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叠部素质美育 2015年第1卷第16期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探索 倩,寸建平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2501)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核心,实现高职学生学涯、职 涯、生涯的三涯联动,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三个较完善的工 作体系,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搭建两个较实用的学习平台的建议,从而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f2015)16—0006—03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生涯教育也被当代社会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中持续关注 的问题。 职业牛涯教育是引导个体宵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自身职 业生涯的教育活动l】I。 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需要历经许 多不同的发展周期,而在这些周期中,职业生涯周期是人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现代发展需要 存和进步的前提条件,在人的‘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 此,职业牛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学生层面 从观念上来看,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直延用 着本科类高校的学生工作体系,甚至是靠刚性管束型的管理 理念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而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 说,这种管理理念背后带来的只有叛逆,教育者永远都只能 充当“消防队员”的角色。从机制— 看,高职院校学生T作的 绝人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事务性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学 生的“成人”教育和管理的创新性研究,造成管理重心错位, 职业不是 时之事,而生涯却是人一生的历程。从学生 的个人发展来说,职业生涯是 种理念,一种意识,需要长期 f 守和培育。通过职业牛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 发现兴趣、树立明确的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平l】对社会的责任感。职业生涯教育不是要学生无依据、任意 随件地制定职业计划和目标,而是要学生在对自己有充分了 解,知道自身的优缺点和兴趣点之后,结合各行各业的职业 特点,对自己进行规划,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发 导致学生工作效率低、效果差,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工作的 需要。从方式I:来看,对于以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 院校的学生来说,仅仅靠“管、 、压”等手段来对待学生,起 不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伞员育人的作用,更达不到学 展臼标 会有勇往直前的动力,形成自觉关注生活和规划个 人生涯的能力。 (二)从学校层面 生终身发展的效果。 (二)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传统的学年制教育模式_F,高校学生工作主要足以校 管领导一学生处(团委)一院系学lT办(团总支)一班级的 教育的H的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 质量和规格的人。而受教育者发生变化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教 形式对学生进行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而学分制教育的实 施,打破了专业和年级的界线,丰要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的自 觉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意识、能力等选择不同的 课程和不同的老师,因而会出现同 班级同学分别在不同地 点和时问跟随不同的老师 不同课程的局面。班级成员在时 间、空问}:的离散性和流动性的加大,增强了学牛T作的随 者有H的的活动而实现的121。 此,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 人、培育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社会化的活动。从教育学的研究 和推进中可以看出,教育是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矛盾l+1不 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关注更多的是自身“适应”和“改 革”的问题, 要实现以社会化为背景教学牛“学会生存”,对 尚尢社会化的人学牛来说无疑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学分制条 机性,使原有单一的学生工作模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给传 统的学生工作带来巨人压力。 件卜的学牛教育,充分满足受教育者生涯发展的需要,是学 校的蕈要使命。 (三)从社会层面 (三)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大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全球化的广泛发展,以及网络时代不 良信息手段不断翻新,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了网络传播中最 现代社会与人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人的发展机遇与 风险,同时也不断向人提出了面对机遇和挑战风险的应变 活跃的一群人,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群人。当前,不少高 职院校为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设立了班长( 支 ) 能力。把握时机、识别机遇是把握发展机遇的前提。准确及 时地识别发展机遇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的结合。因 此,在社会变革、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大学牛在制定利用 机遇的行动策略时,必须及时、快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辅导员(班主任)一院(系)分管学生|r作的(院长)一 (副书 )的层层负责管理体系,还相应制定了班级管 理、辅导员选聘、管理、奖励、辞退、院(系)学生思想工作考核 积极行动,促进自身发展。个人生涯规划能力在社会化竞争 如此激烈的经济社会已成为对现代人综合素质的‘种考验, 等相关制度,在保障学生思想道德教育L作中起到了 定作 用。但在网络环境F,面对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全球范围七 作者简介:李倩(1979一),女,汉族,湖南沅江人,讲师, 南国上资源 、 学院学 处剧。【 荩金项}I:奉丈系201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幕金一般项}j(编号:2013C196)和2013年 南省『岛等职业敦汀敦学研究“构建以 ,Ik牛涯规划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I:作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粜。 ‘舣项}j 2015年第l卷第16期 叠部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 障碍空问,学生教育工作者们却很难对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进 行修正和过滤。