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2
泰国
泰国,全称泰王国,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国”、“大象之国”、“微笑之国”等称誉。
幻灯片3
地理位置
幻灯片4
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 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幻灯片5
泰国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幻灯片6
泰国国徽
泰国国徽是一个极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图腾图案。深红色的大鹏是泰国民间传说中鹰身人面的神灵。
幻灯片7
语言
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泰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缺乏语言形态,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 幻灯片8
幻灯片9
幻灯片10
宗教
 佛教为国教,其信徒占95%,其次教占3.8%,教占0.5%,其他0.7%。泰国
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为主。
幻灯片11
泰国人口
 分布不均衡
 超过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泰国人口密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两倍多
 曼谷市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7人。  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里70人。
幻灯片12
泰国人
幻灯片13
幻灯片14
幻灯片15
幻灯片16
泰国气候
泰国属于典型热带气候。常年温度不下18℃。阳光充足,闷热潮湿。,3月到5月气温最高,为热季,可达40-42℃,6月到10月是雨季。11月至2月为凉季。 幻灯片17
民族
 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
马来族,高棉族,和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94%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教,还有少数信奉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华人是泰国的一个重要族群,约有7,300,000(2003年)人,占总人口的12%。
幻灯片18
傣族起源
 今天的傣民族广泛地分布在亚洲东南角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常见的代表
是泰国的3500万到4000万的泰人。  2000多年前的傣族
 公元1世纪早期的傣族:没有任何傣族国家的存在。  公元8世纪的傣族:五个语言集团。
幻灯片19
泰族人的起源
在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生活在东南亚中南半
岛上的泰国人究竟起源于何处?
幻灯片20     
幻灯片21
泰族人的起源
1、起源于中国四川北部与陕西南部一带
2、起源于中国南方的两广、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3、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
4、有泰国学者认为泰族起源于本土
泰族与中国,与中国南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泰族人的起源
 最早系统提出泰族起源理论 :
 英国教授古贝里认为泰族发源于长江流域。当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向南扩张
时,泰族被迫南迁至今天的云贵高原。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一段时间后,泰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诏王国。这个南诏国打败了中国唐朝,实现了。然后将版图一直伸展到中南半岛。这便是中南半岛上泰族的由来。中国的元朝灭掉了南诏的后身大理国,泰族向南逃亡,大规模进入中南半岛,遂在中南半岛上建立起各个泰族人的国家,逐步征服和消灭了原住民孟族人。
幻灯片22
南诏
 公元2世纪,中国人控制了云南地区  公元7世纪,南诏国的建立。
 蒙舍诏国的皮罗阁统一云南大理六个小王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  南诏国扩展到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  南诏的统治者并非傣族人。  南诏的意义:第一个卷入东南亚内陆高地的主要大国。对生活在该国和边陲地区傣
族人的影响。
幻灯片23
泰国的原始社会时期
1、五六十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存在,旧石器时代
2、1.3万年至7000年前: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
3、公元前6000年:低地原始农业村社时期。公元前3500年,稻米的出现。
幻灯片24
 青铜器的制造:公元前四千多年
幻灯片25
泰国上古简史概要
孟人国家及其他小国时期
1、泰国领土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在南部,为孟人所建
2、公元3世纪:孟人在泰国中部湄南河流域建立了金邻和林阳
3、4-7世纪:孟人在泰国南部建立了盘盘、赤土、狼牙修、哥罗、丹丹等小国。 4、6-12世纪:孟族人在泰国中部建立了堕罗钵底王国和罗斛国。
5、10世纪以后,泰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泰族人建立的兰那、哈里奔猜、帕耀等国。 幻灯片26
上古简史及中泰交往
金邻、林阳
堕罗钵底国、罗斛国
盘盘、赤土、狼牙修、哥罗、丹丹
幻灯片27
上古简史及中泰交往
马来半岛、湄南河流域是中印两大文明古国交通联系的 桥梁。
幻灯片28
上古简史及中泰交往
 公元纪年前后,在今中南半岛,出现一些分散的、各自的国家。据中国史载,
