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制壶工具大全

制壶工具大全

来源:华佗小知识
制壶工具大全

1、制壶基本工具:铁转盘、木转盘 用于制壶时打身筒及制壶的全过程的辅助工具。

2、制壶基本工具:木拍子(竹拍子)、矩车、鳑鲏刀。

3、搭子

用檀树、枣木、红木等硬制木制成,为搭泥条、泥片、捶泥之用。

4、制壶常用工具:顶柱、尖刀、独果、尺、小拍子、明针、蓖只、

线梗、复只、滴棒等。

5、套缸。

用于打完明针后入窑前的自然阴干。

紫砂壶成型常用工具

搭子,成型中的主要工具,用于捶打泥片,泥条等,搭子质地主要是用榉树、檀树、枣树等。

拍子,用于拍打身筒,拍片子,拍口,质地以重木质,不变形为佳,型号有多种,大小不一。

尖刀种类较多,铁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弯尖刀等。主要用于琢嘴把,琢钮、转足,革小平面的一种普通而常用的工具。

旁皮刀,成烈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旁皮刀进行切、削、挑、挟、挖、刮、压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质地为金属,普通钢。

矩车,正名为规车,专门用于划图片子,开壶口用。型号有多种,质地一般为竹、木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质或是木质。

线梗,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质地有牛角、金属、竹、塑料等。种类繁多,因线形不同,部位不同,故每种线形都需一线梗。

明针,用于砂壶成型表面的精加工,种类繁多,宽、窄不一。有身筒明针,嘴把明针、方头明针、斜头明针、盖头明针,弯明针,筋瓤明针等,质地为牛角。

泥扦尺,是用来起泥条和大片子用的,它用节距较长的竹片做成,从柄到头要逐渐薄下去,并且要慢慢狭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齐,一面成口状。

勒只,用来勒光口颈,底足与身筒交接处的工具,材料的牛角,竹木,金属等。它可根据不同的角度,弧度来加工形状

篦子,用于整形,质地为竹筒片,木板制成,它要根据不同造型的外轮廊(拋物面)来加工不同的弧度,使其基本形与壶外形相合。篦子种类很多,不同的弧度需要不同的篦子。 覆只,用来覆子泥的。一般用2-3mm厚的竹片或明针做成,覆只的角度要比造型的角度大一点,留有加工余地。

竹拍子,有大中小之分,平头及尖头拍子等几种,大中型拍子用来拍身筒,做方壶用,小拍子用于推身筒接头,掠子泥,推 刮底,做嘴把等。

挖嘴刀,用来挖嘴洞的,用0·25cm粗的钢丝加工,打扁后,加柄即可,有大有小,要加工成有一定的弯度,头尖,一面有刀口。铜管,用来钻各种大小的洞眼的,大小不一。 独个,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质地可用竹,牛角、象牙、硬质木料等。独个一般有二种,一种是一头尖一头平,另一种是两头尖一头粗一头细。水笔帚,用布扎成的用于带水的传统小工具,现在多用毛笔或斗笔代替。

除上述工具外,还有泥灯(工作台),顶柱(打印章用),木郎头,盖座(加工盖子时用),一套盖座有二十至三十个,有方圆之分。

辘轳(还有打母模用的电动辘轳),喷水壶、车刀、完底石、圆口陀、矩底、水磨布、皮磨布、纯绵布等等。

紫砂壶成型工具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也就是依靠这些与众不同的成型工具,使紫砂壶形成了独特的成型方法,并创造出数以千计的千姿百态的砂壶造型。

紫砂壶现成型方法为手工成型,手工成型中又有将泥条打成泥片,围成圆筒形或非圆筒形,进行打身筒,搪身筒,裁泥片镶身筒等。手工成型中搪身筒需借助模具,主要筋纹形,自然形。自然形借助模具定型后,再雕塑。其它凭空手制作,每一种做法,或光货、或花货、或方或圆,或仿生、或筋纹、或自然形,它们之间成型制作过程则基本相同。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的坯体表面和精加工。(因紫砂陶不同于其它陶瓷,里外不施釉)利用上述各种工具,对身筒及已粘接好的各部位颈、嘴、把、脚和盖进行精加工。往往要通过上百套工序,方可完成。

紫砂壶制作工具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

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又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政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分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

