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

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张集矿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社会

调 研 报 告

摘要:两淮煤矿区是国家重要煤电基地之一。长期大量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面大规模深度塌陷,采煤塌陷区需要重点治理。本次社会调查以淮南市张集矿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深入主管部门、煤矿企业、塌陷区百姓家庭,了解采煤塌陷区自然状况、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着重调研塌陷区的水文水资源利用情况结合学院专业实际,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调查报告,希望给当地、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促进采煤塌陷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两淮采煤塌陷区 综合治理 社会调查 前期调研 张集矿采煤塌陷区 水资源 管理与再利用 社会调研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1.1、课题名称

1.2、调研背景

1.2.1、全期调查背景

1.2.2、前期调研背景

1.3、调研的必要性

1.3.1、是促进塌陷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的需要

1.3.2、是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塌陷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需要

1.3.3、是有利于塌陷区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1.4、调研的目的

1.5、调研的意义

1.6、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比分析概况

1.7、调研方法

二、采煤塌陷区现状及趋势

2.1、两淮采煤塌陷区概况

2.2、凤台县张集矿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及趋势

2.2.1、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概况

2.2.2、凤台县张集矿采煤塌陷区现状

三、调研方向

四、调研内容及分析

4.1、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及搬迁安置情况

4.1.1、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情况

4.1.2、凤台县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情况

4.2、采煤对凤台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

4.3、采煤对凤台县河道防洪大堤等水利设施的影响

4.3.1、凤台县河道管理概况

4.3.2、采煤对淮河河道防洪大堤的影响

4.4、张集矿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情况

4.4.1、张集矿塌陷区人民生活条件

4.4.1、张集矿塌陷区水资源情况

4.4.2、张集矿塌陷区水资源再利用情况

五、存在的关键、重点问题总结

六、活动宣传

七、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一、绪论

1.1 课题名称

关于凤台县张集矿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的调研报告

1.2、调研背景

1.2.1、全期调查背景

安徽省两淮煤矿区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矿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矿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276亿吨,涉及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6市所辖的10区7县,煤矿开采已有一百余年,目前已建和在建煤矿121个,年生产规模1.4亿吨。长期大量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面大规模深度塌陷,数十万塌陷区人民需要搬迁,采煤塌陷区需要重点治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煤电基地建设的加快,两淮采煤塌陷区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塌陷范围广、深度大,而且逐年扩大,目前两淮采煤区还将塌陷土地约26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两淮矿区塌陷面积将达到700平方公里。二是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采煤塌陷造成农田损毁,植被毁坏,农业减产,房屋基础设施损坏,塌陷区居民住宅、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等建筑物开裂、倒塌,社会财富损失严重。三是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河道防洪能力降低,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四是塌陷区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塌陷区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农民生活困难等等问题突出,群众投诉、上访不断,矿地矛盾加剧[1]。

1.2.2、前期调研背景

淮南煤、电、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淮南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各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凤台县是华东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开采量大,地面塌陷范围广,沉陷速度快,沉陷量大,由于地表径流及潜水汇集,从而形成了大面积水域流域原有的天然低地和开采沉陷形成的大面积积水区,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水资源,对此,凤台县张集镇在张集矿塌陷水域带领人民进行了多种特色渔业养殖和种植,并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对塌陷水域进行水质等方面调查,掌握其水质等方面特点与现状,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塌陷水域资源,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社会意义。

1.3、调研的必要性

1.3.1、是促进塌陷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的需要

煤炭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众多工业城市兴起的保障。但是,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种经济发展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

价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系统完备的综合治理,使一切受塌陷影响的自然资源以及各方人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采煤塌陷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加快美好“”实现进程。

1.3.2、是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塌陷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由于多年大量的煤炭开采,造成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地面水下跌;二是地表错动与地表下沉;三是地面水受到污染;四是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五是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六是二次扬尘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地区生态状况也受到各级的重视。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不仅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人类的身体健康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一定也要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3.3、是有利于塌陷区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随着长期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塌陷区地表水、地下水受污染,农田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防洪大堤等水利工程受到恶劣影响等众多问题,阻滞了塌陷区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2011年1月29日,《 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这是新中国成

立至今以来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这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水利对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如果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促进塌陷区经济等多方面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美好梦想,就必须尽快加快水利发展,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