最早的有金邻、顿逊、哥罗、林阳和狼牙修等国。他们处于古代国际贸易通道上,都同中国有着密切的政治、贸易联系。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宣化从事朱应和中郎康泰于公元245年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在他们回国后的著述中,写到了扶南(今柬埔寨)及其周边的一些国家。此后,中国出使东南亚更频繁。这些小国有的是扶南王国的属国,有的被扶南王国并吞。
幻灯片29
金邻
 金邻国,位于林阳之东的湄南河流域地区,三国时,朱应《扶南异物记》载:“金邻一
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得乘骑,死则取其牙齿。”金邻首府在今泰国佛统,梵文Nagara Padhama,意为“始都”,即最古的都城。泰国湾,古称金邻大湾,由金邻国得名。在佛统,出土有贝币、螺币(当地俗称海贝、海宝)、银币以及公元二世纪的铜质小佛像、希腊罗马式铜灯等。金邻国后被扶南国所征服。
幻灯片30
上古简史及中泰交往
 南北朝马来半岛北部和湄南河流域古国使者入访中国:狼牙修、盘盘、投和(堕罗钵底)  隋代:赤土
 唐代:哥罗、哥罗舍分、参半
幻灯片31
狼牙修
 狼牙修,中国史籍又称郎迪、狼牙须、龙牙犀角等。位于马来半岛北部、中南半岛南部,
即今泰国南部洛坤、宋卡、北大年一带。
 狼牙修是一个相当大的国家,其国界要“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与中国交往
时已立国四百年,绝不原始落后,它是一个相当印度化和佛教化而且又富裕的国家,它的贵臣有能力以“金线为终,以金环贯耳”, 女子以璎珞绕身,而国家则已有烧砖技术“累砖为城,重门楼阁”。
幻灯片32
 狼牙修王国是马来半岛上历史最早的其中一个印度化王国。而且,这一国家在公元六世
纪与中国梁武帝同时崇尚佛教,又曾经与中国互相交流。在公元515—568年期间曾四次遣使到中国。它代表了中马两国最早的文化与宗教交流,也说 明佛教在最初的十一个世纪之间,曾在马来亚旺盛。唐代僧人义朗等人曾到过该国,并被狼牙修王国待为上宾。
 狼牙修王把梁武帝的面貌形容成拥有转轮圣王的一个特征,说梁王“眉间白亳其白如雪,
其色照耀”,看来,当时,狼牙修王相当尊敬同时代推动大乘佛教的梁武帝,并希以双方宗教信仰一致为说词作为建立双方关系的基础。
幻灯片33
盘盘国
 盘盘位于今泰国南部万伦湾一带,是佛教国家, “人皆学婆罗门书,甚敬佛法”“有僧
尼寺十所,僧尼读佛经,皆食肉而不饮酒”
 至唐朝访问中国十多次,送上舍利、象牙、香料等礼物
幻灯片34
堕罗钵底国
 公元六世纪,中南半岛上的扶南王国开始衰落,后被它的北方属国所蚕食。在湄南河下
游崛起一个新兴的国家,即唐大和尚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托国”条所说的堕罗钵底王国。中国史籍又称杜和钵底、堕和罗、投和。梵语“堕罗钵底”,意即“多门之城”。
幻灯片35
 堕罗钵底国是6世纪后孟人在暹罗湾地区建立的一个势力强大、文化先进的大国。国
民信仰佛教,商业比较发达,堕罗钵底的疆域大致覆盖了今泰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泰国中部文明发源地。
 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曾于638和9年两次访问中国唐都长安,送来象牙、火珠、白鹦
鹉等礼品,中国方面以良马、铜钟回赠。11世纪后,堕罗钵底国被吴哥吞并。
幻灯片36
赤土国
 古国名,位于泰国南部,也有人认为在今马来半岛。气候炎热,因其土地呈赤色而得名。
简称“赤土”。
 赤土国的风俗习惯是:男女都穿耳剪发,穿长桶裙。父母兄弟死,死者亲人要剃去头发,
穿上素服。葬俗是火葬与水葬的结合,将死者放在竹木筏上,填上柴薪,在水中放火烧薪,任由木筏飘流。
幻灯片37
 公元608年,赤土国派使者向隋炀帝进贡了地方土特产,隋炀帝派大臣常骏随赤土使
者,出使赤土。当时,炀帝让常骏带了很多丝织品送给赤土国王,常骏从“南海郡乘舟”,坐船走了几个月才到赤土国境。赤土国王听说隋朝派使臣来看望,十分高兴,派了30艘船来迎接,奏乐击鼓,吹吹打打,好不闹热。上岸走了一个多月到了其国都,国王派儿子来迎常骏,送了许多礼物给常骏,后来赤土国王又盛宴款待了常骏。
 赤土国王还派王子跟隋使回访,王子送给炀帝的礼物有金芙蓉冠、龙脑香。大业六年,
炀帝在今河南灵宝接见了赤土国的王子,赏赐了王子及随行。
幻灯片38
幻灯片39
宋代的中泰交往
 由于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的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交往日趋广泛。  同宋朝交往的国家:丹流眉、罗斛、真里富
幻灯片40
登流眉
 是一个盛产沉香的国家。“气味馨郁,胜于诸藩”  “丹流眉,未尝至中国”“遣使贡方物”。
幻灯片41
罗斛国
 九世纪末,在中南半岛湄南河下游一带,孟人建立了罗斛王国。  罗斛国地处水网地带,“一岁种,三岁获” ,海边的居民会“煮海为盐” 。罗斛人风
俗劲悍,男女都梳椎髻式的发型,用白布缠头,穿长布衫。
 已与中国建立了商业往来。许多中国人从广东、福建乘船到泰国经商。
幻灯片42
罗斛国与宋朝的交往
 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罗斛国作为一个域外国家开始出现在北宋的官方记录中。  公元1103年,泉州市舶司派遣刘着往罗斛说谕招纳(即前往罗斛国招商)。
 公元1115年,罗斛国派遣使者遣使访问中国,并于北宋进行贸易,当时北宋福建市舶
司还下令下属机构在接待罗斛王国特使中,“询其国远近大小强弱,已与入贡何国为比”。  公元1155年,罗斛国与真腊国一起向南宋朝廷贡献了两头大象。
幻灯片43
真里富
 与南宋有较密切的关系,双方之间的官方贸易很频繁。“朝贡贸易”  民间贸易活跃,“民所乐者,绯红罗绢、瓦器而已”  两国关系友好,不少真里富商人来华经商。
 一位真里富巨商在明州病死,当地官府为他准备棺木盛敛,嘱其随从护丧归国,并准许
带回巨商的全部财产,次年,真里富国王派人带信表示感谢。
幻灯片44
暹罗使者来朝贡献 幻灯片45
泰国的中古简史
 13世纪后,泰国国内存在五个古国  北部:哈利奔猜、兰那王国、帕耀王国  中南部:暹国、罗斛国
幻灯片46
哈利奔猜国
哈利奔猜国:也称成为女人国
以南奔为首府,为泰北最古老的城市,建于公元663年 南奔在清迈南方26公里处,环境清幽,状似海螺。 就是西游记里面所提到的女儿国
女人国曾两次遣使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幻灯片47
清盛国
 公元8世纪下半叶到公元10世纪,中南半岛北部的泰族为了抗击南高棉人的侵扰,开
始建立一些部落联盟性质的小国,较早的是733年建立的以庸那伽为中心的清盛国。
幻灯片48
兰那王国
 清盛国演变为兰那王国。
 l0世纪时,清盛一度为高棉人攻占,11世纪时又复兴。13世纪初,始称兰那(意为百
万稻田)。中国元、明、清时期的史籍给兰那王国一个很有意思的名称—“八百媳妇国”  八百媳妇国的来历:国王有八百个媳妇,她们各领一寨。这故事透露了母权氏族部
