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

浅析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科学技术 浅析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 李翔 (安徽省淮南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电梯的事故分为很多种,在不同的事故发生的时候,多采取的监督检验必须要具备针对性。其中电梯的事故分为不同的系统的位置,并 且其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溜梯、蹲底、冲顶以及系统型的事故。对于事故所存在隐患,监督的检验对策会进行全过程的改造、大修以及安装,在最大 程度上将电梯的事故合理的消除。本文就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为侧重点,详细的分析其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监督检验的加强。 关键词:电梯事故;监督检验;对策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城市中屹立起一座座的高层建 筑,在高层的建筑中电梯成为了不能够缺少的运输工具,对于参观访 问的时候、购物的时候、上下班的时候以及居家出行的时候,都会运 用到电梯。在近几年来,我国的部分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安全的状态 中,是呈现较稳定的姿态,可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安全状 况的隐患则呈现劣势的状态。想要加强乘坐电梯的安全、稳妥、准 确,就有必要对于电梯的监督检验进行加强的流程。因此,要将电梯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源头上消除。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 想要将电梯在改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完善 性的监督检验,就要对于电梯所产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电梯的 事故经常发生的位置,按照系统的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许 多种类。分别为:溜梯的事故、蹲底或者冲顶、门系统的事故以及其 他的事故。根据国内所发生过的故障案例来分析,其他的事故占总事 故的5%左右,蹲底、溜梯或者冲顶事故共占总事故的15%左右,则门 系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左右。明显可以看出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次 数是最多的。其中促使电梯存在这一系列事故的最显著的原因,从以 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 (一)电梯设备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机械的故障:机械的故障产生的话会对于弹簧压缩的压力以及制 动器工作的行程开展实时的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机械的故障是由于 机械的锈蚀或者严重的磨损,将制动力矩不足造成。 2、分析门系统中所存在的事故点 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锁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接通,极大程度 上会造成电梯层门的故障发生。在维护的过程中,一些维护人员为避 免电梯层门的故障频繁发生,就对其进行了内部的构造改变。让永磁 感应器与原门锁的开关并联,在并联之后就会将门开关的方向,与感 应器的位置处于平行的状态。因为并联的状态使得将门关严的时刻, 永磁感应器就会被插入位于门上的隔磁板。这一流程无形的将事故的 隐患提升,因为门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被严重的短接。如果门锁电气的 安全触点,对于层门的锁紧功能失去了验证的时候,证明原门锁和感 应器依然在并联,再不能够进行及时发现的话,就会促使电梯在锁紧 的装置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运作。那么剪切的事故和坠落的 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发生。 门系统的事故在发生频率上,高于其他多有的事故,其中存在的 事故点是门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在门系统的结构构造上就不够合理, 所以造成事故的次数就会增加。电梯在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每一次都 要进行门的两次开和关,久而久之的重复动作,就会对门系统造成老 化的现象,不可靠性就会产生,电梯的事故就会从而发生。其中不可 靠性主要体现在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或者门锁的机械上。 (二)电梯使用人员自身的原因 1、分析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事故 电梯中的制动器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么溜梯、蹲底或者冲顶必然 会受到联系,也会发生故障。平层电梯在曳引电梯的驱动下形成时, 如果制动器不能够进行可靠性运作,就可能促使溜梯的事故发生,这 样的存在原因是与制动的下闸不能可靠的运作有着一部分原因,极大 程度上会对于乘坐电梯的乘客造成剪切的事故。电梯的蹲底事故如果 发生了,那么一般情况下一定是与溜梯有直接的联系。蹲底的事故在 发生的同时,一定会存在溜梯的事故,可是溜梯如果产生的话,有可 能不会发生蹲底的事故。因此,蹲底事故的发生是溜梯所决定的。