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隧道事故类型长隧 碰撞、追尾、刮擦、翻车是高速公路隧道常见事故类型,对 3000m)四类不同类型。经统计得到调查的隧道事故中,
中长隧道、短隧道年均事故数占比分 所调查隧道的事故数据进行统计,追尾事故占比高达52%,火 道年均事故数占比57%,
年均事故数占比7%。灾、危化品事故占比29%,碰撞事故占比15%,刮擦、翻车事故 别为20%和16%;特长隧道仅4座,
分别占比2%。2.6隧道路面状况对事故的影响
2.2隧道事故车型2.6.1路面类型因素
调查隧道水泥路面总长119km,年均事故率为3.2起/km, 对各类车型在高速公路隧道内年均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
统计得到,小轿车与小客车(7座以下,含7座)事故占比 隧道沥青路面总长35km,年均事故率为1.9起/km,水泥路面 55%,大货车与拖挂车事故占比30%,中大客车(7座以上)事 的年均事故率明显高于沥青路面。
2.6.2路面抗滑因素故占比10%,中小货车事故占比5%。
2.3隧道事故季节分布建立隧道路面抗滑等级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一个隧道 为分析隧道交通事故在各个季节的分布特点,参照省内 的一个方向作为一个单线隧道,隧道事故率随路面抗滑等级 气候及降水特点,采用四季划分标准:3月至5月为春季,6月 提高而减少,如表1所示。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2.7隧道线形参数对事故的影响
2.7.1坡度因素隧道事故的季节分布统计显示,冬季隧道交通事故数最高,占
比43%,秋季、春季事故数基本相当,分别占比24%、20%,夏 建立各条高速路线的隧道坡度(上坡与下坡)与事故率的
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隧道上坡路段的事故率为2.54起/km/ 季事故占比最低为13%。
2.4隧道事故地段分布年,下坡路段的事故率为3.70起/km/年,下坡路段的事故率比 2.4.1隧道地段划分上坡路段的高45.7%。
2.7.2线形因素由于隧道结构具有半封闭性特点,车辆进入隧道时,驾驶
人一般需要4~9s适应隧道环境;高速公路隧道内的限速一般 建立各条高速路线的隧道平曲线(直线与曲线)与事故率 是80km/h,隧道外路段的限速一般是100~120km/h,若取反应 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隧道直线路段统计长度20.4km,事故 时间为9s,车速为120km/h,制动距离需300m。取300m作为 率为7.76起/km/年;曲线路段统计长度为9.4km,事故率为
2.49起/km/年。隧道直线路段的事故率是曲线路段的3.1隧道出入口过渡段长度,将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沿行车方向划
倍。出口入口隧道中间
3结束语
隧道是交通事故多发区,高速公路隧
N13I 2I 1 N2N3O2 !O3道交通安全状况不容忽视。调查统计高速 I1_________L丨 N--- \\ |1 丨 / 1300m300ml700m丨300m300m700m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数据,研究分析高速公V1概述
隧道是高速公路的特殊构造物,由于具有长管形状空间 和封闭性,事故发生在隧道内会比发生在开放路段产生更严 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隧道交通事故具有复杂多样、危害程度 大、事后处理困难、容易诱发二次交通事故等特点。依据某省 11条高速公路61座隧道2012年至2015年间的3234例交通
6类
4类1类
3类
2类5类
6 类
图1隧道地段划分示意图
作者简介:钟鼎文(1990-),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专业领域:道路工程
(下转185页)
-183-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2期
电网侧
电网企业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与展望
电力流 业务流 信息流
互
分布式电源接入 储能元件接入 电动汽车充放电 智能化虚拟电厂 绿色电力认购 智能联合供需响应
V
用户侧
居民用户
业扩报装 用电信息采集 线损管理 多渠道缴费 有序用电 电力光纤入户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申办 水、电、气集中抄收
智能家电控制 能耗监测与能效诊断
植 况l费
庭
庭'fi疗
: tJS析p居
V7
a'防防a'*1
工商业用户 大用户
略目标除了追求利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电网企业为了追求
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激烈的 市场竞争会给电网企业带来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种压力 会转化成动力促进基础前瞻性研究。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为 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服务,目前电网企业在用户智能用电需 求满足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满足 用户多元化的用电需求。重视电网企业科技创新,发布一 系列办法和支持电网企业创新人才建设。作为科技创新活 动的主体,创新人才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必然引起技术的进 步,而技术的进步也会反作用于基础前瞻性研究,促进基础前 瞻性研究的发展。
图i用户用电需求架构图
(3)市场竞争。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推进,电力行 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 超越,电网企业必须积极地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市场竞争对 基础前瞻性研究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危机意识。市场 竞争能给电网企业带来危机感,电网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 颖而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前瞻性研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 手段,因此,电网企业会自觉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来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b.研究方向。当竞争对手在某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时,电网企业必须迅速在该技术领域取得进展成为跟进者才 能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因此,电网企业会加快开展该技术 领域的基础前瞻性研究。c.协同研究。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电 网企业之间除了竞争也可以合作。当电网企业建立了合作关 系,那么基础前瞻性研究就可以共享成果,协同创新,不仅能够 降低基础前瞻性研究的费用,还可以加快基础前瞻性研究的进 度
X (4)支持。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一直 把科技创新作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电力行业作为保障社会经 济正常运行的重要行业,更加重视电力科技创新,为电网 企业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投入。 补贴财政资金激励电网企业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和消化吸收 外部先进研究成果并再创新。b.优惠。制定了一系列 促进电网企业科技创新的,包括税收、金融、采购、知识产 权等等。c.人才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办法和制度支持电网 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如放宽优秀人才户籍、设置 客座研究员岗位、允许期权激励、将创新人才建设作为电网企 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标等等。
3相互作用机理
在对基础前瞻性研究内外部动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形成 了如图2所示的基础前瞻性研究动力要素相互作用模型。电网 企业作为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正常进行的国有企业,其战
图2基础前瞻性研究动力要素相互作用模型
4结束语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电网企业内部和外部驱动基础前瞻性 研究的动力要素,内部动力要素包括利益追求、战略选择、社会 责任和人才培养;外部动力要素包括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市场 竞争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础前瞻性研究动 力要素相互作用模型,解释内外部动力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为电网企业协同内外部动力要素促进基础前瞻性研究开展提 供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
[1] 石书德.创新引领者如何开展基础前瞻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7): 85-86.[2] 郑书誉.我国企业基础前瞻性研究投入现状与分析[J].财讯,2016 (28)4-5.[3] 周正,尹玲娜,蔡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 2013,27(7):52-56,
(上接183页)
表1抗滑等级与事故率
序号1234
抗滑性能等级
次中良优
横向力系数SFC范围
>27.5,彡 33.5>33.5,彡 40>40,彡 48
>48
单线隧道数
131330
平均事故率 (起/km/年/千万辆车)
13. 525.853. 963. 69
抗滑性能越好事故率越低,下坡段事故率
高于上坡段,直线段事故率高于曲线段。 本文通过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 发生和分布规律,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 故预防和安全运营决策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张生瑞,马壮林,徐景翠.高速公路隧道内交 通事故分布规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8,28(4)74-78.
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追尾是隧道交通事故
的主要形态,小轿车与小客车是主要事故车型,冬季是隧道交 通事故易发季节,隧道人口是事故高发区域,长隧道的交通事 故率较高,隧道采用水泥路面比沥青路面事故率高,隧道路面
[2] 赵峰,夏永旭,谢涛.公路隧道运营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公路,
2014,6(6 ) 280-286.[3] 张玉春,何川,吴德兴,等.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 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 5): 776-781.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