落和部落大联盟时期的图景。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很差的亚洲民族经历的母权氏族社会,有的延续到了现代,自有其坚实道理,因为在忙于勉强生存的社会,母亲是氏族的稳定的核心,是家族生活的日常管理组织者,而男人的角色更多地是担任兵蚁和工蚁,和协助繁殖后代。
幻灯片49
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的征战
 元成宗铁穆尔坐稳帝位后,几年无大事。大德四年底(公元1301年),身在云南的行省
左丞刘深好利生事,上奏道:“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内,功盖万世。皇帝继位以来,未有武功以彰显神武天资,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征之。” 虽然御史中丞董士选等人认为刘深出兵是“以有用之民而取无用之地”,可丞相完泽支持这一建议,元成宗本也想“开边”弄出件大功青史留名,因而“用兵意甚坚”,谁劝也没有用。于是,大德五年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兵。
幻灯片50
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的征战
 刘深率大兵自云南出发,“取道顺元,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七八。”顺元即今
天的贵州贵阳,元军数万,连“八百媳妇”黑牙都没见着一个,已经因疾疫和行军危路摔死等原因死掉百分之七八十。同时,刘深又驱民夫负粮食辎重辗转于西南热带丛林,“死者亦数十万人”,一时间中外骚然。不仅如此,刘深又威令水西(今黔西)土司之妻蛇节出马三千、银三千助军。蛇节惜钱,就与云南当地另外一个土司宋隆济联手,起兵反抗元朝。
幻灯片51
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的征战
 这几拔土蛮联合一起后,熟门熟路,攻克元军据点杨黄寨,接着猛攻贵州,杀掉了元朝
贵州知州,并把刘深所率元军包围于深山穷谷之间。幸亏元朝的宗王阔阔相救,刘深才没有被土人杀掉喂蚂蚁。 大乱之前,元军在大德四年征缅甸的远征军回军途中,被金齿部(今镇西)土著遮杀,战死数千人。“金齿地连八百媳妇(国),诸蛮相效,不输税赋,贼杀官吏”,西南一片动荡。志大才疏的刘深率数千残兵往后撤退,被宋隆济所率的土蛮军一路邀击,毒箭陷井一起上,“(元军)士卒伤殆尽。”消息传至大都,南台御史中丞陈天祥上书,痛陈对“八百媳妇”的用兵之失:
幻灯片52
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的征战
 消息传至大都,南台御史中丞陈天祥上书,痛陈对“八百媳妇”的用兵之失:八百媳妇
(国)乃荒裔小夷,取之不足以为利,不取不足以为害。而刘深欺上罔下,率兵伐之,经过八番,纵横自恣,中途变生,所在皆叛。书上,元廷不报。虽如此,元成宗深恨刘深败军,下旨罢免刘深等人官职,收缴符印。同时,派出能将刘国杰率军征讨宋隆
济和蛇节等人。刘国杰百战良将,在先战失利的情况下,诱敌深入,大败土蛮军,蛇节被迫投降。元军恨这位女蛮酋首先生乱,立即剐杀。宋隆济本来逃免,不久却被他侄子诱执献与元军,也被凌迟。至此,“西南夷”们总算消停下来。
幻灯片53
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的征战
 至大二年(1309),八百媳妇又北犯云南边境,元朝派使者到清迈进行访问
 1311年,八百媳妇一再北犯云南边境,元朝命云南王出兵攻打,才使八百媳妇的
北进行动停止下来。
 正好兰那开国君主死了,继任者和元朝修好,朝廷就坡下驴,置“蒙庆宣慰司”、“八百
等处宣慰司”,到明朝为“八百大甸宣慰司”、“八百者乃宣慰司”,都由兰那国王、亲王担任宣慰使。这才是回到了元朝一向的边策,即不轻开边衅。
幻灯片54
 在为南征八百媳妇之战做总结时,大臣陈天祥道出了中国边策的一个首要考虑:对那些
“取之不足以为利,不取之不足以为害”的地方,就放着由它去吧,直到某天我真用它了,或者它自己抑或别人利用它加害于我了,我才采取积极措施。这个边策非常之实用主义,现在看有点目光短浅了,没办法,不能拿今天的利益需要去命令古人。而且,明朝总结了元朝的一个经验教训,就是无端开疆拓土而没多少实际用途和利益机制维系的话,事实上也守不住,会分崩离析的。
幻灯片55
幻灯片56
幻灯片57
幻灯片58
暹罗与元朝的交往
 12到1299的10年间,罗斛共5次遣使入访中国。
幻灯片59
元朝同暹国之间的交往
 暹国,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遣使暹国,因航路受阻,未至其国。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暹王遣使携国书(金册)至大都。次年,元朝遣使者去暹国通
好。1294年,暹国王敢木丁遣使至中国,元成宗遣使臣回访。
此后,暹国与元朝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德四年(1300年),敢木丁第二次来中国,带走不少的陶瓷工匠回国,开创了暹国的陶瓷业。
至正九年(1249年),暹国为其南面的罗斛国所并,合称暹罗(或暹罗斛)。罗斛与暹都曾分别与元朝建立过友好关系。
幻灯片60
元朝大军代表中国进行的六次海外大征伐
幻灯片61
泰国历史纲要
原始社会
上古简史:堕落钵底国时期、南方小国
中古简史: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 近代简史:曼谷王朝初期和改革期 现代简史 当代简史
幻灯片62
素可泰王国时期
素可泰是泰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1238—1350)
13世纪初,泰国北部清盛国的一支向素可泰地区(清迈以南)发展,于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国,另一支由柴里西亲王率领到达佛统地区,于14世纪中叶创立了阿瑜陀耶王朝。 素可泰王国:清迈以南。1238年,素可泰地区的泰族首领坤.邦克朗刀领导,攻克素可泰城,建立素可泰王国,”暹国“ 。邦克朗刀成为第一任统治者,尊号为“膺纱罗铁” 兰那王国:由清盛国发展而来,1296年都城迁到清迈,800媳妇国。 罗斛(hu)国:在中部 幻灯片63
素可泰王国时期
 印度支那半岛上的一个强国
 第三代王:兰甘亨,是第一代王膺纱罗铁王的儿子
 把国家建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强国,创立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  政治上:原始的民主政治  经济上:鼓励生产
 文化上:重视佛教、创立文字
 外交上:与中国互派使节,历史上中泰最早的官方交往关系。
幻灯片
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