电 梯在保持停止和停止的装置都是电梯的制动器所制约的,乘梯人的人 身安全是否良好和电梯制动器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有着直接联系的。 那么制动器在故障的情况下所存在的情况,分为电气和机械两种。 些使用的单位在管理方面,不能够细致分明。已经拟定出管理 方面的规章制度了,可只是形式上的规定,而不能够进行正式的落 实。使得相关人士对于电梯的维护上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重视,其危 害性极大程度上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使用的单位没有指定管理的规章 一制度,促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维护这一概念,更提不上重视度了。 其次,一些维护的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没有对于电梯进行定期 的监督检验,而是在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的措施,这样 来电梯本身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总是被动的在故障的时刻,才能 够得到维修的权利。 一电气的故障:传统的电梯一般都是继电器控制的形式,绝大部分 的制动线圈通断的方面,一套切断形式的装置工作会出现在正常的运行 中,而这套装置很有可能发生电梯的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现象,导致 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装置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够 将其切断,或者不能够将其直接切断,就会导致这些情况发生。 =、监督检验电梯柏对策一加强 国家有关的检查条例与安装的安全规范,对于电梯安装以及质量 的监督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使得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具备了明 确的技术指标与的保障。所以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 对策,一样要与所颁布的规定所同步,让安全隐患在源头上解决,使 数值一样,说明机床或对刀没有出现误差,否则根据所述方法调整误 差,直到达成一致为准。 3.9生成程序、传输实体加工 4.靖柬语 熟练的掌握MasterCAM软件的应用,对于我们机加工行业来说非常 重要,掌握了这门技术,能方便的建立零件的几何模型,迅速自动生 成数控代码,缩短编程人员的编程时间,减少中间烦锁的计算过程, 特别对于复杂零件数控程序的编制,可大大提高程序的正确性和安全 对完刀后确定工件定位准确,夹紧牢固,就可以利用MasterCAM的 后置处理生成NC数控代码,检查程序是否有错,通过查找关键代码进 行程序修改,检查无误后通过传输线将程序输入数控装置进行实体切 削加工,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一边传输一边进行实体加工,但要注意 的是:开始加工为确保可靠运行,校验对刀正误,将功能按键打在单 段运行,进给倍率调至零,快速倍率调至25%,确认正常再按循环连 续运行。加工过程中调节进给倍率,主轴转速来达到最佳切削效果。 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考文献 【1]王志平,数控编程与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王贵明,数控实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杜家熙,数控机床构造与编程,职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MasterCAM系统本身提供了百余种后置处理Ps曜序。对于不同的数控 设备,应选用对应的后置处理程序。 84— 【4阔建强,冯晋.MasterCAM在零件设计和加工中的应用,2001_3 【5】杨伟群,数控工艺员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一科学技术 电梯的运行能够具备安全可靠的特性。其中主要的监督检验的对策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将其概括: (一)电梯运行系统的工作要确保优质 及曳引的轮绳槽在电梯运行的初期就会受到磨损。因此,曳引的钢线 绳受力检验是一项极为核心的检验内容。 (二)相关单位要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加强 1、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要增强 电梯所包含的安全性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除了对于基 本的因素进行深思熟虑之外,对于其他最小的程度上可能发生的危 险,都要进行安全装置的设置。其中基本的安全性因素包含:拖动和 电气控制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之所以要 进行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增强,是源于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安 装的维保人员严重的出现了,对于安全开关动作可靠性的检查忽视的 现象。因为大大的忽视掉安全开关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形式上安全开 关是有效的现象,可是开关动作在拨叉或者碰铁的过程中,安装的角 度或者安装的位置极度的不合理,促使开关的动作需要启动的时候, 开关却停止动作,或者开关的动作不具备可靠性,没有正常的起到相 对进行保护的作用,完全展现一个摆设的状态。因此,安装的维保人 想要将管理的方式实现安全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化,以 及个人和部门的安全职责想要明确,安全的责任制想要健全完善。就 要在两方面中达到。