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侵犯应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侵犯商业秘密者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应承担赔偿责任。被侵犯商业秘密可通过协商、行政投诉或提起诉讼解决。
法律分析
一、侵犯商业秘密一般承担什么责任
1、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侵犯商业秘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3、承担的行政责任则包括停止侵权行为、罚款以及没收违法所得。
4、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被侵犯了商业秘密该怎么办
商业秘密被侵犯的解决办法:
1、如果双方能够就侵权赔偿达成协商的,可以协商解决;
2、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商的,权利人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解决;
3、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解决。
拓展延伸
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责任及赔偿方式
商业秘密侵权是指未经授权,他人在知情情况下,获取、使用、披露或者非法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侵权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方可能面临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恢复声誉等。赔偿方式通常根据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包括实际损失、合理支出和利益损失等。此外,法律还允许受害方要求侵权方支付适当的惩罚性赔偿,以起到警示作用。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责任及赔偿方式的具体适用,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解释。
结语
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将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侵犯行为,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罚款以及没收违法所得;对于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将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被侵犯商业秘密的解决办法包括协商解决、投诉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以及向人民提起诉讼解决。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声誉等。具体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方式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解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