 乌通王是阿瑜陀耶王国的创立者  创立国家:
 兰甘亨大帝死后,素可泰王朝走向衰落,乌通太守乘机扩张势力。
 1349年,乌通王把首府迁到阿瑜陀耶,宣布,建立阿瑜陀耶王国,也称大城。与
北方素可泰王朝对峙,并存了40余年,最后吞并素可泰。
 阿瑜陀耶王朝传世34代,历经400多年,泰国封建王朝成熟时期。
幻灯片65
阿瑜陀耶王朝的征战史
 阿瑜陀耶的强大与扩张
 消灭素可泰王国和兰那王国,将吴哥王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最后吞并吴哥。  与缅甸的200年扩张领土和争夺对中南半岛政治经济控制权的斗争。
幻灯片66
中国明朝的对外
 对内:修生养息
 对外: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朱元璋:“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  明朝祖训
 暹罗是明朝不征之国之一
幻灯片67
明朝的中泰交往
 中国和泰国保持了密切和睦的交往,双方的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天文历法等多
个领域。作为明朝的臣属国,泰国是对明朝朝贡次数最多、贡品最丰厚的国家。明朝初年是双方交往的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外交史、中外关系史和中泰关系史上,外交最濒繁、最亲密的一段交往,为中国和泰国的伟大友谊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幻灯片68
明朝(1368-14)与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的友好关系
一、在政治上
 对暹罗的交往,明朝表现出主动
 1370明朝遣使“诏谕”暹罗国,明代中泰交往的序幕正式揭开
 1376年,暹罗国王派遣王子昭禄群膺出使中国,表明了暹罗国王对泰中交往的高度
重视,也是泰中友好的重要表征。明太祖也予以高度重视,随即派礼部员外郎王恒、中书省宣使蔡时敏出使泰国,特赐“暹罗国王”大印和龙衣。  中泰两国使者往来频繁
 1370-1482年间,明朝先后22次遣使访问暹罗
 1371-13年间,暹罗几乎年年遣使,岁岁朝贡,先后114次遣使访华,有时一年
达6次。
幻灯片69
 1395年,明朝遣使前往暹罗祭奠已故国王,既祭奠先王,回顾交好;又告诫新王,期
好未来,并从中外关系的发展中总结出了“暹罗最近”(即泰国最为亲近)的外交原则:  “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
一。风殊俗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较之于今,暹罗最近。迩者使至,知尔先
王已逝,王绍先王之绪,有道于家邦,臣民欢怿,兹特遣人祭已故者。庆王绍位,敕至。其罔失法度,罔淫于乐,以光前烈,其敬之哉!”
幻灯片70
 明廷倚重暹罗、借暹罗之力协调和控制东南亚诸国。
 “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皆修臣职,惟三佛齐梗我声教。夫智者忧未然,
勇者能从义,彼三佛齐可谓不畏祸者矣。尔暹罗国王犹守臣职,我皇上眷爱如此,可转达爪哇,俾以大义告三佛齐。三佛齐系爪哇统属,其言彼必信,或能改过从善,则与诸国咸礼遇之如初,勿自疑也。”  明廷与番国外交的两大原则:“不得梗我声教”和“恪守君臣大义”。这是朝贡外交的
典型守则,可视为中国传统外交之基石。
幻灯片71
 明成祖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大壮举。又派出无数使节访问东南
亚,希望东西洋维持一种和平友好、“无间彼此”的外交局面  暹罗势力的不断壮大 ,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 ,征伐明廷的藩国
 1404年,暹罗入侵苏门答腊和满刺加,拘留勒索出使明廷回返的占城贡使。 苏门答腊
和满刺加向明廷控诉
 明成祖深表遗憾,既提醒暹罗“俱受朝命”,“安得逞威”,又警告其要以“安南黎贼可
为鉴戒”。最后重申了中泰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奉法循理,保境睦邻”。永乐六年,1408年,暹罗遣使。
幻灯片72
 1419年,暹罗又犯满刺加,明成祖再次降敕责之,语重心长,寓情寓理,把明朝的外
交明白无误、酣畅淋漓地表露出来:
 “朕祗膺天命,君主华夷,体天地好生为治,一视同仁,无间彼此。王能敬天事大,修
职奉贡,朕心所嘉,盖非一日。比者满刺加国王亦思罕答儿沙嗣立,能继乃父之志,躬率妻子诣阙朝贡,其事大之诚,与王无异。闻王无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凶器,两兵相斗,势必俱伤。故好兵非仁者之心,况满刺加国王既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彼如有过,当申理于朝廷,不务由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或者王左右假王之名,弄兵以逞私忿。王宜深思,勿为所惑,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并受其福,岂有穷哉,王其留意焉!”
幻灯片73
 此敕对于指导明代中泰外交乃至中外交往具有非同小可的深远意义,因其中含有四项
基本: (一)和平友好。“体天地好生为治”、“辑睦邻国,并受其福”。 (二)平等相处。“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 (三)尊崇中国皇帝。“敬天事大,修职奉贡”。 (四)由中国主导外交秩序。“既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他国有过,“当申理于朝廷”,
“不务由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
 朕祗膺天命,君主华夷,体天地好生为治,一视同仁,无间彼此。王能敬天事大,修职
奉贡,朕心所嘉,盖非一日。比者满刺加国王亦思罕答儿沙嗣立,能继乃父之志,躬率妻子诣阙朝贡,其事大之诚,与王无异。闻王无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凶器,两兵相斗,势必俱伤。故好兵非仁者之心,况满刺加国王既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彼如有过,当申理于朝廷,不务由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或者王左右假王之名,弄兵以逞私忿。王宜深思,勿为所惑,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并受其福,岂有穷哉,王其留意焉!”