其一是要将违章操作的危害性让维保和单位的人 员积极的重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的能 力,并且要引导维保和单位的人员,主动的学习制度、法规、文件以 及的贯彻。其二要对于乘梯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做到负责的 姿态,对于优质的服务意识以及爱岗敬业方面要不断的增强,要全身 心的培养维保和单位人员的职业性道德,力求将电梯的安全运行有效 落实。 想要将电梯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直到消除,以及确保乘梯人的安 全、使用和维保人的安全,就要将电梯使用和维保的每一项规章制度 都确保健全,在健全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使得电梯能够安全的运 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对于监督检查严格重视,在开关的动作必须 进行的时候,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启动,要保证安全开关的动作能够 具备可靠性。 2、电气联锁的开关要加强、层门门锁的装置要进行更换 监督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的体现出门锁是最为核心的安全 部件。想要避免剪切事故和坠落事故的发生,就要将门锁把层门锁 住,让乘梯人想要将层门打开,必须要在层站外采用开锁的装置。在 监督检验的实践中,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重视: (1)电梯中所具备的层门中的被动门,一定要对其安装电气的联 锁开关。因为电气的安全触电不能够对于层门的关闭状态进行验证的 话,同时间接的机械又对于层门的门扇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没有被安 全锁住的门扇,就有必要对于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进行监督检验。 (2)为了能够使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将不更换门锁的侥幸心理消 除,在电梯门锁的采用上,要采用自下向上钩类型的门锁,其中锁钩 在钩紧的过程中,是根据锁钩和施力的元件进行提供的,施力的元件 指的就是压紧的弹簧,在弹簧不能够正常生效的时候,锁钩的重力就 会极大程度上产生,从而开锁就会产生。如果电梯在选择门锁的时 候,选择的都是这一类型的门锁,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就不能够搁置, 会及时的进行门锁的改换。 3、曳引磨损后的轮槽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曳引轮槽如果磨损的话,就不能够进行平 稳的运行,会存在曳引能力下降以及振动逐渐增大的现象。其中曳引 轮在产生磨损的原因有非常多,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普遍会存在几种原 因,分别为:在工作条件的选取上,曳引轮所选择的空间是暴漏在外 面的,会产生很多的灰尘;其次不能够正确的将曳引轮安装到位,每 一个钢丝绳的磨损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其受力也会不匀称,那么在 同一个槽形的两端就出现磨损不一样的姿态。为有效防止蹲底事故的 产生,安装的维保单位要对于发生引绳磨损严重的时刻,要进行及时 的调整,对于曳引轮的工作环境一定要保证远离污染源,拒绝机房存 在灰尘的现象,并且要将每一个曳引钢丝绳的受力方面调整均匀,不 然的话曳引绳会在电梯的运行中呈现打滑的现象,曳引的条件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时,蹲底的事故一定会发生。因此,安装维保的单位必须 要提升曳引轮的相关安装精度,将蹲底事故在根源处合理避免。 4、分析曳引的钢丝绳其受力的情况 电梯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每一个曳引钢丝绳所相对的受力 大小,调整到一致的程度,其中进行调整的依据要通过对于钢丝绳均 衡受力装置的调整来决定。电梯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钢丝绳一定会受 到损坏,会受到绳槽的过度挤压,就会直接影响到钢丝绳本身所具有 的弹性,其中的受力变化也会改变,有的会变成拉力很小,有的会变 成拉力很大。因此,电梯在运行长时间之后,维保的人员一定要定期 的对其进行不断的调节,力求使电梯能够安全的运行。 张力偏差值的计算是曳引钢线绳在受力检验过程中,所生成的最 为核心的检验流程,其主要的检验流程首先要在行程合适的位置上将 轿厢进行停放,各个钢丝绳的张力值要采用张力检查装置进行检测, 最终会将张力的变差值合理的计算出。曳引钢丝绳在受力不均匀的情 况下,一方面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大乘梯人的不安全感觉,此种不安全 感的产生是因为轮槽的节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曳引钢丝绳之间 存在着极大的相对滑移,同时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噪声和震动也会时 常存在,电梯在乘坐时的舒适感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会促使曳引绳以 行。并且使用的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章条例将设备档案有效的建 立,同时还要将电梯的运行管理制度合理的拟定,其中设备的档案在 内容上要包含故障的记录、保养的记录、维修、验收时的资料以及制 造的资料等等。但是现如今,一般没有单位能够做到档案的建立。甚 至有一些单位拟定了相关的钥匙使用制度,可是不能够进行完善的执 行,而将三角钥匙交到不专业的.-【=作人员手中。在不专业的工作人员 使用三角钥匙的时候,会因为没有经过特别专业的培训,而使得开锁 在细节问题上,不能够正确的操作,很有可能会坠落井道中。还有可 能在没有对电梯的停层位置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开锁,极有可能会 误人井道。