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时使用后用湿布擦净放在干燥处,不能在太阳下晒,不能用来打铁器等硬物。

二、拍子 拍子主要用于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红木为最佳,拍子的总长28CM,拍身宽10cm。厚度是根据材质而定,枣

木前厚3mm,中厚4mm,后厚4mm,柏木厚些,红木可更薄一些,拍子用过后也不能浸在水里,应放干燥处,要避免单面受潮,并要防止拍子开裂。

三、尖刀 尖刀的种较多,分铁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弯尖刀等。尖刀是用于琢嘴把,琢钮,转足,革小平面的一种普通而常用的主要工具,实际也是简单的雕塑工具。材料用普钢,铜,不锈钢,老竹子等。其形中间宽,一头尖,一头稍狭圆,两面线条要对称,中间厚,边上薄,成弧形。尖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厚薄,宽窄要求不一。

四、刀 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刀进行切,削,钎,挑,挟,挖,刮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钢,刀锋要经常磨快。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大约是6:1。

五、矩车 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做,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子做的。一般矩车的规格是:柄长20 1.5 0.5cm;站人总高8.5cm,宽1.3cm,眼长2.4-2.2,宽0.55cm;矩车的不同用途是根据站人与矩车钉的高度来调节的,一般矩车站人比钉高2mm。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矩车,弯泥条矩车,是在车柄上装两个站人;还有复线车和打线车,复线车不装车钉,打线车则是装竹钉。

六、线梗 线梗是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线梗有牛角的,铁的,塑料的还有竹子的。线梗是根据不同的装饰线条来磨制的并要根据各人使用的手势,习惯来确定线梗的不同角度。是制作成型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七、明针 明针就是牛角片,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制作明针时头子要刮平,要从上到下慢慢地薄下去,明使用时浸在清水里,不用时要捞起揩干。

八、矩底、泥扦尺 这两种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矩底又叫底据,垫底,是垫在矩车的站人下面划片子用的,中章开一个圆眼。泥扦尺是用来起泥条和大片子用的崐它用节距较长的竹片做成,从柄到头要逐渐薄下去,并且慢慢狭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齐,一面成刀口状,握柄处一般正好有一个竹节。

九、 勒只、篦只、复只 勒只是用来光口颈,底,足与身筒交接处的工具,材料有牛角,竹子,黄杨木等。它根据不同的角度,弧底磨成所要求的形状。篦只用作于整形,可篦去身筒上的小疙瘩的小隙丝,主要用简片,木板制成。篦只要肩,肚,底分开做,不能一个壶

造型只用一只篦只。复只是用来复子泥的,一般用2~3mm的竹片或明针做成。

十、竹拍子 竹拍子有大,中,小及尖头拍子等几种。大,中拍了是抽身筒,做方货用的,小拍子是用于推身筒接头,掠子泥,推墙刮底,做嘴把等;尖头竹拍子可挟大面,做嘴等。

十一、挖嘴刀、铜管 挖嘴刀是用来挖嘴洞的,用2~3mm粗的钢丝烧红后加柄制成的。铜管是钻各种大小洞眼的,用铅皮或铜皮卷成直径一半的圆筒,长度10-12cm,在两头加上成刃口。

十二、独个 这是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同时在做花货,树桩时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独个具有爽泥,耐磨等优点,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独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的用作独盖眼的,另一种是两头尖的(一头粗,一头细)。用作独嘴洞及其它洞眼。

十三、水笔帚 这是用布扎成的用于带水的传统小工具。打身筒,琢嘴,把,琢钮等,都是离不开它的。它的优点是存水多,带水方便 。特别是做粗货,坯体太燥时,可直接沾水带在坯体上。

紫砂成型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紫砂成型工具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的,这是千百年来无数

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它与传统的紫砂工艺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它不仅并系到艺人操作的方便,还与作品的质量直接相并。因此,精湛的制作技艺必然有完美的制作工具来辅助,这恐怕也是紫砂工艺的又一独特之处吧!

