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我院感染消化科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登记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年龄、季节均不同,0~1、1~3岁年龄段的儿童易感染。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原因分析,可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病例;致病菌;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30
Childrenoffoodbornediseaseactivesurveillanceresultsofanalysisofthecausesandnursingcountermeasures
LIXin,XIAOXiang-Li,ZHANGXin(HebeiProvincialChildren′sHospital,Shijiazhuang050031)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hospitalfoodbornediseaseactivesurveillance,providethebasisforeffectiveinterventionmeasures.Methods:FromJanuary-December2013,thehospitalinfectiondigestivedepartmentfoodbornediseaseactivesurveillanceregistrationrecordsforanalysis.Results:Incasesoffoodbornediseaseactivesurveillanceoffoodbornepathogenicbacteriadetectionwithdifferentageandseasons,0-1,1-3yearsofagechildrenpronetoinfection.Conclusions:Itisnecessarytofurtherstrengthenthefoodbornediseasesurveillancesystemconstruction,throughanalyzingthecausesoffoodborneillnessactivemonitoringresults,canbetargetedtotakenurs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Foodbornediseases;Activemonitoring;Diarrheacases;Pathogenicbacteria;Nursingcountermeasures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
1资料和方法
。从中选取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并排除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等疾病引起的腹泻病例。将选出的符合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标准的门诊病例,按季度分组,第一季度103例,第二季度77例,第三季度91例,第四季度129例,共计400例,其中男172例,女228例。
1.2方法
1.2.1病例信息的采集由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标准的病例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等。
1.2.2粪便样本的采集对符合监测要求的病例进行肛拭子和粪便的采集,置于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无菌粪便采样杯中,用记号笔清楚地在采集管或采便杯上编号(采样编号与病例信息表编号一致),并写上姓名、性别,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1.2.3病原菌检测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生物样本检验,检验项目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为必做项目,酌情增加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等检测项目。
2结果
2.1监测对象的基本情况(表1)
2.2检测结果情况(表2)
2.3致病菌检出率(表3)
3讨论
3.1分析表3数据显示,2013年1~12月份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总阳性率为27.5%(四季度不同致病菌阳性总数/病例总数),提示婴幼儿感染食源性致病菌的概率非常高,根据检测结果显示0~1、1~3岁年龄段的儿童易感染,其中沙门氏菌二、三季度检出率较高;诺如病毒三、四季度检出率稍高;轮状病毒一四季度检出率突出;腺病毒检出率四季持平。考虑此年龄段的患儿免疫力低,在进食过程中食物、新添加辅食中的操作不当导致污染致病菌或食物中本身携带致病菌(肉松、奶粉、虾泥、动物肝脏、鸡蛋等),同时不良的卫生行为增加其暴露机会,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因素[3],都可以使患儿受到感染引起腹泻。
3.2护理对策在母乳喂养期,合理母乳喂养、定时定量,尤其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及第一个夏季最为重要,尽量避免夏季断奶;只吃奶不加辅食的婴儿会受到感染,最可能是因照顾者的手被污染后没有及时洗手,使细菌经由奶瓶、奶嘴或污染的奶水有机可乘间接传染给小宝宝;在添加辅食时,切忌几种辅食一起添加。
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公共卫生,平日多注意食物的保存与生、熟食分开调理避免受污染。所有进食的,比如给小孩吃水果、蔬菜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得非常干净;比如小婴儿的奶瓶、擦嘴的毛巾、玩具都要及时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喂食宝宝前务必遵守湿、搓、冲、捧、擦的洗手要诀[4-5];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对已有腹泻症状的患儿,尤其是4个月之内的婴儿,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里面含有一些小孩容易吸收的成份,而且有对孩子起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等。如果喂配方奶的婴儿,可以把奶量适当地减少或稀释。对已经添加辅食的患儿,可以先把辅食减去,喂养的成份尽量单一些。如孩子腹泻时间已经很长,对肠黏膜已经产生损伤,肠黏膜受损后,会引起肠黏膜表面的双糖酶的缺乏,孩子将不能耐受乳糖,无论是配方奶还是母乳当中含有乳糖,孩子食用,就会发生拉肚子,所以这时候就需更换免乳糖奶粉。
综上所述,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食源性监测主动监测,强化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婴幼儿是食源性疾病的易感人群,通过对婴幼儿进行食源性主动监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达到较高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艳,严卫星.国内外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2):190-193.
