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例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1

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管理、经济、理财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人才的课程,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院校开设了该课程,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由于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受到社会经济现象影响程度较大,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变化的一门学科。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学科,这就意味着它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很短,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工作之后要快速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作用,用人单位更希望学生进入工作之后可以直接上手。由此,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作为辅助,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结合教育部门下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与综合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差别,实践能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从现实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国内教育系统中长期应试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往往忽略实践部分,从领导层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软硬件投入和社会接触程度明显不足,尤其是社会接触中的校外实践场所严重缺乏。。很显然,这种人才培养机制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的今天,财务管理手段和模式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要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出教学管理改革。

二、现阶段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工作的一般性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其中,教材内容是基础,任何一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都是基于教学大纲完成的,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其次,教学方法是教育过程中的手段,包括理论灌输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这一内容的内涵比较广泛,但可以从整体要求上进行调整。再次,考核方式。当前我国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但这种单一的形式也具有弊端。。

1、教材内容问题

教材一般以书籍形式呈现,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一些电子化产品作为载体。。教材内容陈旧,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学科中,还在沿用上世纪的陈旧理论,一些财务计算方式也明显落后,与信息时代的特征明显不符。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理论难度上比综合类高等院校略低,由此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不如综合类院校。从这一错误的观点出发,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表现为内容繁多、复杂、缺少实践模块等现象。放弃实践教学的主旨而转向理论教学方向,导致高职院校中财务管理教学理念十分模糊、笼统,教师偏重于书本,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却无法理解实际应用。这种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只能说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涉及到新出现的财务理论,则在整个学习期间都很难了解到,这就给日后就业活动中造成了不利影响。

2、教学方法问题

。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并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看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长期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压制,学习热情减退,主观能动性消失。

3、考核方式问题

前文中表述过,高职院校中的教育考核方式主要依赖考试,而考试的标准是以分数为重点的。由于教育考核过程中过度对分数的价值要求,导致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学习观念,一切以分数为重,在学习过程中跳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事实上,我国教育系统中将考试作为教育成果考核的主要方式,是出于公平角度考虑的。考试结果直接表现为分数,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很少能够通过人情方式加以改变。但同时应该注意到,这种方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较为合理,而高职教育体系中,是人才迈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分数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是唯一的标准。事实上,仅仅通过考试是不能实现真正的能力考核的,这种做法很明显缺乏有效性。一方面,考核内容过度依赖教材,学生只能依靠记忆力去死记硬背,毫无价值;另一方面,考试命题的方式大多沿用填空、选择等传统方式,而缺乏实践应用。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依然围绕着教材、教法和考核三个因素展开。。

1、基于教材的改革和探索

在任何的教育环境下,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慎重对待,从适合性角度出发,从培养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改进。首先,要将现有的教材体系打破,降低不必要的理论部分,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优化,重点体现应用技能和应用研究方面。根据这一思想,实际形成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基础知识、管理事务、管理探索”;其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理论上了解其功能、方式,而管理实务涉及到的是具体的操作部分,可以通过书本上进行传播,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案例进行交叉,最后一部分是管理探索,这一部分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内容,通过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环节,交给学生私下研究,并放在课堂上讨论。这种教材内容的设定模式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个人建议内容比例为2∶5∶3,即基础知识部分占20%,其余两项各占50%和30%。其次,要将现有的学科体系打破。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注重实践性、实效性和实用性。财务管理工作不是的,需要多学科的配合,例如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都涉及到了计算机知识方面。同时,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关系,与供应链理论、全生命周期理论等都有所交叉。

2、基于教法的改革和探索

2009年我国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教育方式改革的要求,在明确人才培养和学习目的的前提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传授技巧,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事实上,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阐述明白一个理论或者教会学生一种解决方法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在离开学校环境后,在工作环境中从容应对,而不是永远依赖于教材指导来解决理论问题。基于此,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单纯地一对多知识灌输,演变为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模式。。第一,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在教育系统的应用十分普遍。多媒体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搜索,可以获取很多实时动态信息,而这些咨询是书本上所没有的。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参与,并与教师展开互动。一方面,多媒体教育方式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新兴动态技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转移到学生自身,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操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多媒体教学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手段,以往在课堂上死板的形式不复存在,为了重新获取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就必须设计更多的启发性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第二,实例教学法。财务管理工作所面对的是企业、机关、机构等财务工作,不同的应用范围属性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尽量多掌握。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将需要传授的知识融入案例之中。除此之外,还包括启发式教学、模拟工作环境教学等。

