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相对减少,加之建筑投资的成熟,施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靠扩大经营规模来获取期望利润。在此情况下,国内几乎所有的施工单位都以劳务进行施工力量的补充。所以,如何进一步加强劳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单位各级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劳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们施工企业在劳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的劳务管理办法,这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认识、措施和落实上的差异,个别单位在劳务管理上还存在劳动效率低下、效益流失、质量安全隐患、工期拖延等不足。存在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个别单位对劳务管理的特殊性的认识不足,造成管理行为不到位。进行劳务管理时,往往只重视事前要求和事后验收两个环节,而对中间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等抓得不细不实。少数管理人员认为,我们严格按劳务合约办事,谁出的问题谁负责。殊不知,如果工程项目干得不好,砸的是施工企业自已的品牌,毁的是企业的信誉,此时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效益了。二是劳务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四控制”(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的功能以及针对这些功能结合本企业实际特点出台的各种管理办法,对于搞好项目管理至关重要,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个别项目在劳务管理中,有的透明度不够,责、权、利不清,管理行为失范,缺乏约束力;有的互相扯皮,指挥不灵,出了问题后一喊、二推、三扯、四赖、五甩,于是糊涂账糊涂算,最终由企业来承担损失。三是个别单位基础管理不到位或者力度不够。
二、加强劳务管理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切实加强劳务管理的思想。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在行动上落实。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让施工过程完全处于我方的控制与掌握中的意识,培养全员的管理意识,营造“以我为主”的施工管理主题,才能有效地在施工中实现各种管理,才不致于被劳务队伍牵着鼻子走。
(二)用责任管理制度保证对劳务的管理在预定轨道上实现预期目标。首先要确立目标责任,严格责任考核。项目部必须对其所辖需由劳务实施的工程进行认真调查、分析、评估后,确定出具体的质量、安全、工期、效益责任目标,进行考评,约束其在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其次要成立管理班子,健全对劳务队伍全过程监管的规章和制度。对其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标准、计划、财务、人员、物资、质量和安全、验工计价、决策等管理,这也是避免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三)夯实基础工作,确保管理效果。首先要把好劳务队伍的进场关。第一应做好论证与评估所需的劳务的能力及规模等。第二据所需对所有劳务进行筛选。对市场上的劳务根据专业、施工能力、资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保证其履约能力能够满足工程之需。第三要签订周密、完善的劳务用工合约。在同劳务发生经济往来时,要以签订合约为唯一标志,以堵塞住各种漏洞。其次要加强进场后管理控制。要坚决“以我为主,以工程施工为主”。第一要指派专人进行现场控制,随时掌握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情况,及时通过经济杠杆进行调节、纠正。第二要切实履行合约中作为甲方的责任与义务。坚决避免由已方给劳务造成窝工等损失,从而影响工程本身。第三要果断决策。对不能满足合约要求的劳务坚决令其退场,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再次对资金拨付要紧扣现场,手续要严密、完备。建立完善的保证金制度、互相监督的签字手续等。并对经济往来要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企业利益。最后要完善决算管理。对劳务进行决算时,由所有参与管理者进行会审,
形成决算意见,坚决、严密地维护企业利益,把好最后一关。
河南凯兵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010-3-12
论建设项目的劳务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产值保持了长期增长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新建项目、施工人员与日俱增,建筑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态势。在这兴旺态势背后,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我国建筑工程仍然偏重于现场作业、以密集性劳动生产为主等因素,造成建设项目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隐患,特别是劳务管理,即对建筑业务工人员的现场管理存在一定的缺失,可能会对建筑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埋下安全、质量事故的苗子。
从目前对工程项目中涉及单位的管理流程看,一个建筑工程从立项审批至竣工备案,涉及部门数十个,已形成对项目参与各方相对完整的管理链条。但是对建筑工程劳务作业的管理处于相对空白期,具体表现在:施工总包或劳务企业对现场劳务管理多种形式并存,管理缺位,对施工现场工人管理不到位;施工企业几乎不设置劳务管理人员,日常劳务管理往往合并在其它管理中,管理目标只求解决安全稳定和突发事件;工程项目施工总包企业仍然习惯于与班组长(或包工头)打交道,将劳务管理职责层层往下转移等,劳务管理职责分散,一旦发生纠纷,无法有效及时处置。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历史情况造成的沿袭。施工企业以往雇请工人,特别是外来农民工手续简单、报酬便宜、来去方便,认“长”为主,管理起点较低;二是外
来劳务人员自我维权意识不强,大多仍然停留在“认”班组长的层面上,对应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享受相应的工伤、医疗保障等基本维权诉求尚无清楚和迫切的意识;三是施工现场特性造成工人流动性较强,特别是在结构施工阶段,以班组为单位的工人进出频繁,难以进行稳定有效的管理。
随着工人维权意识的和劳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必须拿出对应的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工人的管理。为了妥善、稳定、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当前现状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提早启动、力求实效,主要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劳务用工管理,适度地提高企业管理要求。企业是劳务管理的基础和平台,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延伸,劳务管理能否规范有效,关键还是要靠施工企业自身。在现有阶段,可通过要求施工总包企业设立劳务管理岗位的办法,将劳务管理职责固定到人,形成劳务管理明晰化、纠纷解决有人管的格局。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施工总包企业设立劳务企业,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及必要的行政措施,逐步淘汰一些规模小、空壳化的小企业,有序引导劳务市场逐步健康发展。
二是引导建筑业工人自我维权,逐步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建筑业农民工是施工企业的主体,也是建筑工程的创作者,增强他们的自我维权、自我管理意识,不仅可以保障工人的权益,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推进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具体方法可在现有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外,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农民工对的知晓面,再通过现场咨询、流动解答等办法,使农民工对各项维权措施都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最终通过用工合同规定基本权益的保障,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劳务管理。
三是引导社会加大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关注,全面构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筑业工人是当前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具体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随
着在城市工作时间的延长,他们逐步走进城市生活,逐步与市民生活融合。近几年来,由于工资上涨、长期就业以及城市接纳外省市子女就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业农民工中携带家属的比例开始提高,家属的就业、子女的就学工作以及相关的居住、医疗等附带问题逐步出现,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大后的处理问题将会成为今后城市管理中非常现实的问题。今后建筑业农民工的自身利益不仅关系到一个人,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家庭的生存状况,反过来家庭的状况也会对建筑业农民工产生同样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社会、社会综合保障等办法引导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组织开展对建筑业农民工进行全方位的关怀,解决他们的居住、教育、医疗等现实问题,逐步消除城市与乡村居民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留得住、干得好、少顾虑。
做好施工企业劳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适度、逐步、全面地为建筑业农民工管理好、服务好,不仅有利于又快又好地建设建筑工程,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凯兵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0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