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户调的读音

户调的读音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户调的读音是:hù diào。

户调的拼音是:hù diào。 注音是:ㄏㄨˋㄉ一ㄠˋ。 结构是:户(独体结构)调(左右结构)。 繁体是:戶調。

户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户调[hùdiào]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二、引证解释

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参阅《文献通考·户口》。引《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

三、网络解释

户调户调指的是东汉末起按户征收的赋税。《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始见户调之名。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袁绍入邺(今河北临漳邺镇),下令:“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把秦汉以来按人口征收的算赋和口赋,改为按户征收绢绵,此为曹魏户税之制的开端。晋武帝司马炎又增其赋,称户调。综合释义: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汉语大词典: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诏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其他释义:1.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关于户调的造句

1、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采用农户调查的方法,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  

2、采用入户调查、利用统计资料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河北省曲周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3、天亮后,廉江警方成立的专案组根据被害人提供的歹徒语言等特征,在附近村庄挨家逐户调查。  

4、在方法上,普遍缺乏数据、样本收集和用户调查,缺乏规范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5、上任后也遭到不少白眼,但是我坚持挨家串户调查村情,听最难听的话,进最难进的门,碰最难碰的事,惹最难惹的人。  

关于户调的词语

妖妖调调  调调  户调式  户口调查  户调  汉案户  豻户  户版  官户士户  户户  

关于户调的成语

唱高调  陈词滥调  改张易调  调兵遣将  重弹老调  鼎鼐调和  调虎离山计  风调雨顺  调嘴调舌  改曲易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