3、基于考核的改革和探索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考核 考核方法改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创办以来,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在校生规模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年招生规模在一百人左右,分设两个财务管理本科班。同时在学院层面招收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二学位课程班,至今已经招生四届。从招生的生源质量到毕业生就业分配质量都在学院各个本科专业中较为突出,本科专业办学效果整体良好。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兄弟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特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以及先进的教学实践仿真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从课程考核角度看,根据专业要求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教学考核环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突出了过程考核和全程考核的作用。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目标

传统考核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以学期期末试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既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通过考核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核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无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考查。虽然闭卷考试形式已经使用了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计算、论述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形式,但受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学院相关考试要求的,以及命题要求和标准答案的约束,导致这种考试形式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倾向和标准化倾向,以至于学生更多的看重应试技巧和僵化的复习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对教学形成一定不利影响。

二是过度看重理论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分析、综合运用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闭卷考试,使学生最大的目标是追求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形式导致试题往往只能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考查具有相对标准答案的理论性试题,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动手动脑类型的试题无法进行标准化考核,导致学生学习更多的偏重理论学习和应试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是考核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影响短暂,不能保质学生全程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对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情况进行推进和深入。闭卷考试往往安排在学期期末,即使增加了期中考试环节也无法保证学生在整个学期期间保持持续的学习强度和参与度。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前突击准备,考试后抛在脑后。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保持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体系。

二、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经过近几年财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任老师进行的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的尝试,以及财管管理教研室和教研室所在的经济管理系领导进行全面考查、深入分析、反复讨论和积极实践,对整个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考核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考核方法,为全面提升财管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关于财管管理专业考核方法改革的主要思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部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考核方案必修符合过程化考核要求。通过对已经在前期进行了过程化考试的教师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既符合整体要求,又能突出各门课程特性的过程化考核要求形式。并召开所有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参与的讨论会,逐步形成了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指导意见。所有相关任课老师在学期之初就必须形成一套能够覆盖整个学期过程的考核方案。课程考核必须包含考勤、提问、理论小作业、课程大作业、分组大作业、阶段测验、课程讨论课、案例分析综合实验和期末综合测验等环节。每个相关环节赋予一定比例的分值,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一名专业学生都基于所有环节的考核评价,并且将相关成绩进行公开,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程度和差距。在具体环节中,课任老师可以根据自身课程情况进行具体安排设计,但必须突出应用型和实用性特点,重点考查和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所有课程考核方案必须在教研室层面进行讨论和推敲,特别是相同进度的教师要进行反复沟通和协商,力图达到指定意见的要求。

。财务管理主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是十分突出了,在构建财管管理课程体系时这一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安排。完整而缜密的课程体系为推动系统化考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同学期的不同课程和不同学期课程之间形成了有机体系,为考核方法改革的推进消除了体系上的障碍。由于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全面参照教育部相关原则和兄弟院校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案,同时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在工会财务管理研究的突出优势,形成了严谨扎实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样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以使相同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研协商,共同制定适用于本学期的各个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方案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彼此之间可以将各门课程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把其他课程与本门课程中相关联的部分运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考核方式来加以考核。同时将前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与后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相呼应,实现课程学习的延续性和前瞻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以及对学期间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了合理安排,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就要求任课老师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一方面需要前学期任课老师在突出本门课程重点的同事,照应后续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课程研究方向的领悟和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扎实铺垫。同时也要求,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在授课和课程考核过程中,运用前面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考核本门课程。最后,财务管理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既符合统一指导思想,又能够符合本科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考核方式。财务管理专业中主干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等名称都是根据课程在整个财务管理专业中的特点而制定的。同时每门课程也都具备相关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考核方式以促进教学。因此,就要求每一门任课老师都要认真安排和制定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并通过教研室专门研讨会的形式,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既符合本门课程特点又符合整个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指导思想的考核方案,并进行教学和考核实践。

三、总结

通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完成。根据不同课任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整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的考核方案改革都已经成型,效果良好。基本上避免各自为政,简单考核本学期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特点所要求的系统化和全面化问题。作为一种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改革有必要在类似的专业中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彦国,朱浩,武腾腾,孙元芳.大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7).

