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八省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河北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1八省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河北物理试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物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两根相互绝缘的通电长直导线分别沿x轴和y轴放置,沿x轴方向的电流为I0。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激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kI,其中k为常量,I为导线中的电流,r为场中某点到导线的垂直距r离。图中A点的坐标为(a,b),若A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则沿y轴放置的导线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I0,沿y轴正向 bbC. I0,沿y轴正向

aA. 【答案】A

aI0,沿y轴负向 bbD. I0,沿y轴负向

aB.

2. 如图,一小船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行,站在船上的人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m。当小球再次落入手中时,小船前进的距离为(假定抛接小球时人手的高度不变,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物理试题 第1页(共15页)

A. 0.3m 【答案】B

B. 0.6m C. 0.9m D. 1.2

3. 假定“嫦娥五号”轨道舱绕月飞行时,轨道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密度为月球密度的k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n倍,则轨道舱绕月飞行的周期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比值为( )

kA.

n3【答案】A

n3B.

kC. k nD. n k4. 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1100匝,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电压表V1示数为110.0V。副线圈接有一个阻值恒为RL的灯泡,绕过铁芯的单匝线圈接有一理想电压表V2,示数为0.10V。已知RL:R=4:1,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

A. 225 【答案】C

B. 550 C. 2200 D. 4400

5. 如图,x轴正半轴与虚线所围区域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甲、乙两粒子分别从距x轴h与2h的高度以速率v0平行于x轴正向进入磁场,并都从P点离开磁场,OP==0.6,cos37°=0.8)则甲、乙两粒子比荷的比值为(不计重力,sin37°( )

1h。2物理试题 第2页(共15页)

A. 32:41 【答案】C

B. 56:41 C. :41 D. 41:28

6. 螺旋千斤顶由带手柄的螺杆和底座组成,螺纹与水平面夹角为,如图所示。水平转动手柄,使螺杆沿底座的螺纹槽(相当于螺母)缓慢旋进而顶起质量为m的重物,如果重物和螺杆可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称为摩擦自锁。能实现自锁的千斤顶,的最大值为0。现用一个倾角为0的千斤顶将重物缓慢顶起高度h后,向螺纹槽滴入润滑油使其动摩擦因数μ减小,重物回落到起点。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螺杆和手柄的质量及螺杆与重物间的摩擦力,转动手柄不改变螺纹槽和螺杆之间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摩擦自锁的条件为tan

C. 从重物开始升起到最高点摩擦力做功为mgh 【答案】D

B. 下落过程中重物对螺杆的压力等于mg D. 从重物开始升起到最高点转动手柄做功为2mgh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 游乐场滑索项目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索道AB段光滑,A点比B点高1.25m,与AB段平滑连接的BC段粗糙,长4m。质量为50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进入水平减速区,在C点与缓冲墙发生碰撞,反弹后在距墙1m的D点停下。设滑块与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0.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试题 第3页(共15页)

s A. 缓冲墙对滑块的冲量为-50N·C. 缓冲墙对滑块做的功为-125J 【答案】BC

s B. 缓冲墙对滑块的冲量为-250N·D. 缓冲墙对滑块做的功为-250J

8. 如图,内壁光滑的玻璃管内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个小球。当玻璃管绕竖直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小球与玻璃管间恰无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增加绳长后,小球将受到玻璃管斜向上方的压力

B. 仅增加绳长后,若仍保持小球与玻璃管间无压力,需减小 C. 仅增加小球质量后,小球将受到玻璃管斜向上方的压力 D. 仅增加角速度至后,小球将受到玻璃管斜向下方的压力 【答案】BD

9. 如图,某电容器由两水平放置的半圆形金属板组成,板间为真空。两金属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下极板固定,上极板可以绕过圆心且垂直于半圆面的轴转动。起初两极板边缘对齐,然后上极板转过10°,并使两极板间距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假设变化前后均有一电子由静止从上极板运动到下极板。忽略边缘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试题 第4页(共15页)

