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4月 中国民康医学 Apr.2008 第20卷下半月第8期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Vo1.20 SHM No.8 【短篇论著】 疤痕子宫人工流产2O例体会 魏希平 (山东省文登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山东文登264400)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369(2008}08—0745—0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增多,疤痕子宫人流数也日益 2.1疤痕子宫不同于正常子宫,易导致破裂,术者应在思想 增多。疤痕子宫不同于正常子宫,由于未经自然分娩,宫颈 上高度重视,严格操作常规,防止并发症发生。术前要认真 较紧,不易扩张;疤痕处以纤维组织代替肌肉组织,手术时易 检查确定子宫位置大小,疤痕所处的位置。根据孕周、子宫 破裂出血。现将20例疤痕子宫均顺利完成人流术的体会总 的大小选用合适吸管与负压。 结如下: 2.2由于剖宫产孕妇,宫颈未经充分扩张,一般均较紧,扩 1临床资料与方法 张也较困难。所以,术前均行宫颈注射阿托品,使宫颈松弛, 1.1一般资料20例,其中,<25岁4例,25~28岁10例, 便于扩张。 >28岁6例。孕周:6周7例,7周6例,8周7例。距剖宫术 2.3因疤痕子宫抵抗力差,吸管不宜反复进出宫腔。应一 时间:<1年4例;1~3年l0例,>3年6例。剖宫术后人流 次性完成吸括术。所以,手术开始负压可大一些,约 次数:第1次做人流10例,第2次做人流7例;第3次做人流 500mmHg。但至疤痕处负压不宜过大,宜选400mmHg,以防 3例。 意外发生。 . 1.2手术方法20例均行吸扩术。按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2.4疤痕组织特别脆弱,易裂开,术前应明确疤痕位置,做 后,宫颈注射阿托品0.5mg,3分钟后行人流术。先用扩宫器 到心中有数。当吸括到疤痕位置时,检查一下负压,如过高, 常规扩宫,视孕周、子宫大小扩到6.5~8.5号,以6号或7 适当予以调整,操作动作要轻柔。 号吸管轻轻放入宫腔为度。达宫底后,退出0.5cm,以400~ 2.5疤痕子宫因组织血供少,抵抗力较正常子宫差,易发生 500mmHg的负压行吸括术,术时轻轻转动吸管,将胚胎组织 并发症。因此,术后口服抗菌药物,以防感染。术后多留观 或胎盘组织吸净,最后吸靠近疤痕的胚胎组织或胎盘组织。 一段时间,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有时胚胎着床于疤痕处,操作时更应谨慎小心。术时应尽量 2.6加强宣传教育,使剖宫产的育龄夫妇真正认识到疤痕 一次吸净,本组20例均为一次完成。无一例漏吸、人流不 子宫人流的危害性,自觉采取确实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避免 全,无子宫穿孔、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出血5~10ml。 不必要的人流术。 2讨论 (收稿日期:2007—09—28) (上接第829页) [7]李俊生.黄芪注射液联合莪术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J].新乡医 细胞减少有一定治疗作用。 学院学报,2000,17(4):286—287. 参考文献 [8]黄鹂,路中江,吴泉英.黄芪注射液辅治儿童支气管肺炎[J]. [1]黄燕玲,盛冬青,吴淑群.黄芪注射液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外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4):326—327. 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9]张志华.黄芪注射液、维生素A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探讨[J].河 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7(3):168—169. 1999,8(5):718—719. [10]李全敏,吴云刚,罗亚敏.黄芪注射液联合肝素雾化吸人治疗 [2]熊文.黄芪注射液治疗4,JL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J].郧阳 医学院学报,2004,23(4):242.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J].四川中医,2005,23(6):79—80. [3]王义,周晓胜.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 [11] 于献英,王 娟.黄芪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人治疗小 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7,34(5):80— 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1):48—49. 81. [4]邓希佳.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初 级卫生保健,2004,18(5):38. [12]詹平,刘斌,刘文君,等.巨细胞病毒对人巨核细胞体外增 [5]陈慧.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 殖的影响和干预研究[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4,12(6):25 —27. 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444. [6]许海燕,吴海鹏.观察背肌反应物注药防治小儿呼吸道反复感 [13]赵自明,张迎春.动态观察黄芪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粒一单 染6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10):25—26. 系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学,2005,23(2):38. (收稿日期:2007—11一o2) 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