[2]姚旭,荣红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与评定。其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而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从根本上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行监督、评价,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由此可见,重新审视和调整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应满足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其根本前提是满足教育的发展趋势,因而在完善与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时,也应紧紧围绕着教育发展趋势进行。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与教育发展趋势

。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标的确定。求职者在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已经由原来的“重文凭”转变为“重实践”,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从学生的就业出发,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现在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竞争压力,使其在今后就业的过程中充分适应岗位竞争,而不是一味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面向实际的经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设置,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其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由此就需要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中,能够打破传统的理论驱动方案,将教学评价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其就业的“金字招牌”。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凭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就需要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对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管理技巧等能力进行评价,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习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财务管理中的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习过程能够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质进行的强制性学校教育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所学知识在大学毕业时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为此,财务管理教学评价更要注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甚至管理协调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能力,这些都属于对大学生认知教育和心智技能培养的层面。

二、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能正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综合测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无法顺利地实施。

1.评价模式陈旧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运用于社会各个行业,然而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多数高校至今仍使用传统的“手动”评价制度。这种制度在浪费大量评价时间的同时,评价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稳定性,从而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2.评价重心模糊

一些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分不清评价的重心。一些学生会以自己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另外一些学生会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标准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3.评价体系不完善

;②针对教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一些高校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管理教育发展趋势,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教学目标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各种学科都注重学习成绩,财务管理教学也不例外。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不符合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例如,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同时还能掌握最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在实习结束后,由用人单位与学校一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科学规范,同时还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

2.教学重点的转变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在学习时,也将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甚至一些学生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同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地给予帮助,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由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主体评价

多数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中,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一般以整个学业成果为评价依据,这种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考试成绩、书面内容以及教师的主观判断。这种评价模式缺乏学生等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而推行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主体评价,就是为了避免个人情绪的出现而影响整个评价结果。。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校财务教学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除了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外,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因此,高校应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教学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评价模式,在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为高校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 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148—149.

[2]赵 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09—110.

[3]谷 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谭 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20).

[5]马元兴.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

[6]郭雪飞.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4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这章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属于非重点章节,考分一般在3~5分。本章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一般难度不大。客观题的考点主要包括:(1)综合表达财务目标3种观点的主张、理由和存在的问题;(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3)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冲突及协调办法;(4)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5)各种财务管理原则的含义与特征;(6)金融性资产的特点;(7)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决定因素。

第2章,财务报表分析:这章是财务管理部分一个比较重要章节,近3年的平均分数为5分;从题型来看,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综合都有可能出题,因此要求考生应全面理解、掌握。;(2)利用改进财务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本章涉及的财务比率指标很多,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第一,牢记各比率的计算公式;第二,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熟悉报表项目之间的因果、勾稽关系;第三,对不同大类的财务比率,既要知道它们的共性,又要知道它们的差异,这样才能理解他们在财务分析中的特定作用;第四,要掌握解题技巧,抓“核心指标”,找“问题指标”。

第3章,财务预测与计划:本章是介绍财务管理3大职能之一的计划职能,从章节内容来看,财务预测、现金预算的编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也容易和其他章节结合出综合题。从题型看单选、多选、计算、综合都有可能考查。;(2)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3)内含增长率的确定;(4)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5)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预算的编制。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要注意和今年新增章节即第17章战略管理的综合。

第4章,财务估价:本章主要介绍资产价值的估计,从章节内容来看,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问题是基础,重点掌握的是债券估价、股票估价和组合风险的衡量。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本章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属于后面很多章节的计算基础,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股票估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后面第5章和第10章的计算基础,而且也容易和这些章节结合出题。;(2)债券价值与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确定以及影响因素;(3)股票价值和收益率的确定;(4)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5)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第5章,投资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投资项目的评价,从章节内容来看,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基础,重点是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较多,在历年试题中,除客观题外,通常都有计算题或综合题。;(2)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的计算和使用;(3)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和使用;(4)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应用。本章的试题具有难度大、灵活多变、结合实际的特点。考生在把握本章时,首先要熟悉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弄清教材中的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然后一定要结合历年的试题多做练习。