A. 变化前后电容器电容之比为9:17 B. 变化前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之比为16:9 C. 变化前后电子到达下极板的速度之比为2:1 D. 变化前后电子运动到下极板所用时间之比为2:1 【答案】AD

10. 如图,一顶角为直角的“

”形光滑细杆竖直放置。质量均为m的两金属环套在细杆上,高度相同,

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处于原长l0。两金属环同时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弹簧的伸长在弹性限度内。对其中一个金属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弹簧的长度为l时弹性势能为

1k(ll0)2)( ) 2

A. 金属环的最大加速度为2g

B. 金属环的最大速度为gm 2kC. 金属环与细杆之间最大压力为【答案】BC

32mg 2D. 金属环达到最大速度时重力的功率为mg2m 2k三、非选择题:共52分。第11~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11. 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

物理试题 第5页(共15页)

实验步骤如下:

(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为5.00N/m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箦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做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

(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g,钩码组mB=30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36.9°,

=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___________N。

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9.80m/s2。

(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做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合力F′________。

物理试题 第6页(共15页)

(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写“有”或“无”)影响。

(1). 9.78 (2). 0.4 (3). 【答案】

(4). 无

12. 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和参考电路: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6kΩ) 电压表V2(量程1V,内阻约6kΩ)

物理试题 第7页(共15页)

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1Ω) 电流表A2(量程2mA,内阻约1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3k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定值电阻R3(阻值1Ω) 开关,导线若干

A. B.

C. D.

(1)甲同学想要测量马铃薯电池的电动势(约1.0V)和内阻(约500Ω)。选用合适器材后,应选择最优电路___________(填写参考电路对应的字母)进行测量。

(2)乙同学想要测量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选用合适器材后,应选择最优电路___________(填写参考电路对应的字母)进行测量。

(3)乙同学将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请画出U-I图象_______,并求出电动势E为___________V,内阻r为___________Ω(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物理试题 第8页(共15页)

【答案】 (1). A (2). C (3). (4).

1.48 (5). 0.10

13. 如图1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0.5m,固定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导轨顶端连接一个阻值为1Ω的电阻。在MN下方存在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大小为1T的匀强磁场。质量为0.5kg的金属棒从AB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其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2所示。金属棒运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0.6,cos37°=0.8。 且接触良好,不计金属棒和导轨的电阻,取g=10m/s2,sin37°(1)求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2)求金属棒在磁场中能够达到的最大速率;

(3)已知金属棒从进入磁场到速度达到5m/s时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1.3C,求此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025;(2)8m/s;(3)2.95J

(1)由图2可知,金属棒在0-1s内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s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可知金属棒第1s末进入磁场。

在0-1s过程中,由图2可知,金属棒的加速度

av4m/s2 ① t在这个过程中,沿斜面只有重力的分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物理试题 第9页(共15页)

mgsin37mgcos37ma ②

由①②式解得,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0.25 ③

(2)金属棒在磁场中能够达到的最大速率时,金属棒处于平衡状态,设金属棒的最大速度为vm 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vm ④

根据闭合回路欧姆定律有

I根据安培力公式有

E ⑤ RFAILB ⑥

根据平衡条件有

FAmgcos37mgsin37 ⑦

由③④⑤⑥⑦式解得

vm8m/s ⑧

(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可得金属棒从进入磁场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

tEtBLx ⑨

qIttRRRR解得,金属棒在磁场下滑的位移

x由动能定理有

qR2.6m ⑩ BL1212mgxsin37mgxcos37WAmv2mv1 ⑪

22此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QWA⑫

由⑩⑪⑫式解得,此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

Q2.95J

物理试题 第10页(共15页)