再加 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问比接触大众 传媒的时间少,且对大众传媒更感兴趣,这也就给学生的思 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就业严峻突显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显著 升,相对于硕 、本科毕业牛,其就业压力较小,但从目前各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模式上看,未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教学 方法等方面仍采用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出的高职学生价值 观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不相适应,心态浮躁,频繁跳 槽,逐渐失去了个人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 发现学生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极难做到人职匹配, 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综合其原因,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 程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造成了职业教育 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岗位人才 需求脱节。而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若 没有突出的技能、良好的心态、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和对机遇 与挑战的预判能力,就没有个人核心竞争力,也不会有更多 的发展潜力与更大的生存空间,更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三、职业生涯教育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思考 (一)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三个较完善的工作体系 1.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运行机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首先是运行机制。除了要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下以公寓(宿 舍)为阵地,以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以学区为基层组织的学 生教育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还需要建立监督、执行的专门机 构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校层面,学生工作部(处)应 根据学校制定的整体思想教育计划,组织各区实施学生思想 教育工作,与校团委、各团总支、各二级学院以及相关部门等 配合开展校园文化、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 和道德建设等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会议和加强对专兼职辅导员进行培训以及工作交流。高职院 校也可成立大学生牛活工作委员会,在分配住宿时各学院可 按专业或年级分配,也可根据各理实课程进度分配,并对入 住的学生按单元或楼层组建学区,在学区中建立党团组织, 学生辅导员按学区、学院配备,从而使学区成为成员相对稳 定、组织相对健全、学生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具有履行行政管 理及思想教育职能的学生工作基层组织。同时,校团委还可 成立专门的职规部,专门规划、监督、执行各学期、各学院开 展职业牛涯教育的情况,并适时请专业教师队伍对其进行指 导,以点带面推动令校职业生涯教育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 波、运瓠 其次是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学生工作 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E作体系的 基础和保障,不仅要有学生的奖惩制度,还应包括《学生工作 队伍的激励机制》《学生干部问责制》《学生成长于册》等。根 据职业牛涯教育的规律与原则,它们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结构性。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学生的规章制度和学生1- 作的过程控制与管理规范。第 ,层次性。按照学校的学生管 理模式,分为校级、院级、班级-三级制度。第 ,系统性。制度 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 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 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教育成效,同时,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 任务驱动,如课程要求、生涯人物访谈等。最后,专业指导教 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管理、服务、测评等,学生才能从中 真正感受到职业生涯教育的快乐与追求。 最后是队伍建设。通常意义上说的学生工作队伍是指专 兼职辅导员、公寓辅导员或管理员、专业委员会成员、班主任 以及专业指导服务人员和各级各类学生干部,但在“全员育 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F,高职院校全体教 职员工均是学生工作队伍中的重要一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 育人责任。从日常管理到课堂教学,从牛活教育到就业指导, 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成人”的标 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成长的多少。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从入职教育开始,就得树立“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的信念,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用贴 心的服务、交心的方式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期达到最 佳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学生的职业方向指导,需配备专门的 职业生涯规划师,与行业、企业合作,指定行业导师,为学生 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门成 职规 教研室,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研究,从知识和技术E为学生 的择业、就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 用,依托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的建设和 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采用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正规 化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职业生涯规 划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次,将人文素 质教育融入全员、全教育过程中,让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到 学生的“成人”教育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爱因斯坦曾说过: “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使 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人以一个和谐的人格。”131教育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学生的伞 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和人格健伞的基 础上,获得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高职教育要实现学 生在个性、能力和知识三者上的协调发展,就不仅需要传授 学牛具体的知识技能,更需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 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自我价值和 社会价值[41。 3.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建设。美国著名教育家、丰斤学家杜威 曾提出:“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 社会,学生社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区服务等都是大 学生体味人生、分享为社会奉献获得喜悦的好机会。