[2]秦丽云,吕国平,王苋,等.石家庄市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15-2418.
[3]孟爱静.婴幼儿腹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229-230.
[4]孙爱荣,孙光亮.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的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5):2695.
[5]淦世进.小儿腹泻80例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61-6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这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
“当很多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出现下降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个指标同时急剧上升的情况非常罕见。。
“我们一直呼吁对各类疾病都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为例对此进行解释,“由于大家缺乏对慢阻肺的认知,所以人们通常是在咳嗽得很厉害,出现严重气喘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医,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接近50%,治疗难度也大了很多。”
钟南山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会主动去医院诊断,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都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呼吸系统疾病却始终未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慢阻肺应被纳入大病医保
为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状况,近日国际非营利性健康培训组织――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呼吸疾病联盟。
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琳达・海兹曼(Linda Heitzman)对本刊记者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的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早在15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加大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则相对欠缺。钟南山介绍,“我们必须把医学医护专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专家p公共卫生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和生产企业团结在一起,从研究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p普及肺功能检测等方面入手,在的支持下,提高对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对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缺乏科学的诊断与治疗,且医保体系也未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最重要的覆盖范围。
“以慢阻肺为例,在医保上也应该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给予一定保障。我几年前就大力呼吁慢阻肺应该纳入到大病保障里面来,这种高发疾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老百姓是很难承担的。”王辰说。
吸烟与污染也是祸因
除了在预防和保健体系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管理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辰表示,对于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不但吸烟率极高,而且在吸烟的行为方式上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抽烟会造成大量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另外我们在无烟区的设置上也有一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是只要建筑里有人抽烟就是有烟区,而我们只是简单划一个有烟区或无烟区的范围。”王辰指出,要想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就必须对控烟加以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美国加州大学曾经作过香烟与疾病对国家收支状况的计算,结果发现,尽管香烟会为国家带来一定收入,但是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是高于这项收入的。“我们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作过一项研究,由于我国的烟草消费量巨大,所以一包烟在当时每增加一毛钱的税,这笔钱就可以建立起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办法现在仍然适用。”
除了吸烟问题之外,在钟南山看来,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77-02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是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构成及其他变化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促进医院发展,对我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本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见表1。
2.1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前10位构成
2006――2010年共收治病人54177人次,前10位疾病病人为48578人次,占收治病人总数.67%。其中,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11909例,损伤和中毒10469例,呼吸系统疾病6138例,循环系统疾病5819例,消化系统疾病5808例,分别占出院病人数的21.98%、19.31%、11.33%、10.74%、10.72%。
2.2 住院病人疾病谱情况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是本院住院病人疾病之首,其构成比在21%左右波动。损伤和中毒疾病也一直占居第2的位置。消化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第5位。呼吸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而循环系统疾病则略微下降。生殖系统疾病没变化处于第6位。。眼和附器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有上升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3.1 我院住院患者构成居于前5位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因此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成为我院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重点。
3.2 从我院5年来住院病人顺位可以看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一直位居疾病首位,这与我院是本市南部地区医疗、急救、保健中心,是产科县(市)级技术单位有关。我院所在地区总人口40多万,育龄妇女较多,为了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及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我院引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及齐全的先进设备,增设高级病房,从软件、硬件上增加对妇产科的投入。
3.3 损伤和中毒一直位于第2位,这类病人中骨折、颅内损伤和体外创伤占多数。从外部原因分析,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前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驾驶员的素质、行人的安全意识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很有必要。
3.4 呼吸系统疾病由2006年的第4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3位,这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污染没得重视和改善有一定关系,另外,有大量的吸烟人群以及汽车数量的猛增,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此,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促进本地区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举措。其次,在我院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应注意保证科室的医疗技术力量及各层次医务人员的合理配置,在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合呼吸系统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志娟.2000―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1):88.