幻灯片74
 在明成祖的告诫下,暹罗权衡利弊之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派遣一个庞大的特使
团来向明廷并朝贡。从此,中泰外交越加亲密友好。
幻灯片75
明朝时期中泰交往经济方面
幻灯片76
中泰朝贡贸易的方式
 暹罗对明廷的朝贡贸易必须有金叶勘合表文为验,否则遭拒
 勘合,是明廷为了辨别朝贡使团官方性质的凭证。明代在朝贡贸易中实行勘合制度,凡
允许派遣贡舶来华贸易的国家,由明朝颁发勘合,以供贡舶到来时查辨真伪之用。明朝颁发勘合给外国是从洪武十六年(1383年)开始的,最早颁发的国家是暹罗。
勘合由礼部发行,礼部以暹罗两字分开,制暹字号勘合100道,及暹罗字号底簿各一扇存放内府。把罗字号勘合100道及暹字号底簿一扇发给暹罗,又把罗字号底簿一扇交广东布政司收管备核。其他国家也都如此。每当改元时,则“更造换给”。从此,暹罗朝贡的每艘船舶携带勘合一道,在广东入港后,由广东布政司检查有无表文,并将保管的罗字号底簿和贡船携带的罗字号勘合加以比对,确定贡船真伪。使臣到京后,还要接受与礼部保存的勘合与底簿的核对和鉴定。
 洪武七年(1374年),暹罗使臣入贡,因遭风坏舟失却表状而遭到明廷拒绝。
幻灯片77
中泰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一种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的,是对外贸的全面垄断,这
与明代君主主义集权的极大发展是相适应的。统治者为了满足精神和文化上“御临万方”、“君主华夷”的帝王心理,采取“厚往薄来”“以柔远人”的经济外交 。
幻灯片78
 
幻灯片79
对内的海禁
出于根本安全考虑,禁绝中外私人贸易以确保朝贡贸易,对内实行海禁。日本学者田中健夫把朝贡贸易和海禁称为“明朝对外的两大支柱”
明前期,外贸只被限定在朝贡形式下,可以说只有贡舶才是合法的海外贸易,而商船往来交易是不合法的。外国贡使来华,无论是京师会同馆,还是地方市舶司,以及在沿途驿站所进行的贸易活动,都必须在明廷直接控制下进行,决不允许私自贸易。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 “暹罗、占城货物至广东。市舶中官牛荣纵家人私市,论死如律”。
对外的“厚往薄来”
 对于中泰经济交往,中国奉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由国家垄断外贸,暹
罗采取“朝贡”形式,中国采用“赏赐”形式回酬,是为“正贡”。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不暇问其真伪”。由此可知明廷执行的是
“厚往薄来”的贸易。
 “暹罗贡胡椒一万斤、苏木一万斤。帝遣官厚报之”。
幻灯片80
厚往薄来之免税
 对于正贡以外的物品,“使臣人等”的自进货物,“例不抽分,给与价钞”。  抽分,是我国对外国货物征收进口税的一种办法。“例不抽分”,即免去进口税;“给与
价钞”是实行收买。对于“使臣人等”之外的附贡货物,明廷实行“开市贸易”,地点限于会同馆(使者在京住在会同馆)。
幻灯片81
免税之后
 暹罗贡使不仅在指定的到达口岸和京师进行贸易,而且沿途出售货物。  既然朝贡贸易不受海禁的,又十分有利,因此有时入贡一次贡船乘机在两国之间往
返两次,借以扩大朝贡贸易。
幻灯片82
泰国频繁入贡,利润巨大
 除了随贡带来的货物以外,贡品本身也往往具有贸易的性质,带来巨大利润。  元代期间,无论暹国或罗斛国入贡,贡品不过是一些珍禽异兽,香料土产,为数均不多。  明代开始,暹罗的贡品数量就变得十分巨大。1387年贡胡椒一万斤,苏木十万斤。1388
年一次贡象三十头。1390年,贡品内的苏木、胡椒、降香达171880斤。
幻灯片83
泰国对明朝的讨价还价
 明朝收了贡品,就得赏赐,贡品愈多,赏赐愈厚,无形中变成了交换。
 有时,对贡品还得付现钱,并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1447年八月,退罗贡使认为明朝
礼部对他们进贡的碗石给价太少,要求照1437年的价钱付给。而礼部则认为只能出1444年的价钱。后来闹到皇帝那里,明英宗说,“碗石中国素有,非奇物也,每斤给钞五十贯,自后其免贡之。”才算了事。
幻灯片84
明朝暹罗入贡
 暹罗的王朝通过入贡能够大做有厚利可图的贸易,因此就不断入贡。明、清王朝入
贡的次数,规定了入贡的时间,它也并不遵循。
 1374年,朱元璋认为暹罗等国“入贡既频,劳费甚大,联不欲也”,叫礼部通知各国入
贡不可过于频繁。
 1403年、1423年明朝又重申三年一贡的规定,但是暹罗仍然常常连年入贡,甚至一年
入贡两次以上。
幻灯片85
暹罗入贡频率变化
 明代前期,海禁比较严格,朝贡的次数比较多。从1370年至1398年二十九年间,海禁
最严,暹罗朝贡达三十五次,平均每年在一次以上。
 明代后期,中国海禁逐渐开放,而西方殖民者又加紧侵略暹罗,暹罗的朝贡次数就比较
少。从1567年至14年(明隆庆元年至崇祯十一七年)78年间,暹罗朝贡只有14次,平均5年半来1次。
幻灯片86
解除海禁
 1567年,福建巡抚涂上书请求开放海禁 ,中泰商民的直接友好交往由此开始了。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华侨在暹罗经商。  明代中叶的成化、弘治年间,“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  明代的著述中,已经提到中国商船进入暹罗要经过的关卡。
幻灯片87
明朝中泰交往的文化方面
幻灯片88
“传播声教”、“柔化远人”
明代中国处于亚洲文明领先地位,神采奕奕地傲视国际社会,强调“宣德化而柔远人”,以达到协和万邦的目的。 1、遣使
2、颁敕书、下诏谕、赐冠服、赐经籍。尤其是诏谕和敕书,无一不是以传统儒家道德教化开导告诫,将中国传统的“道德”的光环笼罩于与其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
3、颁正朔,易服色。通过赐历法,将中国文化的精华:制度、礼仪,习俗,科技等都输出国外。赐国王冠服也是使其中国化的表现。国王身穿中国冠服,为臣民表率,有助于其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中国化。暹罗仰慕中国衣冠礼仪,要求中国颁赐冠服。 幻灯片
