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标准及立案标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情节一般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立案标准包括财物损失达五千元以上、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等情形。破坏生产经营罪保护生产经营活动,但不涉及违反民事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且不影响公益的行为。
法律分析
一、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行为人触犯了破坏生产经营罪,处罚标准如下:
1、行为人犯罪的情节一般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果行为人犯罪的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破坏生产经营罪,指的是行为人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最高人民关于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34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
(四)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第一种情形,只要行为人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等损失达到五千元以上的,机关就应当立案侦查。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第二种情形,只要行为人破坏生产经营的次数达到三次以上,既使数额不满五千元,也可立案侦查。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第三种情形,行为人纠集他人实施破坏,只要人数达到三人以上就可立案侦查。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情节严重的都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而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为何。被破坏的活动只要符合生产经营的特征,就应当认定为是生产经营,受到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保护。如果生产经营行为只是一个违反民事法律的违法行为或者是不具有性、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而且其行为也没有影响到公益,则其应当受到保护。
结语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定。一般情节下,犯罪行为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生产经营罪指的是行为人出于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对机器设备、耕畜或以其他方式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的规定而定,包括损失金额、破坏次数、纠集人数等情况。破坏生产经营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符合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特征,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被破坏的活动符合生产经营特征即受到保护。对于违反民事法律但不违背公序良俗且不影响公益的行为,应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七条 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的生物安全活动,由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第二十一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协同联动、有序高效的生物安全应急制度。
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关领域、行业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和统一部署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制定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按照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依法参加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生物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国家生物安全总体情况、重大生物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及其调查处理信息等重大生物安全信息,由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发布;其他生物安全信息由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及其有关部门根据职责权限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的生物安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