1.4、调研的目的

淮南市是安徽乃至全国性的重点能源城市,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多年的煤矿建设过程中,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受得了较大破坏,即呈现出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状况改变或损失。本次社会调查以淮南市张集矿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深入主管部门、煤矿企业、塌陷区百姓家庭,了解采煤塌陷区自然状况、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着重调研塌陷区的水文水资源利用情况结合本专业实际,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调查报告,希望给当地、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促进采煤塌陷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发展。

1.5、调研的意义

(1)、留心百姓生活,关心时事动态,报效国家,感恩社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发挥学校专业特色, 将大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精神,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 为下学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基层一线的观察体验服务形式活动, 培养综合职业素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4)、展示文天学子风采,让广大群众了解水利提供社会对水利事业和文天学院发展的关注;

(5)、传承优秀品质和先进精神、鼓励青年学生传承理想克服困难、奋斗拼搏,以刻苦学习扎实工作的实际行动,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1.6、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比分析概况

由于国外矿区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较早,有着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有效的治理措施,在研究方面国外也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专家的参与。此外,国外对于综合治理所采用的技术水平较高。与之相比,我国还未能将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上升到全面、系统、综合的理论高度,而是多注重单一技术方法,技术领域的研究,技术水平相对大

[3]幅度落后,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对采煤塌陷区不能达到综合完备治理[2]。

1.7、调研方法

文献研究法、座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法

二、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趋势

2.1、两淮采煤塌陷区概况

安徽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产煤大省。仅两淮煤炭基地探明煤炭储量近300亿吨。其中,淮南是不折不扣“煤的世界”,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到2020年,煤炭年产量达1.5亿吨,将其投入火力发电,火电装机容量将超过三峡电站1800万千

瓦的规划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时。淮北矿区则位于安徽省北部,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98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3处,总设计能力为1932万吨/年。但由于大量的煤炭开采,两淮采煤塌陷面积已超过400平方千米,塌陷土地255平方千米,尾矿及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土地47平方千米。随着煤电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煤炭资源开采的强度扩大,煤炭采空塌陷范围将不断增加,到2020年和2050年,采煤塌陷地将达463.97平方千米和981.51平方千米,其中土地资源环境的危害面积分别为287.41平方千米和602.42平方千米。

2.2、凤台县张集矿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及趋势

2.2.1、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位于凤台县境内,矿井由区、北区和风井区组成,为“一矿三区”。张集矿井田位于潘谢矿区的西部,地处陈桥背斜的东南倾伏端,井田东西走向约12公里,南北倾斜宽约9公里,面积约71平方公里,主采煤层5层,可采总厚度21.08米,矿井资源储量18.23亿吨,矿井储量9.23亿吨。其中,区于2001年11月8日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400万吨,技改升级后,矿井综合生产能力核定为700万/年。北区属张集矿二期工程,2006年9月2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设计能力为300万吨/年,系统生成能力600万吨/年,现整个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风井区安全工程于2009年10月首采面出煤,整个矿井生产能力可达到1200万吨/年。

2.2.2、凤台县张集矿采煤塌陷区现状

岳张集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西南部20公里,总面积62.99平方公里,素有“小江南”之称。该镇西与颍上县小张庄相接,东临淮河输运行道西淝河,南与阜淮线路张集站相邻,潘

(集)谢(桥)公路,毛(集)张(集)公路横贯全镇东西。

但大量的煤炭开采,给岳张集镇人民造成了众多恶劣的影响。比如:在凤台县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60854.6公顷中,张集煤矿所造成的塌陷区域涵盖了大量基本农田,农民赖以生存的良田遭塌陷,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塌陷区大面积常年积水,使矿区原陆地生态转为了水生生态。张集矿具有代表性的塌陷水域共4处,约20平方公里,其中积水区域约8平方公里。岳张集镇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形势十分严峻。

三、调研方向

1、全面了解凤台县采煤塌陷区总体状况和熟悉张集煤矿采煤塌陷区自然状况;

2、收集地方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具体实施办法;

3、调查地方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一些和治理办法所遇到的难点;

4、调查张集煤矿所属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破坏情况及目前利用情况;

5、收集当地、及村民对目前采煤塌陷区水面利用和再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6、听取有关领导、专家建议,结合调研实际,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这是个长期工作。