 4、行册封、赐王印、颁量衡。
 册封仪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宫庭文化对外国宫庭文化的直接影响。
册封仪式使中国的朝贡外交获得了正式认可。中国曾四次派出“册封使”赴暹罗举行册封大典。  赐国王王印,也是中国朝贡外交的实现形式之一。刻有汉文的国王王印在暹罗公文
中普遍使用,将大大强化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权威性,当然也使其国王在国内获得了有象征意义的“天朝”授权,增强了其对臣民的统辖能力。  明太祖命礼部员外郎王恒赍诏赐印“暹罗国王之印”,自是,其国尊朝命,始称暹罗 。  暹罗国王“奉表请印”的原因:“暹罗部领数十国,非天朝印不得调兵”,可见中国颁赐
的国王王印在东南亚地区有如此大的权威。颁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度量衡,既有助于维护立国尚浅的暹罗的统一,又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更反映了中暹经贸一定程度的紧密性和一体化。体现了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权利对暹罗的深刻影响。
幻灯片90
 1404年,暹罗朝贡使者代表国王请求明廷“颁量衡为国永式”,明廷予以同意。中国与
泰国之间度量衡的统一,将深刻影响两国的经济交流,尤其在隆庆元年“准贩东西洋”的商民贸易开放之后,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权力已深入东南亚地区,这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
幻灯片91
 中国“传播声教”的文化外交,把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传到东南亚,促进了中
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增强了邻国对中国文化的向心力,也使得明代中国成为保持东方国际秩序和谐的象征。
幻灯片92
1482年后明暹交往中断
 为什么1482年后明朝再也没有遣使到暹罗?  1482年,中国使者到暹罗一去不回
幻灯片93
明朝中泰交往的科技方面
幻灯片94
  
科技交往
1371年,明朝赠予暹罗中国人民算制的《大统历》。 一三七三年暹罗入贡时,向明朝呈献了本国地图。 大约在十四世纪前后,中国的瓷器工匠把瓷器制作技术传入暹罗,在素可泰等地建立了瓷窑,其产品曾畅销东南亚各地。一九七四年十二月泰国在暹罗湾海底发现的一艘沉船上,拣回了数百件陶瓷器,据说这些瓷器就是那时候的素可泰瓷窑制造的。 一四0三年和一四0四年,明王朝应阿瑜陀耶王国的要求,两次向暹罗提供了中国的标准量衡器具。
幻灯片95
四夷馆
 明朝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
蕃语言文字。
 四夷馆是一所学习、研究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化的学校和研究所,其中的汉字“馆”的含
义为学校,所以‘‘四夷馆’’是明代或清朝翰林院的‘‘亚洲研究院’’。
 夷馆在教学上,外国语学校有些相似,缅甸馆和暹罗馆都是聘洋人执教。缅甸馆的外教
云清等六人执教缅文一直到老死。四夷馆所教学生学习的外文,都是执教的老师把本国的诗歌和民间故事译成汉字向学生教授,等学生熟记后再与外文对照最后才教学生学读外文。
幻灯片96
 暹罗向中国派遣留学生,也是从明代开始的
 一三七一年(明洪武四年)高丽国(朝鲜)的留学生回国以后,暹罗等国也跟着派人到中国
“入监(国子监)读书”。
幻灯片97
暹罗馆
 明设暹罗馆作为四夷馆中的第十馆,这是明与暹罗交往史中的一件大事。  一四九七年,明王朝要求广东布政司寻求懂得泰文的人入京备用,但是仍不能满足需要  一五一五年,明王朝在暹罗贡使的随员之中选留了一、二人在“四夷馆”内担任教员,
待中国学生学成之后,再送回暹罗。
 一五七七年,明王朝又从暹罗使节一行中聘请握文源等人为教员。  增设暹罗馆后,招收了马应坤等十名学员入馆学习泰文。
幻灯片98
暹罗华人贡使
 中国沿海居民出海谋生人数日益增多  明朝法律禁止沿海居民出海“通番”,对违反的中国人态度严厉。  遣返何八观 丘弘敏被捕
 华人夷官 担任来华贡使和通事的华人特别多  严从简对华人贡使、通事持否定态度。“我华无耻之士” “易名窜身窃其禄位者”  泰国贡使行为的几个不好的记录
 贡使不好行为并非都是华人所为,不能一概否定。
幻灯片99         
幻灯片100
拟议中的三次中暹军事合作
暹缅战争频频爆发,暹使入访次数明显减少
明朝曾三次提议,同暹罗进行军事合作,最终却未能付诸实施。 (一)请暹罗出兵攻打海盗林道乾 林道乾的故事 (二)联暹攻缅
历史背景 是否有联合攻缅明代史书没有记载 (三)联暹抗倭 “率夷兵攻夷”
两广总督反对借暹兵攻打日本。“暹罗于日本,风马牛不相及也。”
明朝与八百媳妇的关系  泰国北边的兰那王国长期于暹罗之外,它最盛时国土大致包括清迈、清莱
以及现称“金三角”的地区。元朝和明朝时,兰那在中国史籍里称“八百媳妇国”,简称八百,国王是受封于中国政权的土司。1804年兰那才并入泰国领土。
 虽和明朝虽发生过不和事件,但总的来看,双方是友好和平相处的。 
幻灯片101
明朝与八百媳妇的关系
 1388-1513年的125年间,八百媳妇36次遣使访华
 13-1434年的45年间,明朝曾9次遣使访问八百媳妇国
 八百媳妇为沟通中国明朝和缅甸阿瓦王朝之间的友好往来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八百媳妇为什么阻止明朝派往缅甸白古的使者?
 云南一唆使明朝因此事攻打八百媳妇,朱棣派兵稍作进攻即得到成效。  明重视同八百媳妇的关系。
 颁发信符和金字红牌,作为官方来往的凭证。
幻灯片102
明朝与八百媳妇的关系
 1404年明朝在该国设置两个军民宣慰使司
 明朝为解决八百媳妇国在书写来往公文方面的困,设置专门负责翻译工作的  为了训练翻译八百媳妇的语言文字的人员,明朝在四夷馆内增设八百馆。  明重视与八百媳妇的贸易关系
 明朝对八百媳妇支援老挝抵抗越南的入侵给予很高的评价。  1513年以后为什么八百媳妇再也没有遣使入访中国?
