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课内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内阅读训练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答: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2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答: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答: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纯洁(或“单纯”“纯朴”等)。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答: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教“water”一词。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答: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

3

“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春花图 ②春风图。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2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答: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2)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答:小雪后的山色。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山腰。

4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27、“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答: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七、阅读《紫藤萝瀑布》第7——11段(原文略),做题。 29、“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这里除了光彩??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把“香气”写成“浅紫色”,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造成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5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八、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5——23段(原文略),做题。 33、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答:脱险(摆脱困境)。

34、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一句的深刻涵义。

答:示例: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是很短暂的,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

6

(2)我会对杰利说: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九、阅读《看云识天气》第3段(原文略),做题。

38、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答:①——⑨‖⑩

39、本文段介绍了 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答: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都是很美丽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40、“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答: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卷云的特征。

41、⑤⑥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以后语言就不准确、不严谨了,也就没有科学性了。

42、本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是 的说明语言,用这种说明语言有 的作用。答:生动 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生动。

46、请课外阅读《西游记》,积累一些精彩的回目。(写出几个来)。 答: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十一、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36段(原文略),做题。 4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答:皇帝看新衣、展新衣。

48、诚实的、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

7

是怕被说成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 49、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答: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是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50、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答:明知有错,但不悔改,表现了皇帝的虚伪、自欺和愚昧。

一、内容上:

(1)词语型:例: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2)修辞型:例: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仿句: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3)托物寓意型:例: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示例:蜡烛 A、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B、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粉笔 A、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煤 A、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 B、不经受磨练,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8

(4)名著名人名言型:例:仿写句子,使内容句式都与前句协调。例句: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仿句: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情境型:例: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充完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话题型:例: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我们屏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

(7)阅读型:阅读文段,分析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哪儿一定水源干涸,尘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伤害是绝对无情的。

阅读下面一段歌词,“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知己。知己就是

9

走累了一起扶助;知己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请根据上面画线的两个句子的结构,以“知己就是”开头,仿写两句:“知己就是知己就是痛苦时一起倾诉;”“知己就是知己就是快乐时一起分享。” 二、形式上:

仿写句子就题型来说,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1、套用式仿写题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3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句式直接套用例句即可。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修改式仿写题

删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式仿写。题目要求删改后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即两句在词语和句式方面都要整齐相对,既是对后句的修改,又是对前句的仿写。据此不难得出对仗工整的修改句:“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3、续写式仿写题

10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还要注意句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4、造句式仿写题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其实是让学生在理解“摆渡”一词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的格式“把„„摆渡到„„”造句。仿写的关键是对“摆渡”一词比喻意义的把握。仿句:“(1)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2)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三、注意的问题:

仿写的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要求就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句里的要求。只有准确把握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才能仿写出质量上乘的句子来。总体在内容

11

上要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一致。比如说,原句是写人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原句是写植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植物为描写对象,以此类推。具体应把握“四要”: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要协调一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与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譬如,如果原句是写人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如果原句是写植物的,那么仿句也应以植物为描写对象;如果被仿句的内容是歌颂赞扬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歌颂赞扬性的;如果被仿句的内容存在正反对立关系,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存在正反对立关系;如果被仿句的内容是富于哲理性和启迪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富于哲理性和启迪性的,以此类推。当然,协调一致,是笼统的要求,没有什么具体标准。因此,怎样才算协调一致,一定要结合被仿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在语意上也要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在动笔之前必须仔细观察被仿句的结构。观察要从整体到局部。首先,要弄清被仿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要进一步弄清是哪种类型的单句(如主动句或被动句、主谓宾句或主谓补句等);如果是复句,也要进一步弄清是哪种类型的复句。其次,要弄清被仿句有无供用的词语或格式。再次,要弄清被仿句局部上的结构特点,譬如主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宾语是

12

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等等。句式是否统一,是仿写能否成功的关键。仿句只有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都与被仿句吻合,才可能成为佳句。 3、修辞要相同。修辞格要相同,是指仿句与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式要完全一样。譬如,被仿句是比喻句,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句;被仿句是比喻套排比,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套排比。这就要求考生动笔之前必须仔细审视被仿句,审清它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式。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仿句的字数与被仿句的字数应尽量相等,实在无法相等,也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太大,这样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才可能是和谐匀称的。

四、仿写举例:

1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三国演义》,我们能学到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读《红楼梦》,我们能学到贾宝玉的多愁善感。

2。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蒲公英有理想,才会用飘扬传播种子 3。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失败虽然给你带来情感上的创伤和经济上的损失,但有时却能给你带来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失败虽然使你意志消沉、精神堕落,但有时却能化作一个神奇的力量让你奋进,跨过失败。

4也许,在绚丽的天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苍白,你会懊恼;也许,

13

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也许,在宽阔的原野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假狭隘,你会不安;然而,你却不知道,你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浪花的轻快,小草的翠绿。

5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地;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青春是跳跃的音符,拨动着年轻的心弦;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6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吸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化在嘱咐中,听取它,暖融融。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7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棉衣华服。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苛刻与冷漠。

8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芒;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清泉无语,却体现出婉转;花朵无语,却散发出幽香;白云无语,却显现出纯洁。

10绿色是生命,生机盎然;红色是激情,热情奔放;金色是丰收,硕果累累;白色是纯洁,纯净无暇;蓝色是天空,包容万物。 12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座山,应该多一些高大的树木,少一些丛生的杂草;人生如一条

14

河,应该多一些清澈的水流,少一些夹杂的泥沙。

13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青春,是一堆点燃的篝火,熊熊火苗映照着我们激情奔放的心灵。 14童年生活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在这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上,有蓝蓝的天空,任你放飞所有希望;有娇艳的花朵,任你展现所有的惊喜;有清澈的溪流,任你荡漾一生的笑意。

15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热情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热情是黑暗中的亮光,能燃起人们心中的希望;热情是饥渴时的食物,能帮助你战胜人生中的困境。

16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缜密,生活须细心;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交往须真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17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朵白云,就点缀一片天空。

18母亲是伟大美丽的。有一片彩云,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清澈的眼睛;有一方彩霞,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脸上绽开的笑容。

名著导读训练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冰心,原名谢婉莹) 【一】主要内容: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

15

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二】艺术特色:诗集采用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 【三】相关练习: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着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着称。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6、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荷叶.母亲》(篇名)。

16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想象的魅力

【一】主要内容: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二】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三】相关练习:

1.《伊索寓言》是________寓言的汇编,相传为________所作。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 2.《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课外已经读过伊索寓言了,请你说说下列寓言的主要寓意:《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

漫游语文世界——广告词 一、举例:

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奶粉广告)

17

鲜为人知(调味品) 一毛不拔(日常用品) 饺子铺:“无所不包!” 石灰厂:“白手起家!” 当铺:“当之无愧!” 帽子公司:“以帽取人!”

眼镜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公共场所禁烟:“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公路交通:“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交通安全:“请记住,上帝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给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化妆品:“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洗衣机:“闲妻良母!”

酸汁饮料:“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 印刷公司:“除钞票外,承印一切。” 二、训练:

1、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

2、请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1 + 1 = 2,一棵树 + 一棵树 = 一

18

片树林;绿色是地球的本色;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绿色——生命之源;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3、请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4、某旅游景点需制作一则提醒游客文明游览的告示。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语文阅读——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

19

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0

(四)、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21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主题: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二、说明文

(一)、说明对象(事理、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二)、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①、分类和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

22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②、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⑪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⑫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⑬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⑭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三)、说明顺序:

⑪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⑫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⑬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