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 ,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根据《标准 (2011) 》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
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
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
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
除法打下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1)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标准 (2011) 》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
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的例题编排按照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思路,一是通过
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国湿地动物种类的问题,减法中安排
了近几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的问题等。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
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例如,购物问题,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等。
35
35
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
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 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如,
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
1 等。因此,本单元在编
排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
类比,推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大量计算具体的三位数加、减法题目的
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笔算加、减
法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为避免机械记忆,教材
没有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而是通过学生讨论提供探索法则的线索,为学生经历
法则的形成过程提供空间。
(3) 将“验算”分散编排。
万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并不难理解,但计算比较复杂,涉及到连续进位和连 续退位,要使计算达到比较熟练、准确,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修
订后的教材改变实验教材集中教学“验算”的编排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安排
在教学完某一计算后紧接着教学,即分散出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利用验
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习的笔算,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4) 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修订后的教材将估算内容从计算中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让学生更好
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
力。例如,在例 4 中,突出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收银员应收
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用精确计算解决;解决“爸爸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用估算
就可以解决。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
基础,应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特别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尽管以
例题的方式呈现,但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
36
36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
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
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
课时安排: 9 课时
37 37
第 1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18)
教学时间: 2014.10.9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7 页例 1 和例 2 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
,能正确地
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PPT
教法与学法:诱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对动物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有关我国的部分动物的信息,想了解吗?请大家看到课本主题图。
这是我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看懂了吗?谁来说说,通过观察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根据这副图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 1)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看一看:我国特有的鸟类有 271 种,特有的爬行类动物有 122 种,我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
一共有多少种?
你会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相互讨论。
( 2)指两名学生板演。
( 3)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然后集体评一评板演学生的解答。讨论: 271+122= ,怎么计算?
学生发现问题:
38
38
二、比较发现,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的加法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法有什么不同呢?在计
算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
例 1、 271+122=393(种)
271
+ 122
393
提示:三位数加三位数,我们可以写竖式来计算,在写竖式时,你认为要注意
哪些问题呢?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该怎么处理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
2、展示结果,怎么算的?(教师引导)
3、小结:
( 1)相同数位要对齐。
( 2)从个位加起。
(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4 、解决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1)引导学生列式: 271+31= ,并计算。
(2)想一想: 271+903,怎样计算?百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并小结。 )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做一做”
2、数学医院。
3 6 0 1 6 8
9 5
+ 7 9
+7 5
+ 4 7
10 5
8 1 8
1 3 2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9
39
2、从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中,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课后自己试着说一说,
并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算一算。
板书设计:
( 1)(3)例 1、 271+122=393(种)
271
+ 122
393
相同数位要对齐。(2)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40 。
40
1
第 2 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19)
教学时间: 2014.10.10
教学内容:教材第 38 页例 3 及“做一做”。练习八 1、2、3、9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PPT
教法与学法:诱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
面的 3 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野生植物 :445 种
41
41
野生动物 :298 种
师:你能估计出我国已知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 445 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450)
师: 298 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300)
问:中国已知的我国已知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75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
700 多还是比 700 少呢?为什么?
(445 不到 450, 298 不到 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 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我国已知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
少种吗?
445+298=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 2 9 8 ( 提问:
)
(1)个位上相加是几?( 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 3,向前一位进 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 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 “1)”
(2)十位上相加是几?( 4+9+1=14)为什么要加上 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 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 1)十位上应该写几?( 4)
(3)百位上写几?( 2+4+1=7)
板书:
42 42
4 4 5
+ 21 91 8 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
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 41 41 5
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 1。
三、巩固发展
1、完成 “做一做 ”。
学生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 “练习八 ”第 1 题。
43
43
学生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 “练习八 ”第 2 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 “练习八 ”第 9 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不错,你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说说在计算时有哪些问
题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例 2、 376+284=660(种)
376
+ 284
660
( 1) 相同数位要对齐。 ( 2) 从个位加起。
(3)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
一位进 1。
44 44
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20)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0 页练习八第 5-10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准备: PPT
教法与学法:诱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上节课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那么谁能说说计算三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说得真好!可是啊,啄木鸟在计算时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有谁能帮帮他吗?(教材练习八第 5 题)
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讲感受:刚才我们共同改正了啄木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趣味练习。
( 1)练习八第 7 题。教师把它设计为趣味游戏,让学生说一说它有哪些方法来连线。
①可以写竖式来计算,然后连一连。②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试一试。③还可以用计算个位数的办法来排除。④还可以用计算最高位数的办法来排除。
( 2)练习八第 6 题,让学生说说他的办法(方法同上) ,然后连一连。三、发展练习。
1、练习八第 9、10 题(学生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5 45
第 3
2、笔算下面各题。
386 + 287
469 +593 7 + 968 369 +917
3、估一估,连一连。
480 +214
+716
628
+183 369 比 800 小
+261
比 800 大
246 +4
367
通过对本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353
469 +357 404 +513
46 46
四、全课总结。
第 4 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1)教学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1 页例题 1、例 2 和“做一做”及练习九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
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诱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看哪些?你们了解动画片生产的情况
吗?
