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的读音是:yán zhèn yǐ dài。
严阵以待的拼音是:yán zhèn yǐ dài。 注音是:一ㄢˊㄓㄣˋ一ˇㄉㄞˋ。 简体是:严阵以待。 词性是:成语。 繁体是:嚴陣以待。
关于严阵以待的单词
embattle
关于严阵以待的近义词
枕戈待旦 全副武装 盛食厉兵 厉兵秣马 整装待发 严陈以待 诱敌深入 壁垒森严 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严阵以待yánzhènyǐdài。(1)摆好严整的阵势,以待来侵犯的敌人。指要打仗必须有充分战斗准备。基础解释: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来犯之敌。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打击。引《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餘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以待之。”《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清史稿·德宗纪一》:“法使延不议约,孤拔要求无理,我军当严阵以待。彼如犯我,併力击之。”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综合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网友释义: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结构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语大词典: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打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以待之。”《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清史稿·德宗纪一》:“法使延不议约,孤拔要求无理,我军当严阵以待。彼如犯我,并力击之。”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国语辞典: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敌人来犯。指预先做好准备,等待来犯者。辞典修订版: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敌人来犯。指预先做好准备,等待来犯者。《明史.卷六.成祖本纪》:「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辞典简编版:预先做好严整的阵势,准备迎击来犯的敌人。比喻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造句】下个月公司即将进军国际市场,各部门人员莫不严阵以待。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敌人来犯。指预先做好准备,等待来犯者。明史˙卷六˙成祖本纪: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其他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关于严阵以待的词语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阵阵 严待 严惩不待 阵阵赢 阵打阵 严严 严阵 严严实实 坐以待毙
关于严阵以待的成语
屏息以待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蝉声阵阵 扫榻以待 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严严实实 严严翼翼 严阵以待 严陈以待
关于严阵以待的反义词
出乎意外 麻痹大意 一张一弛 麻木不仁
关于严阵以待的造句
1、卫生部门严阵以待,建立了监督、警报和应对机制。
2、早上,我刚踏进教室,老师就来了,我匆匆忙忙放下了书包,坐在座位上严阵以待。
3、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与自由。
4、中国人民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消灭敢于来犯之敌。
5、省军区陆军预备役百余官兵、肇源县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以及全省各部门打捞人员正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