拍子

拍子主要用于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红木为最佳,

图片[1]

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

图片[1]

独个

这是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同时在做花货,树桩时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独个具有爽泥,耐磨等优点,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独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的用作独盖眼的,另一种是两头尖的(一头粗,一头细)。用作独嘴洞及其它洞眼。

图片[1]

木鸡子和顶柱

左为顶柱打章用,另外三个叫木鸡子,用来整口

图片[1]

明针

明针就是牛角片,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是用来打光泥坯,使之泥门紧密

矩车

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做,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子做的。

图片[1]

线梗

线梗是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线梗有牛角的,铁的,塑料的还有竹子的。线梗是根据不同的装饰线条来磨制的并要根据各人使用的手势,习惯来确定线梗的不同角度。是制作成型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图片[1]

鳑鮍刀和弯刀

鳑鮍刀和弯刀

图片[1]

紫砂成型工具

徐汉棠/文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又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政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分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 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时使用后用湿布擦净放在干燥处,不能在太阳下晒,不能用来打铁器等硬物。

二、拍子 拍子主要用于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红木为最佳,拍子的总长28CM,拍身宽10cm。厚度是根据材质而定,枣木前厚3mm,中厚4mm,后厚4mm,柏木厚些,红木可更薄一些,拍子用过后也不能浸在水里,应放干燥处,要避免单面受潮,并要防止拍子开裂。

三、尖刀 尖刀的种较多,分铁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弯尖刀等。尖刀是用于琢嘴把,琢钮,转足,革小平面的一种普通而常用的主要工具,实际也是简单的雕塑工具。材料用普钢,铜,不锈钢,老竹子等。其形中间宽,一头尖,一头稍狭圆,两面线条要对称,中间厚,边上薄,成弧形。尖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厚薄,宽窄要求不一。

四、刀 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刀进行切,削,钎,挑,挟,挖,刮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钢,刀锋要经常磨快。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大约是6:1。

五、矩车 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做,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子做的。一般矩车的规格是:柄长20 1.5 0.5cm;站人总高8.5cm,宽1.3cm,眼长2.4-2.2,宽0.55cm;矩车的不同用途是根据站人与矩车钉的高度来调节的,一般矩车站人比钉高2mm。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矩车,弯泥条矩车,是在车柄上装两个站人;还有复线车和打线车,复线车不装车钉,打线车则是装竹钉。

六、线梗 线梗是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线梗有牛角的,铁的,塑料的还有竹子的。线梗是根据不同的装饰线条来磨制的并要根据各人使用的手势,习惯来确定线梗的不同角度。是制作成型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七、明针 明针就是牛角片,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制作明针时头子要刮平,要从上到下慢慢地薄下去,明使用时浸在清水里,不用时要捞起揩干。

八、矩底、泥扦尺 这两种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矩底又叫底据,垫底,是垫在矩车的站人下面划片子用的,中章开一个圆眼。泥扦尺是用来起泥条和大片子用的崐它用节距较长的竹片做成,从柄到头要逐渐薄下去 ,并且慢慢狭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齐,一面成刀口状,握柄处一般正好有一个竹节。

九、 勒只、篦只、复只 勒只是用来光口颈,底,足与身筒交接处的工具,材料有牛角,竹子,黄杨木等。它根据不同的角度,弧底磨成所要求的形状。篦只用作于整形,可篦去身筒上的小疙瘩的小隙丝,主要用简片,木板制成。篦只要肩,肚,底分开做,不能一个壶造型只用一只篦只。复只是用来复子泥的,一般用2~3mm的竹片或明针做成。 十、竹拍子 竹拍子有大,中,小及尖头拍子等几种。大,中拍了是抽身筒,做方货用的,小拍子是用于推身筒接头,掠子泥,推墙刮底,做嘴把等;尖头竹拍子可挟大面,做嘴等。

十一、挖嘴刀、铜管 挖嘴刀是用来挖嘴洞的,用2~3mm粗的钢丝烧红后加柄制成的。铜管是钻各种大小洞眼的,用铅皮或铜皮卷成直径一半的圆筒,长度10-12cm,在两头加上成刃口。

十二、独个 这是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同时在做花货,树桩时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独个具有爽泥,耐磨等优点,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独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的用作独盖眼的,另一种是两头尖的(一头粗,一头细)。用作独嘴洞及其它洞眼。

十三、水笔帚 这是用布扎成的用于带水的传统小工具。打身筒,琢嘴,把,琢钮等,都是离不开它的。它的优点是存水多,带水方便 。特别是做粗货,坯体太燥时,可直接沾水带在坯体上。

紫砂成型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紫砂成型工具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的,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它与传统的紫砂工艺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它不仅并系到艺人操作的方便,还与作品的质量直接相并。因此,精湛的制作技艺必然有完美的制作工具来辅助,这恐怕也是紫砂工艺的又一独特之处吧!

