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牧童》教案范文

音乐《牧童》教案范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音乐《牧童》教案范文

音乐《牧童》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的音乐《牧童》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快乐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快乐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答复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快乐、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刚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答复,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气氛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表达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设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缺乏之处教师补充)。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刚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师:高声部的旋律你们已经学会了,再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知识? 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记号(老师表扬他说的正确)。

师: 那么,你知道它写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讲解) 教师在琴上范奏fa与#fa音高,让学生区别。 听琴唱一唱低声部旋律,随时纠正不准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点提示难点乐句。 3.学习歌词。

师:旋律我们已经唱得不错了,现在我们来唱唱歌词,为了你们更好地学习,让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录音范唱。 (1)随音乐伴奏完整地唱高声部歌词。 (2)唱准低声部歌词。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唱《牧童》。 4.分组合作。

师: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听听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演唱,怎么样?

学生自组小组练习,并随老师伴奏演唱。

评价:对于小组的演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小结。

师:最后,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们的歌声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师:你们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后,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师唱给你们听(歌

词:,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着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支歌呀,心花开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他把羊群赶上山呀,我把鹅群赶下河,两支歌儿一样美哟,伴着白云飘飘落哟)。

生:老师,这两首歌这么好听,我也想学。 师:想学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师一定教给你们。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 学生听赏《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对乐曲只作了一次浏览,下次课将完整、仔细地听赏。老师今天给你们留一个作业,回去查找贺绿汀的资料,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生平,下一课将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走出教室。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答复: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1.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根底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屡次练唱。 (5)练习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