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基层:感悟与思考 走基层,走“近”和走“进”是有区别的—— 我已出发,不再停步 ◇/何盈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 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 验,才能体会他们的心。 走基层,重在走。走“近”和走 “进”,是有区别的。走基层的核心是 说孩子特别缺课外读物,已经募集了1 万多本书,这件事还在持续地做。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通过这次 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 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 什么?一个是向下,沉下去,走得下 去;一个是向内,要走到表层的背后, 走基层每个记者学会了把采访对象当成 亲人,同时在过程中享受作为记者的职 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 她发短信说, “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 探寻本质。走近并不难,但要走进采访 对象的内心,就需付出真心。 我的另一位同事杨松涛让观众看 到了玉树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其实重 业满足感。我们收获作为一个普通人因 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而得到的快乐,洗 涤了心灵。 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 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 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 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垒起 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 返灾区没什么新意,但他的想法特别朴 素,就是替全国观众去看看玉树百姓现 在怎么样,去看看那一个个经历过巨痛 的家庭,看看那里的孩子们。 他的报道完成之后发生的故事,那 些并没有播出的故事更让我敬佩。有一 真问才有暖 反映当下百姓真实的生存和生活 境遇,去认识中国、启迪中国、感动 中国,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这次走基 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 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 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层,不管是我们最先自创的“回家的礼 物”,还是“问暖”“在岗位上”,精 神内涵~脉相承。即使去拍“在岗位 上”,也是去嘘寒问暖。问,体现的是 拿我这次做的《K1245次列车上的 春运故事》来说,如果只关心片子,完 全可以这一站上车,下一站就下,只要 画面、采访拍够就行,没必要耗两天两 天,我在小杨的微博上看到他正通过微 博为那些看过他的报道要给灾区捐钱捐 物的人牵线搭桥。他专门在灾区各个村 子走了两天,没有采访任务,就是去看 孩子们还缺什么,然后发在微博上。他 对亲人的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处在什 么样的境遇。暖,体现的是生活中的酸 甜苦辣,他过得好吗?困境是什么?幸 夜4()多小时跟农民工一起挤车。但是我 们坚持要到终点,因为只有用身体去体 30 一i; 2011.3 CHINESE JOURNALIST 福吗?这些又是因为什么? 一点确实惭愧,所以我更珍 走基层这 谢宝军“送留守儿童回家”的报道,节 我春节期间做过的其中一期节 一机会。接近之后发现,他们是一个一 目最后那个女孩看到父母的住处是一个 目,是开垃圾车农民工张波的故事。采 个鲜活个体,他们的梦想、愿望跟我们 很破的厂房,女孩哭了,说要努力读 访完几天后,收到他的一封3000多字的 没有不同,应该为他们摘掉标签。 书,不让父母失望,她终于理解了父母 电子邮件。我知道他家没有电脑,问他 后来,我又坐了一次40小时的列 的辛酸。既让观众感动,又能体会到当 后才知道,他一下班就跑到网吧里敲 车,这次是跟拍他们回城打工。我在车 下中国的实际,这些才是生活本身的多 信,用了三天才完成。他在信里说,原 厢里发了30份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色彩。而我们展示真实的中国,是为取 来央视记者也一样,过节不能回家团 “在外打工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有2O 得相互体谅,是为在这种体谅中推动社 聚,仍坚守在岗位上。 会进步。 这是张波对我的认同, 摘掉标签还有第 我特别珍惜采访对象的 二层含义,就是摘掉公 认同。对记者最高的评 众贴在央视身上的“标 价,就是普通百姓没有 签”。每次去采访,当 把我们当央视记者,而 他们说,这里太苦了, 是当朋友。 你们真不容易,或者听 列车故事播出后, 到他们说谢谢,我都挺 有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民 难受。为什么央视记者 工在我微博上留言。他 的出现会让他们觉得意 说在宁波打过5年工, 外,格外地道声感谢? 节目很真实,希望央视 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走 多做这样的节目。在我 得太少、太不深入? 心里,这个农民工的评 口2,EJ22Et,中宣部在北京召开新闻战线“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马占成/摄) K1245次列车到终 价,以及张波的认同, 点站时,我在站台上站 跟领导的表扬分量一样重, 同样让我有 个人说是钱,可是还有10个不一样的答 了好久,目送着那些好不容易到家的农 成就感。 案:有的说最看重自己,有的说是找到 民工兄弟。突然,一个农民工大哥上前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媒体,需要有 喜欢的工作,有的说是民工权利的保 拉着我的手说,感谢电视台对西部 一批受人尊敬的从业者。要想赢得尊 障,有的说是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开 农民工的关心,给你们拜年了。那一刻 敬,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没有技巧且 阔眼界,还有一个说最看重的是尊重和 我差点哭出来,这份感谢太重,让人难 出自本能的关怀、尊重和真诚。 平等。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 以承担。农民工大哥这声感谢,就像是 以前这个群体为什么被标签化呢?因为 一种鞭策,激励我们今后用水滴石穿的 摘掉标签 没有真正走近他们。他们跟我们生活在 坚持,一点点地把贴在央视身上的标签 前两天,我问一个23岁的小伙子 同一片天空下,甚至每天擦肩而过,我 摘掉。不管在各种灾难现场,还是在老 新一年有什么愿望?他说找个女朋友一 们却长期视而不见。 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 起环游世界,去非洲大草原看狮子。这 今年的走基层,我和同事走近一 方,都应该出现央视记者的身影。 么有想象力的一个愿望,是我在火车车 个个看似熟悉其实陌生的群体,开始尝 作为一个走基层的记者,以后 厢里采访的一个四川籍农民工说的。这 试为很多群体摘掉标签。比如《漠河首 我非常愿意继续沿用“走基层”的精 个例子让我意识到,过去我们对农民工 站的青春》让我们看到当代年轻的石油 神,真实记录这个正在变化的时代、 群体的认识太概念化、太笼统,给他们 工人在想什么;《大兴安岭的护林员》 真诚面对变化时代中的每一个人,用 贴了标签。 让我们知道护林员的乐业和敬业;《挖 坚持捍卫主流媒体的荣誉,担当起理 除了农民工,过去被贴上标签、 藕工》让我们记住那双冻变形的手,进 应承担的责任。国(作者是电视 笼统化宣传的群体还有多少呢?想到这 而记住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我的同事 台记者) 2011 3 CHINESE JOURNALIST中阍缸老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