『内模外拍』和『外模内挡』有何不同

紫砂陶艺高超的手工制作技巧让观者无不惊叹。当看了工艺师们为了做好每一款作品而积累起来的整箱整盒的塑胶、角铁 、木、竹、陶质各式工具时,就更能想像从事此工作的艰辛。一名有成就的艺师,必须兼有竹 、木、铁工的基础技能,制作的工具不仅得心应手,还要外形美观。一般辅助性的模具也是自己动手,所谓『内模』和『外模』即是这种辅助工具,它们与人们一般概念中的陶瓷模具是有很大区别的.所谓『内模』即是『盔』,俗称『虚陀』,这是为了要使泥片隆起而用的工具。所谓『外模』即是『範』,它的作用只是将已成型的毛坯整形。『盔』与『範』的功能只是解决成型中的局部形体的造型,与注浆成型的石膏模及机 械成型的压坯模有著本质的区别。

紫砂产品制作工具

搭子 独果、毛皮布 复只、勒只 用檀树、枣木、红木 独果用于圆整壶嘴;毛 以竹、牛角制成。两等硬质木制成,为打泥皮布使壶坯光洁。 者配套使用,用于泥片间条、泥片、捶泥用。 脂泥交接,交合线转折,使其光整挺括。 各种盖座 紫砂壶口、壶盖配合的平整,靠盖座制作修整。 壶口、盖样板 矩车 紫砂壶口、壶盖的规 有规车、墙车及特殊范,靠精密的样板加工校规格用途的矩车,具圆规正。 功能的工具,主要用于裁制泥片。由竹、木、铁钉制成、调整固定件高低,可取得特殊功能。 篾只 明针 木拍子 以竹制成,用以规整壶 俗称牛角片。由牛角制 用柏树、枣木、红木身、壶盖的弧度。 成,刮削成不同厚薄,且等硬质木制成,用来拍圆有弹性。用于加工打光壶壶身筒、方器等口面的平身、壶嘴、壶把、壶盖、整,可以依据壶体的大小壶钮、筋纹等光滑细腻的决定木拍子的尺度。 表面,是制作紫砂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辘轳 可旋转。用于制壶时打身筒及制壶的全过程的辅助工具。 鳑鮍刀、牙子、挖嘴刀、 线梗 开口刀 俗称丝尺。由牛角、 此类用具均以钢铁为竹、木等材质制成。可按材质制成,刀刃锋利用于型制要求,作其专用工切削泥片,形似小鱼和柳具。用于清理壶上各种凹叶状,用途极广,每个角凸装饰线。使线面挺括,度皆有其功能。 均正、光洁。 其它 虚坨、瓤只 竹拍子 1.顶柱和木榔头:钤底部 虚坨俗称凸型秤。用 以竹为材料,依用途需印章。 石膏、紫砂泥制作,为辅要,大小形制各异。用于2.木鸡子:用于规整圆壶助模具,用于壶凸面的辅方器拍身筒,壶内细部处口部。 助模工具。 理,是常备的工具之一。 3. 滴眼:用于花塑器壶的 瓤只:俗称凹型秤。桩头。 用于制壶凹面的辅助模4.挖嘴刀:用于挖嘴孔内具。 壁。 5.铜管:用于钻眼孔。 6.刮底石:用于规整壶底 制作工具

一件紫砂茗壶,从泥巴到完美的成品,须经过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靠艺人们娴熟的制作技巧,二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紫砂成型工具、可分两大类,一是常用工具,即每茗壶都必须用的工具。二是制作某一造型配置的专用器具。这些工具,经壶艺家自己加工、修整而成。其材质有:铁、木、铜、竹、牛角、皮革、塑料等。物尽其用,它是无数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亦是独特紫砂工艺产生的制作语言。自然天成,水融。