四、调研内容与分析

4.1、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及搬迁安置情况

4.1.1、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情况

2012年编制并印发实施了《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和《凤台县采煤塌陷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两个规划立足凤台资源型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生态环境、鼓励创新治理、确保社会稳定”为原则,贯彻“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总体思路,为促进塌陷区产业发展、失地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保障,对凤台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坚持“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新形式、新方法,有效利用塌陷区水面、土地发展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努力把塌陷区变成产业区、生态区、希望区[4]。

4.1.2、凤台县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情况

据调查,截止2012年底,凤台县因采煤沉陷土地9.4万亩,沉陷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7%。涉及岳张集镇、新集镇、顾桥镇、桂集镇、钱庙乡、关店乡、丁集乡、刘集乡等8个乡镇。预计到2015年需搬迁群众将达3万户、10万人。

从2009年至2012年,省里下达凤台县村庄搬迁安置任务涉及群众23426户、74993人,占全淮南市搬迁总任务的35%。根据4年任务需要,该县共规划安置区20个,分别为2009年9个、2010年5个、2011年和2012年各6个。其中,2009、2010年的14个安置区主题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搬迁安置塌陷区群众17351户、55741人,较好地完成了省村庄搬迁应急工程(2009-2010)历史遗留任务。2011年和2012年6个搬迁安置区正在建设,建成后搬迁安

置塌陷区群众6075户、19252人。

而2013年的搬迁安置项目的具体工作,则涉及岳张集镇、桂集镇、钱庙乡、关店乡等4个乡镇2539户、7395人。目前各乡镇按照县工作部署,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分别为凤凰湖安置区安置岳张集镇、桂集镇、钱庙乡等3个乡镇2123户、6147人、桂福新村安置区266户、798人、关店二期安置区150户、450人。人口核查、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其他各项前期工作,也在有序工作,确保完成市要求的“当年任务,当年开工”的工作目标[3]。

4.2、采煤对凤台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

凤台县境内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为三条过境河流。地表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三条河流上。降水形成的当地地表径流和部分过境客水是凤台县主要开发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淮河过境流长33.23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1立方米/秒,过境水量约为227.0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3.5亿立方米;茨新河过境流长34千米,总过境水量约为5.0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36亿立方米;西淝河流长45.2千米,总过境水量4.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0.5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内河、湖泊和大沟、塘,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90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14亿立方米。

凤台县目前建有排水灌站775处,总装机约47498千瓦,是全县工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凤台县能源基地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永幸河灌区更是覆盖县境淮河以北,茨淮新河以南,西淝河左岸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凤台县面积的54%,耕地55万亩,此项工程把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港河、架河有效沟通起来,做到南水北调,北水南济,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形成了一个控制自如的排管体系。以上从而造就了凤台县“淮上明珠”的美誉。

但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矿粉尘、煤矸石等采煤带来的不良效应使得水质受到恶劣影响,给塌陷区人民饮水用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此外,塌陷区众多处在灌溉区,河流附近。所以,采煤塌陷使得众多灌溉设施受损严重,如岳张集镇后岗圩堤总长6.7Km(含前岗截岗沟堤2.3Km、红旗排涝沟1.0 Km),顶宽5 m,顶高程24.50M,边坡1:2,现在受沉陷影响,堤身断裂严重,虽经维护加固但汛期险情无法预测;岳张集镇大台圩堤总长4.80Km(含红旗排涝沟1.0Km),顶宽5 m,顶高程24.50M,边坡1:2,现在受沉陷影响,堤身断裂严重,虽经维护加固,但汛期险情无法预测。最终完全破坏了原有的、系统的、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给凤台县农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生存条件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4.3、采煤对凤台县河道防洪大堤等水利设施的影响

4.3.1、凤台县河道管理概况

凤台淮河河道管理局地处淮河中游,属省淮河局领导,主要负责凤台县及毛集区境内的淮河、西淝河、茨淮新河河道及堤防工程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其中:堤防工程长137.18公里(含毛集段),包括淮北大堤32.74公里,淮右堤黑李上段6.08公里,淝左堤39.84公里,淝右堤13.8公里,茨右堤31.4公里,便峡段行洪堤13.21公里;中型涵闸工程有淮干堤焦岗闸、老西淝闸、新西淝闸,及淝左堤港河闸,小型涵闸有淝左堤邵沟涵、店集涵、白塘涵、城防堤化肥厂排涝涵,中小型涵闸共计8座。