[2] 徐晓丽.我院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顺位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2):188-1.
[3] 梁小维,李国佩,游泳.1995―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87-188.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1301.
巴林左旗户籍人口35.69万,其中男性18.15万,女性17.53万,截止2012年3月19日巴林左旗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共收到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单位报告的2012年度各种原因死亡病例2334例,报告死亡率653.96万,其中男性死亡1416例,报告死亡率为780.17/10万,女性死亡918例,报告死亡率为523.67/10万。
1 全死因及主要死因疾病的死因构成
1.1 全死因的死因构成 构成巴林左旗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①脑血管病;②心脏病;③恶性肿瘤;④呼吸系统疾病;⑤损伤中毒;⑥消化系统疾病;⑦传染病;⑧泌尿系统疾病;⑨内分泌病;⑩神经系病。其中前五位死因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95%。
1.2 心脏病的死因构成 心脏病的死亡男女均以急性心梗、其它冠心病为主,男性急性心梗和其它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92.36%;女性占心脏病死亡的92.00%。
1.3 恶性肿瘤的死因构成 恶性肿瘤死亡男性以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为主,前五位死因占恶性肿瘤死亡的86.78%;女性以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为主,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5.65%。
1.4 损伤中毒的死因构成 损伤中毒的死亡男性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机动车辆以外的事故、意外跌落、淹死为主,累计占损伤中毒死亡的81.67%;女性以自杀、机动车辆事故、意外中毒触电、意外跌落为主,累计占损伤中毒死亡的82.83%。各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1.5 呼吸系统疾病的死因构成 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男女均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为主,男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103例,占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96.26%;女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103例,占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96.26%。
2 不同原因死亡率的年龄分布特点
2.1 全死因死亡率的年龄分布 死亡率男女均为0岁组较高,男性5岁组最低,女性10岁组最低,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男性35岁、女性35岁以后上升的幅度开始增大,男性、女性80岁以后逐渐下降。除0-5岁组、85岁组外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2 脑血管死亡的年龄分布 男女死亡率均为25岁以后开始上升,45岁以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增大,60岁以后死亡率升降呈交替出现。女性40岁以后开始上升,65岁以后死亡率升降成交替出现;除40岁以外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3 急性心梗死亡的年龄分布 死亡率男性25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55岁以后死亡率升降交替出现,女性35岁组开始逐渐上升,各年龄组(65岁、75岁除外)男性均高于女性。
2.4 胃癌死亡的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35岁、45岁除外)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女性死亡率升降均呈交替现象。
2.5 肝癌死亡的年龄分布 死亡率男性35以后开始逐渐上升,60岁以后开始逐渐下降;女性肝癌死亡率升降呈交替出现;各年龄组(0岁除外)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6 肺癌死亡的年龄分布 死亡率男3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70岁以后逐渐下降;女性4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55岁以后死亡率升降呈交替现象;各年龄组(45岁、50岁除外)男性死亡率均高于或等于女性。
3 不同地区主要死因死亡率
巴林左旗九个苏木(镇)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位于前五位的疾病为脑血管、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心脏病死亡率在各苏木镇均排在第一位。从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来看,各种疾病死亡率均以林东镇为最高。
4 2012年各月份报告死亡数
各月份报告死亡数见图7,1月份报告死亡数最高,为262例;6月份最低,为157例。
5 死因报告信息质量评价
5.1 各医疗单位年度报告死亡率 按《赤峰市死因网络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以苏木、镇为单位年度报告率本旗户籍人口的6%。2012年达到方案要求的苏木、镇是白音敖包、杨家营子、白音勿拉、十三敖包、三山、野猪沟、白音诺尔、福山、乌兰坝、查干哈达。宝力罕吐、丰水山报告死亡率较低不足5%;左旗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数为274例,中蒙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数为202例,妇幼保健所报告死亡病例为2例,疾控中心报告死亡病例数为75例,外地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数为71例。
5.2 报告及时性、审核及编码情况 全旗各医疗机构报告及时性为100.00%,审核及时性为97.76%。迟审率为2.24%。死因诊断不明比率为0.04%。
6 总结及建议
死因构成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死亡病例中占绝大多数,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死亡在死因顺位中排在前三位。另外,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死亡也是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68-04
死亡原因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帮助了解特定地区人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在医疗、护理、预防和康复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死因顺位是指按照死亡病例中各疾病构成比的大小进行高低排列,说明各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医院的主要卫生问题,明确主要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目前国内对于医院死因分析的研究多是针对三级甲等医院,如何伟、蒋雯雯等的研究,但是对其他类型医院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反映不同经济状态下各地区的健康状况。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所处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代表该地区县级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明确该医院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对当地医疗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该系统信息来自医院医生填写的死亡证明书,信息准确可靠。