幻灯片103
清朝和阿瑜陀耶王朝的关系
幻灯片104  
阿瑜陀耶王朝的历史
阿瑜陀耶王朝传世34代,历经400多年,泰国封建王朝成熟时期。
1531年缅甸的东吁王朝兴起后,多次发动对暹罗的战争,暹罗首都多次遭到缅甸的围攻
15和1569年,缅甸两次攻陷阿瑜陀耶城。 1569-1584年,暹罗遭到缅甸统治达15年之久
16世纪90年代之后,暹罗才逐渐摆脱缅甸的统治。
  
幻灯片105         
幻灯片106
泰国和缅甸之间的战争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 第一阶段(1548~1592)
1486年,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泰缅之间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
1548年底,缅甸乘泰国王室内讧、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大举入侵。次年包围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
1563年的白象战争。缅王莽应龙再度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
1568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阿瑜陀耶城抗击缅军围困达10个月之久,终因内部叛变而陷落。泰王及全部王室成员和七万居民被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
1584年 6月,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宣布,并率军攻入缅甸。 1584~1592年,缅军五次大举入侵泰国,并一度包围阿瑜陀耶城,但均被纳黎宣给打败了。
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纳黎宣御驾亲征,和缅王御象单挑,结果缅军大败,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此后缅甸150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力入侵暹罗,纳黎宣成为泰国最受尊崇的5位大帝之一。
幻灯片107
 第二阶段(1593~16)
 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
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
 1595~1599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  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  纳黎萱大帝之后,泰国历代国王再也没有重现其先祖的风光
 1613年起,缅甸开始,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
邦一带领土。
 1615~1663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16~1665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与他国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
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幻灯片108
     
第三阶段(1665~1759)
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 第四阶段(1759~1810)
1752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
1759年,缅王雍籍牙率兵侵入泰国,次年包围阿瑜陀耶城。因缅王突然死去而退兵。 17年缅王孟驳进占泰国北部,次年发动全面进攻。1767年 4月,在围攻一年两个月之后,缅军用大炮将城墙轰塌,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财物,并将该城付之一炬。 缅军在城内大肆破坏,烧杀掳掠了15天,有着417年历史的阿瑜陀耶城被毁于一旦。
幻灯片109
阿瑜陀耶曾经的繁华
 当年的阿瑜陀耶城曾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鼎盛时期约有100万人口,城内王宫瑰丽,
佛塔如林,商业之繁华更是在东南亚首屈一指。  路易十四的使臣曾这样描述:“尽管在浑然的天地间,寺庙是唯一突兀的雕琢,但我不
曾见过比这更秀丽的了。”
幻灯片110
阿瑜陀耶被毁之后,泰人迁都曼谷,这里于是成为了无人的荒野。
幻灯片111
幻灯片112
幻灯片113
幻灯片114
清朝和阿瑜陀耶王朝的关系
     
清朝:14-1911年
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
清朝继承历代王朝的“厚往薄来”的怀柔。
清朝要促成“万国来朝”的局面,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阿瑜陀耶王朝为了取得外交上的支持和贸易上的利益,希望同清朝建立密切的关系。 16-1766年的102年间,阿瑜陀耶王朝共16次遣使来华。
幻灯片115    
密切的官方交往
暹罗阿瑜陀耶王朝采取主动的态度。暹罗两次探贡。 希望清朝颁给敕印和勘合,以便入贡 1663年,暹罗国王派供船来华
16年,暹罗国王派遣使者访华,其三贡使在进京途中病故,清圣祖命“置地营葬,立石封识”
1665年暹罗使者访华,受到清朝的友好接待。 清朝对暹罗的入贡作了具体的规定。“贡期三年一次”“船不过三,人不过百”
 
幻灯片116
 清朝册封暹罗国王,但并未派专使前往暹罗册封。册封不遣使自此成了清朝对
暹罗册封的定例。  雍正七年,暹罗访华,将因风吹入外国的中国人顺道载回来。清世宗赠送暹罗国王匾额。  雍正十三年,暹罗再次访华,表示感谢,说明推迟进贡原因,并要求回赠龙袍。  暹罗进贡药丸,被清朝退回
 暹罗求购人参二斤,被清朝婉拒。
 暹罗与缅甸战争时期,仍然派遣使者到中国朝贡,而最后一次的朝贡,中国赏赐的礼物
还未到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已被缅军灭亡,国王已顾,礼物又退回了中国。
幻灯片117
朝贡贸易中清朝给暹罗的优惠
 厚往薄来
 对于暹罗的货物,允许上岸免税销售。对水手供应口粮。  暹罗贡期未到,也有船来华要求贸易。
 暹罗可以从清朝得到一些禁止出口的物资
幻灯片118
清朝拟议的一次中暹军事合作
 中缅战争
 云贵总督提出与暹罗合作夹攻缅甸,提议遭到清高宗的斥责。
 清高宗反对中暹合击缅甸,在清朝打败缅甸军之后才要暹罗协助追擒。
幻灯片119
清朝与吞武里王朝的关系
 吞武里王朝(1767—1782)
 吞武里王朝是在阿瑜陀耶王朝废墟上驱逐缅甸占领军后建立起来的
 1766年底缅军围攻阿瑜陀耶城时,披耶达信奉命前往京都救援。1767年1月,披耶达信
参加了暹罗守城组织的一次六路出击,但出击失败,披耶达信未能撤回阿瑜陀耶城内,被迫转向东南沿海地区。4月阿瑜陀耶城破后,披耶达信以东南沿海为基地,
积极准备抗缅复国。10月,披耶达信率军北上,正式开始驱逐缅甸占领军的战争。11月6日,暹军攻破吞武里城,接着又光复阿瑜陀耶城。披耶达信遂被拥立为国王,因阿瑜陀耶城已残破,披耶达信决定迁都吞武里城 ,是为吞武里王朝。
幻灯片120
清朝对吞武里王朝的初期态度
 清廷虽然得悉暹罗政权更迭,但对甘恩敕政权即吞武里王朝的正统地位提出质疑。
幻灯片121
清朝对吞武里王朝态度的改变
 清朝对吞武里王朝态度的改变是时局发展的结果。
 吞武里王朝成为暹罗境内惟一合法政权。形势如此,清朝必须重新审视吞武里王朝的地
位。
 暹罗国内虽然统一,但吞武里王朝与缅甸雍籍牙王朝的战争仍在继续。披耶达信很希望
