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应该向单位索要,如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可向起诉。工资发放形式有银行间接发放和现金直接发放两种。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形式。员工出差补贴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但超过规定标准部分需缴纳个税。
法律分析
一、公司拖迟发工资怎么办
单位拖延发工资,可以直接找单位索要;如果不发的,在收集好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之后,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或可以到当地的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可以向起诉。
二、公司发放工资的形式有哪些
发放工资目前普遍有两种形式:
1、通过银行间接把工资发放到职工手中。
2、以现金方式直接发放到员工手中。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种形式。
基本工资不包括下列各项:
(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
(二)无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津贴、补贴等。
三、员工出差补贴要收税吗
员工出差补贴,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号)规定:(二)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所以,对因公出差,在当地规定标准范围内取得的差旅费津贴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标准部分并入取得当月工资薪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结语
作为员工,如果公司拖延发放工资,可以通过索要、投诉或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工资发放形式一般为银行转账或现金发放,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形式。员工出差补贴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但超过规定标准部分需缴纳个税。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