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性犯罪》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的性知识。 2、认识到什么是性犯罪。
3、掌握一些预防性犯罪的基本方法。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③班学生 授课时间:周会课 授课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个周会,有同学提出“什么是性犯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常说:“不懂就要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性犯罪?如何预防性犯罪。”(板书课题)
二、层层推出问题,释疑问题。 1、性是什么?(板书问题)
性,性质。事物都有性。植物的花儿,分雄花和雌花,这是植物的性的不同。动物的性也有雄性和雌性之分。那么,人类的性别,有什么和什么之分?(预设:学生回答男性和女性之分。)
2、什么是性行为?(板书问题)
性行为,简单地说就是雄雌两性的交配行为。植物通过风、蜜蜂传播、人工等方式将雄花和雌花的花授粉,结出果实。动物通过交配行为繁衍出后代。有没有同学看过猫啊、狗啊这类动物交配的?(预设:大多数生活在农场乡村的孩子都看到过。)人类的性行为方式和猫狗这类动物的性行为方式差不多。
3、性的作用是什么?(板书问题)
植物的花朵授粉后会结出果实。猫狗交配后会生出小猫小狗。那么人类发生性行为后会怎么样啊?(预设:学生会回答--生出小孩儿。)对,植物的花朵授粉后会结出果实,留下后代。虽然每棵植物都会老,会死,但它们的后代却会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开花结果,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所以说,性行为最基本的作用是:繁衍后代,让生命延续。
4、什么是性犯罪?(板书问题)
猫啊、狗啊这些动物在交配的时候是需要自愿才能发生的,一方愿意,另一方不愿意的话就会发生争斗。人类的性行为也是这样,当一方强行与另一方进行交配,就构成性犯罪。我们人类是不允许发生这种事的,性犯罪就要被抓去坐牢。这里还要提醒一下的是:我国法律规定,与不满14周岁的女孩发生性关系,不论这女孩是否自愿,都构成性犯罪,都要被抓去坐牢甚至是毙的。因为不满14岁的孩子还不了解和意识到过早性行为会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危害,还不能为自己的性行为负责任。所以,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与不满14周岁的女孩发生性关系,都构成性犯罪。
5、如何预防性犯罪?
①、避免刺激,杜绝阅读黄色书刊和光碟。(板书)
坏人并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坏人的。有些好人有时候会在某种环境,某些刺激下变成坏人。黄色书刊或光碟会使人产生最强烈的刺激导致产生性犯罪。那么什么是黄色书刊和光碟呢?最简单的一个判断方法:不能被大大方方摆在书架上或货架上卖的书刊和光碟,我们都不能看。(针对班主任林老师的调查了解,存在有家长看黄色光碟被孩子发现的情况。由此预设:可能会有学生说为什么大人能看?答:不要管大人看不看,那是大人的事。大人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他受了刺激发生性犯罪,一样会被抓去坐牢。)黄色书刊和光碟就像毒品一样,是不能碰的。有个研究戒毒的医生,看到吸毒者的
痛苦,为了能早日研究出戒毒药,就亲身体验吸毒,结果没能研究出戒毒药,最后自己反而一发不可控制死于了毒品。黄色书刊、光碟就是精神上的毒品,要杜绝,一次都不能碰。
②、谨慎交友,危险的地方不去。(板书)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的人不能与之交朋友。歌舞厅、夜总会这类的场所是危险的地方,是性犯罪高发生的场所。常有在饮料里放进行性犯罪的案例。(举列去年文昌中学有男学生在宵夜时往女同学饮料里放至女生死亡,自己被判死刑。)
不与异性单独在一个房间。在特定的环境下,有些好人也可能会变成坏人。谁遇上了谁就会被伤害。坏人干了坏事担心被发现,害怕去坐牢,有时候还会杀人灭口。这样的危险我们不冒。
上学放学的路上尽量走大路,避免走小路。因为人多的地方坏人麻烦要多些,顾虑也要多些,犯罪的概率则要小些。晚上不许单独外出,不要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在同学家留宿。
③、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不贪图任何“好处”。(板书)
有些同学,小学毕业了就不想再读书了,听信有些人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就想到外面去打工。这里老师提醒你: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举例前些年,武汉一女研究生被农村妇女拐卖到农村,被解救出来时已经怀有6个月的身孕的案例。)
记住:有困难找,有问题找老师。 三、互动交流。
谁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案例,电视上看到的,报纸上写的,听别人说的,都可以说出来给大家提个醒。(预设:有可能会有,有可能没有。没有就进入下个小环节)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匿名写在小纸条上交上来,等会儿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研究。
(无法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但无论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会以平静、自然的态度,本着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与学生探讨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
(后记:性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整体素质培养的成败极为重要,对孩子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性教育和父母在家庭进行的性教育不同,实际操作起来,这个度不好把握。寻思良久,针对本班出现的一些苗头,我把进行这堂性教育课的课题定在防范的面上。设计之前,我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寻找找一些例如“性犯罪”的名词解释,但发现都不适合我的课堂。于是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给这些名词进行定义,它们也许不够规范,不够完整,但却更适合我的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和接受,从而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相信这些不算规范的定义,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认识和辨别会逐步完整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