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耳珰的解释

耳珰的解释

来源:华佗小知识

耳珰的词语解释是:妇女的耳饰。卷耳﹑苍耳子的别名。耳珰[ěrdāng]⒈妇女的耳饰。⒉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耳珰的词语解释是:妇女的耳饰。卷耳﹑苍耳子的别名。耳珰[ěrdāng]⒈妇女的耳饰。⒉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结构是:耳(独体结构)珰(左右结构)。 繁体是:耳璫。 拼音是:ěr dāng。 注音是:ㄦˇㄉㄤ。

关于耳珰的成语

耳聪目明  耳满鼻满  翠羽明珰  耳目众多  耳目股肱  墙有耳  耳边风  软耳朵  

耳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妇女的耳饰。引《后汉书·舆服志下》:“珥,耳璫垂珠也。”《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衙官坐位刀离面,九姓行哀截耳璫。”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璫也。”⒉卷耳、苍耳子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枲耳》。引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卷耳……叶清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草。”《诗·周南·卷耳》唐孔颖达疏:“卷耳草,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

二、网络解释

耳珰耳珰是戴在耳垂上的饰物,相当于耳坠、耳钉、耳环之类。戴耳珰的习俗,国内外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中国到了汉代,耳珰成了当时妇女常见的一种耳饰。综合释义:妇女的耳饰。《后汉书·舆服志下》:“珥,耳璫垂珠也。”《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衙官坐位刀离面,九姓行哀截耳璫。”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璫也。”卷耳、苍耳子的别名。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卷耳……叶清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草。”《诗·周南·卷耳》唐孔颖达疏:“卷耳草,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枲耳》。汉语大词典:(1).妇女的耳饰。《后汉书·舆服志下》:“珥,耳珰垂珠也。”《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衙官坐位刀离面,九姓行哀截耳珰。”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珰也。”(2).卷耳、苍耳子的别名。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卷耳……叶清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中珰,今或谓之耳珰草。”《诗·周南·卷耳》唐孔颖达疏:“卷耳草,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中珰,今或谓之耳珰。”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枲耳》。国语辞典:耳朵上的饰物。《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簪珥。珥,耳珰垂珠也。」也作「明珰」、「珥珰」。耳珰[ěrdāng]⒈耳朵上的饰物。也作「明珰」、「珥珰」。引《续汉书志·第三〇·舆服志下》:「簪珥。珥,耳珰垂珠也。」⒉卷耳的别名。参见「卷耳」条。其他释义:1.妇女的耳饰。2.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关于耳珰的词语

耳目众多  翠羽明珰  耳目股肱  软耳朵  不堪入耳  耳聪目明  执牛耳  禾生耳  耳边风  墙有耳  

关于耳珰的诗词

《无题·花下敲残两耳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