出示 P41 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我也来提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 1:2011 年比 2009 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怎么列算式?竖式会列吗?从哪一位算起?请你自己算一算。
指名板演: 435-322=113
4 3 5
- 3 2 2
47
47
1 1 3
2、这个问题大家很容易解决了,再出个问题,看大家还能不能解决,出示例
题 2:2005 年比 2011 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引导学生读题列出算式 435-86
4 3 5
- 8 6
3 4 9
这个算式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注意:借位要在对应的十位数上打退位点做记号, 表示借一当十和个位上的 5 相加再来减 6 得 9,现在十位上因为借了一个十,还剩下 2 又不够减,怎么办?再像刚才一样,找更高位百位在 4 上打上退位点,借一当十,并和十位上的 2 相加再来减 8 得 4,此时百位上剩 3,3 减 0 还是 3。
3、以上两题做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组讨论:笔算万以内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及时练:完成 P41 做一做
请学生上黑板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计算减法,特别是退位减法一定不要忘记打上退位点,退
1 当十来用。
四、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九第 1 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 2 题
引导学生读题列算式解答
3、完成练习九第 3 题
先说说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再针对每一空说说如何求。
4、计算 451-235 767-235 830-678
五、板书设计
540-107 600-382 407-168
600-409 842-758 900-241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
48
48
435-322=113
4 3 5 - 3 2 2
435-86=349
4 3 5 - 8 6 3 4 9
1 1 3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517-348=169(千米)
- 3 4 8
49 49
5 1 7
1 6 9
第
5中 、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22)教学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2 例 3 和“做一做”及 九第
4-6 。
教学目 :
1、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 有 数中 有 0、末尾有 0 的 退位减法。
0、末尾有 0 的 退位减法,会 算被减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解决 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 、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 算方法。
0,怎 退 1。
教学 点:理解算理,明白要借的数位上是 教法与学法: 法, 法, 法, 法等 教学 程:
一、复 准 ,引入新知。
( 1)板演:你能 算 程 ? 365 - 287 557 -348( 2) 并引入新 。
在退位减法的 式中, 退位点的“ 5”你可以看作几? 退位点的“ 7”可以看作几? 退位点的“ 3”呢?⋯⋯小 :在退位减法的 式中, 退位点的数,我 都要少看 1,那么如果遇到 0 退位点呢, 看作几呢?( 将黑板上的第二 被减数十位上的“ 5”改 “ 0”)同学 ,你 想一想,个位不 减,十位上又是 0, 怎 退“ 1”呢? 就是我 今天要学 的被减数中 或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板 :中 、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二、自主探究,学 新知。
1、出示 :
2004 年 划生 158 部国 画片, 2005 年 划生 403 部国 画片。 2005 年比 2004 年 划多生 多少部 画片?
引 学生 ,理解 目 比 多,列算式:
403-158
学生在本子上写好 式,数位 。
2、探究 算法 :
道 能直接减 ?
50 50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 0,该怎么退 1 呢?小组讨论并汇报
板书:
小结方法:个位 3 减 8 不够减,从十位上退 1,十位上是 0 就要从百位上退 1
作 10,再从退下的 10 中退 1 到个位作 10,这时十位上是 9。这时先算个位 13- 8 =5,再算十位 9-5=4,最后算百位 3-1=2。
多请几个学生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 403-158 的?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着黑板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
3、探究验算方法:
减法怎样进行验算?
(1)加法验算:可以用减数加差看等不等于被减数的方法(2)减法验算: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的方法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师巡视并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验算过程。
( 3)完成 P42 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板演
三、巩固提高,发展运用。
( 1)被减数上的□里应填几?为什么?