改善与清朝的关系。
 此后数年间,披耶达信继续向清朝表示友好,一方面希望能够合击缅甸,另一方面也希望
可以从清朝得到战略物资。清朝方面则改称丕雅新为郑昭,一方面拒绝与其联盟攻缅,另一方面准其购买部分战略物资,并希望其尽快请封进贡。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郑昭的三位请贡使节终于到达广东
幻灯片122
泰国曼谷王朝初期
 郑信派遣到中国的使者还没回国,郑信已经被他手下的部下招披耶却克里所杀。  1782年,招披耶却克里被加冕为王,被称作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也叫做却克
里王朝。
 一世王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把皇宫从吞武里迁到曼谷。曼谷成了泰国历史上的第四个
首都。泰国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拉玛二世积极开展外交,也是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拉玛三世继续推行对外开放。
幻灯片123
曼谷王朝初期的外交
 曼谷王朝初期的对外仍然将缅甸作为主要对手。暹罗完全恢复了阿瑜陀耶王朝极盛
时期的版图,成为中南半岛的大国之一。
 曼谷王朝初期,与西欧国家的交往中却仍然采取传统的封闭。在拉玛一世治国的
27年中,暹罗与西方交往几乎断绝。  真正敲开暹罗大门的是英国。  拉玛三世下令取缔教堂和修道院
幻灯片124
曼谷王朝的改革时期
 泰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与西方列强和周边国家周旋和应酬的外交史。
 拉玛四世对暹罗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他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国
    
幻灯片125   
君。
拉玛四世采取亲西方的。
拉玛四世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节,在宫廷推行西方教育。 拉玛四世的开明为其子拉玛五世做出了榜样 拉玛五世是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 拉玛五世的改革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础。
幻灯片126       
幻灯片127
清朝和曼谷王朝的关系
曼谷王朝与清朝建交的历史背景:郑信被杀。
拉玛一世登基后,立即派人到中国,向清朝作了通报,自称是郑信的儿子。 拉玛一世派遣使节到中国肯赐封号。由于没有“具表请封”,清朝没有做出册封的决定。
1786年,暹罗访华,具表请封。清朝对此加以册封。
曼谷王朝频繁的朝贡活动
1782-1852年,暹罗共遣使35次访华。 朝贡主要内容: 1、请封和谢恩 2、叩祝万寿 3、进香 4、特殊任务 5、例贡
朝贡活动停止的主要原因
 1852年后,曼谷王朝对清朝的“朝贡”活动停止了  原因:在一次进贡途中,贡使被劫。要求改变“供道”,清不同意,致使朝贡活动
停止。
 主要原因:1、经济上,对华贸易再也不是暹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政治上,
拉玛5世的思想观念使暹罗不想维持昔日的朝贡关系。这种交往方式已经过时了。
幻灯片128
19世纪70-80年代中泰的官方交往
 19世纪70年代,暹罗没有遣使访华,清也未派遣使者到曼谷。
 80年代,中泰两国的外交官在英法两国曾有过接触。曼谷王朝未遣使入中国,相反清
朝却多次派到暹罗。
 1、80年代,清派遣郑观应访问曼谷,目的是联暹抗法,但是对泰国的不了解和主客观
条件的不具备导致失败。
 2、中国王荣和等入访泰国,但暹王不接见,以其弟代面。
幻灯片129
朝贡活动停止后,中暹近代外交关系未建立
 原因:两国均面临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关于互相建立领事馆等外交问题,未能提到议
事日程上来。
 中国直到1911年仍未能把使臣和领事派到曼谷去。
幻灯片130
清朝关注拉玛五世改革
 清朝关注拉玛五世的改革。在清朝的记录中均出现拉玛五世改革的事件,并对
此评价不一。
幻灯片131
孙中山与暹罗
 暹罗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国家,而孙中山在海外从事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东
南亚。
 1903年,孙中山化名并以徒的身份到达曼谷,了解暹罗华侨社会情况。
 1906年,孙第二次抵达曼谷,就筹组中华会所和同盟分会等同暹罗华侨社会各界人士
广泛交换意见。
 1908年,孙第三次莅临曼谷,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孙向华侨发表演说,宣传。
幻灯片132
1911年-1949年的中泰关系
 1932年以前中国方面为中暹建交做出的努力。  暹罗1932年政变后中暹关系有所改善。  1911年-1938年中暹之间的贸易。
 1938年后泰国对外的变化给中泰交往增添困难。銮披汶亲日。  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暹友好条约的缔结。
 战后胜利的中国把暹罗同日本区分开来,没有把暹罗视为战败国。  1946年中泰签订友好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48披汶再次上台,又开始进步华侨。华校不准悬挂中国国旗。
幻灯片133
1949-1975年的中泰关系
幻灯片134
披汶复出,恶化中泰两国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泰国追随美国,推行,拒不承认新中国,继续与在的蒋介石集团
保持外交关系。中泰关系处于隔绝状态。
 披汶追随美国,恶化了中泰两国关系。  披汶对华侨的和。
幻灯片135
  
幻灯片136
中泰双方做出努力,两国关系初现曙光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参与讨论印度支那地区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为改善中泰两国关系,周总理和毛代表中国真诚、主动地做了不少工作。 泰国派出访问团秘密访问中国。此次访华是成功的。
中泰两国在仰光秘密会谈并签署声明,两国关系改善。中泰贸易取得进展。
沙立、他侬集团,中泰关系再度恶化
 沙立在美国的策动下,于1957年发动政变,推翻披汶。从此军人集团开始对泰国
长达15年的统治。
 继沙立后的他侬继续执行沙立的,继续拒不承认新中国。
幻灯片137
东南亚地区形式出现新变化,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两国正式建交
 背景:60-70年代,美国深陷印度支那战场不能自拔,寻求脱身之计。中国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美国尝试与中国改善关系。
 美国在越南、朝鲜战争中的失败,促使泰国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泰国对华态度终于开始转变。  乒乓外交
 泰国文官出现后,中泰交往有了新的发展
 1975年,泰国总理访华,签署中泰联合公报。中泰正式建交。
幻灯片138
1975-19年的中泰关系
 两国领导人互访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发展中的两国经贸关系
 频繁密切的两国间文化交流活动  两事合作日益加强
幻灯片139
90年代后中泰关系的发展
 两国关系发展良好。
 在各个方面两国之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