搭子:用檀树、枣木、红木等硬质木制成,为打泥条、泥片、捶泥用途。

竹拍子:以竹为材料,依用途需要,大小形制各异。用于方器拍身筒,壶内细部处理,是常备的工具之一。

鳑鮍刀、牙子、挖嘴刀、开口刀:此类用具均以钢铁为材质制成,刀刃锋利、用于切削泥片.形似小鱼和柳叶状,用途极广,每个角度皆有其功能。

木拍子:用柏树、枣木、红木等硬质木制成,用来拍圆壶身筒、方器等口面的平整,可以依据壶体的大小决定木拍子的尺度。

尖刀、滴棒:以金属、竹木、塑料为材质制作,按制壶的用途修饰壶平面,转折打光和壶的局部、细部。

各种矩车:有规车、墙车及特殊规格用途的矩车,具圆规功能的工具,主要用于裁制泥片。由竹、木、铁钉制成、调整固定件高低,可取得特殊功能。

线梗:俗称丝尺。由牛角、竹、木等材质制成。可按型制要求,作其专用工具。用于清理壶上各种凹凸装饰线。使线面挺括,均正、光洁。

复只、勒只:以竹、牛角制成,复只、勒只配套使用,用于泥片间脂泥交接,交

合线转折,使其光挺。

明针:俗称牛角片。由牛角制成,刮削成不同厚薄,且有弹性。用于加工打光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筋纹等光滑细腻的表面,是制作紫砂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虚坨、瓤只:虚坨俗称凸型秤。用石膏、紫砂泥制作,为辅助模具,用于壶凸面的辅助模工具。瓤只:俗称凹型秤。用于制壶凹面的辅助模具。

木转盘、辘轳:用于制壶时打身筒及制壶的全过程的辅助工具。

篾只:以竹制成,用以规整壶身、壶盖的弧度。

独果、毛皮布等其它工具:除上述介绍的制作工具之外,还有配套小工具:1.顶柱和木榔头:配合使用钤底部印章。2.木鸡子:用于规整圆壶口部。3.独果:用于圆整壶嘴。4.滴眼:用于花塑器壶的桩头。5.挖嘴刀:用于挖嘴孔内壁。6.铜管:用于钻眼孔。7.刮底石:用于规整壶底。