4.3.2、采煤对淮河防洪大堤的影响

淮南矿区经过20多年的开采,采出堤下压煤约2.00×107 t,同时也导致了淮河大堤产生严重的变形破坏。如1995年统计资料显示,影响堤段总长7.4 km,其中确保堤2.7 km,行洪堤4.7 km。确保堤最大下沉4.50 m,最大下沉速度9.91 mm/d,堤体最大水平变

形13.60 mm/m,最大堤高已达13.50 m;行洪堤最大下沉8 m,最大下沉速度10.5mm/d,堤体最大的水平变形42~44 mm/m,最大堤高已达14 m。

西淝河左堤是淮北大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I级大堤,其防洪作用不言而喻。国投新集杨村煤矿是拟建的国家特大型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00×108a。根据目前规划,国投新集杨村煤矿部分资源位于西淝河左防护堤下。这就导致煤层开采和堤防安全运行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西淝河左防护堤属淮河防汛工程确保堤,在这样重要的堤防工程分布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行地下开采;另一方面,西淝河左防护堤下压有大量优质的煤炭资源,实施堤下采煤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杨村煤矿位于安徽省利辛县、凤台县和颍上县境内,井田范围东起F5断层,西至F504断层,与展沟矿为邻,南部到1煤层露头线,北部以F102断层和131煤层(一1 200 m等高线)为界。走向长11km,倾向宽3.6 km,面积约40 km2。地层总体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同时伴有次一级褶曲,矿区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大(494.00~790.33 m),煤层埋藏深,地层倾角一般在20。~30。,开采煤层共4层,根据埋深依次为131,112,8,61煤,其中131煤埋藏最浅,而61煤埋藏最深,且随着埋深的加大,下层煤北部边界距离西淝河左大堤越远。

淮南市主要确保堤有淮北大堤、城市工矿圈堤、西淝河堤和茨淮新河堤,共计203公里,在凤台县河道局所辖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西淝河堤:(1)淝左堤:受张集北矿采煤影响,钱庙管理所境内港河闸(桩号19+428—19+833段)内护堤地建筑物出现裂缝,影响淝左堤防洪安全。受新集三矿采煤影响,刘集乡境内(桩号3+500—5+000)淝左堤段堤脚2006年汛期发现裂缝,经近几年省淮河局测绘院每年进行二次观测的资料分析,截止2011年底,仍有不同程度的沉陷。(2)淝右堤:受新集一矿采煤塌陷影响发生沉陷,该段2011年汛前实施了应急加固工程,但是未能达到设计标准,凤台县防指督促新集煤矿对下沉堤段进行加固,确保度汛安全。

4.4、张集矿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情况

4.4.1、张集矿塌陷区人民生活条件

目前,岳张集镇人民按照凤台县部署,即将前往凤凰湖安置区进行搬迁安置,但其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现在实施的补偿,群众意见大。凤台县当前执行《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农村集体土地居民补偿搬迁安置暂行规定》(淮府办[2011]104号文)的规定进行补偿,一是按照人口补偿的方式进行不合理补偿,一刀切的不合理。二是补偿标准低,按现行的人均补偿面积为28平方米、每平方米650元再加上25%的综合调节费来算,人均只补偿22750元。目前该县在建安置区乡镇多层招标价为750元/m2,凤凰湖多层招标价为850元/m2(多层砖混结构且不含外墙保温材料和中空玻璃价格),中高层招标均价超过1000元/m2,以上即使是按成本价也难以购买一套房屋。这也是当前影响该县沉陷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中最大、最核心的问题。

(2)、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凤台县按照、市的要求,已全部实现集中安置,标准最高的凤凰湖安置区是安徽省最大的安置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可安置沉陷区群众8万人。大规模的集中安置,带来最迫切的问题是就业,最基本的问题是生活保障。如何保障沉陷区农民失地不失业,保证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实现上级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已经成为当前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广泛关注和迫切思考的重大社会问题。