而高职 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职业 挂钩,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表演和专业实践 竞赛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展示自己专业才华,鼓励 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共性来看,可以开展职 规测评、职规大赛、生涯人物访谈大赛、就业知识讲库等;也 (下转第9页) 7 2015年第1卷第l6期 蕾部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 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要重视和加强高 职人文素质教育。唯有从哲学的高度,结合高职教育理念、人 高度,来统筹谋划“怎样培养人”,体现“未来眼光、高职特 色”。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机构调整、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系统谋划人文素质培 养工程。 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考察、研究高职院校人文 教育的本质、内容、规律、运行、保障、评价等问题,才能比较 系统地较好地回答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做、做的怎样”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笔 者提出如下观点与对策。 (一)主要观点 第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推进校(学校)、地 (地方)、行(行业)、企(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开发渗透前述 “四元”文化互动精神的人文教育课程和校本教材,体现人文 教育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培养“下得去、留得 住、干得好、上得来”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从行业属性出发,整合人文教育资源,探索专业教 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推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三课 堂”联动、“四元文化”互动,彰显高职人文教育特色,提升人 文教育实效。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规 第一,“人文教育”,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并促进其内化为 人文素质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 理想,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第二,针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明确高职院校人 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职业人文教育” 。 第三,针对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重视挖掘和利用 院校所在地方的工匠文化资源,在文化育人的层面推进“校 企合作”,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中体会、传 承技术人文之精髓,练就职业人文之内功。 第四,构建融课堂教学、行为养成、社会实践于一体的人 文素质培养体系,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动,全方位、全过程 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第五,坚持“以生为本”,增加选修课,重视实践课,注重 “知行合一”,构建多元、多层次、动态、模糊的人文素质评价 体系。 (二)主要破解对策 律,积极稳妥处理能力与素质、高职院校人文化教育理论与 实践、局部与整体、特性与共性、现实与长远的关系,才能保 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俞步松.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本位大教育观刍议【J1_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3f51:1. [3]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建松.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M] E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7). 【5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等教育研究,2007(5):54—60.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高 第一,立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 (上接第7页) 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由学校提供特定 的场所及软硬件支撑,包括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团队 的指导和园区、基地的基础性建设,以吸纳社会企业以及学 可从个性、专业的角度开展活动,如导游词讲解大赛、礼仪大 赛、地图制图大赛等。因此,从校园文化活动的项层设计到项 目化管理,从品牌活动的打造到活动效果的评价与总结都需 要从长计议,深入思考,展开研究,将知识性与活动性相结 合,培植一批长期化、专业性强的活动周或校园职业技能节 等,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索与个人总结,采用“轮流执政” 的方式,以追求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大成效,提升学 生在小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入驻。开展作品设 计一产品研发一商品营销的全过程创业活动,使其成为学 生、学校和企业、市场沟通的桥梁,既可以充分体现高职院 校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形成学生自主创业氛围,同时还 可以深入推动各二级学院“产学研”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帮助、企业扶持 等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就业核心 (二)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搭建两个较实用的学习平台 1.研发职业发展信息平台。以学生的学涯、职涯、生涯发 展为主线,从学生的基本信息到在校情况,从专业方向指导 到社会就业信息服务,都可以在此平台上显示出来,通过动 态、持续地记录学生、教师的学习、教学、就业、职业发展的相 关信息和数据,对师生在校三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毕 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进行全程跟踪和写实性记录,形成一 竞争力,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打 造高职院校新品牌,使学校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 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房欲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1_现代大学教 育,2013 ̄):21—24. 个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全 过程以及职业发展的写实性描述,形成“学涯、职涯、生涯”数 据三联动的管理平台,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健全质量保障 体系,以期探索一条学校专业调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 与学生职业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2.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学校为主体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三 联书店,1998:98. f3]孙志海.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一兼论人文素质教 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fJ1.江苏高教,2009(3):32~35. 【4】陈灿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融性研究[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2014(3):57—59.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