各种壶口、盖样板:紫砂壶口、壶盖的规范,靠精密的样板加工校正。

各种盖座:紫砂壶口、壶盖配合的平整,靠盖座制作修整。

圆形壶制作技法

圆形壶制做常用工具有:搭子、木拍子(竹拍子)、尖刀、鳑鮍刀、线梗、独果、木鸡子、篾只、炬车、木榔头等。

1.用木搭子将泥段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和泥条。

2.用矩车划出壶体各部位圆形泥片。

3.用泥条围成壶身

4.打身筒,先打底部,上好底部,上好底片翻身,将多余泥浆刮净。然后再打壶口部,与口尺寸配合好。

5.脂泥是紫砂壶制作中的粘接料,水分以制壶需要而定,拌时要匀和,直接关系到成品壶的质量

6.口部满片,保持壶体中空及湿度,不使壶变形。

7.用竹篾只规范壶身,壶腹、壶肩、壶底的弧度。

8.依壶的结构,用脂泥接口部、颈部及底部。

9.粘接结速,用复只、竹尖刀将其细部整理光洁。

10.用刮底石加工壶底,使之均整。

11.用脂泥粘接壶盖弧形的虚片,修整成预定的盖形。

12.壶盖翻身,用勒只整理光洁。

13.用泥段做成捻的子,装上壶盖并清理干净。

14.用通嘴尖刀插入毛坯嘴中心,并来回滚动形成壶嘴内壁,然后,用手将毛坯弯曲成嘴形。

15.将紫砂泥搓成泥段,弯曲壶把。

16.钻嘴眼,并用脂泥粘接壶嘴。

17.校正口、嘴、把,成三点一线,最高点保持三平。

18.用独果等工具修整嘴孔。用明针刮光壶肩、壶嘴、壶把等部位。

19.用矩车划开壶口。用鳑鮍刀修整壶口,并与壶盖相吻合。

20.用竹拍子刮光、刮清壶体内部泥迹使其干净光整。

21.壶体基本完成后,可在壶底、壶盖、把钤上壶艺术家印章,壶底用顶柱支撑,印章对准位置,并用木榔头敲击,使印文清晰。

22.全壶制作结束,让其自然干燥,即可入窑烧成。

方形壶制作技法

方形壶制作常用工具有:以样板确定壶身、壶盖、壶嘴、壶把、壶钮尺度,并用竹拍子、勒只、尖刀、鳑鮍刀等工具。

1.用木搭子将泥段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和泥条。

2.用样板裁制好壶底、壶盖、壶口、壶墙,并规整泥片,裁制时必须注意顷角尺度。

3.镶接身筒,边缘处以脂泥粘接,逐成壶体。

4.用竹制工具刮压壶身接口,并用竹拍子轻轻拍打四边,使其规整挺刮。

5.粘接壶口,保持壶体中空及温度,不使壶体变形。

6.用脂泥复合和润,并用勒只清理加工。

7.用样板裁制壶嘴,并用脂泥镶接成方形壶嘴。

8.用样板裁制壶把。

9.壶身钻嘴孔,并粘接上壶嘴、壶把。

10.用 刀开出壶口,使其尺寸与壶盖相吻合。

11.用样板裁制壶盖,并由盖板、盖子口粘接,并竹勒只加工清理,使之规整。

12.用脂泥粘接壶钮,并整理干净光洁。

13.用尖刀加工细部。

14.用鳑鮍刀柄加工、修整线面,使其光、挺、匀。

15.用明针(牛角片)刮光各部位平面。

16.全器加工、整理完毕,钤上壶艺家印章。

17.制作结束,让其自然干燥,即可入窑烧成。

花塑器壶制作技法

8.完成壶身,钻流孔,用脂泥粘接壶嘴与壶把。

花塑器壶制作除特定的样板和各细部制作工具之外,常用的还有竹拍子、勒只、尖刀、鳑鮍刀等工具。

1.用木搭子将泥段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和泥条。

2.用梅桩形样板进行裁制壶底、壶口。

3.用泥片围成筒形树段状,用脂泥粘接牢固。

4.用脂泥粘接底片、口片等可,并用泥琢塑树节、书疤,直至效果满意为止。

5.将壶口泥片开启,作盖片用途。同时用竹刀将壶底部,口部整理光洁

6.用石膏模印制壶嘴、壶把、壶钮,雏形成后再细加工修饰。

7.用手工将紫砂泥搓成小树枝及印制梅花朵,按构图要求用脂泥贴饰壶身各部位。

8.完成壶身,钻流孔,用脂泥粘接壶嘴与壶把。

9.校正壶嘴、壶把、壶口,三点一线,最高点保持三平。

10.将壶口开出的泥片作盖板,粘接上壶子口,成盖后钤上壶艺家印章。

11.用模具印制壶盖梅花及搓制梅枝干,并用脂泥粘贴于壶盖

12.用开口鳑鮍刀开壶口,并进行修整。

13.全器基本完成,用明针修光壶身、壶嘴及壶把。

14.用顶柱支撑,印章对正壶把位置,并用木榔头轻轻敲击,直至清晰。

15.盖上壶盖,最后作精细修饰,要求口盖平正,细部修饰精制,形态逼真,肌理丰富,壶内干净光洁。

16.修饰完成后,让其自然干燥,即可入窑烧成。

浅析紫砂壶生产工艺 毛大步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在素有名家辈出的“瓷器之国”——中国,宜兴紫砂陶何以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这也成为广大陶瓷工作者和紫砂陶爱好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也将就生产工艺进行一些探讨。 (一)紫砂泥的制备及其对紫砂壶外观、内在质量的影响: 紫砂泥可以单独制成坯用泥料,与其它陶瓷坯料相比,具有加工工艺简便的优点。然而,泥料颗粒的粗细,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制成的紫砂壶产生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的内在性能。 紫砂泥的制备,基本上分成手工和机械加工两种。徐珂在《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於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这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直到前后,

有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此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用石轮辗破碎,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细度在100目筛以上,湿水后通过真空绫泥机捏练,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试样时代 紫砂泥团粒最大尺寸 相应的中国筛号 宋朝中期0.7~0.5m/m26~35目清朝前期0.5m/m35目清朝中期0.3m/m55~60目现代手工制0.3m/m60目现代机器制0.15m/m100~120目 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经手工成壶,烧成后,由于泥团粗细悬殊,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外表粗颗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犹如天津鸭梨的梨皮状,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用机器练制的熟泥,尽管手工成型,烧成条件不变,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状的艺术效果,制品的吸水率从通常的3~5%下降到目前的 1%左右。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紫砂壶的外表是鉴别世传与现代作品的方法之一。而茶壶气孔率的大幅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实用性能。

