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 1 课时
【自主阅读预习】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一般是指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__________________过渡、_________________过渡、_________________过渡。
②土壤:土质疏松,极易受到_____________的侵蚀。
③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__,且集中于____________,多暴雨。 ④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_________、泥石流。 (2)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多采取____________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例如,___________、无计划的建设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②破坏植被:农业___________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___________等破坏植被。
【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知识点,尝试写出知识体系)
【小组讨论探究】
1.黄土高原的成因:
黄土高原上数百万亿吨的黄土从哪里来,不同学派的地质学家曾提出过20多种黄土成因假说,其中多数已被否定,现在影响较大的还有水成说、残积说、风成说及多成因说4种。 水成说认为,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 残积说认为,黄土是高原基岩在千万年的风化作用下就地成土的结果。
中外多数学者主张风成说。他们从分析黄土物质的基本特点入手,认为黄土物质的物源与我国西部大面积的沙漠有关,黄土物质的搬运主要依靠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高压气流。它的形成,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质综合作用,通过物源的形成、搬运、分选及堆积成土这样三个前后相因的历史阶段。
在长期的争论中,风成说最具说服力,但又不足以完全否定水成说、残积说。尤其是近几年来多成因说异军突起,构成了对风成说的有力挑战。孰是孰非,尚未定论。 2.黄土质地的特殊性: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容易溶解。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
肥力高,适于耕作,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大概就得益于此,因为它为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提供了理想的基本生产资料。黄土的又一个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很强,这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凿窑洞而居的便利条件。不过,黄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漫延发展,使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变成为一个个孤立的源、垛,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面。 3.滑坡、塌陷和泥石流
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4.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方式:
农业上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浅耕粗作,用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来提高产品问题(跟‘集约’相对)。这种经营方式叫做粗放经营。 集约经营是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采用集约经营方式以发展农业,称“农业集约化”。
【习题巩固检测】
【基础训练】
1.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①凌汛 ②地上河决口 ③水土流失 ④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 )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泰山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黄河的中游是“地上河”;
②黄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黄河上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功能之一是防洪减淤; ④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下游修建黄河大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沙化严重 D.酸雨危害严重 5.造成黄土高原原有森林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的人类活动是 ( )
A.农民修建住宅 B.营造宫殿 C.樵采 D.毁林开荒 【能力提升】
1.读黄河流域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 A 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会断流。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断流现象。
(1)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 )(单选)
A .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留、储水现象严重 B .黄河流域早情严重
C .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 D .下游没有大的河流汇入 (2)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 .“地上河”指的是黄河中上游河段
C .黄河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上游河段 D .黄河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冲积成了华北平原 (3)A 区域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其地表形态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习目标】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
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你来试试!)
【反馈疑点难点】 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 2 课时
【自主阅读预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要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结合,逐步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农田;扩大______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治理中的“三结合”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措施。 4.黄土高原上____________的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
5.工程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农业技术工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轮作套种、选育良种和发展地膜和滴灌喷灌技术。
7.生物措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粒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1)在不宜耕种地区,必须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以恢复____________;
(2)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结合,以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并增加对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
8.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积极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知识点,尝试写出知识体系)
【小组讨论探究】
1.黄土高原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 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 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 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 2.乔灌草: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草本,具有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草质或肉质的茎,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当年枯萎的植物体。
【习题巩固检测】
【基础训练】
1.陕西省六道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 )
A.保水、保土、保肥 B.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 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2~3题。
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 ) A.a B.b
C.1 020米等高线 D.1 010米等高线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2~13题。
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5.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能力提升】 1.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防止日渐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
2.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多选) ( )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 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 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2)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其发展的自然因素。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习目标】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
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你来试试!)
【反馈疑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