□ □ □ 8 0 0
□ □ □ □
8 0 0 3
- 4 9 6
- 6 0 9 5
( 2)完成练习六第 4 题。
( 3)笔算下面各题。
401-2
700 - 563 803 - 276 490 -217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请你举例提出来,让大家今后引起注意好吗?板书设计: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个位: 13-8=5 十位: 9-5=4 百位: 3-1=2
51
51
例 3 4 0 3
- 1 5 8
2 4 9
第 6 课时 减法(练习课)(23)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练习九第 7-11 题。
教学目标:
1、巩固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判断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能力,提高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 1)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15 - 8= 74 -16= 33 -25= 48 -29=34 - 18= 32 -14= 61 -39= 72 -58=67 - 15=
44
-19=
56
-37=
35
-26=( 2)计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00 - 354
508 -279 810 -172
二、应用发展。
从上面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退位减法学得很好,有谁能根据上面的某一题来说说:在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验算上面的第 2 小题和第 4 小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 P45 7
学生完成,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完成 P40 9
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再在书上用铅笔连一连。
4、完成 P40 10
看谁完成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与差又对又快,请学生上台板演。
5、完成 P40 11
52
52
学生先思考,用铅笔填一填,然后小组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6、练习九的思考题。
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一次失败,再次尝试。
最后集体
讲评。
7、开火车小游戏。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题目也能解答!接下来我们来开“小火车”
。
238+78
-195 +479
- 388
三、拓展提高。
1、估一估,算一算。
240 78 710 150 630
①哪两个数相加和最大?
②哪两个数相减差最大?③哪两个数相加和最小?
④哪两个数相减差最小?2、把这些算式的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
263 + 437
600 -333 920 -458 818
+ 182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减法(练习课)
笔算减法: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53 1。
53
第 7 课时 解决问题
(24)
教学时间: 2014 年 月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3 页例题 4 及练习九第 12-14 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十一 ”黄金周各大商场进行促销活动, 小红一家三口到商场去买东西,了商品拿到销售单据来到收银台。
出示销售清单:
二、探究新知
1、三位数连加精算
出示问题: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解决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收银员你认为该怎么算才恰
当?
列出算式: 558+225+166=
你准备怎样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其实也可以使用竖式将这三个数同时加起来。写出竖式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试一试。
5 5 8
2 2 5
+ 1 6 6 9 4 9
54
日
选好54
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2、三位数连加估算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吗?为什么?
只需要知道准备的钱够不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使用估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同位互相说说如何估算,指名说理由。
板书: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 P46 12
理解题意后,想一想这里是用精算还是估算,交流想法后让学生算一算。
四、作业设计
1、完成 P46 13
先让学生猜想两人摆出的三位数,和与差分别接近多少,再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
2、完成 P46 14
开放题,学生的方案合理就行。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58+225+166=949
560+230+170 5 5 8 =560+400 2 2 5 =960(元)
+ 1 6 6
9 4 9
55 55
第 8 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2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7 页第 1、 2 题及练习十第
1、 2、 3、 5 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系统分类。
( 1)本单元知识网络。
看着你们精神饱满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啊!能保持住吗?真不错!看,这些
算式,有信心一次做对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 5 分钟内完成。做完在想一想:你做的这些题有什么特点?(完成练习八的第 1 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知识建构网络图。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笔算加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加法的验算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笔算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减法的验算
( 2)分类整理。
依靠同学们的智慧,我们把第二单元进行了分类整理。来,我们再一起回忆
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后同学们遇到了计算内容的整理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二、质疑问难,共同提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哪一类型的题容易出错?(教师重点标记)
(1)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学生选择性的练习。
56
56
(2)根据学生的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组织学生说一说:
①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②怎样验算加、减法。
③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教材第 32 页第 2 题)
1、完成 P47 1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完成 P47 2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
4、完成 P48 1 左边 4 小题
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
5、完成 P48 2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算式解答
6、完成 P48 3
学生完成,小组交流,指名说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
四、梯度练习,深化发展。
1、完成 P48 1 右边 4 小题
2、完成 P48 5 第一行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依靠大家的智慧对第二单元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笔算加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57
57
加法的验算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减法的验算
58 58
笔算减法
第 9 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26)
教学时间: 2014 年 10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7 页第 3 题及练习十第 4-7 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会估算。
2、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过程
1、完成 P47 3 (1)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请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
题。
2、完成 P47 3 (2)
让学生明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估算的方式,并将过程写在每小题下方。
3、完成 P47 3 (3)
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
算。
4、完成 P49 6
1 可以使用估算,问题 2 使用精
第 1 问采取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2 问先让学生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打上勾,再列算式计算。
5、完成 P49 7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把问题写出来,列算式解答。指名汇报结果。
第
6、引导学生完成 P49 思考题
先让学生思考,并用铅笔填空,请学生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三、作业设计
59 59
1、完成 P48 4
2、完成 P48 5 第二行
3、学生课下整理全单元知识导图
四、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二)
126+157+95=378
1 2 6
1 5 7
+ 9 5
3 7 8
60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