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1、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答案】A
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答案】B
3、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答案】C
4、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答案】D
5、《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答案】B
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B
7、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答案】A
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答案】C
9、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 B.客观事物 C.一种特殊的物质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答案】D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C
11、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答案】C
12、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答案】C
13、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14、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答案】D
15、新生事物是指( )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 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 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 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 【答案】A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答案】A
1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答案】C
18、“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答案】A
19、社会意识相对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答案】C
20、《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
2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答案】C
22、柏拉图的“理念论”是( )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答案】C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答案】A
24、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 )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答案】B
2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D
) 2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现因采用新的机器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B
A.2000 B.1000 C.500 D.100 【答案】B
27、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A
A.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 B.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C.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
【答案】A
2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D.可以存在的真理 【答案】C
2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答案】D
3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