4.4.1、张集矿塌陷区水资源情况

张集矿塌陷区临淮河,辖淮河输运行道西淝河,据调查,塌陷总面积已达20多平方千米,

约占矿井总面积的28%,其中积水面积约8平方千米,占塌陷面积的约40%,由于张集靠近淮河,河网众多,降水量充足,雨水汇入塌陷区域,而且该处潜水位较高,地下水受承压作用会冒出,积水面积逐年增长。

由于塌陷水域的不断扩展,塌陷所造成的水资源循环与自我调节系统的破坏,如生活废水无法处理,煤矸石露天堆放导致淋溶水污染塌陷区水域等,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形成了严重污染的塌陷水域[5]。

4.4.2、张集矿塌陷区水资源再利用情况

凤台县及岳张集镇将采煤塌陷区治理列入专题研究,遵循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建矿伊始即应委托有关科研院所编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专项报告,并根据煤矿开采情况和采煤塌陷区形成规模、范围编制采煤塌陷区开发综合利用的长远规划,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对于距湖泊和河网较近的采煤塌陷区,当地有关部门考虑将塌陷区与附近的湖泊或河网联系起来,进行河湖水系改造,将塌陷区汇流的水纳入水资源的中长期综合规划,作为当地水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将采煤塌陷区建成人工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以新的视角对塌陷区生态环境进行整体的恢复和重建。具体措施: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水生动植物,在滩面种些芦苇、菱角、莲藕等植物,有规模地发展手工艺品;在水里可养殖经济鱼类,如甲鱼、毛蟹、草鱼和观赏鱼类;培植水上无土种植产业。做好生态重建、生态恢复工作,建立多种生物共存的生态平衡。

将采煤塌陷区建成人工湿地公园,进而建成风景名胜区,以新的视角对塌陷区生态环境进行整体的恢复和重建。具体措施: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水生动植物,以沛县为例,一是可在滩面种些芦苇、菱角、莲藕等植物,有规模地发展手工艺品,;二是在水里可养殖经济鱼类,如微山湖甲鱼、毛蟹、四鼻孔鲤鱼和观赏鱼类;三是可培植水上无土种植产业;四是有计划、有规模地放养或繁殖野生脊椎动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大鸨,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灰鹤等;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刺猬,鹳,雁类,杜鹃,啄木鸟等。湿地建成一定规模后还可吸引一些其它鸟类,另外还可发展微山湖麻鸭养殖,使“中国微山湖麻鸭之乡”更具规模,坚决禁止滥捕,滥杀,滥捞现象的发生,做好生态重建、生态恢复工作,建立多种生物共存的生态平衡。

当地专业人士还提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投资社会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的方式和科学有效管理运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氛围,同时避免过度开发,注重该区域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批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和示范项目。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以及生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要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来指导,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目前,凤台县岳张集镇已经取得诸多成效。如该镇针对塌陷区水域资源实际,鼓励广大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重点发展网箱养殖,培育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其中,岳张集镇悦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荒废塌陷区水域,进行大规模黄昌鱼,龙虾养殖,在塌陷水面开展生态蔬菜浮岛种植,以净化其水产养殖所需水质,并沿塌陷水域进行皖西白鹅养殖,特色林业种植,计划建成皖西白鹅孵化基地,其天然粪便作为水产养殖的天然饲料来源。通过以上建设,最终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生态结构最优化,养殖种植循环一体化的良好产业链和创造塌陷区人民生存机遇的美好平台。

五、存在的关键、重点问题总结

1、基础设施损毁重。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少与地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对煤炭开采进度、沉陷范围和时间等实行信息屏蔽,加之煤矿开采回填措施不到位,导致地面沉陷后,矿区附近的道路、水利(桥、涵、闸、渠、堤坝等)、电力、通倌、学校、厂房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极大地影响了矿区周边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安全隐患令人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煤沉陷区的村庄应该是先搬迁安置,再开采,后沉陷.由于煤矿采用现代化开采,速度快,沉陷面积扩散速度很快。加之地矿关系协调不够等,全方位、大面积沉陷后才商谈搬迁事宜,煤矿给予的补偿标准既偏低又滞后,致使大部分群众不能及时也不愿搬迁,仍然住在开裂、下沉、倾斜甚至即将倒塌的危房内,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岳张集镇的大台、前岗、小刘、集西、塘沿等村庄。采煤沉陷造成沉陷区内许多高低压主干电力线路及附属标准化台区设施严重变形、扭曲、倾斜甚至倒塌,随时都可能造成断线,倒杆、触电、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发生。