第6章,流动资金管理: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从章节内容来看,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考试来看本章的题型除客观题外,通常会出计算题,计算题主要是针对存货控制决策和应收账款信用决策确定。;(3)应收账款信用决策分析的思路、计算和应用;(4)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基本模型及其演变形式;(5)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公式、计算和应用;(6)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决策。

第7章,筹资管理:本章属于筹资管理的基础章节,主要介绍了筹集资金的各种方式,按照大纲要求要掌握各种长期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从考试来说,近几年分数较少,分值在5分左右。从题型来看在历年试题中一般为客观题型,客观题的主要考点是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营运资金融资和融资租赁决策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融资租赁一节属于2007年新增,属于较新内容,有出主观题的可能性。;(2)商业信用融资决策;(3)取得长期借款的条件和有关保护性条款;(4)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与优缺点;(5)营运资金的持有和融资;(6)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以及决策。

第8章,股利分配:本章主要介绍利润分配的内容、股利支付的方式和程序、股利分配和内部融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等。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不多。本章题型主要是客观题。;(2)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对股东和公司的影响;(3)4种股利的含义,确定的步骤,以及采取各种股利的依据。

第9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本章主要介绍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从章节内容来看,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础,杠杆的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是重点。从近年考试来看,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2)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3)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总杠杆系数的计算与作用;(4)资本结构理论;(5)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和应用。

第10章,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估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本章内容是第4章“财务估价”的延续。本章是2004年教材新增加的一章,从考试来说,近年来新增加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从本章内容来看,属于财务管理比较重要的章节,分数比较多,而且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3)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4)经济利润模型的应用;(5)相对价值模型的运用。

第11章,期权估价:本章主要介绍期权估价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实物期权估价。本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2007年本章分数为19分。通常较新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2)期权到期日价值与净损益的确定;(3)期权投资策略;(4)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5)期权估价原理;(6)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7)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8)实物期权估价。

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第12章,产品成本计算:本章属于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产品成本的概念、费用的特征和分类、费用的确认、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成本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的重点是费用的分类方法;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3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与计算。从近年的考试来看,除客观题外,还有可能出计算题甚至综合题。;(2)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3)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4)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5)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第13章,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方法及变动成本法的计算与应用。本章主要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单独出题主要是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更多的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出综合题。;(3)盈亏临界分析;(4)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5)敏感分析;(6)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第14章,标准成本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作业成本计算。从历年考试来看,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也有出计算题的可能性,计算题的出题点在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上。;(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

第15章,业绩评价:本章主要内容是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属于控制的一项内容,一般考试占的比重不多。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有时也有可能出小的计算题,计算题的考点主要在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上。;(2)责任成本及其计算的特点;(3)可控成本及其确定;(4)利润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5)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和适用条件;(6)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第16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考试来说,本章是2008年新增内容。通常新增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2)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和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法下作业成本的计算;(3)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4)产品盈利分析;(5)生产分析;(6)资源耗用模型和短期经营决策。由于没有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5

【导语】

考试时间、考试地点

10月20—21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考试地点分别设在银川市、吴忠市两市。参加考试的具体地址见《准考证及座位号通知单》。

