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技术探析
[摘要]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不仅会给建筑的本身带来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墙体裂缝成因和总结防治措施就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墙体裂缝;预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9-0231-01 一、墙体裂缝的影响
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不仅会给建筑的本身带来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不管是投资方或者是决策者又或者是使用者,他们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并且在要求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并且由于在视觉上的美观感受受到了也会影响使用者的情绪,最终就会给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二、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现阶段,部分
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的情况,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埋下了巨大的质量隐患,导致了墙体裂缝的产生。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分析
工程结构中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架支撑间距较大、土质松软、地基模板强度不足等都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同时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跨度极大,区域间也存在很大的气候差异,对施工地区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勘查的不足,没有因地适宜对地基进行优化,也是导致沉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温度变化导致裂缝
温度应力是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建筑各个部位温度存在差异,导致温度变形不协调,导致墙体出现裂缝。该种裂缝通常发生在砖混房屋建筑中,裂缝包括垂直缝、水平缝、45°斜裂缝、“八”字形缝等。
三、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 3.1 灌浆法
灌浆法可结合建筑体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方式,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综合承载力。对于宽度为3.0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0mm时,可采用水
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施工单位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为墙体裂缝规划与改造提出指导方向,实现墙体裂缝控制效果的最大化,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符合预期的要求。 3.2 砌筑法
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弹出墙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并应以皮数杆为标志,拉好水准线。块材砌筑时应进行预排,并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砌体砌筑时,应严格控制水平度、平整度,并应错缝搭砌,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接筋或钢筋网片,不能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通缝不应大于2皮。 3.3 嵌补法
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以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锯加固。楔子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1/3。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对象,墙体不仅关系着建筑运行水平,对建筑工程施工操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做好项目规划与施工方案。针对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要从工艺改造、病害方式、材料配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 四、建筑墙体施工的注意事项 4.1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控制
在建筑施工中一般会使用的材料有水泥、钢木材、混合沙石等,在对于建筑材料质量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企业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严格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杜绝因个人利益驱使回扣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应选用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督审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进行选除,严谨应付处理,保障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人们安全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4.2 施工设计影响墙体裂缝的控制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建筑墙体减小出现墙体裂缝的可能性,必须注重对设计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施工企业和工作人员应该注重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和实地施工环境。施工企业在落实施工设计时,要对建筑的重要部位进行说明,如收缩缝。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对建筑孔洞进行标记,并详细说明孔洞的作用以及施工方法,从而保障建筑的质量。 4.3 温度裂缝控制
建工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对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墙体裂缝现象比较普遍,因而,在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企业针对裂缝的温度防治上要注意建筑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控制,采取柔性连接的方式来消除温度对房屋建筑施工的影响。柔性连接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原理时此类连接方式能够对施工中产生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转移的分散,使建筑墙体的温度
保持在自由流动的状态下,避免因为温度应力的作用与应力束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的情况。在实际施工中,不采用刚性连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方式问题应力沿墙体结构向下引导,形成固定的温度应力牵引方式,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在裂缝的防治上可以在建筑受热层与非受热层之间加装一个保温隔热层,目的是使温度时刻保持平衡状态,进行均匀分散,消除温度应力对墙体的影响,阻止裂缝的产生,实现裂缝的有效控制。
4.4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加强地基勘察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察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其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做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部分开始设置沉降缝,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4)结构墙体长度较长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质量也便于检查。
(5)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
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 4.5 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对地震设防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30m。 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应该立足于墙体施工细节,强化施工技术,真正提高墙体施工质量,达到对墙体裂缝的有效预防和处置在设计上、墙体混凝土温度控制上和地基沉降控制上
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从纵横两个方向上达到对墙体裂缝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伟清.浅谈外墙水泥砂浆空鼓开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4):38-39. [2] 金维超.墙体抹灰开裂空鼓成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