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01.27 No.1 Feb.201 0 2010年2月 骆昭平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西柳州 545004)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如何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亟待深入 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0)Ol一0100—05 Smtus,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U0 Zhao—pi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Liuzhou Teachers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 ̄4,China) Abstract:Given the importance to education,the ideology teaching reform is a worth-to-do issue in present ideology coarse construction for a solution to meet the need of personnet training with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Key words:ideology theory course;teaching approach;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 了教师的共识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 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 点。兴趣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 颁布《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的关键。孔子说过: “知之 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简称“05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和 方案”)后,全国高校于2006年秋学期开始实施思 “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教学 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方案实施以来,高职 方法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 高专根据新课程体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 兴趣。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 学的特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对提高 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条件下,任何提高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的办法都是很难见效的。” 显然,兴趣是学习 一的入门,是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认识的主要源 、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 革的现状 泉。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职高专教师 在教学设计、案例选取、课件制作、视频播放、教 (一)把改革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 学语言艺术等方面予以了充分的挖掘,运用社会热 课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点、名言警句、格言、顺口溜、俚语俗语、影像、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 歌曲等内容作为兴趣点,使深奥、抽象的理论通俗 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是极端重 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教师精心、巧妙设 要的。往往是同一个教师讲授同一个内容采取不同 计兴趣点.从感性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增强 的教学方法而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it]221。 了理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新 改革教学方法本质上就是对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 颖的课程导入、深邃的理论魅力、教师动情的语言 学方法的反思,重新认识教学方法对教学环节、教 艺术等方面的感召下产生“乐学”的兴趣,愿意去 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具有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随着高 接触、认识和了解理论知识。缘于兴趣的学习动 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改革教 力.促进了学生从认识一了解理论到掌握一理解一领 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成为 悟理论.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 收稿日期:2009—1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 究” (项目编号:2008MSZO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骆昭平(1967一),女,壮族,柳州师专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100—— 2010年第1期 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2月25日出版 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的教育教学目的。 教育课。发挥其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必然 2.改革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求在理论教学中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 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灌 学生,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 输、教学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 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明确了思想政 手段,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教学效果。 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其中实 教师的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 践教学占1个学分,不低于16学时。理论教学和实 和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使学生学习 践教学双向合一的教学改革思路,促进高职高专思 主动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在双向互动中达到“双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本 赢”的教学效果。 “05方案”课程体系具有课程 要求以及学生特点和学校特点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特点,从目前高职高 3.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多类型的教学方 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情况看。任课教师 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 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都有很大差 索了多类型教学方法。综合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 异,同一门课程,缘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四种类型,其 以及学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一,问题型。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 方法等:其二.互动型。主要包括互动式教学方 学术水平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 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演讲或辩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各高职 论式教学方法等;其三,情感型。主要包括情景教 高专院校加大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通过课堂实 学方法、激情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其 践探索、课题立项研究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索 四,信息技术型。主要指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方 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 法。多类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激活了课堂教学,营 方法、情境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 造了既严谨又轻松愉悦的课堂教育教学氛围,提高 教学方法等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实现政治 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 理论课教学效果。 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n (二)在反思传统教学方法中创新教学方法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面 1.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正确认识传 临的主要问题 统教学方法,是推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的根 本。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灌输式 (一)亟待探索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 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主体.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利 应的教学方法 弊同时存在,其优势是有利于教师把理论系统地传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 授给学生;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学主体地位不平 式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 等,过于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没有发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目前高 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和 职高专院校比较普遍实行“2+1”的工学结合教学 多向信息的交流,出现单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 管理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局面。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努力寻求传 1年。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统教学方法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结合点.各展所 学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课程教学安排问 长,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进一步深化教学 题,即课程教学安排是采取学期授课还是分阶段授 方法改革的基本前提。 课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期授 2.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向合一的 课。从目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看. 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 多数院校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指导 础》,第二学期或第二、第三学期开设《思 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中逐步形成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是分阶 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向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思 段授课,由于高职专业课程工学特点突出。部分课 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既是理论课,又是思想 程学习过程分化到具体的实习实训阶段。客观上要 一10l一 第27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总第68期) 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安排相协 调,进行分阶段教学;其二,教学情境变化。工学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 实训相结合的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方式方法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旨 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 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对深化思想政 结合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情景 下进行,学生学习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进行.学习 情境从校园延伸到企业和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如 何借助企业实践平台,把教与学融人到真实的情境 之中,使学生在“边学、边做、边教”的过程中接 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 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 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 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这是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需寻求突 破的关键点。 (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程总学时、课程内容 及教学对象的协调问题 从2006级学生开始,本科、专科院校思想政 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高职高专院校制 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实 践教学环节总体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 践教学总体比例较过去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在三 年的学习时间内既有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又有思想 治理论课程均统一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 编教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对普通本科 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在课程设置以及学分的要求有 根本的区别,高职高专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 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 践教学如何与学生专业实践活动协调是当前高职高 专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职业素质要 求有机结合的问题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教学内容是 法律基础》、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分别为3学分和4学分,而本科院校分 别为3学分和6学分。这一规定也就出现了两方面 的问题,一是学分和教学总学时的不同,决定了教 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二是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 生的文化基础存在差距,同一种教学方法,在本科 和高职高专教学中运用,其教学效果也产生很大的 差异,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教学方法改革,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问题。 (三)教学对象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认同感不高 学生对以课堂为核心的各种教学方法的认同感 不高。认同感不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参 与式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目前高职高专授课 教学班级多数为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教师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根据工学结合的培 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势必要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把职业 教育内容纳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 容体系之中。2006年秋学期开始,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同一教材。在课程教学内容体 系一致的情况下,教学面临两个问题,其一,课程 内容体系的整合问题。既如何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的 完整性、系统性,又要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精”和 “管用”的原则;其二,如何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教学资 源,把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有关的职业教育 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在未来职业发 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方法、讨论式 教学方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时,其覆盖面有限,仅 仅是少数学生得以参与课堂教学,多数学生缺乏参 与的机会;其二,教育主体和教学空间单一。多数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基本由一名教师教授,教学 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使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空间多局限于校园课堂教学环境。教育主体和教学 空间单一,学生缺乏新鲜感,削弱了教学方法的实 际效果;其三,学生主观上不认同。学生职业意识 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多表现为“重专业理论学 习.轻思想理论学习,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社会实 践能力训练”的现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 三、加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 革的对策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 教育 1.确立具有思想性和职业性特点的教育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是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 习在主观上有先人为主的排斥心理,参与教学的积 极性不高,处于应付的学习状态。 ~102一 2010年第1期 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2月25日出版 育相结合的目标追求。把职业教育理念纳入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切人点。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下.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 重点。强调学习过程的职业性、技能型和创造性, 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人才模式的转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 校内延伸到校外.形成了“教育主体多元化、教学 空间立体化、教学资源综合化”的教育教学格局。 1.转变观念.发挥多元化教育主体的作用。教 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客观上要求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从总体上服 务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把职业教育渗透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以培养思想品德优 育主体由单一趋向多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的必然趋势。传统教育思维中,普遍把教师作为承 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唯一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倾 其所有,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但有时教育教学效 良、专业水平高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为 教育目标。把职业教育中诸如职业道德、现代职业 观念和职业能力等内容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 念、效率观念和合作观念以及判断能力、处理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素质和能 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教 学改革既不偏离课程赋予的政治教育性又服务于大 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教学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人门课程。 2.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和社会职业素质要求 相结合。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把职业教 育内容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之中.突出课程 理论、与学生政治素养、专业发展、能力培养 相结合,构建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需要的课程 教学内容体系。在整合教学内容体系中,需要注意 两个环节:其一,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高 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三门必修课程,其教育 内容和目标要求有所不同,在内容设计时,应根据 内容体系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重点渗透职业观教育; 《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力求通过课程理 论对学生关注的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软实力、 职业发展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诠释; 《形势与政 策》着重于就业、创业形势与等方面的内容; 其二,教师要理解和把握专业,提高教师对学 生职业发展的指导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日 常工作中需要不断了解、积累专业发展,熟悉 专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才能有针 对性地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育,以提高大学 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二)探索“教育主体多元化、教学空间立体 化、教学资源综合化”的“互教”教育教学方 式方法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 果未必如愿。随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需要,对 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改革契机。授 课教师逐渐趋向多元化,把知名的劳模、行业专 家、企业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社区和街道的负责 人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等请进教育课堂,以 讲座形式或咨询形式给学生讲课。学生通过接触各 行各业不同的开拓者、管理者和成功者,在真实、 鲜活的氛围中更易于产生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 从而坚定立志成才。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理想信念。 2.构建以“三个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立体化教 学空间。 “三个课堂教学”即“校园课堂教学、企 业课堂教学、社会课堂教学”,是实现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的载体。 “三个课堂教 学”有效地发挥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企业教育资 源和社会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作用。把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与学融人到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边 学、边做、边教”的过程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个课堂教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 学之中,形成了教学立体空间,优化了思想政治教 育效果。有效利用这三个课堂,需要注意几个方 面:其一,按照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进 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要综合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门课程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三个课堂 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避免重复;其二,沟通渠道 畅通。涉及到教学需要的企业或者社会单位必须提 前联系,把教学要求、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环境等方 面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其三,取得学校教学管 理部门的支持。把教学方案与学校教务处和后勤部 门沟通,在活动时间、必要的经费和交通工具等方 面获得支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3.综合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一】03— 第27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总第68期) 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的实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 践后期的指导,实践前期指导主要是对进行实践活 动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 和运用实践调查方法开展相关社会调查。通过调查 学会观察社会、接触社会,从中学会发现问题、思 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过程指导主要对学 生实践过程适时跟踪.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 实训相结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高职高专专业实 践教学环节突出.各专业都与相应的企业或社会事 业单位建立了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发挥专业实习 实训教学基地的效能,利用企事单位的优势资源, 建设全方位、多领域的长期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和指导,并为学生协调好学校和 实践单位的关系:实践后期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正 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的尝试,其实施具 有一定的难度。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做好 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实践方案设计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实践地点等具体 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同时又要考 虑到实践时问。专业实践一般多安排在第二学期以 后,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安排,一般比较适合在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中部署实践教学,以专业实习为契机,开 展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等主题实践活 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课堂中受教育;其二,加 强和规范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高职高专实施实 践教学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 师的指导和管理对实践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师指导和管理可以分为实践前期、实践过程、实 一1O4一 确处理收集到的各种实践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形 成实践调查报告、实践多媒体课件、DV影像和图 片集锦等实践教学成果。有效、规范的实践教学指 导和管理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高职高 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必将探索出更多适合工学结合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I.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6 【2]顾钰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L¨.教学与研 究,2007(5). 责任编辑:罗瑞宁 责任校对:李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