14. 在弗兰克-赫兹实验中,电子碰撞原子,原子吸收电子的动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假设改用质子碰撞氢原子来实现氢原子的能级跃迁,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紧靠电极A的O点处的质子经电压为U1的电极AB加速后,进入两金属网电极B和C之间的等势区。在BC区质子与静止的氢原子发生碰撞,氢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质子在碰撞后继续运动进入CD减速区,若质子能够到达电极D,则在电流表上可以观测到电流脉冲。已知质子质量mp与氢原子质量mH均为m,质子的电荷量为e,氢原子能级图如图2所示,忽略质子在O点时的初速度,质子和氢原子只发生一次正碰。 (1)求质子到达电极B时的速度v0; (2)假定质子和氢原子碰撞时,质子初动能的压U2与U1应满足的关系式;

(3)要使碰撞后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求U1的最小值。

1被氢原子吸收用于能级跃迁。要出现电流脉冲,求CD间电3

2eU1(33)2 ;(2) U2【答案】(1) v0U1 ;(3) U1'20.4V m36 (1)根据动能定理

12 eU1mv02解得质子到达电极B时的速度

v02eU1 m(2)质子和氢原子碰撞,设碰后质子速度为v1 ,氢原子速度为v2 ,动量守恒

mv0mv1mv2

物理试题 第11页(共15页)

能量守恒

121212112mv0mv1mv2mv0 22232解得

v1在减速区

3333v0 ,v2v0 66eU2联立解得:

12mv1 2(33)2U2U1

36(3) 要使碰撞后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则需要能量最小为

E10.2eV

碰撞过程

111mv0'mv1'mv2',mv0'2mv1'2mv2'2E

222分析可知,当v1'v2' 时,损失机械能最大,被吸收的最大,此时

eU1'解得

1mv0'220.4eV 2U1'20.4V

(二)选考题:共9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选修3-3]

15. “天问1号”的发射开启了我国探测火星的征程。设想将图中所示的粗细均匀、导热良好、右端封闭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U”型管带往火星表面。“U”型管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某时某地竖直放置时的相关参数如表所示。 重力加速度 地球 g 火星 0.38g 物理试题 第12页(共15页)

环境温度 大气压强 封闭气柱长度 水银柱高度差 求:(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T地=300K p地=76.0cmHg l地=19.0cm h地=73.0cm T火=280K p火 l火=56.0cm h火 (1)火星表面高1m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地球表面多高水柱产生的压强。103kg/m3,已知水银=13.6×

=1.0×103kg/m3;

(2)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强p火。

【答案】(1)5.2m;(2) p火0.57cmHg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 得

水银0.38gh0=水gh

代入数据解得

h5.2m

(2)封闭气体在地表

p1水银g(hp地h地)3水银g,V1l地S,T1300K

在火星表面

VlSp2水银0.38ghp火h地+2l火l地,2火,T2280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物理试题 第13页(共15页)

p1V1p2V2 T1T2联立解得

hp火0.57cm

即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强

p火0.57cmHg

[选修3-4]

16. 如图,一潜水员在距海岸A点45m的B点竖直下潜,B点和灯塔之间停着一条长4m的皮划艇。皮划艇右端距B点4m,灯塔顶端的指示灯与皮划艇两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sin4,5sin1),水的折射率为,皮划艇高度可忽略。 373(1)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若海岸上A点恰好处在倒立圆锥的边缘上,求潜水员下潜的深度;

(2)求潜水员竖直下潜过程中看不到灯塔指示灯的深度范围。

1670m~m 334 (1)设潜水员下潜深度为h,水的折射率为,海岸上A点恰好处在倒立圆锥的边缘上,

3【答案】(1) h157m ;(2)

sin得临界角正弦为

1 nsin解得:

34ABAB2h2

h157m

物理试题 第14页(共15页)

(2)设入射角为 的光线的折射角为' ,入射角为的折射角为' ,则

sin4sin4  ,sin'3sin'3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sin'解得:

4h1242 ,sin'442h2(44)2

h11670m ,h2m 331670m~m3 。 故潜水员竖直下潜过程中看不到灯塔指示灯的深度范围3物理试题 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