1.2纳入标准
2014~2016年所有由东莞市桥头医院确定死亡并填写死亡资料的患者。
1.3方法
病例死因采用医生推断的根本死因,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使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信息,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描述的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对死亡病例的不同性别、年龄与死亡顺位进行比较,统计推断用卡方检验进行各个年龄组不同性别死因构成的比较。以双侧检验P
2结果
2.1死亡病例基本特征
共有死亡病例709例,男性442例(62.3%),女性267例(37.7%)。平均年龄为(60.3±24.7)岁,在死亡病例年龄段构成中超过60岁者占据最大比例,1~17岁者最少。
2.2死亡病例不同年份性别构成情况
每年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见表1。
2.3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分布情况
在所有死亡病例中,年龄最大为108岁,最小是不足一天的新生儿。以0~17岁、18~39岁、40~59岁、≥60岁作为未成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虽然该组男性人数大于女性,但差距较小,其他每个年龄段中,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378,P
2.4死因构成和顺位
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占31.6%,第二位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占24.3%见表3。
2.5死亡构成的性别差异
前五位死亡顺位中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死亡人数,只有在肿瘤,血液病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中女性患者略大于男性。见图1。
2.6 2014~2016年前五位死因死亡构成变化情况
2014和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均在死因顺位中占第一位,但2016年排第二位,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成为2016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与2014年相比,2015年和2016年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降低约10%,消化系统疾病降低约5%,但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有较大升高。见表4。
3讨论
3.1性别因素的影响
从年份(2014~2016年)、年龄段、不同疾病构成三个方面来看,男性死亡病例占比基本均大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对疾病重视度不足,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未及时就医等因素有关。Galdas等对有关男性和寻求帮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有持续地忽略健康状况和避免就医行为等问题。因此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男性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促进就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男性病死率非常重要。
3.2年龄与死因构成的关系
。青年组和中年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尤其是交通事故。60q以上老人死亡比例最高,这与老年人器官功能生性减退、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多有关,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等。赵凯平等研究也得老年阶段是死亡高发年龄段的结论,尤其是70岁以上。在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跌倒、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例数最多。有研究指出在每年的第1季度和第4季度高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因此,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时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帮助其健康度过疾病高发时期。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每年不断增加,社区和医院应该增加老年医疗和护理的人员配置。
3.3死因顺位分析
前五位的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位于前五位的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相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增加,生活节奏不规律,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980年以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占总死因的4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和发病年龄有增高和提前的趋势。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应倡导人们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急救知识。做好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工作,定期随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疾病档案,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尽早处理。
与其他大部分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死亡病例中肿瘤仅占比2.4%,排位在第十位以后,而其他研究中恶性肿瘤基本排在死因顺位的前三位。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会选择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而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力有限,医生一般也会建议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所以该医院肿瘤致死比例较低并不意味着该地区肿瘤的发病率低,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0万人诊断为癌症,其中700万人死于癌症,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防治肿瘤,提高医疗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3.4主要死亡原因随时间变化趋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