(二)独特的成型技艺: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对已接上颈、脚、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它

的作用在于:紫砂熟泥颗粒大小不一,成型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使坯面平整光润。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往往是稍事加工,泥料颗粒之间相对疏松,烧成后制品表面成梨皮状,而疏松的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以及历史原因,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同时,精加工也是提高坯体粘度的重要手段。例如大型圆条壶,壶口壶盖各有24条筋瓤对称。由于加工精细,烧成后壶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壶口相吻。工艺水平高的紫砂壶,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一般都在 0.5mm以内,是其它任何陶瓷壶类所无法比拟的,瓷器茶壶位移公差在1~3mm甚至更大。由於紫砂壶精度高,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成为紫砂壶泡茶不易 发馊变质的原因之一。 (三)紫砂壶的烧成: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宽一米左右长十馀米的龙窑)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龙窑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 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俗称掇罐)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紫砂泥中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根据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铁三元相理论,如果制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物相在1400℃以下不产生液相图,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成份,因此实际烧成温度低为1150~1180℃,在此温度下,泥料中各矿物相的扩散速度不大,赤铁矿不作为一种相存在,使制品成红色(低温)、紫红色(高温)。如以还原气氛烧成,则仅应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系相图进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产生液相。三氧化二铁大量还原氧化铁色泥由紫红变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烧结还原过程中沈积的炭素和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而发生鼓泡、积炭,造成废品。 (四)紫砂泥和紫砂壶的显色:

众所周知,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差别之一,是瓷器含铁量低(<1%),通常红色陶器含铁量大于5.5%,在正常烧成条件下,陶土含铁量不同,呈色不一。含量≤0.8%,烧成后呈白色;含量1.3%,烧成后成灰色;含量2.7%,烧后呈灰色;含量2.7%,烧后呈淡黄色;含量5.5%,烧成后呈淡红色;含量8.5%,烧成后呈红色;含量10.5%,烧成后呈深红色。但陶土中含有的氧化铁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紫砂泥,就有下列几种:

矿物名称 分子式 矿物颜色 赤铁矿Fe2O3 樱红、暗红色褐铁矿Fe2O3、nH2O黄褐色至黑色针铁矿Fe2O3、H2O淡红、淡黄、淡褐色硫铁矿FeS2黑色磁铁矿Fe3O4或FeO、Fe2O3铁黑色 经过紫砂泥中Fe2O3和FeO的分析,Fe2O3总7.41~8.62%,FeO为0.73~0.55%,赤铁矿占90%左右,其它为20%左右。同时由于MnO2、Cr2O3、CaO及其它少量色着色氧化物的存在,导致了紫砂泥的紫红色调。

烧成气氛对紫砂壶的显色关系重大,对宋代中期羊角山紫砂器分析的结果:Fe2O3(总)8.24%,FeO5.44%,制品断面呈黑色,近代紫砂分析结果:Fe2O3(总)9.95%,FeO0.55%断面呈紫红色。运用精湛的烧成技术,制品可以获得要求的色泽。紫砂壶的烧成气氛,以中性一氧化焰为宜。

(五)紫砂壶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天赋的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乾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型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精巧的手法,越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的丰富多采的特色。这就是泥料棾色造型三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成型过程中的精加工工序,使制品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於它的存在,扩大了制品的烧成范围,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

限,表皮层都能烧结,而制品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型的精加工工艺,具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结凑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壶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紫砂泥经烧成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其结晶相多而玻璃相少,使紫砂壶具有抗热震性、透气性,较高的机械强度,赋予紫砂壶优异的实用功能。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木工工艺与壶艺(浅谈)--潘小忠

也许朋友们乍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不甚明白,木工与壶艺有什么联系?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不暗藏玄机。木工和其他工艺的从业人员染指紫砂的,在宜兴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且正是借鉴其他工艺的流程和造型,使得紫砂工艺不断完善,推陈出新。这里就“木工与壶艺”谈些浮浅的看法。