然而在把厅门打开的过程中,围挡没有很好的摆放,会将 周边的工作人员误入进井道中。因此,三角钥匙一定要交由经过专业 培训的专业人员手中,才能够将事故有效的避免。 (三)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要不断增强 电梯的监督检验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安装的人员不具备专 业的技术性培训,使得技术的素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那么电梯的 成本质量就会直接被影响。那么电梯的相关安全技术性能以及安装的 质量好坏与否,直接与电梯的安装人员对国家标准的掌控理解程度、 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以及技术素质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此,一定要 避免以下所发生的错误: l、对于安装中所产生的自检记录不能够仔细的填写,甚至进行了 填写的过程,也不能够保证实测的数据与填写的数据相同。 2、国家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理解清晰。即使理解了,也理解 的不够贴切。 3、在进行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只是凭借自身的习惯或者经验开展 施工的流程,没有对照正规的安装说明,以及安装的工艺也不去正规 的执行。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电梯技术的领域也随之创新,那 么电梯的品牌就会不断的生成。在品牌不断变换的同时,内部的构造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更新,那么在操作流程上以及维保过程中就会 有些不同之处,如果不懂得其中的更新知识就不能够将安全运行有效 的保障。那么,对于维保的人员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让自 身的思维跟得上品牌的更新速度。其中应该加强的措施有必要包含 交流的心得、立足岗位的训练、评比竞赛的促进以及最为重要的培训 的教育。措施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新型电梯的特性、技巧 以及原理,都能够透彻了解,并且对于有关部门所规定的要求以及准 则,都能够熟知,进而将电梯的安全运行进行到底。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正确的检验对 策,对于存在的电梯事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因透彻的分析出来,然 后要对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检验流程,在监督检验的流程中对于安 装的过程要重点的加强,在最大程度上将事故的源头成功消除,才能 够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电梯是国民的丁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垂 直运输工具,那么电梯的安全运行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在 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 将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工具仔细的斟酌其中的运行流程,要对于国民有 一个负责的态度,对于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不断的分 析和探索,并且要具备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要将监督的检验工作做 好,力求将电梯的安全隐患合理消除。 一85— 科字投木 微米/纳米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韩淑敏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8)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细加工技术、精密测试技术、微系统技术等微米技术和以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 术为主的纳米技术。 关键词:微米技术;纳米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机械技术 科学技术向微小领域发展,由毫米级、微米级继而涉足纳米级, 人们把这个领域的技术称之为微米/纳米技术(Micra&Nano-Techrdogy)。 当前,微米,纳米技术在国际上已使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人一个 新的层次,即以微米层次深人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它作为21 世纪出现的高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并由此开创了纳米电子、纳米材 料、纳米生物、纳米机械、纳米制造、纳米测量等新的高技术群。 一在过去的们年里,晶体管的特征尺寸由10mm减小到小于1 um, 现在可实现在一个集成片上包含100万个单元,对于这种尺度的电子线 路,宏观规律仍旧有效,然而未来一二十年的科技发展使尺寸进一步 缩¥10—1OO倍进人到纳米尺度,量子力学及电子的波动性就不能不再 考虑了。 2.纳米机械技术 、徽米技术 1.微小尺度的设计理论研究 纳米机械技术包括的领域很广,其研究基础包括纳米加工过程的 微型系统的设计并非简单的机械微小化,而需要从物理及物质相 互作用等方面进行重新研究,形成一整套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其研究 重点应包括微动力学、微流体力学、微热力学、微机械学、微光浒学 等,并且注重现代设计方法 ̄IICAO技术、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微 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研究,解决微型系统设计中的尺寸效 应表面效应、误差效应及材料性能等的影响。 