2018年10月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时间表 码 专业名称 层次 10月20日(星期六)上午 10月20日(星期六)下午 10月21日(星期日)上午 10月21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12656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20 物理(工)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2126 应用文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5 国民以济统计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 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30112 法律 专 00247 国际法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40101 学前教育 专 12344 学前教育与法规 12339 幼儿园教育基础 30003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30001 学前儿童保育学 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35 现代汉语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50207 英语 专         50212 阿拉伯语 专 06754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一) 10453 阿拉伯语应用文写作 06759 经贸阿语及外贸函电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论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 护理学基础 02903 药理学(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29 生理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3002妇产科护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 90110 葡萄与葡萄酒 专 02735 葡萄酒工程学 02738葡萄植物保护学 02731 酿酒微生物 02736 葡萄酒工艺学 A0808306 机电一体化 专 02230 机械制造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2232 电子技术基础 20115 经济学 本   00142 计量经济学     20204 会计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9 中外民俗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0759 工作分析与评价 05963 绩效管理 00937 、与经济管理 06090 人员素质理论与方法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2126 应用文写作 00626法律文书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学       00169 房地产法 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22 中国行政史   00261 行学     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12350 儿童发展理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3657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40112 小学教育 本 004 中外教育简史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7 中国近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31 数据结构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6 操作系统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3338 经济学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90115 园林 本 075 园林设计基础 077 园林测量 07427 园林生态 079 园林建筑设计 02662 植物生理学 07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07900 园林养护与管理 100702 护理学 本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023 外科护理学(二)       100805 药学 本 03034 药事管理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03049 数理统计   02087 分子生物学 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05945 禽生产学 06698 牛生产学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83 消费经济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槭工程控制基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2 组织行为学 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04 工程地质及士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50201 英语 本 00087 英语翻译 00837旅游英语选读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0 中外音乐史 00732 简明配器法 00733 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5 音乐教育学 90202 林学 本 05042 自然资源学     说明:带号专业为宁夏高职高专在校生衔接自考本科、中职中专在校生衔接自考专科课程,不接受社会生报考。 带的学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报考条件招收新生。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6

高的仿真性一直是实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如何体现仿真性是设置该课程考虑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都依附于会计专业,在会计准则下设置而成的财务管理实训课程被在一定框架下,缺少创新性,以致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要求,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基于仿真性分析实训课程优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真实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用现状

教育改革制度实行后对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提出了实训课程改革方向与设置目标。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并没有安全达到教育改革目标,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并未以市场为基础,课堂基本安全常规流程运行,例如,虚拟地给学生列举银行贷款程序,学生对一个虚拟的项目很难进行推敲和分析,且这个项目活动也难以扛得起推敲。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进行锻炼并不是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一些机械化管理人员,缺少实践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本身属于一种环境产物,是基于资本市场活动而诞生的,不能关起门培养机械化人才,用以市场为基础,可是从目前情况分析大多高校都打不到这一点。主要在于在此目标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并未真正做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求相衔接。

;二是如何优化仿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基于高仿真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仿真性,只能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但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到完全真实,只能说越逼近真实越好。因此,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真实性”。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应该体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特点,尤其是基于市场下的创造性价值管理的特点,将实训课程设置尽量与市场、企事业实际需求连接在一起,进而优化仿真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体现实践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毋庸置疑地要体现实践性,实践必须基于资本市场进行。前瞻性是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工具日新月异。当前,理财实践正从内部财务管理向外部财务管理转变,实训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推进财务管理中作发展。

增强参与性。实训课程既然以实践为基础,有必须以学生亲身参与为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参与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尽量设置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实践课程。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既要具有个性化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也需要尽量考虑这两点因素。

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基于提高课堂教学真实性为目的,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地进行一些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过程控制最重要。现在,准备运行一个融资流程模拟实验。为了做好这个实验,可以从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着手,主要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流程和上市融资流程实验,实验中包含标准化流程,如准备提供国内外银行要求的资料,也要在熟悉标准化流程的同时提供某企业资料要求,学生则需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和财政分析获得贷款。

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应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保证财务基础实验、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充分开展。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投资的持续性,确保满足场地、设备、教学软件等各个方面需要。与此同时,要保证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第一线需求相一致,建设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验环境。

教师要精心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的最大魅力在于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有效消除课程教学的枯燥感,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课堂讲解内容不同,案例设计和组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前给出并提出思考问题,内容学习之后再讨论讲评;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后给出讲评;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中给出结合案例讲解内容。比如在学习“筹资管理”这部分内容之前,首先给出“浙江正泰集团的传奇之旅”的筹资案例,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疑问的渴望,学习过程中会主动查找有关筹资的更多信息,并会带着问题学习筹资决策的内容,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思考;当该部分内容学习完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经营杠杆收益与风险”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了基本理论之后又运用秦池酒厂“天价”广告费导致秦池酒厂由盛到衰的案例来说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生动又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提出如何更好地运用杠杆控制风险的措施。

财务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资本市场活动,实训教育应贯穿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了给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以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进而实现优化仿真。

[1]张月玲,李继良,李 芳,贾振超,张慧鑫.“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2

[2]刘锦凤.多层次、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