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内的位移是24m,第4个2s内的位移是1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C.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假设汽车甲8s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x4-x1=3aT得

223m/s2 12a根据x1v0t1x4x11242322m/sm/s 23T341212at1得初速度为 21232422 212v0m/s13.9m/s2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可知汽车甲在8s前速度减为零。

0v0013.9s7.3s23 a1212at1得 2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根据x1v0t1242v02a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0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内的位移为

0-v0v-0 aav1x(a)(06)21m

2a联立解得

a=-2m/s2 v0=14m/s

选项A正确,BD错误。 C.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0v020142x0 m49m<50m

2a2(2)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甲车的初速度大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B. 从图象可知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距离大于t2时刻两车距离,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选项A错误,B正确;

C. x—t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t1时刻后甲车的瞬时速度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

D. 甲车的初始时图象的斜率等于乙车在t3时刻图象的斜率,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选项D错误。 故选B。

4.一物块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C.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D.在4s~6s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图像中,0~2s内加速运动,而在4s~6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故二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速度都是正值,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在0~2s内的面积与4s~6s内的面积不相等,故位移不相等,而时间相等,故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选项C错误;在4s~6s内,位移是正值,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远,选项D错误.

考点:速度与时间图像.

5.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时间t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若再经过时间kt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1:a2为

kA.

2k1【答案】B 【解析】 【详解】

k2

B.

2k1k2C.

k1D.

2k k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可知,质点的总位移为0,列式可得

12a1t2故选B

a1tkt1a2kt22a0,1a2k2 2k1

6.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2,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aC.t=1s时b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8m/s 3B.t=3s时a车和b车相遇且此时速度相同 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m

A.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a故A错误;

s82m/s2m/s t3B.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辆车相遇。斜率相等,此时辆车的速度相等,故B正确; C.t3s时,b车的速度为

vbva2m/s

设b车的初速度为v0,对b车,有

v0atvb

解得

v08m/s

则t1s时b车的速度为

v0at1(821)m/s6m/s vb故C错误;

D.t3s时,a车的位移为

savat6m

b车的位移为

sbv0vb82t3m15m 22s0sasb9m

t3s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

故D正确。 故选BD。

7.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时,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 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s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时,由运动学公式xv0t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 D.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

12at,x7.5m,解得 2t13s,t21s

故A、B均正确;

C.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时,x7.5m,由xv0t12at解得 2t3(27)s或t4(27)s<0舍去

故C正确;

D.由速度公式vv0at,解得

v5m/s或v5m/s、v57m/s

故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8.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滑块经过C时的速度为vC,则( )

A.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B.vC=6 m/s C.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

AC7m,CD5m

根据xat2求解加速度大小

aA正确;

x57m/s20.5m/s2 2t4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vCB错误;

xACxCD75m/s3m/s 2t4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CE之间的距离为

xCE则

2vC9m9m 2a1DE9m5m4m

C错误;

D.从D到E同样采用逆过程

xDE解得时间

12at 2tD正确。 故选AD。

2xDEa24s4s 0.5

9.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02=2(-g)h,解得

2v0102h==m=5m;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故A正确;根据位移时间

2g210关系公式,有:h=v0t−

121gt,代入数据得:-40=10t-×10×t2,解得:t=4s或者t=-2s;故22B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0-gt=10-10×4=-30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10.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处有相同质量的另一物体B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h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4h 3B.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 C.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D.两物体落地前各自的机械能都守恒且两者机械能相等 【答案】AD 【解析】

A项,设A、B两物体达到地面高h时所用时间为t,则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v22g(Hh) ,vgt ;

22设A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v0 ,有vv0gt,v0v2gh ;则解得

v02v,H4h ,故A项正确. 34h,联立解得v2v ,所以3B项,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v02v,设物体B落地时的速度为v ,则有

v22gH ,由A项分析知v02v22gh,Hv0v,故B项错误.

C项,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物体A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A2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Bv04v ,物体B在ggv2v1tA,故C项错误. gg2D项,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在地面时两者的速度相等,质量相等,则动能相等,所以机械能也相等,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D

11.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自刹车开始第1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第4s内经过的位移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67m/s2 C.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28m/s D.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0.67m/s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小车在第4个1s一直运动,则由逆向可看作匀加速度运动,则设逆向第1s的初速度为v0

12727vT1aT2v3aTTaTv0TaT0x4027 22111x1v0TaT2v0TaT2v0TaT2222x4247,则说明在第4个1s不是一直在运动,即可确定小车在第4个1s而实际的x11末前已经停下,设小车在第4个1s内运动的时间为t,则有

112at 2

利用中间时刻速度公式以及加速度定义,有

1vt at2.5t224解得

t=0.5s,a=8m/s2

初速度

v0a(t3)28m/s

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的v-t图像如如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

B.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C.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1v2 21(v1+v2) 2D.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0到t1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在减小,加速度在减小,所以空降兵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错误;

B.在t1到t2时间内的速度为正在减小,所以空降兵做竖直向下的减速运动,因此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又因为图线的斜率在减小,所以加速度在减小,选项B正确;

C. 从图像可知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的位移大于从速度为0做匀变速运动到v2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大于

1v2,选项C错误; 2D. 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的位移小于从速度为v2做匀变速运动到v1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小于

1(v1+v2),选项D正确。 2

故选BD。

13.如图所示,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h=1.2m,离地高H=2m的质点与障碍物相距x,在障碍物以v0=4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质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10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

A.L=1m,x=1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 B.L=0.8m,x=0.8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 C.L=0.6m,x=1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 D.L=1m,x=1.2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的上沿的时间为:

2Hhd221.20.6t10.2s

g10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下沿的时间为:

t2则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间为:

2Hh221.20.4s g10Δtt2t10.2s

根据等时性知,L的最大值为:

Lmv0t40.2m0.8m

A错误;

B.若L=0.8m,x的最小值为:

xminv0t140.20.8m

x的最大值为:

xmaxv0t2L40.40.80.8m

x的取值范围是

x=0.8m

故B正确;

CD.若L=0.6m,x的最小值为:

xminv0t140.20.8m

x的最大值为:

xmaxv0t2L40.40.61m

所以

0.8m≤x≤1m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4.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答案】BCD 【解析】 【详解】

AB.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但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两车不能相遇;故A错误,B正确。

C.若乙车在前,速度相等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若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然后甲车在前面,速度相等后距离逐渐减小,可能乙车再次追上甲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故C正确。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速度相等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则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者不会再相遇;故D正确。

15.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汽车t0时刻开始刹车,刹车后第1s内的位移为24m,第4s内的位移为1m。t0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为v0,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8m/s2

B.a=6m/s2

C.v028m/s 【答案】AC 【解析】 【分析】

D.v018m/s

刹车问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物体速度何时减为零,二是刹车过程的逆过程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 【详解】

假设汽车4s末停下,则第4s内、第3s内、第2s内、第1s内的位移比为1:3:5:7,题中给出的比例关系为1:24,所以汽车在第4s内某时刻停止运动,汽车的刹车过程的逆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汽车在第4s内运动的时间为t,汽车行驶的距离:

x12at1m 2汽车刹车后初速度为v0,第1s内的位移:

11x1a(3st)2a(2st)224m

22初速度:

v0a(3st)

解得:a8m/s2,v028m/s,故AC正确,BD错误。 【点睛】

准确的分析运动过程,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