2.微细加工技术 动力学模拟、纳米构件与表面分子lT程、纳米摩擦学等,这里所指的 纳米机械是能实现纳米尺寸上某种功能的机械,如纳米制造设备及纳 米执行器,纳米执行器能实现纳米尺度的移动与定位。 3.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研究最深人的学科。纳米材料由于其 结构的特殊性,如大的表面比、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和 量子隧道效应等一系列新的效应,使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 料的独特性能,从而使其在未来新材料上充当角色,如隐身材料,高 灵敏度、高响应的传感材料,多功能复相陶瓷材料等。 4.纳米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包含超精机械加工、IC工艺、化学腐蚀、能量束加 工等诸多方法。对于简单的面、线轮廓的加工。可以采用单点金刚石 和CBbl(立方氮化硼)刀具切削、磨削、抛光等技术来实现,如激光 陀螺的平面反射镜和平面度误差要求小于30nm,表面粗糙度Ra值小 于lhm等。而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结构,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是不可能 的,特别是制造复合结构,当今较为成熟的技术仍是IC_3 ̄艺硅加工技 术,如美国研制出直径仅为60-120um的硅微型静电电动机等。 3.精密测试技术 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面临两大途径:一方面是将传统的超精加工 技术,如机械加工(单点金刚石和CBN刀具切削、磨削、抛光)(电 化学加工(ECM)、电火花加工(EDM)、离子和等离子体蚀刻、 分子束外延(MBE)、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激光束加工(LIGA) 技术等向其极限精度逼近,使其具有纳米的加工能力。另一方面, 开拓新效应的加工方法,如sTM对表面的纳米加工,可操纵原子和分 子,并对表面进行刻蚀。如美国的IBM公司利用STM将35个原子排出 “IBM”三三个字样,且在硅片上覆盖一层20nm厚的聚甲基丙烯甲酯 (PMMA),再利用STM光刻,得到lOnm宽的线条等。 5.纳米测量技术 具有微米及亚微米测量精度的几何量与表面形貌测量技术亦已成 熟,如具有O.Olum精度的HP5528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具有O.01 unl 精度的光学与触针式轮廓扫描系统等。因此,目前精密测试技术的一 个重要研究对象是微结构的力学性能, 4馓系统技术 以上所涉及有关纳米技术的研究,均离不开对它们的分析测试工 在研究微系统设计、加工、测量的基础.I-,国内外较广泛地开展 了微型传感、微执行机构、微电子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已 制作出微型力传感器、微型泵、微电机等。 二、纳米技术 作一纳米测量技术,或称之为纳分析和纳探针技术。其中,纳探针技术 发展迅速并较为成熟,随着20世纪80年代STM的出现,使人们能直接 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把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 ◆考文献 纳米技术通常指纳米级0.1—10Ohm的材料、测量、控制和产品的技 术。 纳米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它不仅仅是将加工和测量 精度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的问题,而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方 面,从宏观领域进人到物理的微观领域,深人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 微米层深人到分子、原子级的纳米层次。 1.纳米电子技术 【l】王明耀,张兆隆.机械制造技术(K).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7—298) [2】安美玲.机械基础(K).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1 1-218) [3]魏康民.机械制造技术(K).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9—280) 作者筒介 韩淑敏(1965一),女,汉,山东掖县族,本科,职称:教授,职 务:教师,毕业院校:东北大学,专业:机械制造,主讲:机械基础机械 制造工艺数控 ◆考文献 【1]陈永玉.电梯事故分析及检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 【2]刘晓辉.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J】.金山。201 1(08). 【6】董伟.特种设备事故分析评价及信息管理系统研发【J].武汉科技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2009(O1). 【7】张鸣.常见电梯出入口坠落事故分析及对策【J】.起重运输机械,2000 (01). 【3]唐跃林.一种电梯事故分析时推断原平衡系数有效性的方法[J】.科协论 坛:下半月.2012(11). 【8】黄锦津.浅析电梯使用管理对电梯运行质量的影响【J】_机电信息,201 1 (18). 【4】杨庆.电梯监督检验案例浅析[J].民营科技,201 1(09). 【5】杨丽霞.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J].科技资讯, 2012(14). 【9]唐跃林.一种电梯事故分析时推断原平衡系数有效性的方法【J】.科协论 坛:下半月,2012(11). 一86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