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新课改那神秘的面纱悄然褪去,一套创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完备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接受性学习方式面临着新的危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新课程倡导的以合作、自主、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型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学离不开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最后的归宿。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探究问题提出之后,应是“一石激起层层浪”,而不是“飞入花丛无处寻”,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这个问题本身,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

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给学生发现、观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发表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即使学生观察的并不全面,观点并不准确,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给予恰当的引导,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过程,养成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学习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这样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标明价格的花,由学生自由提出。学生会问“某种花十枝多少元,二十元可以买哪些花,某几种花共多少钱之类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支点,即使他们撬起的并不是地球。”

二、主动参与、尝试探究的多样性 1、在操作中探究。

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识。如果动手做的话,则可以达到90%以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建立某些新概念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小棒,圆片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与平面图行之间的关系,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在贴进生活的活动中探究。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

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如在货币加、减法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文具角,放上铅笔每支3角,圆珠笔每支6角,橡皮每块2角,钢笔每支2元5角等等。请每个学生注意选购其中的两样文具,并算出价钱,也可由学生做顾客用5元钱去购买文具,算出找回的钱数,通过购物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求异中探究。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我们应该正视这种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在求变求新中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求异中发展学生个性。如计算62+19下列方法都值得肯定。

(1)62 (2)62+19 (3)60+10=70 (4)62+19 +19 =62+10+9 2+9=11 =62+8+11 81 =72+9 70+11=81 =70+11 =81 =81

4、在合作交流中探究。

合作学习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可以把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性学习,小组内部则取长补短,共同探究。

三、亲身实践,品味探究的过程性

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探究学习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和水平。探究过程在暴露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疑问,困难和矛盾的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才干和智慧。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对成功、合作、挫折、质疑有了更深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学生健康成长,即使探究失败,对学生也具有教育价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获取结果的过程。如他们如何提出假设,收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合作精神,责任感等。

当然,在多数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帮助,使探究学习经过努力之后能有结果,持久保持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