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的读音是:jiǎ zhòu。
甲胄的拼音是:jiǎ zhòu。 词性是:名词。 注音是:ㄐ一ㄚˇㄓㄡˋ。 繁体是:甲冑。 结构是:甲(独体结构)胄(上下结构)。
关于甲胄的成语
解甲投戈 躬擐甲胄 韬戈卷甲 遥遥华胄 解兵释甲 天潢贵胄 簪缨世胄 倒戈卸甲
关于甲胄的单词
coat of mail armature harness corslet
关于甲胄的诗词
《渔家傲·儒将不须躬甲胄》
关于甲胄的词语
腹中兵甲 神州华胄 躬擐甲胄 介胄之间 解甲投戈 凤毛龙甲 倒戈卸甲 簪缨世胄 解兵释甲 天潢贵胄
关于甲胄的造句
1、朕自先朝肃将天威,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
2、这尘色立眉瞪眼,面目凶悍,身披甲胄,手持齐眉棍棒,好不威猛。
3、几个副官正在帮助他穿上一副沉重的钢铁制全身甲胄,这套甲胄由由护盖身体的甲和护盖头部的胄组成,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部分要害还加钢。
4、“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5、口含天宪万道臣,率土之滨仙佛顺,众生替我披甲胄,我为众生闭幽冥。
关于甲胄的近义词
铠甲
甲胄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甲胄jiǎzhòu。(1)盔甲衣胄。甲胄[jiǎzhòu]⒈盔甲衣胄。例躬擐甲胄。——《左伟·成公十三年》甲胄之士。英armor;基础解释:(书)(名)盔甲。
二、引证解释
⒈铠甲和头盔。引《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孔传:“甲,鎧;胄,兜鍪也。”《汉书·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⒉泛指兵器。引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於忠信,施干櫓於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⒊披甲戴盔。引《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衰絰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国语·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旧唐书·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士寧登重榻。”⒋指战争。引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
三、网络解释
甲胄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综合释义:铠甲和头盔。《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孔传:“甲,鎧;胄,兜鍪也。”《汉书·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泛指兵器。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於忠信,施干櫓於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披甲戴盔。《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衰絰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国语·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旧唐书·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士寧登重榻。”指战争。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汉语大词典:(1).铠甲和头盔。《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孔传:“甲,铠;胄,兜鍪也。”《汉书·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2).泛指兵器。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于忠信,施干橹于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3).披甲戴盔。《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国语·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旧唐书·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士宁登重榻。”(4).指战争。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国语辞典:铠甲和头盔。甲胄[jiǎzhòu]⒈铠甲和头盔。引《书经·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其他释义:〈书〉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