我曾经做过几年木工,熟悉木工工艺流程,看过好多明清传世家具,逐渐练就了精确的眼力。一九八八年五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节期间,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紫砂茶壶,“景州提壁茶具”、“可心报春壶”……,每把都精美绝伦,特别是一些简洁明快的方器茶壶,使我自然与木工工艺和木制器具联系起来,如“升方壶”的造型不就象儿时玩过的木方斗吗?“玉带壶”的壶身不就象我师傅做过的木食盒吗?还有“砖方壶”、“六方井栏壶”等等,一个个使我联想了许多,在左右观看、驻足凝思中,一个念头涌上心头——尝试做紫砂壶。

静观紫砂“升方壶”,呈梯形状,意步步高升,块面平整,底部大,角线面处理干净利落,修饰不露痕迹,口盖紧密,出水流畅,要求甚高,给人以向上的感觉。当时我想,和木制方斗来比较,只是倒置且多个出水的嘴和把而已。但当我把打好的几块泥片用脂泥沾起来时,才知道泥片和木板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泥片含有水份,拿放要小心,用力要均匀,否则块面不凹即凸,不听使唤,成型时要用竹制拍子拍打,而且四周拍打次数也要均匀,修盖时修饰不宜过多,多则宽盖,子口不要烂,要适中,否则盖面不平,不是四周凸起,就是陷下,壶身用牛角制成的明针修饰,一把茶壶要经过无数次的拍、打、刮、压。

经过这次与紫砂的亲密接触,渐渐的,学过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木

工讲究造型落落大方、轮廓周正,块面平整,起线清晰流畅,转折、接合处天衣无缝,看得舒服,用得舒心。紫砂壶同样是造型端庄、古朴大方、线条流畅,同属手工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眼和手,不同还在于悟性,相同在都用材料完成一件作品,由粗到精,不同在木工工艺只能做减法,有大到小,即俗话“长木匠”。而用紫泥做壶,有减有加,随意性、可塑性强,果能千奇万状,韵味十足,学做壶得益于几年的木工生活,任何用材料经手工艺制作而成物件,器皿,均可称为工艺品,也是心、手合一创造的一种美。一张红木台子,一套紫砂茶具,你会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红木台子呈现在你面前一种古色,紫砂茶具就是一种古香,一个既能做红木台子,又能做紫砂茶具的艺人,怎能不感到成功的喜悦呢,做木工与做茶壶给人带来愉悦,尤其在成型的过程中,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首先选材,木工一般会把硬度一致、木纹、色泽、无节疤等品相好的木料做出面,次的则作副料,茶壶用泥同样要求泥色纯正,颗粒均匀,硬烂适中,打作料时要厚薄一致,木工成型用榫头,紫砂用脂泥,一硬、一软,殊途同归,木工用斧子敲打,紫砂用拍子拍打,同样都要求用力均匀、趁势,“一记归一记”,木工成型后要用细口刨精加工,达到表面平整、光滑,再用细砂纸打磨即可完工,茶壶成型后用明针修饰,壶内壁还要“推墙刮底”,两者之间诸多共性,颇具个性,最大区别在于壶做好只能算半成品,还要经过上千度高温的烧制,所谓“陶是泥与火的艺术”,经过火的洗礼,一件“素面素心”的紫砂壶才得以真正完成,用以盛茶,“外如紫玉、内如碧云”,赏其风采“温润如君子,

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日久把玩,亦能和红木家具一样有“包浆”……。紫砂工艺历经五百多年,其间技法不断完善,历代艺人推陈出新,吾在方壶成型时借鉴木工工艺益颇多。传统成型技法之“镶身筒”法和木工工艺如出一辙,同时做木工时练就对事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同样是派上了用场,设计、制作茶壶都能用理性思维方式,“推、刨、凿、切、割”样样上阵。

这样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从木工到现在所从事的紫砂专业,亦小有成绩,作品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展出,同时发表在“壶锦”、“紫砂风采”、“茶与壶”、“紫壶砂艺”、“紫泥如金”等各种专业书籍、杂志上。其中“井栏茶具”在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金奖,同年荣获镇十大杰出青年技术奖、“陶精壶”获“宜兴陶艺新人新作三等奖”,其构思还是出自木工“角尺”,整件器皿由多个三角形构成,结构稳重、严谨。加一长方圈足,托起整个壶身,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些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着重介绍。我只想说像我这样成功改行的例子在宜兴肯定大有人在,希望这点滴肤浅的感悟,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携手传承卓越的紫砂陶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