极大削弱一融资平台债 务无法还本付息”的连锁效应将最终导致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爆发。 三、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策 略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地方融资平台对于“土地 财政”的过度依赖,使得“土地财政”的不稳定性和不 可持续性极大影响和削弱了融资平台的借债和偿债 能力,成为融资平台债务安全持续运行的最大隐患。 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债务监管的缺失和自身造血功 能的不足进一步加速了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形成, 提高了融资平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此,要化解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应以改革“土地财政” 为契机,一方面,通过构建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机 制,减少融资平台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降低融资 平台债务运行的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融 资平台债务监管,创新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方式,提 高融资平台自身的借债和偿债能力,确保融资平台 债务能按期偿还。 (一)转变土地财政模式 构建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是化解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基础。地方“土地财 政”模式是在现有财政不健全、法治缺失时的必 然选择。要转变“土地财政”模式,关键在于优化地 方财权结构,以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建立房地产 税体系以及赋予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发债权为途 径,构建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收人机制。 1.完善现行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在建立规范、 严密的土地出让收益中长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 考虑设立由土地出让金收入扣除土地开发成本 后的收益归集形成的土地收益基金,并明确土 地收益基金动用的依据、程序和年度最高份额,以扭 转当届在出让土地上的短期行为倾向。同时, 采用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实现土地收益保 值增值,使得土地收益分配具有可持续性,为各届政 府提供较为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 77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应构建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 以房地产税作为存量税基,可保证地方融资能 力不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过多影响,并实现地方政 按照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审核,有效监控融资平 台债务风险。 府由依靠卖地来维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财政”模 式到依靠有序的房地产税收来维持的财税模式的转 型。今后应在现行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取消 土地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将房产税、原有的城 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整合并人一个统一 的房地产税中,在保有阶段按年征收,使房地产税收 由依赖房地产业发展的“流量”向依靠房地产的“存 量”转变。 3.应赋予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发债权。城 市化进程中地方担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职 责,这些工程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规模大,仅依靠 地方税收和土地出让收益无法弥补巨大的资金缺 口。在当前《预算法》禁止地方发行地方债券的 背景下,地方唯有另辟蹊径,成立大量融资平台 1.对融资平台债务实施分类管理。依据国务 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的要求,今后应 该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分为因承担公益性项目 建设举借并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因 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并且项目本身具有稳定经 营收入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因承担非公益性 项目举借的债务等三类来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对融 资平台债务进行分类管理,能够使不同类型的融资 平台债务与其偿债资金来源相匹配,从而引导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和债务偿付能力达到平衡, 使得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与其自身融资偿债能力相 适应。 2.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综 合运用债务率(当年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当年地方政 府可用财力)、负债率(当年融资平台债务还本付息 额/当年当地GDP)、偿债率(当年融资平台债务还 来实现基础设施融资目的。因此,今后应借鉴发达 国家经验,允许地方拥有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的 市政债券发行权。当然,地方市政债券的发展 和完善需要相关法律框架的构建以及一系列的相关 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付息额/当年地方可用财力)、负债资产比(年 末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年末融资平台可支配资产总 值)、新增债务率(当年净增融资平台债务额/当年政 府可用财力增量)、借新还旧债务率(当年融资平台 新发债额/当年融资平台债务还本付息额)、土地出 让收入占LL(当年土地出让收人/当年地方可用 财力)等债务风险预警指标来监控地方融资平 (二)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监管 创新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方式是化解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关键。根据Hana Polackova (2002)的财政风险矩阵理论,地方债务可以划 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两种类型。直接债务受关 注度高,一般纳入预算管理,监督严格,而或有 债务通常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已成为我 国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出险区。鉴于地方融资 台债务风险,并通过将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与国际和 国内警戒标准相比较,将指标的风险状态区分为安 全(绿灯)区、轻警(黄灯)区和重警(红灯)区三种状 态,从而判断和计算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运行状态、 平台债务很大一部分属于地方担保兜底的债 务,大多属于地方的或有债务。因此,应将地方 融资平台债务纳入债务管理的范畴,严格 风险系数和预警风险的状况。具体的计算和预警体 系可参照表6。 表6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运行状态评估及预警指标体系 注:根据每个预警指标在各区间中所占的轻重程度,确定每个指标对应的风险系数。地方融资平台综合债务风险系 n 数一∑(X× ),其中,X表示第i类预警指标的风险系数;P 为第i种预警指标的权数。 78 洪源,:“土地财政”视角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 此外,鉴于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筹资渠道比 究,2010(1):29—34. 较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造成了融资平台资金 [2]封北麟.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地方债务研究 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 [J]_中国财政,2009(18):43—45. 此,应不断创新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方式, [3]张舰.土地依赖度、银行资产配置与融资平台贷款 增强融资平台自身的“造血”功能。首先,应大力发 [J].中国物价,2010(11):39—41. 展直接融资市场,尝试市场化水平较高的项目融资、 [4]汪利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救市”建议[J].财 股权融资以及债权融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尤其应 经科学,2009(5):42—48. 大力发展城投债市场。其次,可尝试市场化水平高 [5]刘立峰.地方建设性债务的可持续性[J].宏观经 的产权交易方式及股权融资方式等多渠道募集资 济研究,2009(11):47—5O. 金。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途径整合 [6]HANA POLACKVA BRIXL Managing fiscal risk in 融资平台公司,提高其风险的防范能力。最后,在进 bulgaria I-M].Washington:The Word Bank,2001:55. 一步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定价机制的基础上, 可鼓励信用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的地方融资平 [7]武彦民,张丽恒.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的风险状态与控 台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 制I-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2):3—8. 式市场化募集资金。 [8]洪源.中国财政风险非参数预警系统构建与实证分析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44—51. 参考文献 [9]洪源.地方债务风险非线性仿真预警系统的构建 I-1]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I-J].财政研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1—10. An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Debt Risks Based on the‘‘Land Finance’’Perspective Taking the Financing Platform of C City in the Middle Area of China as an Example HONG Yuan,GUO 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Abstract:“Land finance”is a“double-edged sword”for the oper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 form debt.Whe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hot,“land finance’’becomes the“catalyst”for the rapid expan— sion 0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debt.But once the bubble of real estate market began to burst, “land finance”will become the“fuse”for the outbreak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debt risks.To prevent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debt risks,the reform of the“land finance’’ should catch the opportunity,on the one hand,reduc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financing platform on“land finance”and lowering the unsustainable of the financing platform debt by building a stable local revenue system;on the other hand,improving the debt—service ability of the financing platform to ensure that the debt can be repay by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ory for financing platform debt and creative the market——ori—— ented financing of the financing platform.’ Keywords:land finance;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debt risks (责任编辑:任红梅)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