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辨证施护产后缺乳54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产后缺乳54例临床观察

来源:华佗小知识
304 可北中医2014年2月第36卷第2期Hebei J TCM,February 2014,VoL ,N 中医辨证施护产后缺乳54例临床观察 张省青张鲜芳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关键词】 泌乳障碍;辨证施护 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 R714.6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619(2014)02—0304—02 产后缺乳,亦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最易发生 在产后4—7 d,产后4 d缺乳的患者其在产后6周发生缺 后缺乳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54例,年龄23— 37岁,平均(28.6±3.2)岁;产后2—3 d;其中气血虚弱型 34例,肝气郁滞型20例。对照组54例,年龄22~36岁, 乳的风险是正常者的9.5倍,说明产后缺乳与整个哺乳期 密切相关 J。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 平均(27.1±3.7)岁;产后2~3 d;其中气血虚弱型32例, 肝气郁滞型2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对母婴兼有好处,产后缺乳容易使产妇丧失喂养的信心, 导致母乳喂养失败。2009—01—2010—1 1,我们在常规母 乳喂养及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护产后缺乳54 1.2诊断及排除标准无乳:产后2—3 d产妇自觉乳房 例,并与单纯常规母乳喂养及健康教育护理54例对照观 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不胀,无乳汁排出,检查乳房不充盈,挤压时仍无乳汁排 出;少乳:产后2—3 d产妇自觉乳房不胀,乳汁稀少,新生 儿需频繁长时间吸吮,持续超过20 rain,间隔时间<1 h, 1.1 一般资料全部108例均为我院妇产科足月分娩产 检查时乳房充盈不明显,挤压时有少量乳汁 。排除伴有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乳房发育不佳者。 1.3护理方法 作者简介:张省青(1974一),女,主管护师,学士。从事妇产科护 理工作。 ・◆--—..-◆-._◆-◆0◆_・-●-0◆一◆--・● 一◆-◆一◆ 1.3.1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母乳喂养护理。包括 ◆_._◆ ◆ 穴则具有清热利湿、止痛的作用,此三穴相互配合可清热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利湿、缓急止痛。中药熏洗是通过热力的作用,以改善血 液循环,从而缓解和消除伤口疼痛、水肿。《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 J。诺尔康洗 剂中大黄、地榆凉血解毒;秦艽、苦参、红花、蜂房清湿热, 祛风,活血止痛;花椒、防风、五倍子收敛止血,胜湿止痛。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0.05 诸药合用,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之效。辨 证施护则是通过对疾病的辨证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护理 3讨论 方法,其做到了“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从而有针对 性的缓解了术后伤口疼痛的症状。 肛门齿状线以下及其周围区域神经丰富,属脊髓神经 支配,故痛觉非常敏感 J。由于混合痔手术导致肛门皮肤 将中医的各项护理措施综合运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 不仅能有效缓解其伤口疼痛,且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 损伤过多,又因为排便、精神紧张等因素刺激,故术后极易 引发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 [2]刘玉升,盂祥玉.肛门疾病术后镇痛治疗[J].医学创新研 究,2007,4(27):75.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太 素》日:“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通过对患者 术后疼痛的辨证,给予相应属性的食物,达到“损有余而补 不足”,可有效缓解伤口疼痛。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 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的异常变化可引起五 [3]柴铁劬.耳穴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9:50. 脏的功能失调,故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可使其心境坦然, 气机条达,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从而促使疾病早愈。耳穴 [4] 吴剑箫,王延峰,鲍虎豹.祛瘀解毒法治疗痛性痔病的临床 按压是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 ・研究[J].河北中医,2010,32(12):1783—1785. (收稿El期:2013—05—21) (本文编辑:董军杰) 缪刺论》载:“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 于耳中” 。神门穴、皮质下穴有安神、止痛的作用,肛门 阿北中医2014年2月第36卷第2期Hebei J TCM,February 2014,Vol 36,No.2 305 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正确的哺乳技巧和人工 关系密切 。故对产妇缺乳应辨证调护,对症处理。气血 挤奶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乳房护理及情志护理等。 ①给产妇宣讲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益处, 两虚型宜补益气血,疏通乳络;肝气郁滞型宜理气通乳,疏 肝解郁。 保证产妇积极自愿地进行母乳喂养。②及早哺乳,坚持早 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丰 富充足的营养,给予情志护理,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③ 正确的哺乳方法,哺乳前先用热毛巾洗净乳房及乳头,让 小儿将母亲的整个乳头及乳晕全部吸入V1中,一侧乳房吸 空后再吸另一侧,将多余的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以 气血两虚型患者表现为乳汁少,乳汁稀薄,乳房柔软 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按 摩所选穴位少泽为通乳要穴;脾俞具有健脾补气散湿之 效;足三里具有补中益气、补益脾胃、化生气血之效;乳根 可疏阳明经气以催乳;膻中可调理气机以助乳根催乳之 效。诸穴合用,共奏通乳催乳之功效。药膳方中人参、黄 防乳汁淤积。 1.3.2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护 给予穴位按摩及药膳饮食调养。 1.3.2.1气血两虚型患者取坐位,以拇指点按膻中及 双侧乳根、脾俞、少泽、足三里,力量由轻到重,每穴点按 2 arin;拿揉双侧乳房约10 min,由天突至膻中直推约 2 min,然后由外周至乳头十指张开施梳刮法梳刮两侧乳 房约10 min。药膳方:猪蹄2只,人参30 g,黄芪30 g,当 归15 g,麦门冬15 g,通草6 g,桔梗6 g。共煮至蹄烂汤 浓,喝汤食蹄,每EI早、晚各1次。 1.3.2.2肝郁气滞型 患者取坐位,以拇指点按膻中及 双侧少泽、内关、太冲、乳根,每穴点按2 rain;由天突至膻 中直推约2 min,梳刮双侧乳房约10 min,拿揉双侧乳房约 10 min。药膳方:活鲫鱼或猪前蹄2只,当归、穿山甲、漏 芦、王不留行、柴胡、木通、枳壳、川芎各9 g,瓜蒌15 g。炖 煨,喝汤食肉或鱼,每日早、晚各1次。 1.3.3疗程2组均护理干预6 d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痊愈:乳胀、乳量明显增加,新生儿完全 由母乳喂养,不添加代乳品;显效:乳量增加明显,新生儿 进食量的2/3以上由母乳供给,余用代乳品;有效:乳量增 加明显,新生儿进食量的1/3由母乳供给,余用代乳品;无 效:乳量增加不明显,新生儿完全人工喂养或仅1/3以下 进食量由母乳提供 J。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十P<0.05 由表1可见,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 照组。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乳 的分泌与阴血、脾胃、冲任、肝气等 芪补气;当归、麦门冬、猪蹄养血滋阴;桔梗、通草利气通 脉。全方具有补气养血、疏经通络之功效,气血充足,乳脉 通畅,则乳汁自出。肝气郁滞型患者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 少,乳汁稠浓,或有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舌质红,苔薄 黄,脉弦细或数。按摩所选穴位除膻中、乳根、少泽催乳作 用外,内关、太冲皆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诸穴 合用,共奏催乳通乳、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药膳方 中猪蹄、当归养血滋阴;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穿山甲、 漏芦、王不留行通经下乳;瓜蒌宽胸散结;柴胡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木通、枳壳消胀理气,疏通经络。全方有宽胸理 气、疏肝解郁、通络行乳、醒脾下乳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母乳喂养护理的 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护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 此,工作中应加强中医理论及技能的学习,发现产妇乳汁 分泌不足时,注意观察缺乳产妇精神状态,乳房的状态,乳 汁是清稀还是浓稠,以及脉象、舌象等,全面整体辨证分 析,给予即时有效调护,促进产妇的通乳能力,提高缺乳产 妇母乳喂养信心。在穴位按摩基础上辅助给予药膳施护, 不仅可有效地促进乳汁的分泌,并且营养丰富,有利于产 后机体的恢复。随着新生儿的成长,母乳需要量也随之增 大,所以应在产妇出院时教会产妇或者陪护者简单的催乳 按摩技巧,介绍一些食疗药膳方,以保证产妇在整个哺乳 期乳汁的足量分泌,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谢萍,乔峰妮,冯俭,等.产后缺乳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药 导报,2008,14(8):78,81. [2]Hill PD,Aldag JC.Milk volume on day 4 and income predictive of lactation adequacy at 6 weeks of mothers of nonnursing preterm infants【J].J Pefinat Neonatal Nurs,2005,19(3):273—282. [3]孔福仙,邵灵渊,钱方,等.中医辨证施护提高缺乳产妇催乳 的自护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51—553. [4]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 [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译.北京:北京医 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1997:7—14. [5] 姜海斌,蒋俊和.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 医药导报,2003,9(1):66—67. (收稿日期:2013—04—22) (本文编辑:石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