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 5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学进徐宝玉 (江苏省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建湖224700) 摘要5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春科叶面肥等5种试验叶面肥在设计的用量和浓度下,施用后未对叶色产生明 显影响.对水稻生长安全.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水稻;叶面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1—0038—02 受江苏省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组 月9日。喷雾方式为手动喷雾器细喷雾。每次喷施后7~10 d, 的委托,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叶面肥试验研究, 以筛选出适合在建湖县水稻生产上应用的优质叶面喷施肥, 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现将试验基本情况及试验结果总结 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田块位于近湖镇裕丰村,田地平整,中等施肥 水平,机插秧,基本苗基本一致,管理水平一致。在水稻整个 生长期未施用其他影响其生长的药剂或者肥料等。在对土 地进行翻整时,施尿素150 kg/hm2,45%复合肥375 kg/}1m 作 基肥;分蘖期施尿素337.5 kg/hm2作追肥:施45%复合肥 750 kg/hm2尿素I12.5 k m。作促花肥。 1.2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宁粳4号,属中熟中粳稻类 型。试验材料:①苗喜,为多元素液体复合肥,纯N、P20 、K20 的比例分别为10%、25%、15%,由广东省植物龙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生产。②农家乐,为多元素液体复合肥,氮磷钾含 量≥200 g,L,由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③春科液 肥,为98%磷酸二氢钾晶体复配剂,由扬州春泉科技有限公 司生产。④春泉矮壮丰,氮磷钾含量≥200 g/L,由扬州春泉 科技有限公司生产。⑤庄福星,氮磷钾含量≥30 L,中美合 资,由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8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拔节后期喷施春科液 肥300倍液1次(A )、庄福星400倍液1次(B )、苗喜800 倍液1次(C )、春泉矮壮丰400倍液1次(D )、农家乐400 倍液1次(E )、清水1次(CK。);分别于水稻拔节后期、始穗 期各喷施春科液肥300倍液1次(A )、庄福星4130倍液1次 (B:)、苗喜800倍液1次(C:)、春泉矮壮丰400倍液1次 (D )、农家乐400倍液1次(E:)、清水1次(CK2);分别于水 稻拔节后期、始穗期、齐穗后各喷施春科液肥300倍液1次 ( )、庄福星400倍液1次(B3)、苗喜800倍液1次(C )、春 泉矮壮丰400倍液1次(D3)、农家乐400倍液1次(E,)、清 水1次(CK,)。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 m2。 1.4试验方法 第1、2、3次喷施的时间分别为8月5曰、8月28日、9 基金项目 2012年江苏塔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3 ̄229)。 作者简介 刘学进(1957一),男,江苏建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科研、 选育种、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4—12—04 38 密切关注不同处理下水稻植株的差异及安全性I1--3];收割前 对各处理的水稻株高进行比较差异;取样进行室内考种,对 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 2结果与分析 2.1叶色及安全性 第1次喷施叶面后8 d,观察叶色,各处理水稻植株的 叶色没有明显差异;第2次喷施叶面肥后7 d,观察叶色,各 处理水稻植株的叶色也没有明显差异;第3次喷施叶面肥 后7 d。观察叶色,各处理水稻植株的叶色也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品种的叶面肥、喷施不同 次数.均未对叶色产生影响。 水稻喷施供试的5种叶面肥后,水稻生长均表现正常, 未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 2.2株高 由表1可知,喷施叶面肥的不同处理株高均略低于CK, 其中处理E的株高均在90 cm以下,与CK存在明显差异; 其余处理的株高均与相对应的CK差异不明显。不同时期、 不同次数喷施,就同一种叶面肥而言,株高差异不大,说明 在拔节孕穗期施用这几种叶面肥对株高有不同程度影响, 尤其是施用农家乐对株高影响较明显。 表1 5种叶面肥施用后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3枝梗数 处理A~E的二次枝梗数明显多于相对应的CK;枝梗退 化数比CK略低,但差异不大。各处理一次枝梗数差异不明 显;以喷3次的二次枝梗数最多,与相对应的CK差异显著, 刘学进等:5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表2 5种叶面肥施用后对水稻枝梗数的影响(个,穗) 比喷1次略好,但无明显差异。 2.4产量 各喷施有机肥的处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相对应的 CK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实率均明显增加,干粒重明显提 高;产量也较CK明显增加。其中,以喷3次处理的产量最 高,达到了10.5 t/hmz以上,喷1次处理的产量最低。各种供 试肥料中,以处理A的整体效果最好,其次是处理D、E。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春科叶面肥等5种叶面肥在试验设计 的用量和浓度下,施用后对水稻植株叶色没有明显的影响; 施用后对水稻是安全的;施用后对水稻的株高、枝梗数、枝 梗退化数、结实率及干粒重有一定影响,但作用效果不一致; 对构成水稻产量的结实率与干粒重影响较大,增产作用比 较明显。 4参考文献 喷1、2次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喷2、3次的处理枝梗退化数 [1]曹伟召,杜磊,翟涛,等.中量元素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 表3 5种叶面肥施用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究『J1.现代农业科技,20l3(1O):11-12. 38. 【2】李云春,王祥林,朱德雄,等.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 【5]魏艳军,崔莉.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 河北农业科学,2010(4):34—35. 技,2014(1):53—54. 【3】纪友林,商广书.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J】.上海农 [6李继玲,王英日.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比较试验叨.6】农学学报, 业科技。2012(2):109一l10. 2013(8):29-31. 【4】朱红,郑明强卅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J】.耕作与栽培,2003(1): 【7】程式华.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上接第37页) 综合分析可知,机播不间苗处理的平均产量虽然要低 于群体密度大植株间竞争效应明显,部分弱势植株得以淘 于机播间定苗处理,但却节省了传统人工播种以及间定苗 汰,造成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减少,始蒴部位升高,一些生理 的人工费用,同时可以为夏季抢种抢收赢取宝贵时间,在当 病害如枯萎病茎点枯病则要比间定苗处理为重。机播间定苗 前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形势下,仍不失为一种可以推广增收 处理虽然产量较高,但为保证产量其全生育期需间苗 节支的栽培模式。 2次,定苗1次,人工成本要远大于不间定苗的处理。 4参考文献 3结论 【1】汪强.芝麻科学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试验结果表明,机播种植密度即采用行距60 cm的播 【2】何东平,陈涛,崔瑞福.芝麻栽培与制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7. 种方式,行距如果过窄会造成群体过大,竞争加剧,生育 【31芝麻园地[J1.现代农业科技,2OO9(5):285—302. 后期互相遮蔽,病害加重,倒伏几率增大,而60 cm的行 【4]刘焱,赵红克,王飞雪,等.南阳盆地芝麻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 科技,2013(14):9-11,13. 距在保证有足够基本苗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 【5]汪强,赵莉,张子福,等.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 用光热资源,通风透光条件良好,不易倒伏,并可获得最 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2):224—230. [6王瑾,周立杰,李玉荣,等.6】不同栽培方式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 佳产量。 响fJ1.华北农学报,201 l(s2):253—25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