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重耐药菌试题答卷补充说明

多重耐药菌试题答卷补充说明

来源:华佗小知识
补充学习内容

1、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主要是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

1).青霉素类: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头孢拉定、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 3).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

4).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法罗培南等; 5).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 6).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等;

7).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可与不动杆菌属的PBPs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杀菌作用)等。

以上药物通过与繁殖期细菌细胞膜上的一个或多个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表现出强大的杀菌作用。

另外,多肽类抗生素中的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拉宁等药物也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的,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同的是,这些药物是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来阻断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而不是与PBPs结合。 2、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主要是以下几类药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可以结合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及tRNA,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此类药物可以发挥杀菌作用,为静止期杀菌剂。代表药品: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代表药品: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3).四环素类抗生素。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代表药品: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4).氯霉素和甲砜霉素。这两种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或抑制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属

1 / 5

于快速抑菌剂。

5).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主要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

6).泰利霉素。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主要是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也属于快速抑菌剂,但抗菌作用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强得多,对很多多重耐药菌也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3、AmpC(产AmpC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①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多存在于G-杆菌的肠杆菌属中,尤其是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L劳地枸缘酸杆菌、粘质沙雷菌中。

②对头霉素,I、II、III代头孢,青霉素、氨曲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③AmpC酶与ESBL的区别:AmpC酶与ESBL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但ESBLS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胺酶抑制剂也敏感,对4代头孢大多数不敏感,而AmpC酶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敏感,对4代头孢敏感。 (这类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区别在于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对前者并无大的影响,而对后者往往能抑制其活力。前者对头孢西丁耐药,而后者相反。1型β-内酰胺酶可分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通常具有可诱导性质,一旦形成去阻遏表达则可持续高产此种β-内酰胺酶。19年Bauernfeid等首次报道在汉城发现的一株革兰阴性菌的1 型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质粒AmpC),这种新的耐药表型因其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强的耐药性,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以每年发现1~2个新酶的速度持续增加。同时在临床常规药敏检测中发现,质粒AmpC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表型有时并不一定耐药。所以,对于质粒介导AmpC酶的实验室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能检测AmpC酶。)

3、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

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

2 / 5

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2),外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酶,因此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该菌含有β-内酰胺酶,临床治疗首选磺胺类;TMP/SMZ;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不应选用。目前尚无标准方法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单位耐药性检测,药敏试验纸片法仅有三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复方磺胺有判断折点。

4、较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哌拉西林 阿莫西林 头孢曲松钠 甲硝唑 利巴韦林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利福喷汀;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青霉素钠 氨苄西林 舒巴坦-氨苄西林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钠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钠 头孢吡肟 美罗培南 硫酸阿米卡星 克林霉素 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利福平;难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头孢克洛 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 林可霉素、红霉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其中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6、“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定义:当4×MIC时,MIC和PAE已达最大值,即杀菌效应便达到了饱和的程度,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会再增加

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浓度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 持效时间=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

7、细菌定植: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

3 / 5

导致感染)。

定植的条件:1.必须具有黏附力 细菌只有牢固地黏附在机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才不会被分泌物、宿主的运动或其器官的蠕动冲击掉,这是细菌能够在人体定植的关键。定植的微生物的黏附机制相当复杂。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 细菌要长期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也即定植部位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氧化一还原电势,以及+pH值和营养物质等要能满足定植细菌的需要。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 在定植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会因黏附不牢固而脱落,即使已初步定植的细菌也会随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被排除。因此,从一开始就必须有大量的菌群,才可能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定植成功。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

9、头孢唑林最常用于外科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预防 10、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药物是 A

A.头孢哌酮/舒巴坦 B.头孢噻肟 C.头孢克肟 D.头孢唑肟 E.头孢地尼 11、下列对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氨基苷类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

12、万古霉素对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13、DDD的确切定义是日限定剂量

14、最低抑菌浓度英文简称是MIC,最低杀菌浓度英文简称是MBC,最高杀菌浓度英文简称是

15、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英文简称VRE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英文简称MRSA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英文简称MSSA 16、临床上常用定量药敏试验是MIC测定法

17、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是导致其耐药的重要原因,其中与其耐药最相关的碳青霉烯酶是OXA-23

1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ESBLs有多种类型,其中在我国广泛流行是CTX-M

19、2001年,美国首次发现了KPC酶,现已在全球广泛流行。KPC酶首次发现

4 / 5

于肺炎克雷伯菌

20、MDR( Multidrug resistance)称为多重耐药,同时对≥3类类药物耐药可称为MDR

21、当使用常规推荐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该抗菌药在患者感染部位通常所能达到的浓度可抑制感染菌的生长,这样的细菌体外药敏结果应该是敏感 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对去甲万古霉素药物敏感 2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体外对利奈唑胺敏感

24、ESBLs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 25、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2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27、铜绿假单胞菌最易引起烧伤部位感染

2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 29、腹腔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

30、外科接受清洁手术者,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为术前0.5-2小时 31、在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单位,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32、耐药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

33、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日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34、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是万古霉素 35、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

36、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主动泵出系统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