3、环境污染危害大。众所周知,煤炭工业是重污染行业,煤炭生产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粉尘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地质资源污染.矿区周边农作物和水生物种受到污染,种植业、养殖业效益严重滑坡,给农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煤矿大量排出的废水、废气、粉煤灰以及露天堆放的煤矸石,污染村庄、农田、沟渠、河道和地下水;粉煤灰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铅、铬、氟等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也是巨大的.如去年7月底,张集矿的排污管道中途污水溢出,造成2500亩农田绝收等,排污管道于岳张集镇田岗村东折断,大量污水溢出,污染农田l500亩。

4、群众生活保障难。士地是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目前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生活来源主要靠每亩1200元/年的青苗补偿费维持;为了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2007年凤台县已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但沉陷区土地未征用,沉陷区失地农民不在此保险范畴;煤矿企业不考虑地方农民的就业需求,使

当地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压力大幅增加。

5、地矿关系矛盾多.主要集中在:(1)青苗费补偿标准偏低。根据淮南市办公室淮府办【2004】10号文件(以下简称10号文件)规定,青苗费补偿标准为水田每亩每年1200元,与目前粮食价格和市场价格水平比较明显偏低;(2)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按10号文件规定,凤台县目前执行的是按青苗费补偿标准的16.5倍一次性给付,即19800元/亩,农见很大;(3)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偏低并且不到位。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最高为每平方米315元。另外,现行的搬迁安置公建费远远不够。矿业集团提出地矿统筹每个搬迁户仅给7.6万元搬迁补偿费,按照凤台县新农村建设成本测算,每搬迁一户到新农村居住,共需13.9万元(包括征地费、建房成本、公建费等);(4)安置补偿工作拖拉滞后,问题越聚越多,解决越来越难。以岳张集镇为例:村庄沉陷丈量后至今未落实补偿的有6200户近2万人;随着凤台县煤矿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采煤沉陷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将进一步加剧本来就十分尖锐的人地关系和地矿关系。由此激发的矿区周边群众和煤炭企业之间的矛盾更加严重,群众围堵矿区,到部门上访的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6、水生态、水环境修复需要高度重视。

截至目前,凤台县因采煤沉陷土地9.4万亩,水面已达3万余亩,除了新集、岳张集、顾桥部分沉陷水面被低水平地有限利用外,大部分沉陷区没有被有效利用。由于凤台县沉陷区面积大且长期不能稳沉,上级治理目标、资金目前尚无着落,加之煤矿企业没有按照“谁造成塌陷、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履行责任,也没有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理规划,致使凤台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基本没有全面进展。因此,凤台县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六、活动宣传

本次调研实践活动结束后,近10家媒体发布了新闻,其中包括4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广播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

省级媒体:华东在线、安徽建设网、安青网、安徽检察官、安徽法制网。

媒体:中国广播网(人民广播电台网站)、中国网(新闻办公室网站)、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网站)。

七、几点建议

1、组建学院课题组。建议学院成立“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两淮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小组”,落实领导机构、成立学院专家组、制定科研策略和详细方案。

3、邀请社会机构合作。时机成熟,邀请社会其他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开展“两淮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活动。

2、三年期调研这略。本课题意义重大,建议学院利用三年时间开展调研活动,达到切实效果,取得科研成果。

3、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建议课题组邀请地方领导、部门负责人及煤矿企业领导参与调研活动,给予该类人员担任调研组相关职务,建立长效机制利于活动开展。

4、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积极争取、学术及经费支持。

5、加大宣传力度。调研组专门设立宣传小组,负责课题组活动的对外宣传和媒体联络工作,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动调研活动的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1],杜燕飞.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国家可建两淮采煤塌陷综治示范区[N].人民网.2012.

[2]张文敏.国外土地复垦法规与复垦技术[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1.(4):41~46)

[3]张玮.两淮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其工程技术研究[J].2008

[4]李士春.关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暨搬迁安置情况的报告.2013.

[5]张梅丽.张集矿塌陷水域水环境现状评价及其变化规律研究[J].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