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起民事诉讼的起诉要求和程序。原告需要具备法律资格,被告必须明确身份和欠款事实,并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起诉时应向提交起诉状和副本,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应在7日内立案受理,并在7日内通知当事人。如果起诉不符合条件,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分析
一、起诉要求1、原告需具备法律资格,即原告需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且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民事权益纠纷或发生争议。2、必须明确具体被告,明确指出欠款人的身份,并尽量提供身份证号、住址、手机号等信息。3、需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是原告向提出的实体权利要求,原告还须提供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以及要求保护自己权益的理由。4、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范围且受诉管辖。同时,诉讼应向有管辖权的提出,一般需向被告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提出。
二、起诉程序起诉时,应向提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当事人向起诉后,应对起诉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和起诉手续的案件,应在收到起诉状次日起7日内立案受理,并在7日内通知当事人。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结语
起诉要求是起诉程序的基础,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起诉时应向提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应对起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在7日内立案受理。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